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雷池在哪里
2021-02-25 | 阅:  转:  |  分享 
  
成语”https://baike.baidu.com/item/%E4%B8%8D%E8%B6%8A%E9%9B%B7%E6%B1%A0%E
4%B8%80%E6%AD%A5不越雷池一步”的雷池在哪里?“https://baike.baidu.com/item/%E4%B
8%8D%E8%B6%8A%E9%9B%B7%E6%B1%A0%E4%B8%80%E6%AD%A5不越雷池一步”是今天人们常常引用
的一句成语,典出东晋丞相庾亮《报温峤书》。晋咸和二年,历阳太守苏峻谋反,东晋都城建康(今南京)被围,驻守寻阳的平南将军温峤准备率大
军驰援,庾亮回书劝阻道:“吾忧西陲,过于历阳,足下无过雷池一步也。”[1]?(见《晋书庾亮传》)。原意是要温峤坐镇防地,不要
越过雷池去京都,后来用以表示不可逾越的一定界限和范围。这个成语使用时比较灵活,“不”字可用“不敢”、“不能”、“不可”等词,“一步
”有时可省略不用。词义不变。,典故东晋(317-420)成帝(司马衍)即位后,晋明帝皇后的哥哥庾亮担任中书令,掌执朝政。当时西部边
境很不安宁,他推荐大臣温峤到江州任刺吏。https://baike.baidu.com/item/%E5%92%B8%E5%92%
8C/8860咸和二年(丁亥,327年)历阳(今和县)镇将苏峻联合寿春(今寿县)镇将祖约阴谋叛乱,欲向京都https://baik
e.baidu.com/item/%E5%BB%BA%E5%BA%B7/8714建康(含https://baike.baidu.c
om/item/%E5%8D%97%E4%BA%AC/23952南京)进攻,忠于朝廷的江州刺史温峤得知此信息后,想马上火速统兵去保
卫建康。但在建康掌管中央政权的庚亮,没有采取果断行动,反而想用(诱骗)调苏峻到都城建康任大司马。大臣们认为这个方法不妥,温峤也写信
劝阻,但庾亮不听,仍写信给苏峻到都诚上任。苏峻接到朝廷的通知后,敏感地觉察到朝廷已对自已生疑,这是明升陪降,于是索性公开发兵进攻都
城。温峤得到这个消息后,一方面请求庾亮允许他率兵从小路进入建康保卫京都,一方面号召将士们作好各种准备。,但庾亮对苏峻的反叛力量
估计不足,认为温峤那里的防务非常重要,不希望他率兵来护卫都城。便写信给温峤说:“吾忧西陲,过于历阳,足下无过雷池一步也。”意思是
说我对西境敌人的担心,超过了对历阳叛兵的担心,你必须留在原地,不要越过雷池一步。叫温峤坐镇原防,不要越雷池而东进……。“http
s://baike.baidu.com/item/%E4%B8%8D%E6%95%A2%E8%B6%8A%E9%9B%B7%E6%
B1%A0%E4%B8%80%E6%AD%A5不敢越雷池一步”的成语,即源于此。由于庾亮低估了苏峻反叛的力量,温峤在江州按兵不动,
结果苏峻进攻建康时无大军阻挡,尽管瘐亮也率军迎战,但建康还是陷入了苏峻之手。庾亮赶紧去投奔温峤。温峤请他守卫白石营垒,自己加紧
操练水军,准备歼灭叛军。苏峻的一万士兵很快抵达白石,庾亮仅有二千人马展开血战。庾亮身先士卒,奋勇杀敌,在温峤军合击下打退了叛军
。最后,苏峻被杀,平定了叛乱。雷池据史料记载最晚在三国时期,就有雷池,并且设立了行政官员。《三国志·吴志》中里有此记载。也就是说
这,在江淮这片土地上,早在1700多年前便已经有了古雷池的存在。明天启间(1621-1627年)雷池口为大量流沙所塞,雷水改道从h
ttps://baike.baidu.com/item/%E6%9C%9B%E6%B1%9F%E5%8E%BF/8340294望江
县华阳镇流入长江。古代的雷池很大,以至于雷池到底在哪,有两种不同的版本。专家一般看法是,在安徽省https://baike.bai
