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渔歌子》教学设计
2021-02-24 | 阅:  转:  |  分享 
  
古诗词《渔歌子》教学设计学校:龙泉育才学校班级:X年级教师:王熙凤《渔歌子》教学设计王熙凤【教学目的】复习词的有关知识;
通过类比感受本词的特点。借助拼音、范读、点拨能正确、有节奏地朗读背诵这首词。根据粗中描绘的景物,想象画面,体会诗中的情景。能用语言
描述诗中的画面。感悟作者寄情山水、悠闲自在的心境。【教学重点】能正确有节奏地朗读背诵这首词。感悟作者热爱自然;寄情山水、追求自由的
心境。【教学难点】1.用语言描述诗中画面。2.感悟作者热爱自然;寄情山水、追求自由的心境。【教学准备】课堂练习单、词卡、相关
古诗【教学过程】第一板块:了解词特点板书课题,读准课题1.板书课题: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首词,叫(学生说,教师板书)2.读
准题目:《渔歌子》是这首词的词牌名。所以渔歌子中的“子”读第三声,不读轻声。学生读一遍。渔歌子的渔带有三点水,表示这首词和渔夫子有
关。二、了解词的特点1.复习词的有关知识:《渔歌子》是一首词,对词你还有什么了解?2.感悟本词的特点:我们学过的词有哪些?对比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清平乐村居》,本词有什么不同。(这首词只有词牌名,没有题目;这首词很短,没有上下片,和诗差不多)。
第二板块:正确诵读本词正音指明同学读:《渔歌子》是渔夫打渔时唱的曲子,那是歌,肯定很动听。我们班谁的声音最动听,请她读一读。学
生点评老师正音:难读的字——鳜鱼(gui)箬笠(ruoli)蓑(suo)衣多音字——西塞山(sai)学生读划节奏画节奏:读诗词
都讲究节奏,这首词的节奏又是怎样的呢?聪明的你一边听一边试着用铅笔画节奏。修正节奏:对照课件修改自己划的节奏。渔歌子(唐)张
志和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有节奏地读。感悟押韵:关注归:这首词最后一个
字读---归。“归”的意思是回、去、还。回忆有关回的诗句:带回和还的诗句,我们学过很多。你来回忆一下。(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
我还;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换词感受用词的讲究;这些诗句都有一个共同的字还,我们把归换
成还,读一读,能否换。感悟押韵:词和古诗一样也讲究押韵,本次的韵脚是(飞、肥、归)。押韵的诗词读起来朗朗上口,我们来感受它的朗朗上
口。学生齐读。第三板块想象画面,感悟词境读词、找景启发:多动听呀!好的诗词就像一首歌,好的诗词就是一幅画。这幅画既有景又有事
。作者读一读,想一想,作者为我们描述了一幅什么图?学生填白:江南景图春雨图学生找景、说景、老师板书(板贴)西塞山
白鹭桃花流水鳜鱼箬笠蓑衣斜风细雨4、感悟画面的动静结合启发:景色真多,细细
读一下,你还会发现这是一幅有趣的画面:有动有静,有声有色学生感悟动:鹭飞;水流;鱼游;风吹、雨下、花飘;色:白、青、绿、红声:哗哗
哗的流水声;淅淅沥沥的下雨声。想象画面,感悟美景学生想象:一个词就是一个景,一句就是一幅画。闭上眼,把词变成景,把诗变成画。你仿佛
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指明学生说老师小结:是啊,展开想象的翅膀。我们既看到了远处清脆的西塞山,飞翔的白鹭。我们也看到了近处飘飘悠
悠的粉红桃花、慢慢流淌的清清江水、黄白相间的肥美鳜鱼。我们还看到了更近处斜风细雨中那个头戴箬笠、身披绿蓑衣的渔翁。张志和就像一个画
家一样,由远及近、由整体到局部地给我们描绘了一幅绝妙的“烟波垂钓图”。朗读:画不仅可以用语言描述,也可以声音来描绘。来我们一起美美
地读。第四板块探究“不须归”关注“不须归”引出“不须归”:通过刚才的读,你么发现了:本词前边处处都在写景,只有一个词没有写景
,而是在写作者的态度和观点。你找到了吗?(学生找,老师板书:不须归)理解“不须归”:不须归就是不要回家,不想回去。质疑“不须归”1
.启发:看来张志和是一个敢于说“不”的人,说“不”,需要勇气,更需要理由!再去细细品味词中的每一字,每一句,用因为“”,所以“不
须归”说一说,看你能发现多少“不须归”的理由。2.学生标注讨论三、探究“不须归”1、指名学生说2.老师点拨:老师把理由分成几
类,每一类可以概括成什么原因?(学生说,老师板书)景美食美不须归有备四、知人论词,认同“不须归”启发:看
来整首词没有一字不是在讲“不须归”;作者“不须归”还有什么原因呢?我们一起来读读《渔歌子》背后的故事。读张志和补充资料,感悟词人对
官场的失望。感悟词人的生活志向:作者不想回家,不想再回到颠倒黑白,是非不分的官场,他只想(做自己,做一个自由自在、无牵无挂、无忧
无虑、无拘无束、悠闲自在的神仙。)品析“西塞山前白鹭飞”感悟词人的坚定:张志和追求悠闲自在、宁静淡泊的生活。当然,这样的生活志向有
人并不同意,比如他的哥哥张松龄。因为弟弟张志和常年在外,他的哥哥就写了一首词:和答弟志和渔父歌诗人:张松龄乐是风波钓是闲,草堂
松径已胜攀。太湖水,洞庭山,狂风浪起且须还。”张志和就用这首词告诉哥哥——生读全词。你感受到了作者态度的坚定。渔歌子(唐)张
志和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设境引读。五、同诗类比,拓宽“不须归”1.
引出《江上渔者》:是的,被贬的张志和在山水间就是这样的悠然自得,乐而忘归。几十年后的唐代,也有一位诗人被贬,他也在江面钓鱼,他也是
这样悠然自得吗?2.读诗,感悟柳宗元不同的生活志向:因为改革失败,有才能不能施展,有大志不能实现,被贬的柳宗元是孤独的,悲愤的,但
也是顽强的、无畏的。3.启迪思考不同的人生价值取向:两位诗人,同在唐代,同是被贬,同在垂钓。但是两个人的心境缺完全不一样,两首诗的
味道也完全不一样,这就是诗词的魅力。孩子们,你更喜欢谁?六、主板书:景美食美不须归有备悠闲自在怡然自得副板书:西塞山白鹭桃花流水鳜鱼箬笠蓑衣斜风细雨有动有静有声有色
献花(0)
+1
(本文系xiaoxi0408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