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廋詞》之“人名”謎說
2021-02-17 | 阅:  转:  |  分享 
  
《廋詞》之“人名”謎說



上傳書齋名:瀟湘館112XiāoXiāngGuǎn112

何世強HoSaiKeung



提要:本文以談及人名謎為主,並解釋各謎之謎底成因。此等謎取自明?黃九煙之《廋詞》。

關鍵詞:廋詞、黄周星、犬窩謎話







筆者有文名為〈《歸田瑣記》燈謎之曹娥格及增損格漫譚〉主要談及燈謎之“曹娥格”及“增損格”,另外筆者尚有文〈《在園雜志》之“人名”燈謎說〉涉及射古人名,近日閱近人吳克岐著《犬窩謎話》,此謎書亦轉載射古人名之謎面。

明?黄九烟(周星)著《廋詞》一卷,皆射古人名,以下為其部分謎面及謎底之說明:

“玉門西去如天上,朝也望來暮也望”射唐女人“關盼盼”。

“玉門關”位於甘肅敦煌,位於西,漢武帝置;故“玉門”射“關”字。“朝也望”及“暮也望”指早晚盼望也,取“盼”字,朝暮則成“盼盼”。謎底合併成“關盼盼”。

關盼盼,唐女詩人,善歌舞,徐州守將張愔之妾。

“周武有亂臣,握手如雷陳”射宋人“王十朋”。

《尚書?泰誓》曰:“予(指周武王)有亂臣十人,同心同德。”“亂臣”非叛亂之臣,乃指治亂之臣也。“周武”射“王”字,“周武有亂臣”指治亂之臣數,射“十”字。“雷陳”乃指東漢雷義與陳重之並稱,二人成交誼深厚之朋友,射“朋”字。謎底合併成“王十朋”。

王十朋,字龜齡,號梅溪,溫州樂清人。南宋詩人及名臣。紹興二十七年(公元1157年),宋高宗擢之為進士第一。



“往來韓魏中間幕,如入尋常百姓家”射漢女人“趙飛燕”。

戰國七國中,韓、趙、魏乃三家分晉後所生,“韓魏中間幕”指趙。

第二句源自唐?劉禹錫《金陵五題?其二?烏衣巷》詩: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如入尋常百姓家”,射“飛”及“燕”二字。故謎底合併成“趙飛燕”。

趙飛燕,西漢漢成帝皇后,漢哀帝時皇太后。



“寅卯合成戊己,人稱美男子”射唐人“杜甫”。

“寅卯合成戊己”,術數家以地支寅與卯均屬木,天干戊與己均屬土,木與土併則成“杜”;古時人稱美男子為“甫”。故謎底合併成“杜甫”。

杜甫,字子美,唐寫實詩人。杜甫曾任左拾遺、檢校工部員外郎,後曾隱居成都草堂,世稱杜拾遺、杜工部,又稱杜少陵。



“兵部燈籠掛滿街”射宋人“司馬光”。

古有兵書《司馬法》,最早見於《漢書?藝文志》。漢以後,該書多有散佚,至唐編《隋書?經籍志》列入子部兵家類,稱為《司馬法》,其中涉及春秋戰國時之兵馬制度。故“兵部”射“司馬”二字;“燈籠掛滿街”射“光”字。謎底合併成“司馬光”。

司馬光,字君實,陝州夏縣涑水鄉(今山西省夏縣)人,北宋文學家、史學家。歷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主編《資治通鑑》。



