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335纟部(糹)
2021-02-08 | 阅:  转:  |  分享 
  
三划

纟部(糹)

1.系糺2.纠糾3.纡紆红紅纣紂纤纥紇纨紈紃约約级級纩纪紀纫紉4.素纰紕纬纭紜纯純紘纮紑纲纳納纱紗纵紟纷紛纴紝纶纸紙纹紋纺紡纻紞纾紆纽紐纰纼紖5.绀紺绁紲线绂紱紶练织组組绅紳细細紬絅絁紩紾终終絇绉絇紸紵絃绊絆紽经绐紿绋紼绌絀绍紹绎6.絓绑綁结結絤絙荭葒绒絨繨绕绔絝绖絰絚絏絪絖絑给給绛絳络絡绘絟绝絶絍绚絢绗絎綎綖绞絞统統絯絣絲7.莼蒓绠綆綀經緉絿绡綃絸绢絹緺綑綗绥綏绣綉絻绦絺绤綌继绨綈綅8.綦綪绩绫綾绪緒緁续綝綫绮綺緁緉緅綝緎绯緋绱緔绰綽綥網綱绲緄绳缇緺緌绶綬綸绷綳绺綹绸綢维維绵綿綵綯绹絻綷综綜绽綻绾綰綧绻綣绿綠缁緇缀綴9.缂緙緤缃緗練缄緘缅緬緛緤缆缈緲缊緼缇緹缋缉緝缌緦縎缓緩缎緞缏緶線缐緥缒縋缑緱緰緫緵缔締缕縂编編縆緷緪缘縁緯缗緍緛10.缚縛縓缜縝缛縟緻缙縉辔縧縚缝縫缡縭缤缞縗缟縞缠缣縑缢縊11.績缥縹縷缦縵缧纝繀繃缨總縱縰縩縴缩縮縯缪繆缫繅12.繞缬繐繨繧缭繚繟繙繑織繜缮繕缯繒繸繈繦繘繣13.缰繮繬繩缳繯缱繾缲繰繲缴14.繻縰繪缴繳纁繽纊繡15.纆繼纈續纒彎變轡纑缵纓纎纛纔纞纘纚纜臠纝纕

一画

系(jì细)繋

《易·坎·上六》系用徽纆,寘于从棘三岁,不得,凶。”《易·姤·初六》:“系于金,柅贞,吉。有攸往,见凶。羸豕孚蹢躅。”《易·随·六二》:“系小子,失丈夫。”《周礼·天官·大宰》:“以九两系邦国之民。”郑玄注:“系,联缀也。”贾公彦疏:“谓王者於邦国之中立法,使诸侯与民相和耦而联缀不使离散。”《逸周书·作维》:“南系于洛水,北因于郊山。”孔晁注:“系,因皆连接也。”《春秋左氏传序》:“记事者,以事系日,以日系月,以月系时,以时系年。所以纪远近,别同异也。”《类篇·系部》:“系,连也。”这里用为联缀、维系、连接之意。

糺(jiū纠)

古同“纠”。《管子·侈靡》:“君子者,勉于糺人者也。”《楚辞·九章·悲回风》:“糺思心以为纕兮,编愁苦以为膺。”诸葛亮《南征表》:“糺合其类二千余人,求欲死战。”《字汇》:“糺,同纠。”这里用为纠正、矫正之意。



二画

纠(jiū究)糾、糺

《书·冏命》:“绳愆纠缪,格其非心。”《周礼·大司马》:“以纠邦国。”《左传·昭公二十年》:“慢则纠之以猛。”这里用为矫正之意。

《诗·魏风·葛屦》:“纠纠葛屦,可以履霜。”《诗·陈风·月出》:“舒窈纠兮。劳心悄兮。”《诗·周颂·良耜》:“其笠伊纠。”《楚辞·悲风歌》:“纠思心以为纕兮。”《荀子·议兵》:“矜纠收缭之属为之化而调。”《鶡冠子》:“福与祸如纠缠。”《汉书·贾谊传》:“何异纠纆。”这里用为缠绕之意。

《诗·小雅·大东》:“纠纠葛履,可以履霜。”《诗·周颂·良耜》:“其饟依黍,其笠斯纠。”《说文》:“纠,绳三合也。按,俗字作糺。单股曰纫,两股曰纠,三股曰纠,亦曰徽。”扬雄《解嘲》:“徽以纠墨。”这里用为三股的绳子之意。

纠集、集结。《管子·度地》:“天地乾燥,水纠列之时也。”《左传·僖公二十四年》:“纠合宗族于成周。”《后汉书·荀彧传》:“收离糺散。”宋王安石《开元行》:“纠合俊杰披奸猖。”

糾(jiū究)

见“纠”。



三画

纡(yū瘀)紆

《周礼·梓人》:“连行纡行。”《周礼·考工记·矢人》:“中弱则纡。”《楚辞·九章·惜诵》:“背膺牉以交痛兮,心郁结而纡轸。”《淮南子·本经》:“盘纡刻俨。”《说文》:“纡,绌也,一曰萦也。”这里用为屈曲、曲折萦绕之意。

紆(yū瘀)

见“纡”。

红(gōng工)(hóng宏)紅

《论语·乡党》:“红紫不以为亵服。”《说文》:“红,帛赤白色也。”《急就篇》:“缙红繎。”《释名·释采帛》:“红,绛也,白色似绛者也。”这里用为红色之意。

紅(hóng宏)

见“红”。

纣(zhòu宙)

商代最末的君主名,史称纣王。历史上有名的暴君。据《史记·殷本纪》载:“帝纣资辨捷疾,闻见甚敏;材力过人,手格猛兽;知足以距谏,言足以饰非;矜人臣以能,高天下以声,以为皆出己之下。好酒淫乐,嬖於妇人。爱妲己,妲己之言是从。於是使师涓作新淫声,北里之舞,靡靡之乐。厚赋税以实鹿台之钱,而盈钜桥之粟。益收狗马奇物,充仞宫室。益广沙丘苑台,多取野兽蜚鸟置其中。慢於鬼神。大勣乐戏於沙丘,以酒为池,县肉为林,使男女倮。相逐其间,为长夜之饮。百姓怨望而诸侯有畔者,於是纣乃重刑辟,有砲格之法。”《礼记·大学》:“桀、纣帅天下以暴,而民从之。”《韩非子·十过》:“昔者桀为有戎之会而有缗叛之,纣为黎丘之蒐而戎、狄叛之。”

紂(zhòu宙)

见“纣”。

纤(xiān千)纖

《书·禹贡》:“厥篚纤纩。”《楚辞·招魂》:“被文服纤,丽而不奇些。”这里用为细纹丝帛之意。

《管子·五辅》:“纤啬省用,以备饥馑。”《楚辞·九怀》:“卒莫有兮纤介,永余思兮怞怞。”《说文》:“纤,细也。”司马相如《子虚赋》:“杂纤罗。”《三国志·诸葛亮传》:“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汉书·马皇后纪》:“母子慈爱,始终无纤介之间。”这里用为细小之意。

纥(hé疙)

古同“疙瘩”,纱线绳等打成的结、小球形或块状物。《鹖冠子·天则》:“上纥下抚者,远众之慝也。”这里延伸为纠结之意。

回纥:古代民族名。

紇(hé疙)

见“纥”。

纨(wán玩)紈

《文子·上德》:“上有罗纨,下必有麻绩。”《列子·周穆王》:“曳齐纨,粉白黛黑,佩玉环。”《战国策·齐策》:“下宫糅罗纨。”《说文》:“纨,素也。从系,丸声,谓白致缯,今之细生绢也。”这里用为细致洁白的薄绸之意。

纨绔:用细绢做的裤子,泛指富家子弟穿的华美衣着。

紃(xun循)

古通“循”。《荀子·非十二子》:“及紃察之,则倜然无所归宿。”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屯部》:“紃,假借为循。”这里用为顺着之意。



约(yuē曰)約

《易·坎·六四》:“樽酒,簋贰,用缶,纳约,自牖终,无咎。”《论语·里仁》:“以约失之者鲜矣。”何晏注:“奢则骄佚招祸,俭约无忧患。”《论语·述而》:“亡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难乎有恒矣。”《庄子·天下》:“以深为根,以约为纪。”成玄英疏:“以深玄为德之本根,以俭约为行之纲纪。”《荀子·不苟》:“通则文而明,穷则约而详。”《广雅·释言》:“约,俭也。”这里用为“节俭”之意。

《诗·小雅·斯干》:“约之阁阁。”《管子·宙合》:“渊泉而不尽,微约而流施。”《管子·枢言》:“先王不约束,不结纽。”《论语·里仁》:“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论语·子罕》:“夫子循循然善诱人:搏我以文,约我以礼。”《考工记·匠人》:“凡任索约。”《荀子·尧问》:“仁者绌约,天下冥冥,行全刺之。”《仪礼·既夕礼》:“约绥约辔。”《说文》:“约,缠束也。”这里用为约束之意。

《晏子春秋卷八·外篇第八》:“穷陈蔡,不自以为约。”《左传·昭公二十八年》:“居利思义,在约思纯,有守心而无淫行。”《楚辞·九辩》:“离芳蔼之方壮兮,余萎约而悲愁。”洪兴祖补注:“约,穷也。”《庄子·缮性》:“故不为轩冕肆志,不为穷约趋俗。”《南史吉士瞻传》:“在郡清约,家无私积。”这里用为穷困之意。

指动物身上的腰肢部位。《吕氏春秋·孝行览·本味》:“述荡之挐,旄象之约。”

级(jí极)級

《鹖冠子·天则》:“九皇之制,主不虚王,臣不虚贵阶级。”《礼记·月令》:“以别贵贱等级之度。”《礼记·曲礼》:“拾级聚足。”《史记·秦始皇本纪》:“百姓内粟千石,拜爵一级。”《声类》:“级,阶次也。”《广雅》:“级,等也。”这里用为官阶爵位的品级之意。

纩(kuàng况)纊

古时指新丝绵絮。后泛指绵絮。《书·禹贡》:“厥篚纤纩。”《管子·轻重乙》:“大夏且至,丝纩之所作。”《左传·宣公二年》:“三军之士皆知挟纩。”《荀子·礼论》:“紸纩听息之时。”《礼记·礼器》:“丝纩竹箭。”《礼记·玉藻》:“纩为茧。”《小尔雅》:“纩,绵也。絮之细者曰纩也。”《说文》:“纩,絮也。”这里用为新棉絮之意。

纪(jì技)

记年单位,古代以十二年的一个时期为一纪,又以十二个月为一纪。《书·毕命》:“既历三纪,世变风移。”《吕氏春秋·季冬纪·季冬》:“是月也,日穷于次,月穷于纪,星回于天。”

古同“记”,主要用于“纪念、纪年、纪要、纪元、纪传”等,有的地方多用“记”。《书·洪范》:“四、五纪:一曰岁,二曰月。”《文子·上礼》:“纪纲四时,和调阴阳。”这里用为记时之意。

《诗·小雅·四月》:“滔滔江汉,南国之纪。”《诗·大雅·棫朴》:“纲纪四方。”《管子·君臣下》:“上注者,纪天时,务民力。”《国语·周语上》:“纪农协功。”这里用为治理之意。

《诗·大雅·云汉》:“旱既大甚,散无友纪。”《管子·问》:“凡立朝迁,问有本纪。”《老子·十四章》:“能知古始,是谓道纪。”《墨子·尚同上》:“譬若丝缕之有纪,网罟之有纲。”《韩非子·主道》:“道者,万物之始,是非之纪也。”《吕氏春秋·仲秋纪·仲秋》:“义也者,万事之纪也。”《礼记·乐记》:“故乐者,天地之命,中和之纪,人情之所不能免也。”《淮南子·泰族训》:“茧之性为丝,然非得工女煮以热汤而抽其统纪,则不能成丝。”这里用为纲领、头绪、要领之意。

杞的假借字,即枸杞。《诗·秦风·终南》:“终南何有?有纪有堂。”

纪裂繻:人名。纪国大臣。《左传·隐公二年》:“九月,纪裂繻来逆女,卿为君逆也。”

古国名。姜姓,春秋时为齐所灭,故城在今山东省寿光县东南。《晏子春秋卷五·内篇杂上》:“景公游于纪,得金壶,乃发视之。”《左传·隐公元年》:“八月,纪人伐夷。”

纫(rèn认)

