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104丶部
2021-02-01 | 阅:  转:  |  分享 
  
一划

丶部

2.义丸之3.丹为4.主半5.州8.举

二画

义(yì艺)

義:从我,从羊。“我”是兵器,又表仪仗;“羊”表祭牲。因此是指合宜的行为。也就是符合行为规范的行为。《书·立政》:“兹乃三宅无义民。”《诗·大雅·文王》:“宣昭义问,有虞殷自天。”《管子·五辅》:“义有七体。七体者何?曰:孝悌慈惠,以养亲戚;恭敬忠信,以事君上;中正比宜,以行礼节;整齐撙诎,以辟刑僇;纤啬省用,以备饥馑;敦懞纯固,以备祸乱;和协辑睦,以备寇戎。”《老子·十八章》:“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论语·学而》:“信近於义,言可复也。”《礼记·大学》:“未有上好仁,而下不好义者也。”《礼记·中庸》:“义者,宜也,尊贤为大。”《孟子·尽心下》:“人皆有所不为,达之于其所为,义也。”《荀子·劝学》:“其义则始乎为士,终乎为圣人。”《韩非子·存韩》:“夫韩不服秦之义而服于强也。”《二程遗书》卷十八:“问:敬、义何别?曰:敬只是持己之道,义便知有是有非。顺理而行是为义也。”义在古代被解释得较含糊,其主要含义有道德、行为、道理、情谊、义气等等。如义不容辞、义无反顾、义正辞严、义愤填膺、义薄云天等,至现代,义就被单纯地理解为义气之类的了,一提起义字,就想到为朋友两肋插刀之类的“义气”。通过对《论语》及对孔子思想的理解,通过对孔子“仁、义、礼、智、信”这五个相互关联词的意义,“义”应该理解为,人际之间最佳的行事方式。而这个人际之间最佳的行事方式是什么呢?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本性,只要不偏离自己的道路,就自然会出现最好的状态。高明的人既不会偏离自己内在本性所固有的道路,也不会造成他人偏离他自己内在本性的道路。义,就是要人在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中寻求到一种最佳的行事方式。所以“义”应该理解为,人际之间最佳的行为方式之意。也可以称为最合宜的行为方式。

“仪”的古字。《管子·七法》:“义也、名也、时也、似也、类也、比也、状也,谓之‘象’。”《庄子·天道》:“而颡頯然,而口阚然,而状义然。”《书·大传》:“尚考大室之义。”《说文》:“義,已之威仪也。”《贾子·道德》:“说有义德之美也。”《汉书·高帝纪》:“署行义。”这里用为仪容、状貌之意。

《鹖冠子·度万》:“故一义失此,万或乱彼。”《吕氏春秋·审分览·审分》:“求之愈不得者,其此义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见义远。”这里用为意义、意思之意。

情谊。《吕氏春秋·离俗览·高义》:“而受其国,是以义翟也。”《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违情义。”

义渠:地名。春秋战国时期羌族所建立的一个小国。《战国策·秦策三》:“今者义渠之事急,寡人日自请太后。”

丸(wán完)

《诗·商颂·殷武》:“陟彼景山,松柏丸丸。”《庄子·达生》:“五六月累丸二不坠。”《庄子·徐无鬼》:“市南宜僚弄丸。”《说文》:“丸,圜也。”《后汉书·张衡传》:“首衔铜丸。”这里用为小而圆的物体之意。

之(zhī支)

《诗·鄘风·柏舟》:“之死矢靡它。母也天只!不谅人只!”《诗·卫风·伯兮》:“自伯之东。”《文子·微明》:“居知所以,行知所之。”《韩非子·扬榷》:“咫尺已具,皆之其处。”《韩非子·十过》:“昔者卫灵公将之晋,至濮水之上。”《史记·项羽本纪》:“之沛公军。”《广雅》:“之,适也。”这里用为往,朝某方向走,到…去之意。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关尹子·宇》:“闻道之后。”



三画

丹(dān单)

古代用作染色的颜料。《书·梓材》:“若作梓材,既勤朴斲,惟其涂丹雘。”《诗·秦风·终南》:“颜如渥丹。”《周礼·考工记》:“染羽以朱湛丹秫。”《仪礼·乡射礼记》:“凡画者丹质。”

