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外伤学(2)
2021-03-05 | 阅:  转:  |  分享 
  
胆结石胆道是指由肝脏的左右肝管汇合成肝总管,再包括胆囊共同组成。胆道系统感染和胆石症包括胆囊结石、急性胆囊炎、慢性胆囊炎、胆总管结石、肝内胆管结石和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胆石症的发病原因大致与以下三个因素有关:①原发性胆汁理化性质紊乱。



②胆汁瘀滞。



③胆道系统感染或炎症。



近年来已得到重要依据指明胆汁原发性物理化学成分异常是胆石形成最重要因素。



临床主要症状有:①寒战发热:继急性腹痛发作后,多数病人出现恶寒发热,病变在胆管出现寒战高热来势快。



②腹痛H:有结石而无梗阻,一般只有轻度钝痛、胀痛;有结石而且有梗阻就有阵发性绞痛,结石梗阻伴有感染时则为持续性疼痛,阵发性加重。



③黄疸H:约30%的病人伴有皮肤、巩膜黄染。通常是结石症炎症造成胆管堵塞,一般病变在胆囊时无黄疸或轻度黄疸。



诊断:①胆囊结石:B超检查能明确诊断。



②急性胆囊炎:化验血象WBC、中性粒细胞明显升高。



③慢性胆囊炎:B超检查往往只提示胆囊壁毛糙,亦无增强光点。



④胆总管结石:B超或胆道造影(口服静脉造影),能明确结石的部位。



治疗:急性胆囊炎、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或胆总管结石均应去医院治疗,如慢性胆囊炎胆石症非急性发作期可采用情志疗法,体育疗法,按摩针灸等方法进行治疗。



预防:保持乐观开朗的情绪是预防本病的关键所在。改变饮食结构,采用合理的膳食,荤素有机的搭配又是预防本病的一个重要方面。养成良好的爱好运动的习惯,适当参加体育锻炼,不要长期静坐或长时间看电视,以预防和减少本病的发生。



前列腺炎前列腺炎是成年男性常见的疾病。急性细胞性前列腺炎多见于尿道上行感染,也可由血行感染或由急性膀胱炎或急性尿潴留后细菌播散引起;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感染途径主要为经尿道的逆行感染;对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致病原因未有一致意见。急性细菌性前列腺炎起病突然,有高热寒战,排尿痛,会阴部疼痛。随即尿道有炎性分泌物排出,有时出现排尿困难或急性尿潴留。往往同时伴发膀胱炎;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可有排尿刺激症状,会阴部疼痛、腰痛,神经官能症,尿道口滴白,性功能障碍,会阴及睾丸放射痛,尿痛,尿频,尿急,排尿困难,有时可表现为变态反应如虹膜炎、关节炎等;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症状与细菌性前列腺炎相同,明显不同的是没有反复的尿路感染发作,常有前列腺液自尿道溢出。



诊断:①急性细菌性前列腺炎:直肠指诊前列腺腺肿涨压痛,局部温度升高,质地可稍变硬。



②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B超诊断前列腺炎,显示组织结构混乱,界限不清。直肠指诊前列腺按摩液白细胞>10/HP,磷脂小体减少可诊断。



③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直肠指诊前列腺较饱满,有轻度压痛。



治疗:本病以情志、体育、针灸、饮食、药物等疗法结合治疗为主。



预防:防止尿路逆行感染。平时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抗病能力。应尽可能避免长时间骑坐自行车。饮食宜清淡,少食或不食辛辣煎炙之品,少饮酒,保持大便通畅。此外,每晚临睡前用热水坐浴5~10分钟,对本病有较好的预防作用。



尿路感染是指尿排出体外所经过的路径(包括肾盂、输尿管、膀胱、尿道),直接受到细菌感染而引起的尿路炎症。引起尿路感染的细菌80%是大肠杆菌,当膀胱残余尿增多、膀胱内压力增加会使粘膜缺血,局部抗菌力减弱,有利于细菌感染、繁殖。本病的发生与下列诱因有关:①尿道口不洁和炎症引起病菌逆行感染。



②尿道梗阻。



③继发于其他感染性疾病。



④异物和损伤。



⑤在人体抗病能力低下时,尤其在患重症疾病如糖尿病、结核病、肝病、肿瘤、其他肾脏病以及长期服用免疫抑制性药物时,身体的抵抗力不足以抵御病菌的侵袭,容易引起泌尿系统感染。