“翰林新築放生池”射三國人“太史慈”。

翰林,古代官名。明代以翰林學士為翰林院之首,主管文翰,至明、清兩朝,由翰林院負責修史之事,又稱翰林為“太史”,故“翰林”射“太史”二字。

“放生池”含“慈愛”義,射“慈”字,又“池”與“慈”字諧音,故合成謎底為“太史慈”。

太史慈,字子義,東漢末年名將,官至建昌都尉。



“兩人名同姓卻差,鬱鬱蔥蔥氣色佳;一在河南一塞北,三千年是舊冤家。”射漢、宋各一人“衛青、狄青”。

謎面首句指有兩人同名不同姓。“鬱鬱蔥蔥”射“青”字,塞北射“狄”字﹝蓋四夷有北狄也﹞,河南射“衛”字,故合成謎底為“衛青、狄青”。

衛,周朝諸侯國,姬姓,公元前661年被狄人所破,荒淫之衛懿公被狄人所殺,衛亦失國,故曰“三千年是舊冤家”。衛之首都為朝歌,近今之河南鶴壁市。

衛青,字仲卿,河東郡平陽縣人,漢武帝皇后衛子夫之異父弟,本名鄭青,因衛子夫緣故冒姓衛。任大司馬大將軍,封長平侯,乃擊敗匈奴之西漢名將。

狄青,字漢臣,北宋河東路汾州西河,北宋名將。曾伐西夏,驍勇善戰,立下顯赫戰功,官至樞密使。



“本是東吳智將,今為大宋端人”射宋人“呂蒙正”。

東吳智將有“呂蒙”之人,故“東吳智將”射“呂蒙”二字。“端”,“正”也,“端人”,正直之人也,射“正”字。故合成謎底為“呂蒙正”。

呂蒙正(公元944至1011年),字聖功,河南洛陽人。北宋初年宰相。太平興國二年(西元977年),出任升州通判。其後三次登相位,封為許國公,授太子太師。



“八駿齊驅,六駿先散,一駿在旁,觀者不見”射戰國人“馮驩”。

“八駿齊驅,六駿先散”指從八駿減去六駿餘二駿,即“二馬”,二馬為“馮”,取“馮”字。“一駿在旁,觀者不見”指“駿”字即“馬”字,以“馬”字為旁;“觀”字無“見”字餘“雚”;“馬”與“雚”合成“驩”。故合成謎底為“馮驩”。

馮驩,戰國時代齊孟嘗君食客,以“彈鋏歌魚”著稱於當世。



“子美致書退之,別來幸俱無恙。有人附報平安,卻在山陰道上。”射漢一人、六朝二人“杜康、韓康、嵇康”。

“子美”指“杜子美”,即唐“杜甫”,取“杜”姓;“退之”指“韓退之”,即“韓愈”,取“韓”姓;兩人皆無恙,即“安康”也,取“康”字;故兩人為“杜康”及“韓康”。“有人附報平安”,亦安康之義也,亦取“康”字;“山陰”位在浙江紹興,亦即“嵇”姓之所在地,故第三人為“嵇康”。

杜康是傳說中人,相傳善於造酒,是酒之發明者,後世將杜康奉為酒神,至於是何朝代之人,說法紛云,謎面說之為漢或六朝人。

韓康,字伯休,東漢人,為隱逸高士,以採藥、賣藥為生。

嵇康,字叔夜,三國魏譙郡銍人,因曾官至曹魏中散大夫,故後世又稱嵇中散。竹林七賢之一,與阮籍齊名,並稱為“嵇阮”。



“不是娥皇即女英,如何不號君夫人”射漢女人“虞姬”。

“娥皇”乃唐堯之女,與其妹“女英”同嫁虞舜,取“虞”字;“君夫人”乃春秋、戰國時期對諸侯正妻之稱謂。,若無“君夫人”之名,則為“姬”。故合成謎底為“虞姬”。

虞姬,又稱虞美人,名虞或姓虞,西楚霸王項羽之美人。



“除卻歐蘇韓柳外,當時豈少大家文”射宋人“王曾”。

唐宋八大家﹝又稱唐宋古文八大家﹞是指唐之韓愈、柳宗元和宋之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曾鞏、王安石八位散文家之合稱。故“除卻歐蘇韓柳外”,尚欠“曾王”或“王曾”二姓,此二姓合成一人名,但無“曾王”之人,只有“王曾”。故謎底為“王曾”。