du.com/item/%E6%9C%9B%E6%B1%9F%E5%8E%BF/8340294望江县城东部10公里处,紧靠http
s://baike.baidu.com/item/%E9%95%BF%E6%B1%9F长江北岸,面积147.5平方公里,入江处为雷
港。因古雷水一说源自湖北黄梅县界东流;另一说源自宿松隘口以下之水均为雷水。雷水东流至此,积而成池,故名雷池,亦名大雷池。东晋时置h
ttps://baike.baidu.com/item/%E5%A4%A7%E9%9B%B7%E6%88%8D/1024482大雷
戍,为江防要地。1974年版的《https://baike.baidu.com/item/%E4%B8%AD%E5%9B%BD%E
5%8E%86%E5%8F%B2%E5%9C%B0%E5%9B%BE%E9%9B%86中国历史地图集》在晋以后的各朝代地图上,明确
标明雷池即今日黄梅和宿松境内的龙湖、感湖等大部分水域。在安徽省https://baike.baidu.com/item/%E6%9
C%9B%E6%B1%9F%E5%8E%BF/8340294望江县东部,在地处楚头吴尾的皖西南https://baike.baid
u.com/item/%E6%B2%BF%E6%B1%9F/3566449沿江地带,是广阔的水网密布地区,古时候统称为大雷水。而其
下游则在今日的https://baike.baidu.com/item/%E6%9C%9B%E6%B1%9F%E5%8E%BF/8
340294望江县东部积而成池,这便是汉语成语词典中“https://baike.baidu.com/item/%E4%B8%8D
%E6%95%A2%E8%B6%8A%E9%9B%B7%E6%B1%A0%E4%B8%80%E6%AD%A5/1466760不敢越
雷池一步”的出典处——“古雷池”。追根溯源。昔日的“古雷池”便是今天的安徽省https://baike.baidu.com/ite
m/%E6%9C%9B%E6%B1%9F望江县https://baike.baidu.com/item/%E9%9B%B7%E6%
B1%A0%E4%B9%A1/65411雷池乡境内。图-古代雷池一带如今是大大小小的湖泊群争议对于雷池的具体位置,仍存在着争议,
有两种说法:一说雷池在今安徽https://baike.baidu.com/item/%E6%9C%9B%E6%B1%9F%E5%
8E%BF/8340294望江县,源自北宋乐史编纂的《太平寰宇记》:“大雷水至望江积而为池,谓之雷池”。后一种说法,雷池即今湖北黄
梅县和安徽宿松县共有的龙感湖。中国地图学社1974年出版的《https://baike.baidu.com/item/%E4%B8
%AD%E5%9B%BD%E5%8E%86%E5%8F%B2%E5%9C%B0%E5%9B%BE%E9%9B%86中国历史地图集》
,它在晋以后的各朝代地图上,明确标明雷池即今日黄梅和宿松境内的龙湖、感湖等大部分水域。在安徽省望江县、宿松县和湖北黄梅县沿江htt
ps://baike.baidu.com/item/%E9%95%BF%E6%B1%9F长江北岸一带连在一起和不连在一起的整个水域
,主体在宿松。因古雷水一说源自湖北黄梅县界东流;另一说源自宿松隘口以下之水均为雷水。近年经安徽省宿松县地方志办公室廖理南先生和在湖区工作几十年的九姑乡何景华先生考证,古雷池是长江北岸安徽省https://baike.baidu.com/item/%E6%9C%9B%E6%B1%9F%E5%8E%BF/8340294望江县、宿松县,湖北省黄梅县连在一起和不连在一起的水域,现存遗址主体水域在宿松。([宁]依据网上资料整理)
献花(0)
+1
(本文系宁学习之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