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流水对思路楹联基础知识,种类,(3)
2021-02-27 | 阅:  转:  |  分享 
  
流水对思路楹联基础知识,种类,对法





对联又称楹联、对偶、门对、春贴、春联、对子、桃符,对偶等,一种对偶文学,起源于桃符。对联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字数相同,是中文语言的独特的艺术形式。

对联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它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春节时挂的对联叫春联。对联是利用汉字特征撰写的一种民族文体。一般不需要押韵(律诗中的对联才需要押韵)。对联大致可分诗对联,以及散文对联。对联格式严格,分大小词类相对。传统对联的形式相通、内容相连、声调协调、对仗严谨。

春联

随着唐朝诗歌兴起,散文对联被排斥在外。散文对联一般不拘平仄,不避重字,不过分强调词性相当,又不失对仗。

对联的种类,也称为联格,花样繁多,古往今来留下的妙对、绝对也非常多,我拣重点的说说。



其一,当句格,也称自对。比如“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落霞”和“孤骛”、“秋水”和“长天”均形成了自对。



其二,隔句格。也称扇对。比如“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山不在高”和“水不在深”、“有仙则名”和“有龙则灵”均形成了扇对。



其三,叠字格。比如有名的西湖联“山山水水,处处明明秀秀;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



其四,顶真格,又称为连珠对,在前后句中末字、首字相连。比如“看我非我,我看我,我也非我;装谁象谁,谁装谁,谁就象谁”。



其五,镶嵌格,在联中镶嵌一些特殊的字词。比如“坐南朝北吃西瓜,皮向东放;由上向下读左传,书往右翻”。



其六,藏字格,常见的为藏头格,藏头格也称为鹤顶对。比如“明月有情常照我;清风无事乱翻书”,在联语之首镶嵌“明”、“清”两字,一褒一贬,显而易见。其它藏在第二、三、中间、五、六、最后一字的分别称为燕颔格、鸢肩格、蜂腰格、鹤膝格、雁翎格、藏尾格。藏字格的种类最为繁多,不胜枚举。



其七,回文格,使对联顺读、倒读皆能成联。比如有名的“上海自来水来自海上;前门出租车租出门前”。



其八,飞白格,又称为无情对,故意文不对题,将错就错。这个是在对联中最有趣,以下举两例。



民国初年,重庆一酒家出“三星白兰地”征求下联。联坛高手纷纷应对,但老板总不满意。其时郭沫若年纪尚轻,闻讯赶去,想到四川有一道名菜,正可与酒相对成联,乃对下联“五月黄梅天”。“五月”对“三星”,“黄梅天”对“白兰地”,字字工整,可意思却风马牛不相及。



清末大臣张之洞,一日于北京陶然亭宴客,席间以对联助兴。张之洞出对:“陶然亭。”按常理下联亦应对以地名,但工部侍郎李文田却以人名为对:“张之洞”。“张”对“陶”,皆为姓;“之”对“然”,是虚词;“洞”对“亭”,乃物名,字字成对而联意又极“无情”,众人皆相视大笑。后一人以一句诗出上联:“树已千寻难纵斧”,张之洞作对:“果然一点不相干”。“果”对“树”,乃物名;“一点”对“千寻”,皆量词(古代八尺为寻);“干”对“斧”,皆器名(“干”是古代一种兵器)。上下句极是工整,但句意却毫不相干,堪称妙绝!

联这种我国特有的文学样式,其基本特征是“对”,要求形式整齐、音节和谐、节奏对称。以下几种形式的对联可谓妙趣横生。



一缺字联:就是上下联各缺一字,对联的真正含义就隐含其间



春节前夕,郑板桥和苏州知府一同外出巡游,见南门街一户人家贴了一幅对联:“二三四五,六七八九”。郑板桥眉头紧锁,赶紧买了衣服、肉、粮食前去扣门,见这家一贫如洗。主人收了礼物后,千恩万谢。在回来的途中,知府忙问他怎么知道这户人家的根底。郑板桥笑道:“人家大门上不是明写着吗?你看,十个数字,就是缺一(衣)少十(食)嘛!”



同学们,你能说出“一二三四五六七,孝悌忠信礼仪廉”这幅讽联的真正含义吗?



