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靳三针疗法15-23 |
|
|
十五、手三针
穴组:合谷、曲池、外关
部位:合谷,在手背、第一、二掌握骨之间,平第二掌骨中点陷中。
曲池,在肘部、屈肘成直角时,肘横纹头与胧骨外上髁连线的中点。
外关,在腕背横纹上二寸,桡骨与尺骨之间。
主治:上肢瘫痪、麻痹、疼痛、感觉障碍。
针法:合谷、外关均直针0.8—1.2寸深。曲池直针1—1.2寸深。
十六、足三针
穴组:足三里三阴交太冲
部位:足三里,在小腿前外侧,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嵴一横指(中指。)
三阴交,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太冲,在足背侧,当第一、二跖骨间隙凹陷处。
主治:下肢感觉或运动障碍,下肢瘫痪、疼痛。
针法:足三里三阴交直针1—1.5寸,太冲直针5—8分深。
十七、手智针
穴组:内关神门劳宫
部位:神门,在脘部,腕掌侧横纹尺侧端,尺侧屈腕肌腱桡凹陷处。
劳宫,在手掌心,当第二、三掌骨之间,握拳屈指时中指尖处。
内关,在掌侧,腕横纹上二寸,掌长肌腱与桡侧屈腕肌腱之间。
主治:弱智儿童多动症,动多静少、癫痫、失眠。
针法:三穴均直针0.5—0.8分深。
十八、足智针
位置:涌泉穴为第一针,趾蹠关节横纹至足跟后缘联线中点为第二针(泉中),平第二针向内旁开一指为第三针(泉中内)。
主治:弱智儿童的自闭症,多静少动,哑不能言。
针法:均直针:0.5—0.8寸深。
十九、肩三针
位置:肩髃穴为第一针,同水平前方二寸为第二针,同水平后方二寸为第三针。
主治:肩周炎,肩关节炎,上肢瘫痪,肩不能举。
针法:针尖与穴位成90°角、直刺0.8—1寸。注意不要过深以免刺中胸腔。
二十、膝三针
穴组:膝眼梁丘血海
部位:膝眼,屈膝、膑韧带两侧凹陷中。
梁丘,屈膝,在膑骨外上方二寸。
血海,屈膝,在膑骨内缘上方二寸处,当股四头肌肉侧头的隆起处。
主治:膝关节肿痛或无力、膝骨质增生。
针法:直刺0.8—1.2寸。可加电针连续波,红外线,多罐法。
二十一、腰三针
穴组:肾俞、大肠俞、委中
部位:肾俞,在腰部,当第二腰椎棘突下,左右各旁开1.5寸。
大肠俞,在腰部,当第四腰椎棘突下,左右各旁开1.5寸。
委中,在腘窝横纹中点,当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肌腱的中间。
主治:腰痛、腰椎增生、腰肌劳损、性功能障碍、遗精、阳痿、月经不调。
针法:均直刺1.2—1.5寸深。(余同膝三针)
二十二、颈三针
穴组:天柱、百劳、大杼
部位:天柱,在颈部,大筋(斜方肌)外缘之后发际凹陷中,约当后发际正中旁开1.3寸。
百劳,在大椎直上二寸左右各旁开1寸。
大杼,在背部,当第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颈椎病、颈项强痛。
针法:三穴均直针0.8—1寸深。不宜过深免伤内脏。余同膝三针。
二十三、背三针
穴组:大杼、风门、肺俞
位置:大杼,在背部,第一胸椎棘突下,左右各旁开1.5寸。
风门,在背部,第二胸椎棘突下,左右各旁开1.5寸。
肺俞,在背部,第三胸椎棘突下,左右各旁开1.5寸。
主治:支气管炎、哮喘、背痛。
针法:向脊柱方向斜刺0.5—0.7寸。不能深刺,防伤内脏。
……常用靳三针疗法
……常用靳三针疗法
22
23
图15足三针
图16足智针(儿童)
图17肩三针
图18膝三针
图19
颈三针
图20
背三针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