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浅谈总结经验教训1982年
2021-03-11 | 阅:  转:  |  分享 
  
浅谈总结经验教训

——关于第180师在第五次战役中受挫原因的看法

关志超



毛泽东同志教导我们:“要认真总结经验”,“使那些有益的经验得到推广,而从那些错误的经验中取得教训。”怎样才能总结好经验呢?条条很多。但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要“实事求是”。就是说,必须尊重当时、当地的实际情况,不允许有任何歪曲。“实事求是”一语,说起来十分简单,做起来并不容易。

总结我军历次革命战争中所进行的战役、战斗经验更要实事求是。不要打了胜仗,功劳归己,打了败仗,把一切责任推给别人。记得抗美援朝战争第五次战役结束后,志愿军司令部指示中有这样几句话:“我们要振奋精神,在受挫时多检查自己缺点,打胜仗多注意客观原因。这样检查才能得到正确结论,从而团结内部,战胜敌人。”这是真理。看了徐一朋同志《抗美援朝战争第五次战役主要经验和教训浅析》的文章,我作为在这次战役中受挫折的180师的一个老兵,认为这篇文章对这个师受到不应有的损失的分析,是符合客观实际的。过去,我也看过一些关于180师受挫原因分析的文章,则觉得有点不太符合实际。也就是说,不够“实事求是”。

这件事,已过去30余年了。但回忆起来,仍历历在目。我翻阅了当时的日记,有这样一段记载:1951年6月,志司指示:“(一)必须承认损失(注:指180师)是非常重大的,我军建军以来少有的,我们很感惭愧,要以悲痛心情总结经验,从各方面想办法挽救此一损失。(二)造成此次损失原因:这是上上下下许多错觉和各种因素结合在一起造成的。倘若我们一方面搞得好,这损失完全可以避免,至低限度可以减少。原因很多,但主要原因有:(1)初战部队对敌人不熟悉,对朝鲜战局与中国战场,对美国与国民党认识不够深刻,因此,在指挥上与通信联络上有很大缺点;(2)从领导方面说,对部队不大熟悉,因此,在战役结束部队收缩未象过去那样认真组织部署,以防敌人追击、切击,尤其五次战役胜利结束后,领导上有些轻敌。另外在补给问题上存在很大弱点,不能及时按需要补给。”我认为这个指示对180师受挫原因的分析是客观的,正确的。

但是,这次战役结束后,60军召集营以上干部总结受挫原因时,军里个别主要领导同志,不能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去看待问题,缺乏自我批评精神,把过多的责任推给下边,说了一些不符合实际的话。如讲什么“敌人是伪军,被围后不是坚决打”,“8连指导员不仅把本连带出来了,还带出9连,近百人。”等等。(这里提到的8连政指确实是个好干部,过去就是工作积极,作战勇敢,这次战斗亦如此。现在,这个同志已成为我军的高级干部。)言下之意是,情况并不那么严重,只要你们干部要兵,不逃跑,全师就会象8连一样回来的。于是,他又追根究底,说180师这个部队在干部政策、党的建设上根子就不好。

事实真象如何呢?180师的几个团,是抗日战争初期先后组建的。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是屡建战功的。尤其是539团,有三个连队是八路军的老连队,其它连队是1941年中条山事变后建立起来的游击大队。这个团抗日战争歼灭过日寇一个中队;解放战争歼灭蒋军具有20多年历史的248团,曾受到晋冀鲁豫军区首长通令嘉奖,太岳军区首长给予记大功一次的奖励。这个师,在运城、临汾、晋中、太原、扶郿、秦岭诸战役中屡建奇功,尤其在西南战役,从秦岭突破,连下巴山诸关,一直打到成都,受到兵团通电嘉奖。怎能说这支军队在干部政策、党的建设上根子就不好呢!