《管子·霸形》:“桓公不救,裸体纫胸称疾。”尹知章注:“纫,摩也。自摩其胸,若有所痛患也。”这里用为按摩之意。

《楚辞·离骚》:“纫秋兰以为佩,岂惟纫夫蕙茝。”《楚辞·惜誓》:“并纫茅,丝以为索。”《礼记·内则》:“纫针请补缀。”《说文》:“纫,禅绳也。”这里用为搓绳之意。



四画

素(sù速)

《易·履·初九》:“素履,往,无咎。”《礼记·杂记下》:“纯以素,训以五彩。”孔颖达疏:“素,谓生帛。”《说文·素部》:“素,白致缯也。”《小尔雅·广服》:“缟之簏者曰素。”这里用指为“本色的布帛”之意。

《诗·魏风·伐檀》:“彼君子兮,不素飧兮。”汉王充《论衡超奇》:“孔子作《春秋》以示王意,然则孔子之《春秋》,素王之业也;诸子之传书,素相之事也。”这里用为空,有名无实或有实无名之意。

《老子·十九章》:“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礼记·中庸》:“素隐行怪,後世有述焉。”《韩非子·二柄》:“群臣见素,则大君不蔽矣。”《国语·吴语》:“夫谋,必素见成事焉,而后履之。”《战国策》:“夫公孙鞅事孝公,极身毋二……竭智能,示情素。”曹植《洛神赋》:“愿诚素之先达兮,解玉佩以要之。”这里用为诚心的、真情的之意。

《论语·八佾》:“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礼记·杂记》:“纯以素。”《礼记·檀弓》:“素服哭于库门之外。”《说文》:“素,白致缯也。”本意为没有染色的丝绸,这里用为白色、质朴之意。

纰(pī批)紕

《诗·鄘风·干旄》:“素丝纰之。”《尔雅》:“纰,饰也。”《礼记·杂记》:“纰以爵韦六寸。”这里用为在衣冠或旗帜上镶边之意。

纬(wěi委)緯

缠捆、系束。《墨子·非乐上》:“其刑君子出丝二卫。”二纬:即二捆纱。《楚辞·离骚》:“纷总总其离合兮,忽纬繣其难迁。”

《庄子·列御寇》:“恃纬萧而食者。”《说文》:“纬,织横丝也。”这里用为织横纱之意。

琴徽,系琴弦的绳子。《楚辞·九叹》:“破伯牙之号锺兮,挟人筝而弹纬。”

纭(yún云)紜

汉以后字。

纯(chún唇)純

《书·多方》:“惟天不畀纯。”《书·文侯之命》:“殄资泽于下民,侵戎我国家纯。”《诗·大雅·卷阿》:“俾尔弥尔性,纯嘏尔常矣。”《诗·周颂·维天之命》:“於乎不显,文王之德之纯。”《诗·周颂·载见》:“绥以多福,俾缉熙于纯嘏。”《论语·八佾》:“从之,纯如也,缴如也,绎如也,以成。”《论语·子罕》:“麻冕,礼也。今也纯,俭,吾从众。”《礼记·郊特牲》:“贵纯之道也。”《方言·十三》:“纯,文也。纯,好也。”这里用为美、善之意。

《书·酒诰》:“嗣尔股肱,纯其艺黍稷。”《书·君奭》:“天惟纯佑命,则商实百姓王人。”《管子·幼官》:“博一纯固,则独行而无敌。”《国语·周语》:“帅旧德,而守终纯固。”《礼记·曲礼》:“冠衣不纯素。”这里用为专一之意。

《书·顾命》:“黼纯,华玉,仍几。”《仪礼·士冠礼》:“纯衣。”《法言·孝至》:“被我纯缋。”《说文》:“纯,丝也。”这里用为蚕丝之意。

《管子·轻重甲》:“伊尹以薄之游女工文绣纂组,一纯得粟百钟于桀之国。”《左传·闵公二年》:“服其身则衣之纯,用其衷则佩之度。”《荀子·正论》:“墨黥,慅婴;共,艾毕;菲,对屦;杀,赭衣而不纯。”《仪礼·士冠礼》:“纯衣。”《法言·孝至》:“被我纯缋。”这里用为衣领之意。不

纮(hóng红)紘

冠冕两旁的带子,下系于颌,上结于呂。《管子·轻重丁》:“城阳大夫,嬖宠被絺纮,鹅鹜含余粖。”《左传·桓公二年》:“衮、冕、黻、珽,带、裳、幅、舄、衡、紞、紘、綎,昭其度也。”《礼记·杂记》:“管仲镂簋而朱纮。”《说文》:“纮,冠卷也。”《广雅·释诂三》:“纮,束也,凡笄贯于卷,纮属于笄。”

编磐成组的绳子。一说系鼗的绳子。《鹖冠子·泰录》:“故神明锢结其纮,类类生成,用一不穷。”《仪礼·大射礼》:“鼗倚于颂磬西纮。”

紑(fou否)

《诗·周颂·丝衣》:“丝衣其紑,载弁俅俅。”《说文·糸部》:“紑,白鲜衣貌。”这里用为丝织品色泽鲜明之意。

纲(gāng刚)綱

《书·盘庚上》:“若纲在网,有条而不紊。”《诗·大雅·卷阿》:“岂弟君子,四方为纲。”《管子·禁藏》:“得人之心而为纪,法令为维纲。”《论语·述而》:“子钓而不纲,戈不射宿。”这里用为事物的关键部分,事理的要领之意。

提网的总绳。《书·盘庚》:“若纲在网,有条而不紊。”《左传·僖公二十四年》:“纪纲之仆。”《墨子·尚同上》:“譬若丝缕之有纪,罔罟之有纲。”《韩非子·外储说右下》:“则是劳而难,引其纲则鱼已囊矣。”《说文》:“纲,维紘绳也。”

纳(nà那)納

《易·蒙·九二》:“包蒙,吉;纳妇,吉;子克家。”《易·坎·六四》:“樽酒,簋贰,用缶,纳约,自牖终,无咎。”《书·禹贡》:“百里赋纳总,二百里纳銍,三百里纳秸服。”《管子·君臣上》:“君善用其臣,臣善纳其忠也。”《春秋·庄公二十二年》:“冬,公如齐纳币。”《盐铁论·本议》:“农人纳其获,女工效其功。”这里用为交纳、贡献之意。

《书·尧典》:“寅饯纳日,平秩西成。”《书·舜典》:“纳于百揆,百揆时叙。”《诗·大雅·烝民》:“出纳王命,王之喉舌。”《左传·文公十六年》:“诸侯谁纳我?且既为人君,而又为人臣,不如死。”《韩非子·八经》:“己喜,则求其所纳。”这里用为接纳、接受之意。

纳言:接纳、接受民言的官员,相当于现代的“信访办公室”。《书·舜典》:“命汝作纳言,夙夜出纳朕命,惟允!”

收藏、收入。《晏子春秋卷六·内篇杂下》:“晏子病,将死,凿楹纳书焉。”诸葛亮《出师表》:“察纳雅言。”

穿。以脚跟着入鞋中。《庄子·让王》:“捉襟而肘见,纳屦而踵决。”

被水浸湿。《楚辞·九叹》:“裳襜襜而含风兮,衣纳纳而掩露。”《说文》:“纳,丝湿纳纳也。”

纱(shā沙)紗

汉以后字。

纵(zòng粽)縱

《书·酒诰》:“诞惟厥纵,淫泆于非彝。”《诗·郑风·大叔于田》:“抑磬控忌,抑纵送忌。”《诗·大雅·民劳》:“无纵诡随,以谨无良。”《管子·兵法》:“故能致远以数,纵强以制。”《左传·昭公十年》:“我实纵欲,而不能自克也。”《楚辞·离骚》:“纵欲而不忍。”这里用为放纵、随心所欲、不受约束、不加检点之意。

释放、放开。《管子·霸形》:“泽梁时纵,关讥而不征。”《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奉不可失,敌不可纵。”《李靖》:“七擒七纵。”《三国演义》:“纵虎归山也。”

紟(jīn今)

古同“衿”,系结。

纷(fēn分)紛

《易·巽·九二》:“巽在床,下用史巫纷若,吉,无咎。”《楚辞·离骚》:“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脩能。”王逸注:“纷,盛貌。”这里用为众多之意。

《管子·枢言》:“纷纷乎若乱丝,遗遗乎若有从治。”《左传·昭公十六年》:“狱之放纷。”《楚辞·屈原·涉江》:“霰雪纷其无垠兮,云霏霏其承宇。”《楚辞·招魂》:“班其相纷些。”《荀子·解蔽》:“涫涫纷纷。”这里用为杂乱之意。

纴(rèn认)紝、絍

《左传·成公二年》:“执针织纴,皆百人。”《礼记·内则》:“织纴组紃。”《说文》:“纴,机缕也。”这里用为织布帛的纱缕之意。

纶(guān关)(lún仑)綸

《管子·幼官》:“定纶理胜,定死生胜。”《易·屯·象》:“云雷,屯,君子以经纶。”唐玄应《一切经言义》卷一:“纶,经理也。”这里用为治理之意。经纶,两字连用,即以治丝喻治国,度量治国之策之意。

青丝绶带。《墨子·节葬下》:“纶组节约,车马藏乎圹,又必多为屋幕。”《礼记·缁衣》:“其出如纶。”《法言·孝至》:“五两之纶。”《说文》:“纶,青丝绶也。”

纸(zhǐ止)紙、帋

汉以后字。

纹(wén文)紋

汉以后字。

纺(fǎng访)紡

将丝麻纤维制成纱或线。《左传·昭公十九年》:“纺焉以度而去之。”《说文》:“纺,网丝也。”

纻(zhu住)

古同“苎”。即苎麻。《书·禹贡》:“厥贡漆、枲、絺、纻,厥篚纤、纩,锡贡磬错。”《诗·陈风·东门之池》:“东门之池,可以沤纻。”《周礼·典枲》:“掌布缌缕纻之麻草之物。”《史记·司马相如传》:“揄纻缟。”《说文》:“紵,麻属。细者为絟,粗者为紵。”

紞(dǎn胆)

古时冠冕上用来系瑱的带子。《左传·桓公二年》:“衮、冕、黻、珽,带、裳、幅、舄、衡、紞、紘、綎,昭其度也。”《国语·鲁语》:“王后亲织玄紞。”《说文》:“紞,冕冠县塞耳者。从糸,冘声。”

纾(shū梳)

《诗·小雅·采菽》:“彼交匪纾。”《左传·庄公三十年》:“鬥谷於菟为令尹,自毁其家以纾国之难。”《吕氏春秋·孟冬纪·异用》:“昔蛛蝥作网罟,今之人学纾。”《说文》:“纾,缓也。”《宋史·李蘩传》:“民力稍纾,得以尽于田亩。”这里用为宽缓、宽松之意。

纽(niǔ扭)紐

指可解的结。《周礼·弁师》:“延纽。”《管子·枢言》:“先王不约束,不结纽。”《礼记·玉藻》:“并纽约。”《急就篇》:“冠帻簪簧结发纽。”《说文》:“纽,系也。一曰结而可解。”

《庄子·人间世》:“禹、舜之所纽也。”《荀子·正名》:“异物名实玄纽。”《鹖冠子·泰鸿》:“内持以维,外纽以纲,行以理执。”这里用为比喻事物的根本、关键之意。

纼(zhèn阵)紖

牵牲口的绳子。《礼记·祭统》:“及迎牲,君执纼。”《说文》:“纼,牛系也。”



五画

绀(gan干)紺

《论语·乡党》:“君子不以绀緅饰,红紫不以为亵服。”《墨子·节用中》:“冬服绀緅之衣,轻且暖。”《庄子·让王》:“子贡乘大马,中绀而表素,轩车不容巷,往见原宪。”《说文》:“绀,帛深青扬赤色。”《广雅》:“绀,青色。”这里用为红青,微带红的黑色的布帛之意。

绁(xie泻)紲

绁袢:(xie泻fán凡)夏天穿的薄衫。《诗·鄘风·君子偕老》:“蒙彼绉絺,是绁袢也。”

羁绁:(jī机xie泻)牵引牲畜的绳索、马笼头。《左传·僖公二十四年》:“臣负羁绁,从君巡于天下。”《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臣不佞,不能负羁绁,以从扞牧圉。”

《论语·公冶长》:“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说文》:“绁,系也。从系,世声。字亦作絏。”缧绁:这里借指监狱、囚禁之意。

线(xiàn现)綫、缐、線

《周礼·考工记·缝人》:“掌王宫之缝缐之事。”《周礼·考工记·鲍人》:“察其缐。”《说文》:“线,缕也。从糸,糸声。古文从系,泉声。”