下尿路感染的临床表现为排尿时疼痛,排尿次数增多,但每次尿量很少,尿急,尿液混浊或血尿,下腹部不适;极少数可伴有发热、恶心、呕吐、恶寒等全身症状。



诊断:尿常规H中可有少量蛋白,大量脓细胞、红细胞、白细胞,尿培养阳性,尿菌落计数大于$10^{5}27;$/毫升。这些是诊断本病的主要依据。B超双肾、前列腺及摄Hcd1ca13;X线H腹部平片,可助了解本病的进展和有关致病因素。血查肾功能(尿素氮、肌酐等)、血常规检查可作为本病诊断的辅助手段。



治疗:本病应以药物疗法为主,同时配合体育疗法和饮食疗法,以提高和巩固疗效。



预防:增强体质,改善机体的防御功能,是预防本病必不可少的措施之一,也可配合饮食调理,多吃滋补益肾的食物。



泌尿系结石中以肾输尿管及膀胱结石为多见。本病的发病原因与反复性感染、长期卧床、尿路梗阻、骨折、代谢及营养障碍有关。临床主要表现是疼痛、Hcd1a17;血尿H及脓尿。



诊断:泌尿系结右的诊断主要运用Hcd1ca02;尿常规H及Hcd1ca13;X线检查H.查小便可见较多红细胞、结石及结晶。95%以上病人经X线平片可显示结石影,不显影的结石通过静脉注射或经尿路注入造影剂拍片可显现结石负影。



治疗:主要疗法有体育疗法、按摩针灸、饮食疗法,药物疗法等,体外震波碎石法也可采用,必要时采取手术治疗。



预防:要养成定时和随时排尿的习惯。多吃粗纤维食物,少食精制食品。有事无事喝口水,清茶一杯不离嘴。



男子性功能障碍男子性功能障碍是一组临床症候群,绝大多数由功能性病变所引起,其中最主要的是大脑皮层的功能紊乱。其临床表现为性欲的改变、阳萎、早泄、遗精、不射精及逆行射精等。男子未到性欲衰退时期,阴茎不能勃起,或勃起不坚或坚而不持久,致使不能进行正常性交者,称阳萎,亦称阴萎。阳萎经常受精神、环境、夫妇感情等因素影响。一般而言,大多数阳萎是精神因素引起的功能性病变,与大脑皮质功能紊乱有关,在情绪波动,脑力和体力负担过重时,出现对性的抑制增强,性欲减弱,久而成阳萎。



治疗:主要有体育疗法、按摩针灸、饮食疗法、药物疗法等。



预防:本病大多是功能性病变,平时应注意调节精神,应时调神。始终保持乐观的情绪,驱除紧张心理,解除各种烦恼。改善居住环境,一方面不宜久处潮湿之地。另一方面,行房事之所处,应有所选择,切忌既要行房事,又惧他人所视所闻,造成心理负担。定量而食,定时而食,食无所偏,五味和调,饮食清淡,少食厚味,严戒酗酒,这也是预防本病的重要一环。醉酒入房,亦是阳萎的一个诱发因素。调谐夫妇感情,力避不和因素。



肛裂肛裂是肛管裂开形成的感染性溃疡,常由便秘后用力排大便所造成,而后继发细菌感染。疼痛多由排便引起,排便后疼痛缓解。除疼痛外,肛门有时不断滴鲜血,便后可停止。



治疗:首先要保持大便通畅,每日定时排便,多进软食,可口服药物软化大便。局部涂抹止痛、收敛及促愈合药等,也可在医院行肛裂硝酸银烧灼。如上述治疗无效,也可行手术治疗。



肛瘘肛瘘是由肛管、直肠周围脓肿溃破形成的慢性瘘管。主要表现为肛门旁流脓,并且长期存在、反复发作、时好时坏,亦可排出气体、便液。长期刺激可引起肛门周围湿疹和瘙痒。



治疗:治疗时可使用抗生素或磺胺药控制感染,急性感染控制后则行挂线疗法,严重患者则须行肛瘘切除或切开术。



丹毒丹毒是丹毒链球菌引起的皮肤粘膜网状淋巴管炎,又称急性淋巴管炎。丹毒链球菌是一种感染力很强的细菌,它通过细微的皮肤损伤处侵犯网状淋巴管,并累及邻近的皮下组织,然后迅速蔓延。下肢腿胫部、踝部、足背部比较多发。发病后常伴有腹股沟淋巴结肿大。本病初期往往有怕冷、发热、关节酸痛、头痛、纳呆等全身症状。随后出现皮肤小片红斑,后迅速蔓延成鲜红色一片,稍高出皮肤,边界清楚,与正常皮肤有明显的界限。严重的红肿处可伴发紫癜或大小不等的水泡。