第五次战役第2阶段真实情况又如何呢?当时180师的任务是:战役发起时,前出到春川、加平以南洪川江岸,阻止美7师由西向东增援;战役结束时,担负掩护东线主力撤退,后运伤病员及胜利物资任务。1951年5月22日,师指示,上级通报要在洪川江岸再坚守3至5天,全师组成三道防线。就拿180师主力539团当时的战况来说吧,当时我在这个团2营当教导员,情况是这样的:5月22日,美军约一个营,坦克16辆,在飞机支援下,向洪川江北岸九峦山发起进攻,我2营4连顽强坚守,先后打退敌人五次攻击,毙伤敌90余人,受到团首长表扬。我伤亡11名,战斗英雄刘英孩同志壮烈牺牲。该连当晚即奉命撤离九峦山阵地。

5月24日,敌约一个团的兵力向土木洞进攻。在拂晓时,秘密接近,被我前沿王志安小组打退,全组同志壮烈牺牲。后来,敌人在三个远战跑群和飞机、坦克支援下,连续发起八次进攻,均被我5连击退,毙伤敌约120人,缴获轻机枪1挺,步枪3支,报话机1部。我伤亡27人。

由于西线友军已撤,1营翼侧暴露,阵地被敌突破,由加平方向进攻之敌,已前进到师指挥所后侧高地,被3营击退。当晚,师令撤退到北汉江北岸。由于组织不严密,3营机炮连一个排走错方向,未归;3营营长,2连连长及10余名战士渡江时淹死。

5月25日,天明后,539团渡过江北,师令坚守鸡冠山、九唇岱山。2营到达明曰里,即发现西南方向306.9高地被敌占领,即组织4连反击。在火力掩护下,4连2排迅速突破,占领高地,计毙伤敌50余名,俘敌2名,缴轻机枪4挺,步枪10余支。我仅轻伤4名。16时,伪军以一个营兵力向我九唇岱山5连阵地连续猛攻,我因弹尽,与敌白刃博斗,5连指导员杨小来光荣牺牲。敌人这个营在阵地前遗尸130余具。我伤亡亦很大。当晚,师令539团沿北汉江北上,到梧曰里布防。该团由1、3营抬伤员,2营担负前、后卫。这时敌先头坦克沿春洪公路已到马坪里,对180师形成合围。由于敌畏惧我袭击,黄昏前将坦克部队撤到春(川)桦(川)公路上,师机关及539团8连正是利用这个空隙到达马坪里的,第二天,敌人再犯马坪里时,才得以安全撤离。

5月26日,2营坚守梧曰里447高地。由于4连干部伤亡过大,部队掌握不力,遭到重大伤亡,丢失了前沿阵地。师指示,奉军命令,固守待援,可以杀军马充饥。于是,乘黄昏组织6连向敌反击,歼敌20余人,恢复了阵地。部队加修工事,准备迎击敌人进攻。大约在21时,团召集会议,传达上级指示:“固守不成,要立即突围。重武器和带不动的器材破坏掉,向西北方向突出,第一集结位置为史仓里,第二为鸡山里。”并传达说,马坪里以北鹰峰山就是我军阵地,我们只要越过公路,爬到北边山上就突出包围了。

经一夜奔走。27日约9时,我们营进到离鹰峰山不远的西实云岘,前卫班报告,山上是敌人,说话不懂。我半信半疑,因为上级传达这是我军阵地,让其再侦察。当时雾大,不易观察。二次回来报告:“是敌人,是高鼻子。”于是我命令部队快上,但是,一方面由于思想上没有战斗准备;另一方面,一周缺粮,实在爬不动这个高山;最后,随我突围出来的仅5、60人,还是几个单位的。

仅就539团上述经过,说明敌人不仅是伪军还有美军;被围后,不是未打,还涌现出不少英雄干部和战士;师领导不是犹豫不决,而是先想着怎样坚守3—5天,完成上级赋予的任务,后又想着怎么遵照军首长指示“固守待援”。只是在再陷重围,待援无望后,才思想动摇,从而导致一系列指挥上的错误,致使部队遭到不应有的损失。

1959年,在所谓批判彭德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时,对第五次战役问题,180师受挫问题,又都推到彭总身上去了。

那么,怎样正确总结这个经验,从中吸取教训呢?我同意志司指示。即:“这是上上下下许多错觉和各种因素结合在一起而造成的,倘若我们一方面搞得好,这损失完全可以避免,至低限度可以减少。”

从战役指导方面看,主要教训是不知己又不知彼,骄傲轻敌。我军的“礼拜攻势”规律已为敌掌握。敌已改变打法,搞什么“磁性战术”,而我仍采取老一套打法。敌人在我战役结束、调整部署时,乘机大举反扑,我措施不当,中断指挥,180师损失惨重。如能预见到敌人战术变化,对我军弱点有自知之明,采取周密计划,严密组织,损失完全可以避免。