绂(fu浮)紱

《易·困·九二》:“困于酒食,朱绂方来,利用亨祀:征凶,无咎。”《正字通·糸部》:“朱绂,朱裳也。”这里用为红色的衣裳之意。周制君王、诸侯及诸国的上卿皆将朱绂作为祭祀用的服饰。

紶(qu驱)

“綌”的讹字。《荀子·王制》:“东海则有紫紶鱼盐焉,然而中国得而衣食之。”这里用为紫色的粗麻布之意。

练(liàn恋)練

把生丝煮熟,亦指把麻或织品煮得柔而洁白。《周礼·染人》:“凡染,春暴练。”《管子·轻重丁》:“昔莱人善染,练茈之于莱纯锱。”《墨子·辞过》:“冬则练帛之中,足以为轻且煖。”《说文》:“练,湅缯也。”

古通“拣”。《管子·幼官》:“练之以散群傰署,凡数财署。”《荀子·子道》:“鲁大夫练而床,礼邪?”《礼记·月令》:“选士厉兵,简练俊杰。”《潜夫论·本政》:“既不能昭练贤鄙。”这里用为选择之意。



织(zhī支)織

织布,制作布帛的总称。《书·禹贡》:“厥篚织贝。”《周礼·玉府》:“文织良货贿之物。”《管子·事语》:“女勤于辑绩徽织,功归于府者。”《尔雅》:“治丝曰织。织,绘也。”《韩非子·五蠹》:“妇人不织。”《礼记·玉藻》:“士不衣织。”《说文》:“织,作布帛之总名也。”

织皮:《书·禹贡》:“织皮、西倾因桓是来。浮于潜,逾于沔,入于渭,乱于河。”王鸣盛说:“雍州之织皮昆仑云云,知织皮谓西戎之国,即昆仑等是也。”

组(zǔ阻)組

《书·禹贡》:“厥篚玄纁玑组。”《诗·邶风·简兮》:“有力如虎,执辔如组。”《诗·鄘风·干旄》:“素丝组之,良马五之。”《周礼·典丝》:“掌组。”《管子·重令》:“而女以美衣锦绣綦组相稚也,谓之逆。”《管子·七臣七主》:“文采纂组者,燔功之窑也。”《荀子·乐论》:“乱世之征,其服组,其容妇,其俗淫。”《韩非子·外储说右上》:“使其妻织组而幅狭于度。”《礼记·内则》:“织纴组紃。”《说文》:“组,绶属。其小者以为冠缨。”《汉书·高帝纪》:“系颈以组。”这里用为具有文采的宽丝带之意。古代多用作佩印或佩玉的绶。

编织。《吕氏春秋·似顺论·分职》:“今民衣弊不补,履决不组。”

绅(shēn申)紳

《论语·乡党》:“疾,君视之,东首,加朝服,拖绅。”《荀子·乐论》:“绅端章甫,舞《韶》歌《武》。”《荀子·哀公》:“然则夫章甫、絇屦、绅带而搢笏者。”《韩非子·五蠹》:“坚甲厉兵以备难,而美荐绅之饰。”《礼记·内则》:“端哔绅。”《礼记·玉藻》:“绅长制士三尺,有司二尺有五寸。”《白虎通》:“衣裳所以必有绅带者,示敬谨自约整也。”《广雅》:“绅,带也。”《说文》:“绅,大带也。”这里用为士大夫束在衣外的大带之意。

细(xì戏)細

指轻微的罪过。《书·君陈》:“狃于奸宄,败常乱俗,三细不宥。”《庄子·让王》:“由与赐,细人也。”

和“大”相对。《管子·法法》:“矜者,细之属也。”《墨子·天志中》:“此吾所谓君子明细而不明大也。”《荀子·劝学》:“不积细流。”《国语·周语》:“细钧有钟无镈。”《礼记·檀弓》:“细人之爱人也以姑息。”《说文》:“细,微也。”《广雅》:“细,小也。”这里用为细小之意。

细人:地位低微之人。《晏子春秋卷二·内篇谏下第二》:“吾细人也,皆有盖庐,以避燥湿。”《晏子春秋卷二·内篇谏下第二》:“遂欲满求,不顾细民,非存之道。”《鹖冠子·学问》:“细人犹然不能保寿,义则自况。”

和“粗”相对。《墨子·兼爱中》:“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要。”这里用为纤细之意。

紬(chōu抽)

汉以后字。

絅(jiong窘)

用麻纱制作的单罩衣。《礼记·中庸》:“衣锦尚絅。”

絁(shī师)

汉以后字。

紩(zhì志)

缝,用针线连缀。《晏子春秋卷二·内篇谏下第二》:“且古者尝有紩衣挛领而王天下者,其义好生而恶杀。”《方言》:“以布而无缘,敝而紩之,谓之褴褛。”

紾(zhěn枕)

《孟子·告子下》:“紾兄之臂而夺之食。”《淮南子·原道》:“无所左而无所右,蟠委错紾,与万物始终。是谓至德。”《说文·系部》:“紾,转也。”这里用为扭、拧之意。

终(zhōng中)終

《易·坤·六三》:“或从王事无成,有终。”《易·比·初六》:“有孚,盈缶,终来有它。”《书·吕刑》:“非终惟终,在人。”《管子·轻重丁》:“桓公终神。”《论语·阳货》:“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论语·尧曰》:“四海困穷,天禄永终。”《礼记·儒行》:“孔子对曰:‘遂数之,不能终其物也。’”孔颖达疏:“终,尽也。”《广雅·释诂一》:“终,极也。”《广雅·释诂四》:“终,穷也。”这里用为穷尽、到达事物的最大限度之意。

与“始”相对。《易·讼·上九》:“或锡之鞶带,终朝三褫之。”《易·旅·六五》:“射雉,一矢亡;终以誉命。”《诗·邶风·终风》:“终风且暴,顾我则笑。”《诗·大雅·既醉》:“昭明有融,高朗令终。”《管子·四时》:“是以圣王治天下,穷则反,终则始。”《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妇怨无终。”《论语·学而》:“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国语·鲁语上》:“终则讲於会,以正班爵之意。”韦昭注:“终,毕业。”《国语·周语》:“庶人终食。”《易·象下传》:“君子以永终知敝。”《广雅》:“终,极也,终,穷也。”这里用为终了、结束之意。

《书·舜典》:“正月上日,受终于文祖。”《楚辞·屈原·涉江》:“愁苦而终穷。”晋陶渊明《桃花源记》:“未果,寻病终。”唐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终吾身而已。”这里用为死之意。

终南:山名,在今陕西省西安市南,属秦岭山脉。《书·禹贡》:“荆、岐既旅,终南、惇物,至于鸟鼠。”《诗·秦风·终南》:“终南何有?有条有梅。”

絇(gi渠)

古时鞋上的装饰物。《晏子春秋卷二·内篇谏下第二》:“饰以银,连以珠,良玉之絇。”《荀子·哀公》:“然则夫章甫、絇屦、绅带而搢笏者,此贤乎?”《楚辞·九思》:“茅丝兮同综,冠屦兮共絇。”

绉(zhòu宙)

《诗·鄘风·君子偕老》:“蒙彼绉絺,是绁袢也。”《说文》:“绉,絺之细也。从糸,刍声。”这里用为细葛布之意。

紸(zhu住)

《荀子·礼论》:“紸纩听息之时。”《正字通·糸部》:“紸,著也。”这里用为把、做之意。

紵(zhù助)

见“纻”。即苎麻。《左传·襄公二十九年》:“与之缟带,子产献紵衣焉。”

絃(xián弦)

古同“弦”。

绊(bàn办)絆

汉以后字。

紽(tuó陀)

古代量词,五丝为一紽。《诗·召南·羔羊》:“羔羊之皮,素丝五紽。”

经(jīng京)經

《易·颐·六二》:“颠颐,拂经于丘颐,征凶。”《书·酒诰》:“在昔殷先哲王迪畏天显小民,经德秉哲。”《书·周官》:“论道经邦,燮理阴阳。”《诗·大雅·灵台》:“经始灵台,经之营之。庶民攻之,不曰成之。”《周礼·天官·太宰》:“以经邦国,以治官府。”贾公彦疏:“经者,所以经纪为名,故云经。”《管子·参患》:“故兵者,尊主安国之经也。”《易·屯·象》:“云雷,屯,君子以经纶。”《礼记·中庸》:“为能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孟子·尽心下》:“君子反经而已矣。经正,则庶民兴。”《荀子·解蔽》:“参稽治乱而通其度,经纬天地而材官万物。”《字汇·糸部》:“经,经理。”这里用为治理、度量之意。经纶,唐玄应《一切经言义》卷一:“纶,经理也。”这里用为治理之意。两字连用,即以治丝喻治国,度量治国之策之意。

古通“径”。《书·大禹谟》:“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诗·小雅·小旻》:“匪大犹是经,维迩言是听。”《管子·四时》:“四时者,阴阳之大经也。”《荀子·劝学》:“学之经莫速乎好其人,隆礼次之。”《荀子·解蔽》:“治则复经,两疑则惑矣。”《韩非子·解老》:“邪心胜则事经绝,事经绝则祸难生。”这里用为小路、途径之意。

经纬:比喻线索、条理、秩序等。《书·周官》:“论道经邦,燮理阴阳。”《诗·大雅·灵台》:“经始灵台,经之营之。庶民攻之,不曰成之。”《周礼·天官·太宰》:“以经邦国,以治官府。”《管子·五行》:“经纬日月,用之于民。”

《管子·立政》:“五事,五经也。”《管子·幼官》:“器成不守经不知,教习不著发不意。”《左传·宣公十二年》:“武之美经也。”《左传·昭公十五年》:“王之大经也。”《广雅》:“经,常也。”这里用为准则之意。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为夫妇外内,以经二物。”《鹖冠子·武灵王》:“此阴经之法,夜行之道,天武之类也。”《史记·秦始皇本纪》:“经理宇内。”曹丕《典论论文》:“经国之大业。”这里用为经营、料理之意。

《论语·宪问》:“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公羊传·昭公十三年》:“灵王经而死。”《史记·田单传》:“经其颈于树枝。”这里用为上吊、缢死之意。

《管子·法禁》:“朝有经臣,国有经俗。”《史记》:“其语闳大不经。”这里用为正常、经常之意。

绐(dài代)紿

古同“诒”,欺骗;欺诈。《黄帝内经·灵枢·阴阳二十五人》:“不敬畏,善欺绐人,戮死。”

绋(fú扶)紼

《诗·小雅·采菽》:“汎汎杨舟,绋纚维之。”《左传·昭公三十年》:“先君有所助执绋矣。”《礼记·曲礼上》:“助葬必执绋。”《白虎通》:“绋者,所牵持棺者也。”这里用为抬棺的大绳之意。

绌(chu出)絀

古通“黜”。《管子·大匡》:“襄公立后,绌无知。”《荀子·不苟》:“君子能则宽容易直以开道人,不能则恭敬繜绌以畏事人。”《荀子·非相》:“与世偃仰、缓急、嬴绌。”《荀子·成相》:“展禽三绌,春申道缀,基毕输。”《荀子·尧问》:“仁者绌约,天下冥冥,行全刺之。”《韩非子·有度》:“治乱决缪,绌羡齐非。”《礼记·王制》:“不孝者,君绌以爵。”《史记·老子列传》:“世子学老子者则绌儒学,儒学亦绌老子。”《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屈平既绌,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这里用为贬退之意。

古通“诎”。屈服、制服。《黄帝内经·素问·举痛论》:“脉寒则缩踡,缩踡则脉绌急。”《潜夫论·贤难》:“范雎绌白起,公孙弘抑董仲舒,此同朝共君宠禄争故耶?”