治疗:治疗本病主要有针灸疗法,饮食疗法,药物疗法等。同时还应及时治疗皮肤、粘膜感染。并充分休息,抬高患肢,限制活动。



预防:要防止皮肤损伤。一旦发现皮损就应及时进行治疗。有严重下肢静脉曲张的病人应早期行手术治疗。下肢丹毒大多由脚湿气糜烂所引起,所以治疗足癣是预防本病的关键之一。夏秋之交或春冬之交是本病的好发季节,应注意自我调摄。饮食宜以清淡为主,时鲜海货等“发物”,对有丹毒病史者,应避免食用。冬季要保暖,夏季要防蚊虫叮咬。同时要注意体育锻炼。



颈椎病颈椎病主要是指因颈椎间盘的变性引起颈椎失稳,颈椎骨质增生和压迫邻近组织(如颈脊髓、颈脊神经根、椎旁交感神经、椎动脉)而引起的一系列症状。颈椎病的主要症状为颈肩痛,并且疼痛放射到头部或上肢,有眩晕感,少数有猝倒;或者一侧面部发热,出汗异常。严重者出现双下肢痉挛,行走困难,甚至出现四肢瘫痪。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人体的椎间盘逐渐地发生退行性性变、椎间盘向四周突出、纤维环弹力减退、椎间隙狭窄、椎间不稳定、椎体边缘骨增生、钩突关节增生、黄韧带肥厚变性及小关节的继发性改变。易于遭受外力损伤的下颈椎更容易发生这些变化,这些结构上的变化必然导致颈椎椎管或椎间孔的狭窄、变形。最后直接刺激、压迫,通过影响其血液运送使颈部脊神经根、椎动脉、脊髓及交感神经发生功能或结构上的损害,并引起相应的症状体征。



诊断:X线检查H,在肌腱、韧带及骨关节失稳时,颈椎侧位片上较为常见的是颈椎生理前凸减小或变直,甚至出现反弓现象。大多数患者在平片上都能看到骨质增生;约有50%左右的患者有间隙狭窄,可以是一个间隙,也可以是两个以上,常在相应椎体伴有骨刺;韧带钙化,常见的是项韧带。左右斜位片主要观察椎间孔是否缩小;正位片可见钩椎关节增生。



治疗:颈椎病的治疗以保守疗法为主,常用的方法有牵引、理疗、按摩、针灸和药物治疗等。其中牵引疗法是一种较为有效易行的方法,对多数颈椎病患者有效。



预防:颈椎病的预防要从缓解颈部组织的退变,减少损伤,特别是减少慢性积累性损伤这几个方面来进行。



①功能锻炼。可以通过全身性的锻炼,如太极剑、太极拳、广播操等都有强身防病的作用,也可通过颈项功能的锻炼来增强颈部肌力、滑利颈椎关节。



②防止颈部遭受风寒。



③避免颈部过度疲劳。



肩关节周围炎肩关节周围炎是以长期肩部疼痛,肩关节活动障碍为特征的疾病。因本病肩部活动明显受限,形同冻结所以又称“冻结肩”;肩关节周围炎因睡眠时肩部受凉而引起的又称“漏肩风”或“露肩风”;因该病多发于50岁以上患者故又称“五十肩”等。肩关节周围炎主要是由于肩关节的活动过于频繁,造成关节囊和关节周围软组织过度磨损,而发生的一种范围较广的慢性无菌性炎症。炎症引起疼痛和软组织广泛性粘连,限制了肩关节的活动范围。此外,肩部周围的骨折、创伤等疾病,因治疗时肩部长期固定不动,或感染风寒湿邪等因素,都会引起肩关节周围炎。肩部疼痛、肩关节活动受限、后期肩部肌肉发生萎缩都是肩关节周围炎主要症状。



诊断:Hcd1ca13;X检查H肩关节多正常,只起到排除骨与关节疾病的作用。



治疗:本病主要是保守治疗。部分患者虽可自行痊愈,但时间长,痛苦大,功能恢复不全。积极地进行药物治疗、体育治疗、按摩治疗或物理治疗可缩短病程,加快痊愈。



预防:由于本病多发于50岁左右的女性,所以在日常家务劳动或工作中要避免肩部长时间的负担重物,或长时间的抬举肩部工作。活动时注意防止过猛过快过量,要养成防伤习惯,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起居寒暖,适当参加一些体育活动。对肩部和上肢骨折的患者,在骨折固定期间,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早期锻炼肩部功能,以预防发生肩周炎。