从60军首长指挥看,关键是“解围”这个决心问题。我认为,应是坚决采取解围措施。因为,当时179、181师距180师被围地区距离并不远,179师536团1个营与180师仅一条公路之隔。如军首长决心解围,令两个师向南靠,何愁解不了围呢?再就是军首长对180师这个部队的弱点心中无数。180师从1947年升编为野战部队后,一直处于内线作战,打运城,攻临汾,战太原,都是在无后顾之忧的条件下进行的。全师上下均无反合围经验,更无突围经验。相反,如被围的是181师,我认为能突围出来。因为这个师(即“皮旅”)是长期处于外线作战,有中原突围经验。有经验与无经验,还是大不一样的。

从180师指挥看,主要有两个问题:一是情况不明,打糊涂仗。他以我军在解放战争后期进军大西南的经验运用于抗美援朝战场,对美、伪军不摸脾气,又不慎重初战,开始轻敌麻痹,而后惊慌失措,进而发展成为逃跑主义。另外,对当面敌情、友情不注意掌握,早在5月22日,西线友军通报我军,他们已后撤,可是师里仍不注意调整部署。当敌人在24日打到师指挥所侧后时,才急急忙忙下令撤到北汉江北岸。5月25日,血战一天,敌人又对我形成包围,本应当机立断把部队撤到马坪里公路北侧地区(师机关是到马坪里的),但又担心上级赋予在洪川江坚守五天的任务还未完成,于是令部队沿北汉江岸布防,导致再陷重围。二是思想右倾,指挥失误。再遭合围,本应沉着,力争主动,抢占要点,控制公路,形成环形防御。突围时,则应深入动员,周密组织计划,正确选定突围路线,坚决迅速突然地实施,但是,师的领导完全违背这些原则。表现在:(1)不仅未做深入政治动员,从严重情况出发,多准备几手,却讲什么“越过马坪里公路,就突出包围”,“带不走的重武器破坏,伤员丢掉,军马不能拉上走,摔掉……”于是人心惶惶,山沟里人喊马叫,混乱不堪。这实际上是自己解除武装。(2)只注意控制山头,不注意控制公路,使敌坦克几乎未遭抵抗,而能长驱直入。(3)突围路线选择不当,突围部署不周密。我认为,突围路线应选择在马坪里以北、以东,突然抢占山垭口,用1个连甚至1个营,坚决控制,尔后主力分路下山沿公(大)路向北突围。而不应选在马坪里西北上鹰峰山,因为部队断粮一周,要登上这1436.9米高山,实在困难。这就意味着把部队失散在山坡、山沟里。另外,突围时采取一条龙队形,却未采取多箭头分路进行,亦是一个教训。就是说,180师首长的指挥,如能在5月26日晚,当机立断,全师利用敌人收缩,留出马坪里这个空隙,都撤到马坪里以北,损失可以避免;再陷合围后,如果指挥沉着,突围路线选择正确,突围部署与动作周密、迅速、突然,亦可以减少损失。这就是我的看法。

180师在上级党委,首长关怀下,认真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在“打好翻身仗”口号鼓舞下,于1952年10月,重返前线,担负防御任务,受到锻炼。在1953年5月至7月夏季反击作战中,先战方形山,再战949.2高地,停战前夕金城战役中,穿插作战直达白岩山、黑云土岭,打得英勇顽强。计歼敌11665名,缴获各种炮126门,各种枪支2124支,坦克5辆,汽车14台,另击毁击伤敌坦克6辆,汽车43辆,飞机76架。出现特等功臣、二级战斗英雄彭焕新、黄道明、郑朝元等同志,一等功臣、二级战斗英雄赵永旺同志,特等功臣、青年英雄赖永泽同志和一等功臣23个。另有539团3连8班、4连4班荣记集体一等功;539团1、8连,540团6连荣记集体二等功。

事实证明,认真总结经验,从那些错误的经验中吸取教训,很有必要,大有好处。180师受挫的教训,我认为在未来反侵略战争中,尤其是战争初期也是值得借鉴的。





1982年

献花(0)
+1
(本文系新用户4270o...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