二拆字联:就是如字谜一样,把一个汉字拆成几个部分,组成对联



一个官家小姐立志嫁一个有才学的人。她出的上联是:“寸土为寺,寺旁言诗,诗曰:‘明月送僧归古寺’。”一二句分别拆“寺”、“诗”,且末句古诗的最后一字与首句末字同。几年之后,广东才子林大钦赴京赶考,读到《孟子》中的“斧斤以时入林”,忽然灵机一动,对出了下联:“双木成林,林下示禁,禁曰:‘斧斤以时入林’。”二人终成连理。



再如下面的新婚联:“日在东,月在西,天上生成明字;子居左,女居右,人间配定好人。”



三数字联:就是将数词巧妙的嵌入其间,读来妙趣横生。



成都武侯祠有一幅据诸葛亮生平史实和传说撰写的对联,上联嵌入一至十十个数字,下联嵌入了五方和五行:“收二川,排八卦,六击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革爻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类似的如:“玉手摇摇,五指三长两短;宝塔尖尖,七层四面八方。”



四回文联:就是对联顺念和反念,读音都一样



一日,才子李调元来到川东一古刹,长老和尚请他为自己师傅画的“出水荷花”上唐伯虎题的上联:“画上荷花和尚画”补写下联。李调元略一思索,挥毫在上联旁写出了下联:“书临汉字翰林书”。

再如:“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人过大佛寺,寺佛大过人”。



五连字联:就是利用多音字现象,用同一汉字的不同音义组成对联



宋代山海关附近的孟姜女庙的石碑上有一副对联:“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上联加点的字读“ch??”,通“潮”;没有加点的读“zh??”,“早上”的意思;下联加点的字读“ch?ng”,意思为“常常”没有加点的读“zh?ng”,通“涨”



再如:“好(h??)读书不好(h??)读书;好(h??)读书不好(h??)读书。”



六双关联:就是使用双关的修辞手法,对联的字面意思和实际意思不同,其真正的意思是隐含的。



才子徐文长年少时恃才放旷,经常出私塾先生的洋相。一次,先生指着他的鼻子说:“眼珠子,鼻孔子,珠(诸)子在前孔子在后”,他灵机一动,指着先生的胡子对出了下联:“胡后生,眉先生,后生却比先生长。”

先生怒不可遏,吼道:“猿断木楚山中,小猴子也敢对锯(句)”,徐文长毫不示弱,随口吟道:“马陷足污泥中,老畜牲怎敢出蹄(题)。”先生气得脸色发青,只好灰溜溜的走了。



同学们,你知道“总裁为您服务,领袖由我安排”这副对联贴在什么店面最合适吗?



七叠字联:就是单字的重叠,但这种对联不易把握。



清人刘树屏题愚园花神阁联:“花花叶叶,翠翠红红,惟司香尉着意扶持,不教风风雨雨,冷冷清清;蝶蝶鹣鹣,生生世世,愿有情人都成眷属,长此朝朝暮暮,喜喜欢欢。”



再如:“山山水水,处处明明秀秀;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

对联的种类约分为春联、喜联、寿联、挽联、装饰联、行业联、交际联和杂联(包括谐趣联....)等。

对联文字长短不一,短的仅一、两个字;长的可达几百字。对联形式多样,有正对、反对、流水对、联球对、集句对等。但不管何类对联,使用何种形式,却又必须具备以下特点:



一、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

二、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三、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四、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覆。

此外,张挂的对联,传统作法还必须直写竖贴,自右而左,由上而下,不能颠倒。



与对联紧密相关的横批,可以说是对联的题目,也是对联的中心。好的横批在对联中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相互补充的作用。

流水对的思路与应对



文/子墨



提起流水对,很多同学都说太难了,不知道该如何流转。对于流水对的难点,我觉得关键在于流水对的思路是否完善。

讲流水对思路之前,有必要提一下流水对的逻辑关系。即顺承、递进、选择、因果、目的、转折、假设、条件。对于这八种逻辑关系,别院听琴老师在初级第八讲做过详细的解读,大家闲暇的时候可以再回顾一下。

现在回到流水对思路的话题。在析联之后,首先要建立主题、考虑承接流转的方向。根据不同的上联,可以有不同的思路。

1、在上联的情形下,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递进思路

2、为什么会有上联的情形呢?