王曾,字孝先。青州益都(今山東省青州市)人。北宋名相。



“猿猴坐命宮,那復怕刑沖”射戰國人“申不害”。

命宮,依術數家所云乃“本命所在之宮”。又術數家以地支申屬猴,故“猿猴坐命宮”射“申”字,“那復怕刑沖”即不懼“刑、衝、尅、害”,取“不害”二字。故合成謎底為“申不害”。

申不害,即申子,戰國鄭國京邑(今河南滎陽)人,鄭為韓滅後,以法家學說成為韓昭侯宰相,著有《申子》。



兩人姓同派又同,中間名號卻不同;善哉善哉兩人中,一個西班一個東。”射春秋二人“臧文仲、臧武仲”。

“善哉善哉”射“臧”字,“臧”,“善”也,“好”也。兩人“中”,“中”,“仲”也。西班,古時朝會時在西邊站班之官,唐為武官,東為文官。故謎底為“臧文仲、臧武仲”。

臧文仲,春秋魯國大夫,姬姓,臧孫氏,名辰,諡文。於魯莊公、魯僖公、魯文公時代為賢大夫。

臧武仲,姬姓,臧孫氏,名紇,一名臧紇,春秋魯國之政治人物。



“吳門孔子驅車處,憑眺時時見倚衡”射宋人“蘇軾”。

“吳門”指蘇州,取“蘇”字。“倚衡”,靠在車前之橫木上也。“憑眺時時見倚衡”指見車前之“軾”。

“軾”,《說文》:“車前也。”指古代車前供乘客作扶手之橫木。故合成謎底為“蘇軾”。

或曰:“吳門孔子”射“蘇子”二字。“憑眺”射“瞻”字。合成“蘇子瞻”。

蘇軾,眉州眉山人,北宋著名文學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嘉佑二年進士,累官至端明殿學士兼翰林學士,禮部尚書。有《東坡先生大全集》及《東坡樂府》傳世。



“兩人姓同名不同,不同之中又不同;一個是山頭飛蟻,一個是田裡沙蟲。”射春秋二人“微生高、微生畝”。

山頭上之飛蟻,山頭與飛蟻兩者相比,飛蟻為“微”,“山頭”射“高”;田裡之沙蟲,兩者相比,沙蟲為“微”,“田”射“畝”。故合成謎底為“微生高、微生畝”。

微生高,姓微生,名高,春秋時魯國人,孔子弟子。微生畝,亦姓微生,名畝,春秋時魯國的隱士。



“慮到心枯無點血,何如拍手笑呵呵”射六朝女人“盧莫愁”。

“慮到心枯無點血”指“慮”字除去心字換成無點之血字,即換成“皿”字,即“慮”字變成“盧”字;“拍手笑呵呵”射“無愁”,“無愁”即“莫愁”。故合成謎底為“盧莫愁”。

莫愁,姓盧,名莫愁,善歌舞,後入楚王宮中為歌舞伎。在楚王宫,得以與屈原、宋玉、景差等人為伍,古《樂府》中之《石城樂》和《莫愁樂》皆與莫愁有關。



“四人二字一相同,此字時時在口中,吾父之孫兄及弟,九宮八卦盡皆通。”射三代一人、春秋三人“子牙、伯牙、叔牙、易牙”。

“四人二字一相同”指四人之姓名只有二字,其一相同,此字在口中,古人多喜用“牙”字為名,故四人之名為“牙”。“吾父之孫”即“吾之子”,取“子”字;“吾父之兄”即“吾之伯”,取“伯”字;“吾父之弟”即“吾之叔”,取“叔”字;“九宮八卦盡皆通”射《易經》,取“易”字;故四人名為“子牙、伯牙、叔牙、易牙”。

姜子牙,姜姓,呂氏,名尚,字子牙,商末周初韜略家,周朝開國名臣。伯牙,春秋時期晉國大夫,伯氏,善彈七弦琴,其知音者為鍾子期。叔牙,春秋魯國公子,第十五代國君魯桓公第三子。姬姓,名牙、諡號僖。易牙,春秋時代雍人﹝今之廚師﹞亦為齊桓公之近臣。