丹干:即朱砂,即现称的硫化汞。《书·禹贡》:“杶、干、栝、柏,砺、砥、砮、丹惟箘簵、楛。”《荀子·王制》:“南海则有羽翮、齿革、曾青、丹干焉。”

丹朱:人名,尧的儿子,名叫朱,封于丹,故称丹朱。《书·益稷》:“无若丹朱傲,惟慢游是好,傲虐是作。”《孟子·万章上》:“丹朱之不肖,舜之子亦不肖。”

为(wei胃)(wei违)為、爲

(wei胃)《易·履·六三》:“眇能视,跛能履;履虎尾,咥人,凶,武人为于大君。”《易·益·初九》:“利用为大作,元吉,无咎。”《诗·大雅·凫鹭》:“公尸燕饮,福禄来为。”郑玄笺:“为,尤助也。”《史记·吕太后本纪》:“太尉将之入军门,行令军中曰:‘为吕氏右檀,为刘氏左檀。’军中皆左檀为刘氏。”《广韵·寘韵》:“为,助也。”这里用指为佑助、帮助之意。

(wei违)《诗·王风·兔爰》:“我生之初,尚无为。”《管子·枢言》:“为善者,非善也,故善无以为也。”《管子·心术上》:“变化则为生,为生则乱矣。”《左传·定公十二年》:“子为不知,我将不墜。”《论语·为政》:“子曰:‘为政以德,誓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孟子·公孙丑下》:“不得,不可以为悦。”《广雅》:“为,施也。又,成也。”这里用为做、作、干、搞等意。

(wei违)《周礼·春官·典同》:“以为乐器。”《尔雅》:“造作,为也。”《论语·先进》:“鲁人为长府。”《庄子·人间世》:“夫仰而视其细枝,则拳曲而不可以为栋梁,俯而见其大根,则轴解而不可为棺槨。”《墨子·节用上》:“其为衣裘何?以为冬以圉寒,夏以圉暑。”《荀子·尧问》:“为说者曰。”《世说新语·文学》:“应声便为诗。”这里用为制作,创作之意。

(wei违)《易·井·九三》:“井渫不食,为我心恻;可用汲,王明,并受其福。”《庄子·养生主》:“指穷於为薪,不知其尽也。”俞樾平议:“《广雅·释诂》:‘取,为也。’然则‘为’犹‘取’也。指穷於为薪者,指穷於取薪也。”《孟子·尽心上》:“鸡鸣而起,孽孽为利者,跖之徒也。”这里用为“取”之意。

假借为“伪”。《管子·小称》:“务为不久,盖虚不长。”



四画

主(zhǔ煮)

《易·坤·辞》:“坤,元,亨,利牝马之贞。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利。”《易·明夷·初九》:“明夷于飞,垂其翼;君子于行三日,不食;有攸往,主人有言。”《管子·侈靡》:“聚宗以朝杀,示不轻为主也。”《文子·自然》:“故肃者,形之君也;而寂寞者,音之主也。”《孟子·万章上》:“使之主事而事治,百姓安之。”《玉篇·、部》:“主,典也。”《广韵·廙韵》:“主,掌也。”这里用为掌管、主持之意。

《易·睽·九二》:“遇主于巷,无咎。”《正字通·、部》:“主,宾之对。”这里用指为白天以太阳为主,月亮为宾之意。

《管子·侈靡》:“县人有主,人此治用。”《论语·八佾》:“射不主皮,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楚辞·招魂》:“主此盛德兮,牵於俗而芜秽。”刘良注:“主,守也。”《广雅·释诂三》:“主,守也。”这里用为守之意。

《孟子·万章上》:“或谓孔子于卫主痈疽,于齐主侍人瘠环。”这里用为动词,“以……为主人”之意,相当于“住……家里”之意。

春秋战国时期妾称妻为主母,《礼》以正室为主妇。主妾即谓妻妾。《韩非子·爱臣》:“主妾无等,必危嫡子。”

