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素书简释.doc
2021-02-04 | 阅:  转:  |  分享 
  
德足以怀远,信足以一异,义足以得众。才足以鉴古,明足以照下,此人之俊也。崇高品德的精神力量就在于他能使远方的人心悦诚服地前来归顺。武力征服只能使人暂时屈从,道德感化却使人永久心服。我泽如春,人应如草。道德的力量,有如春风春雨,万物无不受其恩泽。

凡事讲信誉,可以消除猜忌,使万众一心,形成一种强大的凝聚力。

办事公道,勇于负责,就会给部属带来一种满足感、信任感,这样的领导,自然会得到大家的拥戴。

博学多才,可以洞古彻今,通情达理,在寔践中善于以古今中外为人处事的成败得失为借鉴,这样的人,自然会无往而不胜。

明察秋毫而又人情练达,才能做到既知善任,又宽厚容人。在这样的领导人面前,坏人坏事无法藏奸,难以避免的失误又能得到谅解。这样,手下的人才会充分发挥他自己的聪明才智,做出更大的成绩。

德行高尚,恪守信用,办事公正,博学多才,明智通达——具备这五种品质的,就是人中之‘俊’。行足以为仪表,智足以决嫌疑。信可以使守约,廉可以使分财,此人之豪也。行为能够被人奉为楷模,起到表率作用;在功名利禄、是非恩怨的复杂矛盾面前,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识大体,顾大局,能以大智慧判断,处理这些很容易使人身败名裂的问题;说一不二,一诺千金,一旦首肯,即便吃亏受损,决不反悔;重义轻财,一心为公,能与下属有福同享,同甘共苦。具备这些品质的,就是人中之‘豪’。

虽然美色、功利、私情......都有可能使人丧失理智,然而,真正的智慧是不会为其惑乱的,而且,只有真正的智慧才能在这些引诱面前可做出冷静、正确的抉择。守职而不废,处义而不回,见嫌而不茍免,见利而不茍得,此人之杰也。【俊者,峻于人也;豪者,高于人;杰者,桀于人。有德、有信、有义、有才、有明者,俊之事也。

有行、有智、有信、有廉者,豪之事也。

至于杰,则才行足以名之矣。然,杰胜于豪,豪胜于俊也。】

王氏曰:‘名显于己,行之不公者,必有其殃;利荣于家,得之不义者,必损其身。事虽利己,理上不顺,勿得强行。财虽荣身,违碍法度,不可贪爱。贤善君子,顺理行义,仗义俦财,必不肯贪爱小利也。

能行此四件,便是人士之杰也。诸葛武侯、狄梁,公正人之杰也。武侯处三分偏安、敌强君庸,危难疑嫌莫过如此。梁公处周唐反变、奸后昏主,危难嫌疑莫过于此。为武侯难,为梁公更难,谓之人杰,真人杰也。’

释评: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富于敬业奉献的精神;面对义与利、生与死的冲突,能够毅然决然地舍生取义,挺身赴难,决无见利忘义、唯利是图、利令智昏之类,丧失人格、气节的卑劣行径。功名利禄摆在面前,可以自由攫取。然而,首先要问一问是不是理应所得?孔子年青的时候为了挣钱糊口,也曾给人家管过仓库,放过牛羊。

处在容易被人误解、猜疑的是非之地,但为了整体的利益,仍然犯嫌涉难,只因自信心底无私,背‘黑锅’也不怕,譬如周公为了江山社稷,被召公猜忌、诽谤,依然忠心辅佐成王;孔子不得已去见南子,引得子路不高兴,孔子觉得自己问心无愧。不是明达之至的俊杰,是做不到这一点的。

具备上述品质的就是人中之‘杰’。

要而言之,凡是可称之为英雄豪杰的,必须具备德、才、学三种素质。德才难全,古今盖同。有大才能的人,长处是勇于进取,但往往华而不实,好高鹜远;有大德行的人,优点是善于守业图成,但往往失于优柔寡断,贻误良机。有德有才的人克服自己不足之处的唯一途径是好学广知,鉴古通今,善于把人类精神财富的全部精华变成自己建功立业的武器。只有这样,才能进则匡时济世,名垂青史;退则安身立命,超凡入圣。
献花(0)
+1
(本文系百炼成钢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