“陰變陽,女變郎,水大未濟請參詳”射春秋女人“南子”。

《易》卦《未濟》曰:亨。小狐汔濟,濡其尾,無攸利。

“水大未濟”字義為水大而不能渡河。《易》卦《未濟》涉及小狐;狐乃媢能惑主之人也,故射“南子”。“子”為男,今“南子”為女,故曰“陰變陽,女變郎”。

南子,春秋時衛靈公夫人,十分得寵。相傳南子美艷而淫,與宋朝等人私通。



“分明孔氏老門徒,卻是佛家大檀越”射戰國人“孟施捨”。

“孔氏老門徒”指孟子,取“孟”字;梵語“檀”漢語是“施”之意,“佛家大檀越”之“檀越”漢語為“施主”。故檀越含“施捨”義。合成謎底為“孟施捨”。

孟施舍,人名,戰國時代勇士。《孟子?公孫丑上》:“孟施捨之所養勇也。”



“兩人姓同名又同,中間行派卻不同;總是大房親骨肉,二叔三叔鬧烘烘。”射戰國二人“孟仲子、孟季子”。

“大房”射“孟”﹝其次是仲,三是季﹞字;“親骨肉”尚有二子﹝即仲子﹞與三子﹝即季子﹞,仲子是“二叔”而季子是“三叔”。故謎底為“孟仲子、孟季子”。

《孟子?公孫丑下》:

孟仲子對曰:“昔者有王命,有采薪之憂,不能造朝。”

孟仲子,姓孟,名仲子,鄒國人,今鄒城人。東漢趙歧注云:“孟仲子,孟子之從昆弟,學於孟子者也。”

《孟子?告子章句上》:

孟季子問公都子曰:“何以謂義內也?”曰:“行吾敬,故謂之內也。”



“淇澳家家綠竹蔭”射漢人“衛青”。

“淇澳家家綠竹蔭”中之“淇奧”乃指《詩經》之《衛風》,射“衛”字。

《衛風?淇奧》曰:

瞻彼淇奧,綠竹青青。有匪君子,充耳琇瑩,會弁如星。

“家家綠竹蔭”射“青”字﹝見“綠竹青青”句﹞。故謎底為“衛青”。衛青之簡介見前。



“東邊隴上日初升”射春秋人“左丘明”。

“東邊”射“左”字﹝以西為右﹞;“隴”,高地也,丘也,射“丘”字;“日初升”射“明”字;故謎底為“左丘明”。



“手握兵權樞府坐,於今不必避廉頗”射漢人“司馬相如”。

古有兵書《司馬法》﹝見前﹞,故“手握兵權樞府坐”射“司馬”二字。

趙國大將廉頗向上卿藺相如負荊請罪,請罪後,二人和好,故“於今不必避廉頗”射“相如”。故合成謎底為“司馬相如”。

司馬相如,本名犬子,因慕藺相如之為人,故更名相如,字長卿,蜀郡(今四川省)成都人,西漢大辭賦家。



又:“今有一方,人參二兩,虎皮半張,巴豆一兩,甘戟半兩;朱砂為衣,和合為丸,服下當時氣厥。”射《大學》“於戲”二字,所謂朱砂為衣,乃角上之朱圈也。

“氣厥”,指中氣衰竭。即謎面藥方可治“氣厥”。

“今有一方,人參二兩”,取“方”字、“人”字及“二”字,此三字合成“於”字。“虎皮半張”取“虍”字﹝“半張”指“虎”字之半﹞,“巴豆一兩”取“豆”字﹝“一兩”指“豆”字之全字﹞,“甘戟半兩”取“戈”字﹝“半兩”指“戟”字之半﹞,“虍”字、“豆”字及“戈”字合成“戲”字;故謎底合併成“於戲”二字。“於戲”即“嗚呼”。

古時藥方每味藥角上有朱圈,是為以“朱砂為衣”。

《禮記?大學》:“於戲!前王不忘,君子賢其賢而親其親。”

注意本條謎底非人名。

















-7-







献花(0)
+1
(本文系瀟湘館112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