绍(shào召)(shào哨)紹

(shào召)《书·盘庚上》:“绍复先王之大业。”《书·冏命》:“格其非心,俾克绍先烈。”《诗·陈风·月出》:“舒夭绍兮,劳心惨兮。”《诗·大雅·抑》:“弗念厥绍。”《诗·周颂·访落》:“绍庭上下。”《管子·幼官》:“旗物尚白,兵尚剑,刑则绍昧断绝。”《韩非子·难三》:“不绍叶公之明,而使之悦近而来远。”《吕氏春秋·诚廉》:“以此绍殷,是以乱易暴也。”《国语·晋语》:“使寡君之绍续昆裔。”这里用为紧密连续之意。

(shào哨)《书·大诰》:“用宁王遗我大宝龟,绍天明。”《书·康诰》:“绍闻衣德言。”《诗·大雅·常武》:“王舒保作,匪绍匪游。”《孟子·滕文公下》:“绍我周王见休。”《仪礼·聘礼》:“士为绍摈。”《史记·鲁仲连传》:“胜请为绍介。”这里用为介绍、为人引见、使相互认识之意。

绎(yì艺)繹

《书·立政》:“则克宅之,克由绎之。”《书·君陈》:“出入自尔师虞,庶言同则绎。”《诗·周颂·赉》:“敷时绎思,我徂维求定。”朱熹注:“绎,寻绎也。”《论语·八佾》:“纯如也,缴如也,绎如也,以成。”这里用为引出头绪,寻求事理之意。

《诗·小雅·车攻》:“赤芾金舄,会同有绎。”《诗·大雅·常武》:“徐方绎骚,震惊徐方。”《诗·鲁颂·駉》:“有駵有雒,以车绎绎。”《论语·八佾》:“纯如也,缴如也,绎如也,以成。”《论语·子罕》:“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这里用为继续,连续不断之意。如:绎络(络绎。往来不绝;接连不断);绎如(相续不绝的样子);绎绎(相连不断的样子)。



六画

絓(guà挂)

茧粗丝。《管子·轻重甲》:“若此,则絓丝之籍去分而敛矣。”《急就篇》:“绛缇絓紬丝絮绵。”《说文》:“絓,茧滓絓头也。从糸,圭声。”《广雅》:“絓,紬也。”

古通“挂”。《左传·成公二年》:“逢丑父与公易位,将及华泉,骖絓于木而止。”《楚辞·九章·悲回风》:“心絓结而不解兮,思蹇产而不释。”《韩非子·说林下》:“君闻大鱼乎?网不能止,徼不能絓也,荡而失水,蝼蚁得意也。”《淮南子·兵略》:“飞鸟不动,不絓网罗。”《史记·齐太公世家》:“车絓于木而止。”《玉篇·糸部》:“絓,止也。有行碍也。”这里用为绊住、挂碍之意。

绑(bǎng榜)綁

汉以后字。

结(jiē阶)(jié节)結

(jié节)《诗·曹风·鳲鸠》:“其仪一兮,心如结兮。”《管子·枢言》:“诚信者,天下之结也。”《晏子春秋卷六·内篇杂下》:“隐而显,近而结,维至贤耳。”这里用为坚硬、牢固之意。

古通“约”。古时表示承担责任的字据。如具结、保结。约,契约。《管子·禁藏》:“户籍田结者所以知贫富之不訾也。”《鹖冠子·王鈇》:“先结之,后入弗解,此知极之至也。”

比喻心情烦闷,心里有纠结、结集。《关尹子·鉴》:“目忽见非常之物者,皆精有所结而使之然。”《关尹子·筹》:“盖心有所结,先凝为水。”司马迁《报任安书》:“意有所郁结。”

结交,与人交际往来,联络友谊。《楚辞·惜诵》:“固烦言不可结诒兮,原陈志而无路。”《鬼谷子·内楗》:“事皆有内楗,素结本始。”《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结发同枕席。”

(jié节)结绳:在文字产生以前古人用绳子结扣来记事,相传大事打大结,小事打小结。现在某些没有文字的民族还有用结绳来记事的。《尚书·大序》:“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由是文籍生焉。”

絤(xiàn线)

古同“线”。《周礼·考工记》:“察其絤欲其藏也。”《管子·山权数》:“梁山之阳綪茜、夜石之币,天下无有。”《字汇·糸部》:“絤,同线。”《集韵·线韵》:“线,亦作絤。”《正字通·糸部》:“絤,线,缐同。”

絙(huán环)

放缓,缓慢。《楚辞·招魂》:“姱容修态,絙洞房些。”

荭(hóng红)葒

即荭草。红蓼的别称。一种蓼属植物。茎高达三米,全株有毛,叶阔卵形,花白色或淡红。供观赏,果实可入药。也叫水荭。

绒(róng荣)絨、毧

汉以后字。

绕(rào穘)繞、遶

汉以后字。

绔(kù裤)絝

套裤,又称绑腿。《墨子·非乐上》:“因其蹄蚤以为裤屦。”《说文》:“绔,胫衣也。”《释名·释衣服》:“绔,跨也,两股各跨别也。”《后汉书·马援传》:“身衣羊裘皮绔。”

绖(dié谍)(die迭)絰

旧时用麻做的丧带,系在腰或头上。古代用麻做的丧带,在头上为首绖,在腰为腰绖。也专指腰带。《周礼·司服》:“弁绖服。”《管子·小问》:“夫渊然清静者,缞絰之色也。”《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子墨衰绖。”《墨子·节葬下》:“曰哭泣不秩声翁,缞绖垂涕。”《荀子·礼论》:“卑絻、黼黻、文织,资粗、衰绖、菲繐、菅屦,是吉凶忧愉之情发于衣服者也。”《仪礼·丧服》:“苴绖。”《说文》:“绖,丧乎带也。”这里用为古代丧服上的麻带子之意。

絚(gēng耕)

古同“緪”。

絏(xiè绁)

古同“曳”。牵绊。《管子·轻重戊》:“十步不相见,絏繑而踵相随。”

古同“绁”。

絪(yīn茵)

古同“氤”。

絖(kuàng纩)

古同“纩”。古时指新丝绵絮。后泛指绵絮。《庄子·逍遥游》:“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絖为事。”

絑(zhū朱)

古同“朱”。

给(jǐ挤)(gěi给)給

(jǐ挤)《管子·君臣上》:“而相为常具以给之。”《韩非子·有度》:“则日不足,力不给。”《国语·周语》:“事之供给。”《史记·太史公自序》:“要曰强本节用,则人给家足之道也。”《说文》:“给,相足也。”《齐民要术·序》:“岁岁广开,百姓充给。”这里用为衣食丰足、充裕之意。

表示对象、目的,相当于“为”、“替”。给事:即替侍奉君主的人服务。《晏子春秋卷七·外篇第七》:“拥札掺笔,给事宫殿中右陛之下。”

(jǐ挤)口给:这里用为口齿伶利、嘴快之意。《论语·公冶长》:“焉用佞?御人以口给。”

(jǐ挤)速、捷。《庄子·天地》:“给数以敏,其性过人。”《邓析子》:“富必给贫,壮必给老。”

充足的供给,以物质给予对方。《战国策·燕策》:“给贡职郡县。”《战国策·齐策四》:“给其食用。”《史记·高祖本纪》:“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

绛(jiàng匠)絳

古都名。春秋晋地。《吕氏春秋·贵直论·贵直》:“秦人袭我,逊去绛七十,用此士也。”《国语·晋语》:“绛人也。”

络(luò落)絡

《楚辞·招魂》:“郑绵络些。”《山海经·海内经》:“有九丘,以水络之。《广雅》:“络,缠也。”这里用为缠绕、捆缚之意。

络:(luò落)像网络那样的东西。中医指人体内血气体液运行通路,包括主干和分支。《黄帝内经·素问·诊要经终论》:“夏刺络俞,见血而止,尽气闭环。”

绘(huì卉)繪

《论语·八佾》:“绘事后素。”《虞书》:“山龙华虫作绘。”《说文》:“绘,会五采绣也。”《小尔雅·广训》:“杂彩曰绘。”这里用为彩画之意。

絟(quán全)

即细葛布。《管子·乘马》:“无绢则用其布,絟暴布百两当一镒。”《说文·系部》:“絟,细布也。”《集韵·薛韵》:“絟,细布也,或作荃。”

绝(jué掘)絶

《诗·大雅·皇矣》:“是绝是忽,四方无以拂。”《管子·法禁》:“绝而定,静而治,安而尊,举错而不变者。”《老子·十九章》:“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左传·哀公十五年》:“绝世于良。”杜预注:“绝世,犹言弃世。”《论语·子罕》:“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荀子·宥坐》:“被有说邪?匠过绝邪?”这里用为杜绝、摒弃之意。

《管子·七法》:“犹绝长以为短,续短以为长。”《管子·幼官》:“旗物尚白,兵尚剑,刑则绍昧断绝。”《战国策·秦策》:“必绝其谋。”《史记》:“冠缨索绝。”《说文》:“绝,断丝也。”这里用为断、断绝、截断之意。

《管子·大匡》:“三国所以亡者,绝以小。”《楚辞·七谏》:“愿自沉於江流兮,绝横流而径逝。”《史记·伍子胥列传》:“秦女绝美,王可自取。”宋苏轼《上神宗皇帝书》:“秦、汉以来之所绝无仅有。”这里用为绝对、全然之意。

《楚辞·大招》:“南房小坛,观绝霤只。”《庄子·逍遥游》:“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荀子·劝学》:“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吕氏春秋·异宝》:“丈人渡之绝江。”《穆天子传》:“乃绝漳水。”这里用为横渡、穿越之意。

极遥远、极险恶的地方。《文子·精诚》:“绝国殊俗,莫不重译而至。”《孙子·九变》:“圮地无舍,衢地合交,绝地无留。”汉扬雄《长杨赋》:“殊邻绝党之域。”

絍(rèn纴)

古同“纴”。

绚(xuan渲)絢

《论语·八佾》:“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玉篇》:“绚,文貌。”皮日休《雨中游包山精舍》:“松门亘五里,碧彩高下绚。”这里用为形容色彩灿烂多姿之意。

绗(háng航)絎

汉以后字。

綎(tīng厅)

古代佩玉上的丝绶带。《左传·桓公二年》:“衮、冕、黻、珽,带、裳、幅、舄、衡、紞、紘、綎,昭其度也。”

綖(yán延)

古通“延”,延缓,松懈。《吕氏春秋·审分览·勿躬》:“百官慎职,而莫敢愉綖。”

绞(jiǎo搅)絞

《管子·侈靡》:“至言往至绞。”《左传·昭公元年》:“叔孙绞而婉。”《论语·泰伯》:“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论语·阳货》:“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这里用为急切之意。

用两股以上的细长条扭结成一根绳索。《仪礼·丧服》:“绞带。”《仪礼·士丧礼》:“绞,横三缩一。”《说文》:“绞,缢也。”这里用为扭、拧之意。

古国名。在今鄂西郧阳一带。《左传·桓公十一年》:“郧人军于蒲骚,将与随、绞、州、蓼伐楚师。”清顾祖禹《读方史舆纪要·历代州城形势》:“绞,在湖广郧阳府西北。”

统(tǒng桶)統

《书·微子之命》:“统承先王,修其礼物。”《荀子·解蔽》:“求其统类。”这里用为世代相继的系统之意。

《管子·五行》:“以开乎万物,以总一统。”《文子·道原》:“古者三皇,得道之统。”《公羊传·隐公元年》:“大一统也。”《汉书·儿宽传》:“统楫群元。”这里用为总括、合而为一、统一之意。

《列子·天瑞》:“昔者,圣人因阴阳以统天地。”《汉书·贾山传》:“自以为过尧舜统。”《广雅·释诂一》:“统,理也。”这里用为管理、治理之意。

《荀子·强国》:“若其所以统之,则无以异于桀纣。”《战国策·齐策四》:“反国统万人。”《资治通鉴》:“统兵数万。”这里用为主管、率领之意。

《淮南子·泰族训》:“茧之性为丝,然非得工女煮以热汤而抽其统纪。”《说文》:“统,纪也。”这里用为丝的头绪之意。

絯(gāi该)

拘束;约束。《庄子·天地》:“方且为绪使,方且为物絯。”《庄子·外物》:“阴阳错行,则天地大絯。”

絣(bēng绷)

《战国策》:“妻自织甲絣。”这里用为穿甲的绳子之意。

絲(sī丝)

见“丝”。



七画

莼(chún唇)蒓、蓴

多年生水草,浮在水面,叶子椭圆形,开暗红色花。茎和叶背面都有黏液,可食。简称“莼”。

绠(gěng耿)綆

《左传·襄公九年》:“具绠缶。”《庄子·至乐》:“绠短者不可以汲深。”《荀子·荣辱》:“短绠不可以汲深井之泉。”《说文》:“绠,汲井索也。”这里用为井绳之意。

綀(shū苏)

汉以后字。

經(jīng京)

见“经”。

緉(liǎng两)

