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内方外圆”的长安汽车“方舟架构”
2021-03-12 | 阅:  转:  |  分享 
  


“内方外圆”描绘出来的样子,总让人联想到中国的古钱币。



“内方”可理解为做人的原则,“外圆”则指与人相处的技巧,两者结合,方显中国智慧的处世之道。



回到本文的主题,我们就从“内方”和“外圆”两个方面来谈谈长安汽车方舟架构。



▍“内方”的方舟架构



截止目前,长安汽车方舟架构还有什么秘密可言?



11月14日,长安汽车联合央视平台,由董事长、党委书记朱华荣“高调”发布了全新的方舟架构,在半月有余的时间里,相关信息的流量得以持续高热。



方舟架构是以依靠智能和大数据的能力,实现车身、底盘等整车基础性能迭代进化的基础模块化平台,同时将高阶自动驾驶前置化布局,并搭载智慧成长型的电子电气架构。



获益于此,方舟架构孕育出的汽车产品特点明显:



其一,高智能的:现阶段将实现自主品牌首个L3级自动驾驶量产。但这仅仅是入门,未来可支持实现更多自动驾驶场景和更高等级的自动驾驶。



其二,更安全的:以高安全基准赋予架构之下所有产品全方位安全属性。覆盖全球NCAP、美国IIHS五星评价,以及中保研指数(C-IASI)优秀安全性能评价。



其三,多元化的:该架构兼容8种发动机状态,覆盖1.2—2.0L大跨度排量,兼容48V低压混动、高压混动、插电混动3种电气化动力,匹配8种变速器模块,动力组合高达16种形式。



其四,高性能的:其新一代产品零百加速时间最大缩短24%,百公里油耗最大降低8%(PHEV车型降低15%)。同时,可达成动力总成布局更紧凑,产品重心下降,前视野提升,俯仰侧倾降低等与“操控”紧密关联的技术参数的大幅优化。



其五,更亲民的:该架构之下,零配件通用率达到70%以上,新车成本得以降低。鉴于长安汽车5年推出105款新车的计划,高产必然让制造成本进一步降低。



所以,方舟架构保证了产品在自动驾驶、经济性、操控性能、整车安全等方面,较之在售车型都有大幅度提升的同时,还可以实现面向未来产品需求的迭代进化。



按照长安极具规模的“香格里拉计划”,截止2025年,将全面停产燃油车。所以,方舟架构之下的3种电气化动力形式,将成为未来产品动力解决方案的绝对主选。



事实上,在长安过去数年,在淘汰20余款低竞争力产品之后,现有经典序列也会逐步纳入“方舟”造,朝着智能化、电气化方向不断进化。



这正是获益于从十一五(2006年)至今,长安坚持执行,无论企业处于什么状态,其研发费用都不得低于销售收入的5%,甚至到7%的规定,累计投入近1000亿元的结果。



在“产品向新,品牌向上”的路上,长安兜兜转转,探寻多年,最终以“内方”的处世哲学,换来颇有“规矩”的方舟架构。



但是,全新方舟架构来了,一个新的“疑惑”也随之而来。



我们知道,架构之于产品,如同妈妈和孩子之间的关系。2020年可谓自主造车“架构元年”,吉利之SEA浩瀚架构诞生,长城之柠檬、坦克平台面世,一汽奔腾之FMA架构亮相……从逻辑关系上看,企业都是先推出架构,然后再涉及到该架构下的首款车型。



然而,长安却“反其道而行之”。



2020年6月,长安高端产品序列“引力”旗下首款产品UNI-T上市。彼时,长安只谈“引力”的概念以及UNI-T的产品意义,至于其造车架构,硬是没有透露一星半点的消息。



随着方舟架构的发布,长安这才和盘托出,UNI-T就是方舟架构之下的首款产品。在长安替我们“补课”之余,不禁要问:为什么在UNI-T上市之时,长安对其造车架构避而不谈?事实上,彼时,该架构已经成熟到可以推出产品的地步。



所以,带着问题,我们来谈第二个话题。



▍“外圆”的方舟架构



如果要更具体的探寻长安方舟架构既成的时间。我们可以给出这样一则消息作为参考。



今年3月,在国家知识产权商标局的官网上,可以看到长安汽车一组新商标的注册信息。根据信息显示,长安汽车在3月10日注册了数十个新的商标,其中包括,“长安方舟”、“长安方舟架构”、“长安UNI-T”、“方舟架构”等名称。



也就是说,至少在今年3月,甚至更早的时间,方舟架构已经“呱呱坠地”,只等选一个好听的名字。而长安引而不发,在等什么?