主父:即赵武灵王,名雍。战国时期赵国的君主,公元前325299年在位。前299年,他把王位传给小儿子何(赵惠文王),自号“主父”。前295年,李兑帮助赵惠文王与赵武灵王长子章争夺君权,与公子成合谋,把赵武灵王围困在沙丘宫达三个月,赵武灵王因此被饿死。《韩非子·奸劫弑臣》:“李兑之用赵也,饿主父百日而死。”

半(bàn办)

汉以后字。

五画

州(zhōu舟)

中国古地方行政区划名。相传禹治水后,分其领域为九州。历代多有兴废。民国废州。有些地名仍沿用至今。《书·舜典》:“肇十有二州,封十有二山,浚川。”《书·禹贡》:“禹别九州,随山浚川,任土作贡。”《说文》:“昔,尧遭洪水,民居水中高土,故曰九州。”

中国古代户籍编制单位,所辖地区的大小历代不同。《周礼·大司徒》:“五党为州。”《管子·度地》:“里十为州。又,术十为州。”《左传·僖公十五年》:“晋于是乎作州兵。”《论语·卫灵公》:“虽州里,行乎哉。”《礼记·王制》:“二百一十国为州。州有伯。”《广雅》:“州,国也。”

同“周”。《管子·小匡》:“令夫士群萃而州处。”《文子·上礼》:“列地而州之,分国而治之。”这里用为聚集之意。

古国名。故域在今湖北省监利县。《左传·桓公十一年》:“郧人军于蒲骚,将与随、绞、州、蓼伐楚师。”



八画

举(jǔ沮)舉、擧

《书·益稷》:“万邦黎献,共惟帝臣,惟帝时举。”《左传·襄公三年》:“建一官而三物成,能举善也。”《论语·乡党》:“色斯举矣,翔而後集。”《论语·颜渊》:“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孟子·万章上》:“时举於秦,知穆公之可与有行也而相之:可谓不智乎?”《孟子·告子下》:“傅说举于版筑之间。”《后汉书·张衡传》:“举孝廉不行。”这里用为选拔、举荐之意。

《诗·大雅·烝民》:“人亦有言,德輶如毛,民鲜克举之。”《庄子·逍遥游》:“其坚不能自举也。”《史记·项羽本纪》:“举所佩玉玦。”《说文》:“举,对举也。”《广韵》:“举,擎也。”这里用为双手托物之意。

《诗·大雅·云汉》:“靡神不举,靡爱斯牲。”《管子·侈靡》:“承从天之指,辱举其死,开国闭辱知其。”《礼记·王制》:“山川神袛有不举者为不敬。”郑玄注:“举,犹祭也。”《清史稿·礼志二》:“雍、乾以来,凡祈祷、天神、太岁曁地祗三坛并举。”这里用为祭祀之意。

《管子·牧民》:“国多财则远者来,地辟举则民留处。”《管子·幼官》:“一举而上下得终,再举而民无不从。”《礼记·中庸》:“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荀子·致士》:“无君子,则道不举。”《荀子·议兵》:“然而秦师至而鄢、郢举,若振槁然。”《吕氏春秋·察今》:“举事必循法。”《史记·陈涉世家》:“举大计亦死。”《汉书·食货志》引汉贾谊《论积贮疏》:“并举而争起。”这里用为兴起之意。

记录、登记。《管子·问》:“其老而死者,皆举之。”《商君书》:“举口数,生者著,死民者削。”

《管子·明法》:“以法治国则举错而已。”《韩非子·内储说上七术》:“三国也入韩,则国必大举矣。”《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一战而举鄢郢。”汉贾谊《过秦论》:“西举巴蜀。”《汉书》:“且秦举咸阳而弃之,何但越也。”唐杜牧《阿房宫赋》:“戊卒叫,函谷举。”这里用为攻克、占领之意。

飞,飞起,飘动。《楚辞·远游》:“悲时俗之迫阨兮,愿轻举而远游。”《吕氏春秋·审应览·审应》:“凡鸟之举也,去骇从不骇。”李清照《渔家傲》:“九万里风鹏正举。”

举趾:(jǔ沮zhǐ止)迈步下田。《诗·豳风·七月》“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

















先秦古籍用字字典丶部









31

中国传统文化网www.chinactwh.comwww.chinactwh.com中国传统文化网







献花(0)
+1
(本文系解决人生问...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