配色: 字号:
《弟子规》心得分享之五十三
2021-01-26 | 阅:  转:  |  分享 
  
《弟子规》心得分享之五十三7《文钞》“偿债者,子宿世负亲资财,为偿债故,来为其子”。偿债,即还债。这个人宿世欠父母的债务,为还债故,来投胎作
子。这件事我听说过,一个老太太,有三个儿子,大儿子赶上国家改革浪潮,私有化之后,当厂长的他的身价猛然高起来了,变成亿万富翁。他那个
厂子,在北京一个区里,是当时的纳税第二大户,每年流水营业额大概七个亿。一个车队就七十来辆车。这是2000年之前的事,这事是当时的销
售科长给我说的。这个厂长是老太太的大儿子,每月回家给老太太钱,五千。老人老了,没有什么花销。虽看病,能报销。老人的二儿子也回家,老
太太把这笔钱都给了他,他挣钱太少,补贴给他用。三儿子养着老太太,不拿钱,也不要钱。这三个人,一个是还债的,一个是讨债的,另一个是报
恩的。老太太左手进的钱,右手送出去了,自己并没有增减、使用这笔钱。这事是老太太给我讲的。什么因得什么果,前世,就是这么得到钱,也这
么送出去。现在反过来了,占便宜的,现在来还;吃亏的,现在来取。老人在这当中,没有使用一分钱。“天道好还”一点不错,自然而然。你说谁
是谁非?我的大妹妹家,也有这样的问题。大妹妹前世给家庭做贡献,这一世来到家里讨债。她丈夫就更是这个样子了,这一世把家务完全干尽了。
妹妹来讨债,她丈夫来给她还债。她家这样子,已经几世了。一个非常辛苦,一个完全享福,角色换来换去。你说这种家庭幸福吗?只有她们自己知
道。这个妹夫,在娶她的时候,就说好了,一生不用她下厨房。有一次我看他辛苦,想进厨房给他做帮手,人家不答应,他说不要我进去抢他乐趣。
这个人是甘心情愿地做事。他的理念是,“为别人好,就是对自己好”。他能够损己利人,自私心虽有,较小。大妹妹则不然,很自私,不会替别人
着想。这两个人,一个是讨债的,已经麻木不仁了;一个是还债的,能甘心情愿,也能够逆来顺受。大妹夫很苦,有怨言不大,无论多晚回家,才做
好饭菜,大妹妹也到家了,几乎永远是这样。你说哪有这么巧的事情?在他家就是这么巧。倒是大妹妹怨言多,嫌这嫌那,总觉得她丈夫对不起了她
。“若所负者多,则可以终亲之身。若所负者少,故不免半途而去”。大妹妹的儿子,和她一样,什么也不干,不情愿干,也不会干。妈妈是孩子的
第一任老师,尤其是她的身教,在家庭所起的作用,非常大。这是说这个家庭的主妇,她的本分是相夫教子,本来可以助夫成德,教子成贤。可是大
妹妹没有学过圣贤教育,所做出来的都是自己性情,也就是任性做出来的事情。大妹妹懒,什么也不做。对这个丈夫辅助出来的是什么,不负责任。
好在她丈夫比她大不少,不会受她影响。他又是个还债人,处处老实、受苦受累。儿子可不行,学到妈妈的所有缺点、还有爸爸的所有缺点。几乎是
个奸懒馋滑,样样都会。这个孩子很有善根,被家庭教育成这个样子。“如学甫成名而丧命,商才得利而殒身”。清王宗古,字学甫,嘉庆四十三年
任宁夏巡抚,后升兵部侍郎,守边有功,万历十五年封为太子太保,两年就去世了。古代称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正一品衔;称太子太师、
太子太傅、太子太保为“三师”从一品衔。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都是东宫官职,均负责教导太子。太子太师教文,太子太傅教武,太子
太保保护其安全。太子太保仅在三公九卿之下,地位很高了,几乎是高高在上的感觉了,也只做了两年。喜欢看的,请您转发。不喜欢,请您多批评。
献花(0)
+1
(本文系佛弟子2yui2...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