因果思路

3、这种情形下,会有不同结果或动作产生么?

转折思路

4、如果发生这种情形,会引起什么事情发生?

假设思路

5、出现这种情形,是想做啥?

目的思路

6、上联的情形是最终目的或结果么?

选择思路

7、上联的动作产生,接下来会是啥动作?

顺承思路

8、达成上联的情形,需要做什么样的行动?

条件思路



注:有些流水对上下联的位置是可以互换的,比如因果关系、目的关系、条件关系;有些是不可互换位置的,比如顺承关系、递进关系、转折关系、选择关系、假设关系。



现在根据例句及点评,看一下流水该如何思考。

出句:

且把相思揉进纸=【子墨】

这个句子,可以带着这样的思路去考虑如何对句:

1、为啥要把相思揉进纸?

2、为啥不能朝朝暮暮相伴?

3、相思入纸,会留下什么?

4、如果不把相思写在纸上,会如何呢?

5、这份情感是否还有其他的表达方式?



选取上述其中的一个问题,作为下联描述的主题,讲顺溜了,就完成流水对句了。



且把相思揉进纸=【子墨】

好将浪漫化成诗【小花】

目的关系流水对。化字用得随意了,还可以再炼。



且把相思揉进纸=【子墨】

再将浪漫谱成歌【拉菲】

看得出来,你是想做成一个递进关系的流水对。但我感觉转得有点急了,下联的动作更适合重逢以后来做。(相思本身是否浪漫?我不知道哈,我没经验)



且把相思揉进纸=【子墨】

莫将一诺淡成秋【明月】

选择关系流水对。淡,可以再炼。老字如何呢?



且把相思揉进纸=【子墨】

好托鸿雁送于君【平凡】

目的关系流水句。表达得行云流水,上下联一气呵成。大赞!

且把相思揉进纸=【子墨】

不留寂寞滞于心【见闲思齐】

很不错的选择关系流水对



通过这次点评,大家应该可以感受得到:流水对句的关键真的不是字与词组的契合度,而是意的应对、承接、流转。



在流水对的应对中,有个很重要的元素,就是承接词的选用。承接词不但决定了流水对的关系模式,也会影响联句是否流畅。

承接词大部分是以虚词为主,体现的是含有副词、连词、介词、助词的词组的合理运用。

看一下面句子的承接词选用:



犹记当年呵指夜【子墨】

长陪陋室挑灯人

犹记、长陪,副动承接词



我在桥头歇脚唱【子墨】

她于树下捣衣听

我在、她于,名介承接词



既有花香藏袖底【子墨】

又添春曲入词中

既有、又添,连动承接词



以前看过一个《常用虚词对》的资料,对于流水对句很实用的,大家可以参考使用。



最后讲一下流水对的切入点(也就是关联点),切入点的不同决定了下联的或整幅对联的主题。同时,也会影响到流水对关系模式。

出句:

尚有秋鸿传远信=Z





尚有秋鸿传远信=Z

何须孤盏泪青衫

以书信可慰怀作为切入点,来应对成选择关系流水对。



尚有秋鸿传远信=Z

忙书锦字寄江南

以尚有的时效性作为切入点,来应对成递进关系流水对。



尚有秋鸿传远信=Z

不教白发念儿郎

以看信人为家乡的父母为切入点,来应对因果关系流水对。



尚有秋鸿传远信=Z

告知春节返家乡

以书信的内容作为切入点,应对成目的关系流水对。



尚有秋鸿传远信=Z

免教游子醉他乡

以看信人为游子作为切入点,应对因果关系流水对。



尚有秋鸿传远信=Z

亦升明月照家山

以秋鸿引起乡思为切入点,应对顺承关系流水对。



尚有秋鸿传远信=Z

却无尺素到轩窗

以鸿雁传书为切入点,应对转折关系流水对。



尚有秋鸿传远信=Z

才能絮语慰愁怀

以书信的内容为切入点,应对条件关系流水对。





通过上面这组例句的应对,大家可以看出承接词和切入点的选择,对于流水对的作用是何等重要。



献花(0)
+1
(本文系江山携手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