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特种设备隐患排查治理制度(8页)
2021-03-11 | 阅:  转:  |  分享 
  
特种设备隐患排查治理制度1目的为加强公司安全生产监督检査,明确安全检査工作的组织领导,统一检査内容和要求,提高检査效果,逐步实现检査
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特制定本制度。2范围本标准规定了xxxxxxxxx有限公司压力容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工作流程,
明确各岗位隐患排查治理职责;规定压力容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运行和管理的措施,明确排查主体、周期、内容及实施流程,确定隐患整
改、验收工作流程等。3、人员及职责3.1隐患排查工作小组企业成立特种设备隐患排查工作小组,组长由主要负责人担任,副组长由
安全管理负责人担任,安全管理人员及特种设备操作人员作为隐患排查的成员。3.2各成员及部门职责3.2.1主要负责人职责1——
对本单位所使用的压力容器隐患排查治理负总责;2——确保全员参与压力容器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并履行其职责;3——
确保隐患治理的资金投入;4——组织制定本单位隐患排查计划;5——督促落实重大事故隐患方案的制定、整改及验收3.2.2安全
管理负责人职责6——协助最高管理者承担本单位压力容器隐患排查实施的领导职责;7——组织制定隐患排查计划,组织或督促各级人员
按计划开展隐患排查治理,监督、检查事故隐患治理和措施落实情况;8——参与重大事故隐患方案的制定、整改及验收情况;3.3.3安
全管理员职责9——实施压力容器隐患排查、隐患治理和措施落实;10——发现压力容器事故隐患,立即进行处理,情况紧急时,可以决
定停止使用压力容器,并且报告本单位有关负责人;11——对操作人员作业情况进行检查,及时纠正和制止违章行为。3.3.4操作人员
职责12——按照隐患排查计划开展压力容器隐患排查工作;13——进行日常维护保养,对发现的异常情况及时处理并且记录;14——
在操作过程中发现事故隐患或者其他不安全因素,应当立即采取紧急措施,并且按照规定的程序,及时向单位有关部门报告;15——负责
一般隐患的整改工作,并及时记录4隐患分级分类4.1隐患分类4.1.1基础管理类隐患是指压力容器使用单位安全管理体系及程序等方面
存在的缺陷。4.1.2使用现场类隐患包括设备设施、场所环境、操作人员操作行为等方面存在的不符合压力容器安全技术规范、标准、相关规程
制度等要求的问题或缺陷。4.2隐患分级4.2.1根据DB37/T3079,隐患分为一般隐患和重大隐患。4.2.2公司有下列情形
之一的,可按重大事故隐患进行治理:16——使用非法生产、未经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国家明令淘汰的特种设备和已经报废的特种设备的;
17——特种设备出现故障或者发生异常情况,未对其进行全面检查、消除隐患或者异常情况,继续使用的;18——缺少安全附件、安全
保护装置或者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失灵而继续使用的;19——安全阀、爆破片等安全附件未正常投用;20——超过特种设备规定的
参数范围使用的;21——未办理使用登记和注销手续的;22——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构发现问题,责令改正而不予改正行为的;23—
—特种设备发生事故不予报告而继续使用的;24——特种设备管理负责人和管理人员未依法经考核合格;特种作业人员未持证上岗;25
——修理改造施工单位未取得相应资质;26——改造与重大修理未经监督检验或经监督检验不合格投入使用;27——达到设计使用
年限未进行委托检验继续使用的。4.3编制排查项目清单4.3.1生产现场类隐患排查项目清单公司以压力容器风险点为基本单元,依据风
险分级管控体系中各风险点的管控措施要求,编制该排查单元的排查清单。内容包括:——与风险点对应的压力容器名称;——排查内容;——排查
标准;——排查方法;——组织级别。4.3.2基础管理类隐患排查项目清单使用单位依据基础管理相关内容要求,逐项编制排查清单。至少应
包括:——基础管理名称;——排查内容;——排查标准;——排查方法。4.4制定排查计划使用单位根据法律、法规要求,结合使用单位自身
安全管理和生产工艺特点制定排查计划。至少包括:——排查时间;——排查类型;——排查范围;——组织级别。4.5隐患排查类型、周期、
组织级别4.5.1排查类型排查类型主要包括日常排查、专项排查。当使用单位自身技术力量不足时,可以委托有相关资质或能力的单位和人员
来协助隐患排查。4.5.2组织级别使用单位应根据自身组织架构确定不同的排查组织级别和频次。排查组织级别一般包括公司级、车间级、班
组级。4.5.3排查周期使用单位根据法律、法规要求,结合本单位生产工艺特点,确定日常和专项等隐患排查类型的周期。4.5.4日常
排查日常排查是指班组(岗位)人员每班进行的日常性巡查/检查工作。4.5.5专项排查专项排查是指使用单位组织的定期隐患排查、专业性
隐患排查、季节性隐患排查、专家诊断性隐患排查、事故类比隐患排查等:压力容器使用单位至少每月进行一次的自行专项检查,每年进行一次的全
面专项检查;职能部门每季度至少一次对生产现场进行各自相关的专业检查;季节性隐患排查应根据季节性特点及本单位的生产实际,至少每季度开
展一次;当获知其他使用单位发生压力容器事故时,及时进行类比事故隐患专项排查。4.6隐患治理4.6.1隐患治理要求4.6.1.1
事故隐患治理流程包括:通报隐患信息、下发隐患整改通知、实施隐患治理、治理情况反馈、验收等环节,实现闭环管理。4.6.1.2隐患排查
结束后,将隐患名称、存在位置、不符合状况、隐患等级、治理期限及治理措施要求等信息向相关人员进行通报。4.6.2一般隐患治理对于一
般事故隐患,根据隐患治理的分级,由使用单位各级(公司、车间、班组等)负责人或者有关人员负责组织整改,整改情况要安排专人进行确认。4
.6.3重大隐患治理4.6.3.1经判定或评估属于重大事故隐患的,压力容器使用单位应当立即停止使用,及时组织评估,并编制事故隐患
评估报告书。评估报告书应当包括事故隐患的类别、影响范围和风险程度以及对事故隐患的监控措施、治理方式、治理期限的建议等内容。4.6.
3.2使用单位应根据评估报告书制定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治理方案应当包括下列主要内容:——治理的目标和任务;——采取的方法和措施;
——经费和物资的落实;——负责治理的机构和人员;——治理的时限和要求;——防止整改期间发生事故的安全措施。4.6.3.3压力容器隐
患治理完成后,使用单位应根据隐患级别组织相关人员对治理情况进行验收,实现闭环管理。重大隐患治理工作结束后,使用单位应当组织对治理情
况进行复查评估,并建立重大隐患档案登记。5文件管理——使用单位应制定特种设备(压力容器)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和作业指导书。——使用单位应完整保存体现压力容器隐患排查全过程的记录资料,至少应包括隐患排查项目清单、隐患排查治理台账、重大事故隐患排查、评估记录,隐患整改和验收记录等。
献花(0)
+1
(本文系清风日照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