肱骨外上踝炎肱骨外上踝炎又称肱骨外髁症候群、肱骨外髁骨膜炎、肱桡关节外侧滑囊炎、网球肘等。肱骨外上髁部是前臂伸肌群的起点,由于肘、腕反复用力长期劳累或用力过猛过久,使前臂伸肌总腱在肱骨外上髁附着点处,受到反复的牵拉刺激造成该部组织部分撕裂、出血、扭伤而产生的慢性无菌性炎症。有时还可以导致微血管神经束绞窄及桡神经关节支的神经炎等。肱骨外上髁炎主要表现为肘关节外上部疼痛,有时疼痛会向前臂外侧放射;病情较重者,可反复发作,疼痛为持续性,致使全身无力,甚至持物掉落。



诊断:Hcd1ca13;X线检查H有时可见钙化阴影、肱骨外上髁粗糙、骨膜反应等。



治疗:本病治疗可采用体育疗法、按摩针灸、药物治疗等多种方法,非手术疗法无效且症状明显者,可考虑手术治疗。



预防:对该病的预防首先应在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尽量地减少或避免肘、腕部过长过久的活动,确需较长的时间活动的应定时休息,一般1小时左右休息1次,1次休息10分钟左右。休息时可在肘部轻轻按摩,在家中还可用热毛巾热敷。如果肘部已有轻度的疼痛症状,应暂时避免或停止能够引起疼痛或加重症状的动作。



腰部劳损腰部劳损是指腰部肌肉、筋膜、韧带软组织的慢性损伤。通常为腰肌劳损、腰骶关节炎、棘上或棘间韧带劳损、腰背筋膜炎、骶髂关节炎、第三腰椎横突综合症的统称。长期弯腰工作中或工作姿势不良;腰部急性外伤之后,未能获得及时而有效的治疗,损伤的组织未得以充分修复,迁延成慢性腰痛;由于腰骶部骨骼的先天性结构异常,使肌肉的起止点随之发生异常或该部活动不平衡也易发生腰部劳损;露卧贪凉,汗出当风,风寒湿邪侵袭腰部,使腰部肌肉发生痉挛、水肿、局部充血及慢性无菌性炎症等现象。当发生这些现象后如果没有很好的治疗或休息,则这部分的软组织很容易引起损伤,使劳损与寒湿并发。腰部劳损主要表现为腰痛,但疼痛程度和性质往往有一定的差别。一般的疼痛多为隐痛,时轻时重,反复发作,休息后有一定减轻,弯腰工作感到困难,若勉强弯腰则腰部疼痛加剧,常用双手捶腰,以减轻疼痛。腰部劳损疼痛的部位多在腰两侧部或腰骶关节周围。少数病人感到臀部和大腿后上部胀痛。腰部感到有明显的压痛点,而病灶所在部位往往就是压痛点的位置。腰部劳损与寒湿并发者,阴雨天或受凉后腰痛加重,腰部不能直立、喜暖畏寒、活动不便。



诊断:Hcd1ca13;X线H照片为阴性,偶见椎体边缘有骨质增生。化验检查血沉,抗“O”一般多在正常范围,但有时会稍高。



治疗:主要采用体育疗法、按摩疗法、药物疗法等。



预防:①注意劳逸结合,保持心身愉快。



②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持良好的姿势。



③对于坐位工作的人,因需久坐,特别要注意坐的姿势,一般应采取使膝关节稍高于髋关节的姿势。



④对经常做扛、搬、抬、提等重体力劳动的人,应加强腰部保护和防护。



⑤避免感受风寒湿邪。



脊柱骨折造成脊柱骨折多因间接骨力所致。如从足或臀部着地、高处坠下,地面的反冲力与自身重力相交在脊柱活动幅度最大的部位,使脊柱前缘造成压缩性骨折。如果椎体压缩程度太大,也会引起关节突骨折或脱位。受伤后一般局部有轻度肿胀、疼痛、骨折处两侧肌肉紧、翻身困难、不能站立、脊椎各方向运动障碍,严重者可见有后凸畸形。伴有脊髓神经损伤者,则出现截瘫,损伤平面以下的肢体麻木、无知觉、不能活动,排尿及大便功能障碍。腰椎骨折时由于腹膜后血肿刺激,会出现腹部胀痛、便秘等现象。