汉以后字。

絿(qiu求)絿

《诗·商颂·长发》:“何天之休,不竞不絿。”《鹖冠子·王鈇》:“下情不上闻,上情不下究,谓之絿政。”《说文》:“絿,急也。”这里用为急、急躁之意。



绡(xiāo萧)綃

生丝或以生丝织成的薄绸子。《管子·山至数》:“民不得以织为縿绡而貍之于地。”《礼记·檀弓》:“绡幕鲁也。”《说文》:“绡,生丝也。”曹植《洛神赋》:“曳雾绡之轻裾。”

絸(jiǎn茧)

古同“茧”。

绢(juàn倦)絹

生丝织物。厚而疏者称绢。《墨子·辞过》:“治丝麻,捆布绢,以为民衣。”《说文》:“绢,缯如麦绢者。从糸,肙声。谓粗厚之丝为之。”

緺(guā瓜)

汉以后字。

綑(kǔn捆)

古同“捆”。

綗(jiǒng窘)

汉以后字。

绥(suí随)綏

《书·禹贡》:“五百里绥服。三百里揆文教,二百里奋武卫。”《书·汤诰》:“若有恒性,克绥厥猷惟后。”《诗·周南·樛木》:“乐只君子,福履绥之。”《诗·小雅·楚茨》:“乐具入奏,以绥后禄。”《诗·大雅·民劳》:“惠此中国,以绥四方。”《诗·大雅·韩奕》:“淑旂绥章,簟茀错衡。”《诗·周颂·雍》:“假哉皇考,绥予孝子。”《诗·周颂·载见》:“绥以多福,俾缉熙于纯嘏。”《论语·子张》:“道之期行,绥之期来,动之斯和。”《荀子·儒效》:“修修兮其用统类之行也,绥绥兮其有文章也。”这里用为安抚之意。

《管子·戒》:“公辍射,援绥而乘。”《左传·哀公二年》:“子良授太子绥。”《论语·乡党》:“升车,必正立执绥。”《礼记·少仪》:“负良绥君升所用,又、以散绥升。”《说文》:“绥,车中把也。”这里用为上车的扶手之意。

临阵退军,向后撤。《左传·文公十二年》:“秦以胜归,我何以报?”乃皆出战,交绥。”

绣(xiù秀)綉、繍

用彩色线在布帛上刺成花、鸟、图案等。《书·益稷》:“宗彝、藻、火、粉米、黼、黻、絺绣。”《说文》:“绣,五采备也。”《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妾自绣腰襦。”这里用为刺绣之意。

絻(miǎn冕)

古同“冕”。古代丧服之一。去冠,用布包裹发髻。《左传·哀公二年》:“使大子絻,八人衰緻,伪自卫逆者。”《荀子·哀公》:“夫端衣玄裳,絻而乘路者,志不在于食荤。”《史记·礼书》:“郊之麻絻。”

绦(tāo滔)縧、縚、絛

汉以后字。

絺(chi痴)

《书·益稷》:“宗彝、藻、火、粉米、黼、黻、絺绣。”《书·禹贡》:“厥贡盐絺。”《诗·周南·葛覃》:“为絺为綌,服之无斁。”《诗·邶风·绿衣》:“絺兮綌兮,凄其以风。”《诗·鄘风·君子偕老》:“蒙彼绉絺,是绁袢也。”《管子·轻重丁》:“城阳大夫,嬖宠被絺纮,鹅鹜含余粖。”《论语·乡党》:“当暑,袗絺綌,必表而出之。”《礼记·曲礼》:“袗絺络不入公门。”《仪礼·大射仪》:“幂用锡若絺。”《说文》:“絺,细葛也。”《小尔雅》:“葛之精者曰絺。”这里用为细葛布之意。

绤(xi戏)綌

《诗·周南·葛覃》:“为絺为綌,服之无斁。”《诗·邶风·绿衣》:“絺兮綌兮,凄其以风。”《论语·乡党》:“当暑,袗絺綌,必表而出之。”《仪礼·燕礼》:“鼎用绤。”《说文》:“绤,粗葛也。”这里用为粗葛布之意。

继(jì季)繼

《诗·周颂·烈文》:“念兹戎功,继序其皇之。”《楚辞·离骚》:“折琼枝以继佩。”《荀子·宥坐》:“还复瞻被九盖皆继。”《说文》:“继,续也。”《易·象传》:“大人以继明照于四方。”这里用为相连接、继续之意。

《诗·周颂·访落》:“将予就之,继犹判涣。”《庄子·至乐》:“种有几,得水则为继。”《战国策》:“赵主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这里用为继承之意。

《论语·雍也》:“吾闻之也:君子周急不继富。”这里用为接济之意。

绨(tí提)綈

古代一种粗厚光滑的丝织品。《管子·事语》:“谷十而守五,绨素满之,五在上。”《管子·轻重戊》:“鲁梁之民俗为绨。”《列子·杨朱》:“一朝处以柔毛绨幕,荐以粱肉兰橘。”《史记·范雎蔡泽传》:“取绨袍赐之。”《说文》:“绨,厚缯也。”

綅(qin钦)

《诗·鲁颂·閟宫》:“公徒三万,贝胄朱綅。”《说文》:“綅,绛线也。”《玉篇》:“綅,线也,缝线也。”这里用为缝纫的“线”之意。朱綅:朱红色的线。



八画

綦(qi其)

《书·顾命》:“四人綦弁。”《诗·郑风·出其东门》:“缟衣綦巾。”《管子·重令》:“而女以美衣锦绣綦组相稚也,谓之逆。”《礼记·玉藻》:“世子佩瑜玉而綦组绶。”《说文》:“綥,帛苍艾色。”这里用为苍灰色之意。

古通“极”。《荀子·非十二子》:“忍情性,綦溪利跂,苟以分异人为高。”《荀子·王霸》:“目欲綦色,耳欲綦声。”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颐部》:“綦,假借为极。”这里用为“非常”、“很”之意。

古通“基”。《荀子·仲尼》:“非綦文理也。”《荀子·王霸》:“如是则下仰上以义矣。是綦定也。”《荀子·宥坐》:“綦三年,而百姓往矣。”这里用为基本、基于之意。

綪(qiàn欠)

青赤色丝织品。《管子·山权数》:“梁山之阳綪茜、夜石之币,天下无有。”《左传·定公四年》:“分康叔以大路、少帛、綪茷、旃旌、大吕。”《说文》:“綪,赤缯也。以茜染,故谓之綪。”

绩(jì击)

《书·尧典》:“庶绩咸熙。”《书·舜典》:“询事考言,乃言厎可绩,三载。”《诗·大雅·文王有声》:“维禹之绩。”《左传·昭公元年》:“远绩禹功。”《左传·庄公十一年》:“大奔曰败绩。”《尔雅》:“绩,功也,又,业也,又,事也,又,成也。字亦作勣。”《谷梁传·成公五年》:“伯尊其无绩乎。”《国语·鲁语》:“男女效绩。”《声类》:“勣,功也。”这里用为成就、功业之意。

《诗·陈风·东门之枌》:“不绩其麻。”《诗·豳风·七月》:“八月载绩。”《管子·事语》:“女勤于辑绩徽织,功归于府者。”《管子·山国轨》:“某乡女胜事者终岁绩,其功业若干?”《说文》:“绩,缉也。从糸,责声。”这里用为把麻纤维披开接续起来搓成线之意。

古“绩”、“迹”互通。《诗·商颂·殷武》:“天命多辟,设都于禹之绩。”《楚辞·离骚》:“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这里用为遗迹之意。

绫(líng玲)綾

汉以后字。

绪(xù序)緒

《书·五子之歌》:“荒坠厥绪,覆宗绝祀。”《书·君牙》:“惟予小子嗣守文、武、成、康遗绪。”《诗·鲁颂·閟宫》:“缵禹之绪。”《诗·商颂·殷武》:“有截其所,汤孙之绪。”《礼记·中庸》:“武王缵大王、王季、文王之绪,一戎衣而有天下。”这里用为前人遗留下来的未竟的事业之意。

余留的,遗留下来的。《书·五子之歌》:“荒坠厥绪,覆宗绝祀。”《管子·弟子职》:“奉椀以为绪。”《庄子·渔父》:“先王有绪言而去。”《楚辞·涉江》:“唉秋冬之绪风。”

丝的头,比喻头绪、开端,或细小的事。《庄子·天地》:“方且为绪使,方且为物絯。”《说文》:“绪,丝端也。”《天工开物》:“凡茧滚沸时,以竹签拨动水面丝绪。”

续(xù序)

《书·盘庚中》:“子迓续乃命于天。”《诗·秦风·小戎》:“游环胁驱,阴靷鋈续。”《诗·周颂·良耜》:“有捄其角,以似以续。”《尔雅》:“续,继也。”《韩非子·用人》:“是断手而续以玉也。”《礼记·深衣》:“续衽钩边。”《说文》:“续,联也。”《晋书·赵王伦传》:“貂不足,狗尾续。”这里用为连接起来之意。

綫(xiàn线)

见“线”。

绮(qǐ企)綺

细绫,有花纹的丝织品。《楚辞·招魂》:“纂组绮缟,结琦璜些。”《说文》:“绮,文缯也。”《乐府诗集·陌上桑》:“缃绮为下裙。”《汉书·地理志》:“织作冰纨绮绣纯丽之物。”

緁(jī机)

古同“缉”,缝衣边。《楚辞·九怀》:“袭英衣兮缇緁,披华裳兮芳芬。”

緉(liǎng两)

汉以后字。

緅(zou邹)

《论语·乡党》:“君子不以绀緅饰,红紫不以为亵服。”《墨子·节用中》:“冬服绀緅之衣,轻且暖。”《玉篇》:“緅,青赤色。”《说文新附》:“緅,帛青赤色。”这里用为青赤色的布帛之意。

綝(chēn郴)(lín林)

《尔雅》:“綝,善也。”这里用为善之意。

(lín林)綝纚:佩物等下垂的样子。《楚辞·九怀》:“舒佩兮綝纚,竦余剑兮干将。”

緎(yu域)

古代量词。丝二十缕为緎。《诗·召南·羔羊》:“羔羊之革,素丝为緎。”

绯(fēi飞)緋

汉以后字。

绱(shàng上)緔、鞝

汉以后字。

绰(chuò齪)綽

《诗·卫风·淇奥》:“宽兮绰兮。”《庄子·大宗师》:“以刑为体者,绰乎其杀也。”《孟子·公孙丑下》:“岂不绰绰然有余裕哉?”这里用为宽裕之意。

古通“淖”。绰约:形容女子体态优美,容貌秀丽。《文子·道原》:“绰约流循而可靡散,利贯金石,强沦天下。”《庄子·逍遥游》:“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白居易《长恨歌》:“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

綥(qí奇)

汉以后字。

網(wǎng网)

见“网”。

綱(gāng刚)

见“纲”。

绲(gǔn滚)緄

《诗·秦风·小戎》:“竹闭绲縢。”《说文》:“绲,织带也。从糸,昆声。”《后汉书·南匈奴传》:“绲带。”这里用为带子之意。

绳(shéng渑)繩

《书·说命》:“惟木从绳则正,后从谏则圣。”《诗·大雅·緜》:“其绳则直。”《管子·形势解》:“方圆曲直皆中规矩钩绳,故机旋相得。”《荀子·劝学》:“故木受绳则直。”《孔子家语》:“孔子曰:‘木受绳则直。’”这里用为墨线之意。

《书·冏命》:“绳愆纠缪,格其非心。”《管子·宙合》:“故君子绳绳乎慎其所先。”《孙膑兵法》:“故举兵绳之。”《荀子·强国》:“西壤之不绝若绳。”桓宽《盐铁论·大论》:“绳之以法,断之以刑。”这里用为纠正之意。

《诗·周南·螽斯》:“螽斯羽,薨薨兮。宜尔子孙绳绳兮。”《诗·大雅·下武》:“昭兹来许,绳其祖武。”《诗·大雅·抑》:“子孙绳绳,万民靡不承。”《管子·宙合》:“怀绳与准钩,多备规轴。”《庄子·马蹄》:“我善治木,曲者中钩,直者应绳。”《韩非子·孤愤》:“故智术能法之士用,则贵重之臣必在绳之外矣。”《商君书·开塞》:“王道有绳。”这里用为准则、法度之意。

《诗·小雅·采绿》:“言纶之绳。”《庄子·胠箧》:“民结绳而用之。”《易·系辞传》:“作结绳而为网罟。”《易·说卦》:“巽为绳直。”《小尔雅》:“大者谓之索,小者谓之绳。”《说文》:“绳,索也。”这里用为绳子之意。



緺(wō窝)

