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刘娥《语文的生命意蕴》读书心得
2021-02-19 | 阅:  转:  |  分享 
  
《语文的生命意蕴》读书心得

一直以来,语文教学都困扰着很多教师,虽说语文主要以我们最熟悉的汉语为主,但就是因为这种熟悉,也使得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忽视了很多元素,如“情”。有人会问语文中的“情”在哪里体现,也有人说在语文教学中一直很用“情”,在读《语文的生命意蕴》这本书之前,我也会很自信的认为语文教学中我会用情把整个教学过程做的有条不紊。但自从读过这本书后,从语文教学课堂上我们经常会用到“懂了吗?”并伴随着“有条理”的教学和“写清楚”的过程,就是这些麻木的“有条理”和冷漠的“写清楚”以及铁石心肠的“懂了”一直伴随着我们的教学,这些没血没肉的课堂经过作者的分析,都历历在目的呈现在我的眼前,我也为以前自己的这番“自认为有情有条理”的教学而感到惭愧。作者在《语文的生命意蕴》中重点提到促进学生和谐发展,教师尊重学生,应有一颗慈悲心,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正确引导学生如何有效开展语文学习,当然,在此过程中也需要教师不断充盈自身,并采用机智的教学方式,才符合当今社会的发展趋势。《语文的生命意蕴》这本书中说道:“文章不是无情物,没有情,语言只是一种苍白的符号,教学呢,就是一种冷漠的训练。”,读着作者的范例,也让我一次次从内心发出感慨,它就像指明灯,一次次指引我的方向,一次次照亮夜晚的海岸,让我知道该如何做,使得自身充盈,也为语文教学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很多语文教师也如同以前的我一样,教学思维已经陈旧到布满灰尘,教学方法更似是多年尘封锈迹斑斑的剑,这些东西早已经被我们所忽视,一直按步就班重复着每天的教学日程,却很少认真思考语文是什么?语文教学该怎么教?简单的问题每天也会伴随着我们左右,也可能成为鼓励我国教好语文的动力。但受到社会环境、学校环境等方面的影响,重重的压力也会让我们忽视这些问题,或是将这些问题变成1+1=2的简单问题。看完《语文的生命意蕴》中一篇篇范例,也真正让我懂得了问题可以简单化,也能内涵化,就如同“叠层消融”这个游戏,1+1未必等于2,1+1也可能等于0,其中的内涵需要我们不断去挖掘,去深思,而我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却早已被王崧舟老师所看透,并能够条理清晰地写出来,而且在他的笔下更是介绍了一直以来我们存在这种现象的前因后果,同时在《语文的生命意蕴》中,每篇范例中有着点睛意蕴,真正让我们懂得语文的生命意蕴。也可以说作者的点睛之作为读后的我扫去灰尘擦亮利剑,摘下朦胧的眼罩,让我更清晰地看到语文的生命意蕴。阅读本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而很多的语文教师也包括之前的我,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主要引导学生阅读,并检查学生阅读的连贯性,是否理解阅读的大意等,只是将观点放在了学生与阅读之间的联系,却很少关注学生的发育情况,更忽视了学生的和谐发展。而在《语文的生命意蕴》这本书中却道出了语文阅读的高度、深度、广度,其中王崧舟老师说道“一个人的阅读史常常就是他的精神发育史。而一个人的精神高度往往决定着他在言语世界的立意高度。因此,从根本上说,言语和精神是同构互生的。”学生的情感与阅读的内容结合才能促进学生的精神发育,更是促进学生和谐发展的关键,同时从学生的阅读情况,也能够看到学生的精神发育史等观点,这些是我们从未思考的问题,而在王崧舟老师的笔下,却将言语和精神的同构互生理念有逻辑的撰写出来,学生读着文字的同时,也在感受文字的意境,而文字的人文和美感也能够陶冶学生的性情,潜移默化、耳濡目染使得语文孕育出新的生命。王崧舟老师曾说道:思维和表达有效串联,是优秀语文教师必备的利器,但现阶段很多语文教师的利器都变成了钝器,思维和表达更是体现出“人人心中有,个个笔下无”的现状。新的思维、新的理解、新的观念没办法表达出来,结果就是都被“压箱底”而不被世人所了解和认可。因此,在读完《语文的生命意蕴》之后,我也有所感悟,在日后的教学中,我要注重表达方式,要一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为主,尊重爱护学生,以对学生进行更好的教学,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实现学生更为长远的发展。?



献花(0)
+1
(本文系xiaoxi0408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