诊断:X线检查H正侧位可显示脊柱骨折的移位方向、椎体压缩的程度、有无粉碎或脱位等情况。



治疗:对于单纯椎体前缘压缩性骨折,不需要任何特殊治疗,可以在家中采用体育治疗、药物治疗等其它方法进行自我康复治疗。对有并发症的骨折,需及时送住医院检查治疗,采用木板或门板搬运,搬运时切忌躯干扭转。



预防:①加强腰背肌锻炼,增加脊柱稳定性,防止脱钙。



②劳动时加强腰部保护,避免扛抬重物。



股骨头下至股骨颈基底部的骨折称股骨颈骨折。由于中老年人骨质逐渐疏松,股骨颈部位细小且脆弱,负重量大,当受到轻微的直接或间接外力,如平地跌倒、下肢突然扭转、床上跌下等都可引起股骨颈骨折。股骨颈骨折的临床表现主要有髋部疼痛、腹股沟中点下方处或大粗隆处有压痛、下肢呈外旋位置。



诊断:Hcd1ca13;X线检查H.典型的临床表现为患肢内收外旋、膝关节轻度屈曲畸形。



治疗:应按骨折的时间、类型、患者的全身情况等决定治疗方案。一般新鲜无移位或嵌插的骨折不需要复位,但患肢应制动。对有移位的骨折应尽早到医院进行复位和固定或施行股骨头置换等手术治疗。



预防:①注意安全,防止外伤。



②加强运动锻炼,增加户外活动。



③注意饮食,增加营养。



足底后部疼痛,多来源于跟骨疾患,简称跟骨痛。跟骨痛是由急性或慢性损伤所引起的跟腱炎、跟骨下滑囊炎、跟骨骨刺而产生的足跟着力部位以疼痛为主的疾病。跟骨痛可由急性损伤,如下楼时用力过猛,足跟着地冲击伤、走路时足跟踩着高低不平的路面而发病。跟骨痛多半是一侧发病,也有可能是两侧同时发病,疼痛程度轻重不一。病起缓慢,早晨起床下地时足跟疼痛;稍经走动后,疼痛明显缓解,但行走较多时,疼痛又复明显;以后逐渐加重,影响行走活动。局部无红肿,在跟骨内侧结节处有明显压痛点。



治疗:主要采用按摩疗法、药物疗法等,也可采用局部封闭疗法。



预防:首先应减少站立及行走、减少承重,平时要穿着厚底鞋或海棉鞋垫。肥胖病人可减轻体重来减少足的承重。如有平足者,则应着重练习足的弹力,加强足部内在肌功能锻炼。严重者可穿抬高足横弓的矫形鞋垫。



疖子疖子是一个毛囊及其结构的化脓性感染;痈则是相邻若干个毛囊及其结构的化脓性感染。致病菌主要是葡萄球菌,由于皮肤卫生不良、皮肤脂溢性物质产生增多、外伤及机体激素水平高而引起。初病起期局部红肿疼痛,而后红肿范围扩大、跳痛明显,最后形成脓肿,如果破溃则流脓但疼痛减轻。严重的患者会出现全身不适、畏寒、发热、白细胞计数升高等症状。



治疗:早期未形成脓肿时应及时地大剂量应用抗生素,已经化脓则应切开排脓、换药,并继续使用抗生素。严重的痈如项部痈则须早期切开,以防败血症的发生。有发热、头痛者可口服解热止痛药。



预防:注意身体卫生,勤洗头、洗澡是预防本病的主要措施。



痔疮痔疮是肛门静脉曲张所形成的静脉团,经大便摩擦而破裂出血或形成血栓并引起剧痛。痔疮分为内痔、外痔及混合痔三种。引起痔疮的主要原因有习惯性便秘、门静脉压增高、腹内压增高。内痔主要表现为便后无痛性肛门便血,血呈鲜红色,滴注状,便后出血可止住,重者会有肛门脱出物,难以回纳。外痔主要表现为静脉血栓引起的剧烈疼痛,站立或坐时都很明显,疼痛难以忍受。混合痔则二者的表现都有。



治疗:对无症状的外痔无需治疗,剧痛者可手术取出血栓。早期内痔,可采用注射硬化剂,但必须在正规医院内进行,以免发生大出血或感染,严重内痔则需行手术治疗。

献花(0)
+1
(本文系清风日月明r...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