《管子·轻重丁》:“练茈之于莱纯锱,緺绶之于莱亦纯锱也。”《史记·滑稽列传》:“及其拜为二千石,佩青緺。”《说文》:“緺,绶紫青色。从糸,咼声。”这里用为紫青色的绶(丝)带之意。

緌(ruí蕤)

古代帽带结在下巴下面的下垂部分。《诗·齐风·南山》:“葛屦五两,冠緌双止。”《礼记·檀弓》:“丧冠不緌。”《说文》:“緌,系冠缨也。”这里用为缨子之意。

绶(shòu受)綬

古代用以系佩玉、官印等。绶带的颜色常用以标志不同的身分与等级。《周礼·幕人》:“掌帷幕幄帟绶之事。”《管子·轻重丁》:“练茈之于莱纯锱,緺绶之于莱亦纯锱也。”《礼记·玉藻》:“天子佩白玉而玄组绶。”《说文》:“绶,绂维也。”《小尔雅》:“绂谓之绶。”这里用为丝带之意。

綸(guān纶)

见“纶”。

绷(bēng崩)綳

《墨子·节葬篇》:“禹葬会稽,桐棺三寸,葛以繃之。”《说文》:“繃,束也。”这里用为束缚、捆绑之意。

绺(liǔ柳)綹

汉以后字。

绸(chóu愁)綢

《诗·唐风·绸缪》:“绸缪束薪,三星在天。”《诗·豳风·鸱鸮》:“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今女下民,或敢侮予?”《诗·小雅·都人士》:“彼君子女,绸直如发。”《庄子·则阳》:“圣人达绸缪,周尽一体矣。”《说文》:“绸,缪也。”《广雅》:“绸,缠也。”本义为紧密缠缚之意。后遂用“未雨绸缪”喻事前做好准备工作之意。这里用为做好准备工作之意。

古通“帱”。车帷,车上的帷幕和顶盖。《楚辞·九歌·湘君》:“薜荔柏兮蕙绸,荪桡兮兰旌。”

维(wéi围)維

《易·随·上六》:“拘束之,乃从维之:王用亨于西山。”《鹖冠子·世贤》:“虽幸不死,创伸股维。”《集韵·脂韵》:“维,网也。”《正字通·系部》:“维,络也。”这里用为“网络”之意。

《易·坎·辞》:“习坎,有孚,维心,亨。行有尚。”《易·晋·上九》:“晋其角,维用伐邑,厉;吉,无咎。贞,吝。”《书·多方》:“洪惟图天之命,弗永寅念于祀。”《诗·召南·鹊巢》:“维鹊有巢,维鸠居之。”《诗·齐风·甫田》:“无田甫田,维莠骄骄。”《诗·魏风·葛屦》:“维是褊心,是以为刺。”《诗·曹风·候人》:“维鹈在梁,不濡其翼。”《诗·小雅·出车》:“王事多难,维其棘矣。”《诗·小雅·渐渐之石》:“渐渐之石,维其高矣。”《诗·大雅·大明》:“矢于牧野,维予侯兴。”《诗·大雅·皇矣》:“维此二国,其政不获。”《诗·大雅·文王有声》:“王公伊濯,维丰之垣。”《诗·周颂·维天之命》:“维天之命,於穆不已。”《诗·周颂·雍》:“相维群公,天子穆穆。”《论语·八佾》:“‘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於三家之堂?”《史记·秦楚之际月表》:“秦既称帝……维万世之安。”司马贞索隐:“维训度,谓计度令万代安也。”这里用为计度之意。

古通“惟”。《诗·郑风·狡童》:“维子之故,使我不能餐兮。”《诗·小雅·谷风》:“维予与女。”《诗·大雅·抑》:“温温恭人,维德之基。”《诗·商颂·长发》:“实维阿衡,实左右商王。”《管子·禁藏》:“得人之心而为纪,法令为维纲。”《史记·太史公自序》:“维昔黄帝,法天则天。”这里用为惟有、惟独之意。

文言助词,用于句首或句中,帮助判断。《诗·鄘风·柏舟》:“髧彼两髦,实维我仪。”《诗·小雅·皇皇者华》:“我马维驹。”《诗·小雅·頍弁》:“有頍者弁,实维伊何。”《诗·大雅·板》:“我言维服,勿以为笑。”《诗·大雅·崧高》:“崧高维岳,骏极于天。”

《诗·小雅·白驹》:“絷之维之,以永今朝。”《周礼·节服氏》:“维王之大常。”《管子·牧民》:“何谓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左传·昭公十年》:“居其维首。”《楚辞·天问》:“斡维焉系。”《说文》:“维,车盖系也。”《广雅》:“维,系也。”《玉篇》:“维,紘也。”这里用为系物之意。

系物的大绳。《周礼·节服氏》:“维王之大常。”《左传·昭公十年》:“居其维首。”《楚辞·天问》:“斡维焉系。”《楚辞·七谏》:“引八维以自道兮,含沆瀣以长生。”《淮南子·天文训》:“天柱折,地维绝。”《说文》:“维,车盖系也。”《广雅》:“维,系也。”《玉篇》:“维,紘也。”



维星:古星名。《晏子春秋卷六·内篇杂下》:“昔吾见维星绝,枢星散,地其动,汝以是乎?”《汉书·天文志》:“斗杓后有三星,名曰维星。

绵(mián眠)綿

《诗·小雅·绵蛮》:“绵蛮黄鸟,止于丘阿。”《汉书·严助传》:“越人绵力薄材,不能陆战。”《集韵》:“绵,弱也。”这里用为薄弱、软弱之意。

接连不断。《诗·大雅·绵》:“绵绵瓜瓞,民之初生。”《文子·微明》:“福之所起也绵绵,祸之生也纷纷。”《楚辞·招魂》:“郑绵络些。”《广雅·释诰四》:“緜,连也。”

绵络:丝絮之类的织物,编缀于竿头,作为招魂的灵幡。《楚辞·招魂》:“秦篝齐缕,郑绵络些。”

绵驹:人名,齐国人,著名歌唱家。《孟子·告子下》:“绵驹处于高唐,而齐右善歌。”

綵(cǎi彩)

古同“彩”。

绹(tao逃)綯

《诗·豳风·七月》:“昼尔于茅,宵尔索绹。亟其乘屋,其始播百谷。”《广雅·释器》:“绹,索也。”这里用为绳索之意。

絻(wen问)

古同“冕”。《管子·君臣上》:“衣服緷絻,尽有法度。”《左传》:“使太子絻,八人衰緻,伪自卫逆者。”杜预注:“絻者,始发丧之服。”《荀子·非十二子》:“其冠絻,其缨禁缓,其容简连。”《荀子·哀公》:“夫端衣玄裳,絻而乘路者,志不在于食荤。”《史记·礼书》:“郊之麻絻。”这里指为丧礼上用的帽子之意。

綷(cuì粹)

汉以后字。

综(zōng宗)(zèng甑)綜

《易·系辞》:“错综其数。”司马迁《报任少卿书》:“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略考其行事,综其终始。”这里用为总聚、总合之意。

古代织布机上使经线上下交错以受纬线的一种装置。《楚辞·九思》:“茅丝兮同综,冠屦兮共絇。”《古列女传》:“推而往,引而来者,综也。”

绽(zhàn占)綻

《礼记·内则》:“衣裳绽裂。”这里用为裂开之意。

绾(wǎn挽)綰

控制、总管。《鹖冠子·王鈇》:“满而不溢,绾大而不芒。”《史记·张仪列传》:“奉阳君专权擅势,蔽欺先王,独擅绾事。”《集韵·潸韵》:“绾,绢也。”

綧(zhǔn唇)

布帛的宽度。《管子·君臣上》:“衡石一称,斗斛一量,丈尺一綧制。”

绻(quǎn犬)綣



绿(lù录)緑

古通“菉”。一种野菜,又名王刍,可作染料,古代人们用它的汁作“黛色”着画。黛色:一种青中带黄的颜色。《诗·小雅·采绿》:“终朝采绿,不盈一匊。”《礼记·玉藻》:“君朱绿。”《说文》:“绿,帛青黄色也。”



綠(lǜ虑)

古同“绿”。

缁(zi兹)緇

《诗·郑风·缁衣》:“缁衣之宜兮。”《诗·小雅·都人士》:“彼都人士,台笠缁撮。”《晏子春秋卷六·内篇杂下》:“晏子衣缁布之衣,麋鹿之裘,栈轸之车,而驾驽马以朝。”《论语·乡党》:“缁衣,羔裘,素衣,麑裘,黄衣,狐裘。”《韩非子·说林下》:“天雨,解素衣,衣缁衣而反。”《说文》:“缁,帛黑色也。”这里用为黑色的外套之意。



缀(zhuì坠)綴

《书·顾命》:“狄设黼扆、缀衣。”《晏子春秋卷八·外篇第八》:“行表缀之数以教民,以为烦人留日。”《大戴礼记》:“赤缀户也,白缀牖也。”曹植《七启》:“缀以骊龙之珠,错以荆山之玉。”这里用为装饰之意。

《诗·商颂·长发》:“受大球小球,为下国缀旒。”《管子·小匡》:“式券以相应,比缀以书。”《荀子·乐论》:“行其缀兆,要其节奏。”《楚辞·九叹》:“缀鬼谷于北辰。”《广雅》:“缀,连也。”这里用为连接之意。

《荀子·非十二子》:“俭然,恀然,辅然,端然,訾然,洞然,缀缀然,瞀瞀然,是子弟之容也。”《荀子·成相》:“展禽三绌,春申道缀,基毕输。”杨倞注:“缀,止也。”《礼记·乐记》:“礼者,所以缀淫也。”郑玄注:“缀犹止也。”这里用为停止之意。

缀衣:掌管君王衣服的官员。《书·立政》:“王左右常伯、常任、准人、缀衣、虎贲。”



九画

缂(kè克)緙

汉以后字。

緤(xiè谢)

古同“绁”。栓系。《楚辞·离骚》:“朝吾将济於白水兮,登阆风而緤马。”《说文》:“绁,系也。从系,世声。字亦作絏。”

缃(xiāng香)緗

汉以后字。

練(liàn练)

见“练”。

缄(jiān尖)緘

《墨子·节葬》:“谷木之棺,葛以缄之。”《庄子·胠篋》:“则必摂缄縢。”《説文》:“缄,束篋也。”《广雅》:“缄,索也。”这里用为捆东西的绳索之意。

包封、包藏。《庄子·齐物论》:“其厌也如缄,以言其老洫也。”《广韵·咸韵》:“缄,缄封。”唐元稹《酬乐天书怀见寄》:“诗书费一夕,万恨缄其中。”

缅(miǎn免)緬

《谷梁传·庄公三年》:“举下缅也。”《国语·楚语》:“缅然引领南望。”这里用为遥远之意。

緛(ruǎn软)

《素问·五常政大论》:“其动戾拘缓。”《说文》:“緛,衣戚也。”《玉篇·系部》:“緛,缩也。”《广雅》:“緛,缩也。”这里用为缩短之意。

緤(xiè卸)

古书上说的一种布。《管子·轻重己》:“耜、耒、耩、怀、鉊、鈶、乂、橿、权渠、绳緤,所以御春夏之事也。”

缆(lǎn懒)纜

汉以后字。

缈(miǎo秒)緲

汉以后字。

缊(yun运)緼

《论语·子罕》:“衣敝緼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庄子·让王》:“曾子居卫,缊袍无表,颜色肿哙。”《礼记·玉藻》:“纩为茧,缊为袍。”《说文》:“缊,绋也。”《汉书·东方朔传》:“衣缊无衣。”这里用为新旧混合的绵絮、乱絮之意。



缇(tí提)緹

《周礼·草人》:“赤缇用羊。”《周礼·酒正》:“四曰缇齐。”《楚辞·九怀》:“袭英衣兮缇緁,披华裳兮芳芬。”《史记·滑稽列传》:“为治斋宫河上,张缇降帷。”《说文》:“缇,帛丹黄色。”《广雅》:“缇,赤也。”这里用为红黄色、丹黄色之意。

缋(huì卉)繢

布帛的头尾。《战国策·楚策一》:“有断缋决腹,壹瞑而万世不视,不知所益,以忧社稷者。”《说文》:“缋,织余也。”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以五色缋为绳。”

缉(jī机)緝

《诗·小雅·巷伯》:“缉缉翩翩,谋欲谮人。”《诗·大雅·文王》:“穆穆文王,于缉熙敬止。”《诗·大雅·行苇》:“肆筵设席,授几有缉御。”《诗·周颂·维清》:“维清缉熙,文王之典。”《诗·周颂·昊天有成命》:“於缉熙,单厥心,肆其靖之。”《诗·周颂·载见》:“绥以多福,俾缉熙于纯嘏。”《管子·轻重乙》:“大冬营室中,女事纺织缉缕之所作也。”《礼记·大学》:“诗云:‘穆穆文王,於缉熙敬止。’”《文选·颜延之〈阳给事诔〉》:“立乎将卒之间,以缉华裔之众。”李善注:“缉,会聚也。”《拾雅·释训中》:“缉,会聚也。”这里用为聚集之意。

缌(si思)緦

古代丧服名。五种丧服之最轻者,以细麻布为孝服,服丧三个月。如:缌麻服(指为期三个月的丧服),缌麻丧(古代丧服名。五服中之最轻者),缌衰(古代为诸侯之丧服)。《孟子·尽心上》:“不能三年之丧,而缌、小功之察;放饭流歠。”《荀子·礼论》:“故三年以为隆,缌、小功以为杀。”

縎(gǔ古)

郁结、打结。《楚辞·九思》:“伫立兮忉怛,心结縎兮折摧。”

缓(huǎn睆)緩

《易·中孚·象》:“君子以议狱缓死。”《战国策·卫策》:“今夫缓于事己者,安能急于事人?”这里用为延期、延迟之意。

苏醒,复活。《文子·上德》:“雷动地,万物缓。”《广韵》:“缓,舒也。”

与“急”相对。《孟子·滕文公上》:“民事不可缓也。”《战国策·卫策》:“夫人于事己者过急,于事人者过缓。”《广韵》:“缓,舒也。”这里用为慢、不急迫之意。

宽松、宽大。《吕氏春秋·士容论·任地》:“急者欲缓,缓者欲急。”《黄帝内经·灵枢·寿夭刚柔》:“形充而皮肤缓者,则寿,形充而皮肤急者,则夭。”

缎(duàn段)緞

汉以后字。

缏(biàn辫)緶

古同“辫”。

線(xiàn线)缐

古同“线”。

緥(bǎo褓)

古同“褓”。

缒(zhuì坠)縋

《左传·襄公十九年》:“夜缒纳师。”《左传·昭公十九年》:“子占使师夜缒而登。”《说文》:“缒,以绳有所悬也。”这里用为糸在绳子上放下去之意。

缑(gōu勾)緱

汉以后字。

緰(tōu繻)

古同“繻”。

緫(zǒng总)

古同“总”。

緵(zong棕)

汉以后字。

缔(dì帝)締

纠结在一起。《楚辞·九章·悲回风》:“心鞿羁而不形兮,气缭转而自缔。”《说文》:“缔,结不解也。”贾谊《过秦论》:“合从缔交。”左思《吴都赋》:“缔交翩翩。”

缕(lǚ吕)縷

《管子·侈靡》:“故为祷朝缕绵。”《管子·轻重甲》:“北郭者,尽屦缕之甿也。”《左传·宣公十二年》:“训之以若敖、蚡冒筚路蓝缕。”《孟子·滕文公上》:“麻缕丝絮轻重同,则贾相若。”《孟子·尽心下》:“有布缕之征。”《说文》:“缕,线也。”这里用为麻线之意。

縂(zǒng总)

古同“总”。

编(biān边)編

《谷梁传·桓公元年》:“春秋编年,四时具而后为年。”《说文》:“编,次简也。”《声类》:“以绳次物曰编。”这里用为顺次排列,编结在一起之意。

縆(gēng庚)

古通“亘”。《楚辞·九歌·东君》:“縆瑟兮交鼓,箫锺兮瑶虡。”《楚辞·招魂》:“姱容修态,縆洞房些。”《后汉书·班固传》:“修涂飞阁,自未央而连桂宫,北弥明光而縆长乐。”这里用为连接、贯串之意。

緷(gǔn运)

古同“衮”。古代帝王和上公所穿的礼服。《管子·君臣上》:“衣服緷絻,尽有法度。”

緪(gèng庚)

古同“縆”。

缘(yuán元)緣

《鬻子·卷下》:“上缘黄帝之道而行之,学黄帝之道而常之。”《管子·侈靡》:“好缘而好驵,此谓成国之法也。”《管子·心术上》:“因人之情,缘义之理,而为之节文者也。”《庄子·山木》:“汝戒之哉!形莫若缘。”《荀子·议兵》:“缘之以方城。”汉贾谊《论积贮疏》:“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畮,则畜积足。”这里用为沿着、顺着之意。

《管子·轻重乙》:“列稼缘封十五里之原,强耕而自以为落。”《荀子·君道》:“其交游也,缘义而有类。”《荀子·正名》:“则缘耳而知声可也,缘月而知形可也。”《韩非子·解老》:“必缘理不径绝也。”《吕氏春秋·慎行论》:“缘物之情。”这里用为凭借之意。

《管子·四称》:“以繬缘繬,吾何以知其美也?”《韩非子·十过》:“缦帛为茵,蒋席颇缘,觞酌有采,而樽俎有饰。”《礼记·玉藻》:“缘广寸半。”《说文》:“缘,衣纯也。”《汉书·贾谊传》:“天子之后以缘其领,庶人嬖妾缘其履。”这里用为装饰衣物之边之意。

緯(wěi纬)

见“纬”。

缗(mín民)緍

《诗·召南·何彼秾矣》:“其钓维何?维丝伊缗。”《诗·大雅·抑》:“言缗之丝。”这里用为合股丝绳之意。暗喻男女合婚。

古通“昏”。与昏意近,指昏昏默默,无心无意,与道冥合。《庄子·在宥》:“当我缗乎,远我昏乎!”《庄子·天地》:“其合缗缗,若愚若昏,是谓玄德。”

古国名。夏时之缗国,春秋时属宋,汉置东湣县,故址在今山东省金乡县东北。《左传·昭公十一年》:“桀克有缗以丧其国,纣克东夷而陨其身。”《韩非子·十过》:“昔者桀为有戎之会而有缗叛之,纣为黎丘之蒐而戎、狄叛之。”

緛(ruǎn软)

汉以后字。



十画

缚(fù副)縛

《左传·文公二年》:“战之明日,晋襄公缚秦囚。”《说文》:“缚,束也。”这里用为捆绑之意。

縓(quán劝)

汉以后字。

缜(zhěn枕)縝

《礼记·聘义》:“缜密以栗。”这里用为细致之意。

缛(rù褥)縟

古同“褥”。

緻(zhì致)

古代用粗麻布制成的毛边丧服。《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子墨衰緻,梁弘御戎,莱驹为右。”《左传·哀公二年》:“使大子絻,八人衰緻,伪自卫逆者。”

缙(jìn进)縉

《左传·文公十八年》:“缙云氏有不才子礼有缙缘。”《荀子·礼论》:“缙绅而无钩带矣。”《说文》:“缙,帛赤色也。”这里用为赤色帛之意。

辔(pèi佩)

《诗·邶风·简兮》:“执辔如组。”《诗·郑风·大叔于田》:“执辔如组,两骖如舞。”《诗·秦风·驷驖》:“驷驖孔阜,六辔在手。”《诗·小雅·皇皇者华》:“我马维驹,六辔如濡。”《诗·小雅·裳裳者华》:“乘其四骆,六辔沃若。”《诗·小雅·车舝》:“四牡騑騑,六辔如琴。”《管子·山至数》:“故与天壤同数,此王者之大辔也。”《礼记·曲礼》:“执策分辔。”《史记·魏公子列传》:“公子执辔愈恭。”《说文》:“辔,马縻也。”这里用为驾驭牲口用的缰绳之意。



縧(tāo绦)

见“绦”。

縚(tāo绦)

古同“绦”。

缝(féng冯)(fèng凤)縫

(féng冯)《诗·魏风·葛屦》:“可以缝裳。”《礼记·玉藻》:“缝齐倍要。”《说文》:“缝,以针紩衣也。”《广雅》:“缝,合也。”这里用为以针线连缀之意。

(fèng凤)《礼记·檀弓》:“古者冠缩缝,今也衡缝。”这里用为缝合处之意。

缡(lí离)縭

《诗·豳风·东山》:“亲结其缡。”古时妇女系在身前的大佩巾。

缤(bīn宾)繽

《楚辞·屈原·离骚》:“时缤纷其变易兮。”这里用为紊乱之意。

缞(cuī崔)縗

古代丧服,用麻布制成,披在胸前。《管子·小问》:“夫渊然清静者,缞絰之色也。”《左传·襄公二十三年》:“公有姻丧,王鲋使宣子墨缞、冒絰。”《墨子·节葬下》:“曰哭泣不秩声翁,缞绖垂涕。”

缟(gǎo搞)縞

《书·禹贡》:“厥篚玄纤缟。”《诗·郑风·出其东门》:“缟衣綦巾,聊乐我员。”《左传·襄公二十九年》:“与之缟带。”《韩非子·说林上》:“鲁人身善织屦,妻善织缟。”《说文》:“缟,鲜色也。”《小尔雅》:“缯之精者曰缟。”这里用为素白色的衣物之意。

缠(chán谗)

汉以后字。

缣(jiān尖)縑

双丝织成的细绢所缝制的衣服。《管子·山国轨》:“春缣衣、夏单衣、捍、笼、累、箕、幐、籝、筲、稯,若干日之功。”《淮南子·齐俗》:“缣之性黄,染之以丹则赤。”《史记·滑稽列传》:“数赐缣帛,檐揭而去。”《说文·糸部》:“缣,并丝缯也。”《释名·释采帛》:“缣,兼也,其丝细致数兼于绢,染兼五色,细致不漏水也。”

缢(yì艺)縊

《左传·宣公十四年》:“十四年春,孔达缢而死。”《左传·桓公十三年》:“莫敖缢于荒谷。”《说文》:“缢,绞也。”这里用为吊死之意。



十一画

績(jì积)

见“绩”。

缥(piāo飘)(piǎo醥)縹

(piāo飘)古同“飘”。飞扬。《楚辞·九章·悲回风》:“邈蔓蔓之不可量兮,缥绵绵之不可纡。”《汉书·贾谊传》:“凤缥缥其高逝兮。”

(piǎo醥)淡青色丝织物。淡青色的帛为缥,淡黄色的帛为缃。《楚辞·九怀》:“红采兮骍衣,翠缥兮为裳。”《说文》:“缥,帛青白色也。”吴均《与朱元思书》:“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縷(lǚ缕)

见“缕”。

缦(màn慢)縵

《管子·小匡》:“诸侯以缦帛鹿皮四介以为币,齐以文锦虎豹皮报。”《韩非子·十过》:“缦帛为茵,蒋席颇缘,觞酌有采,而樽俎有饰。”《国语·晋语》:“乘缦不举。”《春秋·繁露》:“庶人衣缦。”《说文》:“缦,绘无文也。”这里用为无花纹的丝织品之意。

古同“慢”。宽缓、惰慢。《晏子春秋卷三·内篇问上》:“缦密不能,蔍苴学者诎,身无以用人。”《庄子·齐物论》:“缦者、窖者、密者。”《鹖冠子·天则》:“用不缦缦,此天之所柄以临斗者也。”《广韵》:“缦,缓缦。”

缧(li雷)纝

《论语·公冶长》:“可妻也。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这里用为捆绑犯人的黑绳索之意。

繀(suì岁)

汉以后字。

繃(bēng绷)

古同“绷”。

缨(yīng英)纓

《管子·小匡》:“管仲诎缨插衽,使人操斧而立其后。”《墨子·公孟》:“鲜冠组缨,绛衣博袍。”《庄子·让王》:“正冠而缨绝。”《孟子·离娄上》:“有孺子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楚辞·渔父》:“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说文》:“缨,冠系也。”这里用指为系在脖子上的帽带。

古通“撄”。触犯。《文子·十守》:“故曰:勿挠勿缨,万物将自清。”

總(zǒng总)

见“总”。

縱(zòng纵)

见“纵”。

縰(xi细)

古同“纚”。《荀子·礼论》:“荐器则冠有鍪而毋縰。”《礼记·内则》:“子事父母:鸡初鸣,咸盥漱,栉、縰、笄、总。”《广韵·纸韵》:“縰,同纚。”

縩(cài菜)



縴(qiàn纤)

见“纤”。

缩(suō梭)縮

《诗·大雅·緜》:“其绳则直,缩版以载。”《仪礼·乡饮酒礼》:“磬阶闲缩霤。”《仪礼·乡射礼》:“十纯则缩而委之。”《礼记·檀弓》:“冠缩缝。”《礼记·丧大纪》:“布绞缩者一。”这里用为捆束之意。

《管子·势》:“成功之道,嬴缩为宝。”宋苏轼《教战守》:“论战斗之事,则缩颈而股慄。”宋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是日风静,舟行颇迟,又秋深潦缩。”这里用为收缩、退缩之意。

滤酒去渣。古代祭祀时,捆束包茅以为过滤,去掉酒槽。《左传·僖公四年》:“王祭不共,无以缩酒。”《礼记·郊特牲》:“缩酌用茅,明酌也。”

縯(yǎn眼)

汉以后字。

缪(miù谬)縿繆

《书·冏命》:“绳愆纠缪,格其非心。”《管子·宙合》:“听不审不聪,不审不聪则缪。”《管子·势》:“其事乃不成,缪受其刑。”《庄子·盗跖》:“多辞缪说,不耕而食,不织而衣。”这里用为纰缪、错误之意。

古通“樛”。《管子·山至数》:“民不得以织为縿绡而貍之于地。”《庄子·庚桑楚》:“内韄者不可缪而捉,将外揵。”《荀子·解蔽》:“妒缪于道,而人诱其所迨也。”《韩非子·有度》:“治乱决缪,绌羡齐非。”《礼记·檀弓下》:“其妻鲁人也,衣衰而缪緻。”《汉书·外戚传下》:“即自缪死。”这里用为绞结之意。

古同“穆”。《管子·小问》:“公遵循,缪然远立。”《荀子·子道》:“衣与,缪与,不女聊。”《荀子·哀公》:“缪缪肫肫,其事不可循。”《礼记·大传》:“序以昭缪,别之以礼义。”《史记·鲁周公世家》:“召公乃缪卜。”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孚部》:“缪,假借为穆。”这里用为恭敬之意。

“纠”之假字。《墨子·非命中》:“不缪其耳目之淫,不慎其心志之辟。”

缫(sāo搔)繅、繰

古通“藻”。《周礼·夏官·弁师》:“五采缫,十有二就。皆五采,玉十有二,玉笄,朱紘。”这里用为文彩、修饰之意。

《孟子·滕文公下》:“夫人蚕缫,以为衣服。”这里用为煮茧抽丝之意。



十二画

繞(rào绕)

见“绕”。

缬(xié斜)纈

汉以后字。

繐(suì穗)

古同“穗”。

繨(da达)

汉以后字。

繧(wén文)

彩色。《战国策·楚策四》:“彼繦繧引微缴,折清风而抎矣。”

缭(liáo疗)繚

《周礼·大祝》:“八月缭祭。”这里用为祭祀名之意。

《楚辞·九歌·湘夫人》:“缭之兮杜衡。”《楚辞·怨思》:“肠纷纭以缭转兮。”《庄子·盗跖》:“缭意绝体而争此,不亦惑乎!”《礼记·玉藻》:“再缭四寸。”《仪礼·乡饮酒礼》:“弗缭。”《说文》:“缭,缠也。”这里用为缠绕之意。

《荀子·富国》:“其候徼支缭,其境关之政尽察。”《荀子·议兵》:“矜纠收缭之属。”杨倞注:“缭绕,言委曲也。”《楚辞·九叹》:“肠纷纭以缭转兮,涕渐渐其若屑。”《说文》:“缭,缠也。”《集韵·宵韵》:“缭,绕也。”这里用为围绕,绕道而行之意。

繟(chǎn产)

《老子·七十三章》:“繟然而善谋。”《广雅·释诂二》:“繟,缓也。”《广韵·寒韵》:“繟,宽缓。”这里用为宽绰,舒缓之意。



緺(gua瓜)

《管子·轻重丁》:“练茈之于莱纯锱,緺绶之于莱亦纯锱也。”《史记·滑稽列传》:“及其拜为二千石,佩青緺。”《说文》:“緺,绶紫青色。从糸,咼声。”这里用为紫青色的绶带之意。

繙(fān翻)

《庄子·天道》:“往见老聃,而老聃不许,于是繙十二经以说。”《说文》:“繙,繙冤也。从糸,番声。”这里用为反复之意。

繑(qiāo乔)

古同“屩”。草鞋。《管子·轻重戊》:“十步不相见,絏繑而踵相随。”《集韵·药韵》:“屩,或作繑。”

織(zhì织)

见“织”。

繜(zun尊)

古通“撙”。《荀子·不苟》:“君子能则宽容易直以开道人,不能则恭敬繜绌以畏事人。”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屯部》:“繜,假借为撙。”这里用为节制之意。

缮(shàn膳)繕

《管子·轻重甲》:“奉缮工,而使弓弩多匡(车多)者,其故何也?”《左传·襄公三十年》:“缮城郭。”《左传·襄公三十一年》:“缮完葺墙,以待宾客。”《庄子·缮性》:“缮性于俗学,以求复其初。”《说文》:“缮,补也。”这里用为修补、修整之意。

缯(zēng增)繒

古代对丝织品的总称。《管子·国蓄》:“春赋以敛缯帛,夏贷以收秋实。”《礼记·礼运》:“瘗缯。”《史记·滑稽列传》:“从弟子女十人所,皆衣缯单衣。”《说文》:“缯,帛也。”《三苍》:“杂帛曰缯。”

缯丘:鄫国的旧地。缯,古同“鄫”,是春秋时期的一个小国。《国语·周语中》:“昔挚、畴之国也由大任,杞、缯由大姒。”《荀子·尧问》:“缯丘之封人见楚相孙叔敖曰。”

繸(suì岁)

汉以后字。

繈(qiǎng繦)

古同“繦”。“襁”的异体字。《墨子·明鬼下》:“鲍幼弱,在荷繦之中。”《吕氏春秋·直谏》:“不谷免衣繦褓。”这里用为襁褓之意。

繦(qiǎng襁)

成串的铜钱。《管子·国蓄》:“岁适凶,则市籴釜十繦。”《史记·货殖列传》:“繦至而辐辏。”《说文》:“繦,觕纇也。”《汉书·倪宽传》:“输租繦属不绝。”《汉书·食货志》:“臧繦千万。”

繘(yu育)

古通“遹”。《易·井·辞》:“改邑不改井,无丧无得;往来井井,汔至,亦未谲井;羸其瓶,凶。”《尔雅·释诂上》:“繘,自也,循也。”郭璞注:“自,犹从也,又为循行。”这里用为遵循之意。

繣(huà画)

破裂。《战国策·楚策一》:“若扑一人,若繣一人,以与大心者也。



十三画

缰(jiāng江)繮、韁

《说文》:“缰,马绁也。”《释名·释车》:“缰,疆也,系之使不得出疆限也。”这里用为马缰绳之意。

繬(sè色)

古通“缁”。《管子·四称》:“以繬缘繬,吾何以知其美也?”《说文》:“缁,帛黑色也。”这里用为黑色之意。

繩(shéng渑)

见“绳”。缳(huán环)繯

古同“环”。绳圈、绞索。《管子·地图》:“缳辕之险,滥车之水。”《吕氏春秋·士容论·上农》:“泽人不敢灰僇,缳网罝罦不敢出于门。”《国语·齐语》:“缳山于有牢。”汉扬雄《羽猎赋》:“虹蜺为缳。”《广雅·释器》:“缳,络也。”

缱(qiǎn浅)繾

《诗·大雅·民劳》:“无纵诡随,以谨缱绻。”《说文新附》∶“缱,缱绻,不相离也。”这里用为牢结、不离散之意。

缲(qiāo悄)繰

汉以后字。

繲(xie卸)

洗衣服。《庄子·人间世》:“挫针治繲,足以糊口。”

缴(zhuo琢)(jiǎo搅)

(jiǎo搅)《孟子·告子上》:“思援弓缴而射之。”《庄子·天地》:“内支盈于柴栅,外重纆缴。”《韩非子·说林下》:“君闻大鱼乎?网不能止,缴不能絓也。”《说文》:“缴,生丝缕也。”本意为系在箭上的生丝绳,这里代指箭。



十四画

繻(xū需)(rú如)

(rú如)《易·既济·六四》:“繻有衣袽,终日戒。”《说文·系部》:“繻,缯采色。”《广雅·释诂二》:“繻,色也。”《玉篇·系部》:“繻,细密之罗也。”本义为彩色的衣服,比喻地球阴影挡住了太阳,象是给月亮穿上一层衣襦遮住了月亮的光芒。縰(xi细)

古同“纚”。《荀子·礼论》:“荐器则冠有鍪而毋縰。”《礼记·内则》:“子事父母:鸡初鸣,咸盥漱,栉、縰、笄、总。”《广韵·纸韵》:“縰,同纚。”这里用为帽子上的布帛之意。

繪(huì绘)

见“绘”。

纁(xūn熏)

《书·禹贡》:“厥篚玄纁玑组。”《周礼·染人》:“夏纁玄。”《左传·哀公十一年》:“公使太史固归国子之元,寊之新箧,褽之以玄纁。”《仪礼·士冠礼》:“爵弁服纁裳。”《说文》:“纁,浅降也。从糸,熏声。”这里用为浅红色之意。

古通“曛”。《楚辞·屈原·思美人》:“指嶓冢之西隈兮,马纁黄以为期。”这里用为落日的余辉之意。

繽(bīn缤)

见“缤”。

纊(kuàng纩)

见“纩”。

繡(xiù秀)

古同“绣”。

繣(huà画)

缠捆、系束。《楚辞·离骚》:“纷总总其离合兮,忽纬繣其难迁。”



十五画以上

纆(mo墨)

《易·坎·上六》:“系用徽纆,寘于丛棘三岁,不得,凶。”《管子·乘马》:“薮,镰纆得入焉,九而当一。”《庄子·骈拇》:“约束不以纆索。”《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夫祸之与福兮,何异纠纆。”裴骃集解:“瓒曰,‘纠,绞也。纆,索也。”《玉篇·系部》:“纆,索也。”这里用为绳索之意。

繼(jì季)

见“继”。

纈(xiè缬)

见“缬”。

續(xù续)

见“续”。纒(chán缠)

古同“缠”。

彎(wān弯)

见“弯”。

變(biàn变)

见“变”。

轡(pèi辔)

见“辔”。

纑(lu卢)

古通“壚”。《管子·地员》:“怸土之次,曰五纑。”垆:(lú庐)《书·禹贡》:“下土坟垆。”《周礼·草人》:“埴垆用豕。”《淮南子·地形》:“垆土人大。”《说文》:“垆,刚土也。从土,卢声。”这里用为黑色坚实的土壤之意。

《左传·昭公十九年》:“因纺纑。”《孟子·滕文公下》:“妻辟缕。”《说文》:“纑,布缕也。从糸,卢声。”这里用为纺织麻线之意。

缵(zuǎn纂)

《书·仲虺之诰》:“天乃锡王勇智,表正万邦,缵禹旧服。”《书·君牙》:“作股肱心膂,缵乃旧服。”《诗·豳风·七月》:“载缵武功。”《诗·大雅·大明》:“于周于京,缵女维莘。”《诗·大雅·烝民》:“缵戎祖考,王躬是保。”《诗·鲁颂·閟宫》:“奄有下土,缵禹之绪。”《礼记·中庸》:“武王缵太王、王季文王之绪。”《说文》:“缵,继也。”这里用为继承之意。

纓(yīng缨)

见“缨”。

纎(xiān纤)

见“纤”。

纛(dào到)

汉以后字。

纔(cái才)

见“才”。

纞(liàn恋)

见“恋”。

纘(zuǎn缵)

见“缵”。

纚(li厘)

《诗·小雅·采菽》:“汎汎杨舟,绋纚维之。”《楚辞·离骚》:“矫菌桂以纫蕙兮,索胡绳之纚纚。”《韩非子·难言》:“言顺比滑泽,洋洋纚纚然,则见以为华而不实。”《抱朴子·外篇·知上》:“徒薪曲突於方炽之火,纚舟弭檝於冲风之前。”《后汉书·张衡传》:“前祝融使举麾兮,纚朱鸟以承旗。”这里用为系住之意。

纜(lǎn缆)

见“缆”。

臠(luán脔)

见“脔”。纝(léi缧)

古同“缧”。

纕(xiāng香)

佩带。《楚辞·离骚》:“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玉篇·糸部》:“纕,带也。”《集韵·阳韵》:“纕,佩带。”先秦古籍用字字典纟部



中国传统文化网www.chinactwh.comwww.chinactwh.com中国传统文化网





献花(0)
+1
(本文系先秦古文字...原创)
类似文章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