答案是“外圆”的方舟架构在等它的“孪生兄弟”——纯电高端智能品牌,其一旦敲定,就为长安“品牌向上”,彻底赢得一个“一炮双响”的机会。



果然,11月14日当天,在朱华荣发布方舟架构的同时,由长安、华为、宁德时代三方官宣,将联合打造一个高端智能新能源汽车品牌。



长安太需要抓住这个提振人心的机会,长安的“小心思”可见一斑。



从2015年长安成为第一家产销两端破百万辆的自主乘用车企业开始,长安踏上了“品牌向上”之路。最终,长安用一个燃油车高端产品,一个纯电车高端品牌的“双高”战略规划,回报了5年时间的努力。



为这个全新的新能源高端品牌,长安甚至一度受到质疑。期间过程非常复杂,好在长安从未放弃。



8月下旬,长安汽车披露了2020年半年度报告,报告期内,将长安蔚来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纳入了合并报表范围,长安汽车在该公司的直接持股比例达95.38%。



这就相当于官宣,“长安蔚来”的未来,将由长安主导。从此,蔚来仅凭4.62%的股比,成为“单纯的财务投资人”。因为蔚来不能持续投入的问题,“长安蔚来”的合作名存实亡,长安借力蔚来在智能化领域的优势,上位高端的计划就此作古。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事实上,长安与华为的深度合作,早在2019年1月15日,就已确立。



彼时,华为与长安全面深化战略合作暨联合创新中心揭牌仪式在重庆举行。本次战略合作内容涵盖:双方共同打造全新的用车生态;双方更加深入地在L4自动驾驶、5G车联网、C-V2X等10余项前瞻技术领域展开合作;双方将共同打造国际一流、中国领先的智能电动汽车平台。



而与宁德时代的合作,则姗姗来迟。



在2017年长安正式发布全新的新能源战略“香格里拉计划”不久,长安“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以收购镇江德茂海润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基金份额的方式,投资宁德时代。双方算是建立起了资本联系。



此后,双方多有交集,但由于诸多原因,直到2020年9月中旬,长安与宁德时代的战略合作协议才最终完成签署。根据协议,双方将在智能网联电动汽车及智慧新能源生态领域建立长期深入的合作伙伴。



以长安为主导的“桃园三结义”果然耗费了一些时间。而此时,长安有意,启用“长安蔚来”的壳,成为结义三兄弟的“议事大厅”。这时,蔚来以4.62%的股比夹杂其间,就稍显尴尬。



所以,坊间传来最新消息,蔚来彻底退出,腾讯加入。而长安、华为、宁德时代联合打造的全新电动车平台,取三家企业的首字母,命名为“CHN”。



基于“CHN”平台下的首款产品将于2022年上市。当然,如果“CHN”启用成功,此名也将与中国在联合国的国家代码相同,其意义非凡。



▍写在最后



1986年毕业于北京工业大学车辆工程系的朱华荣一脚踏进长安汽车,34年来,从未离开。



2015年,时任长安汽车党委书记,副总裁的朱华荣在见过成千上万辆奔奔、悦翔们下线之后,萌生推出一个“全新中高端品牌”的想法。因此,朱华荣成为提出长安打造高端品牌“第一人”。



其后,无论是长安CS95的“不尽如人意”,还是CS75PLUS的“扬眉吐气”,或者UNI-T的“一炮而红”,朱华荣为此都身体力行。



根据计划,未来5年,长安平均每个月将有近两款新车上市。



方舟架构因为“内方”,所以有能力扛起大旗。



方舟架构因为“外圆”,赢得一个“兄弟同心,其利断金”的“名场面”。



朱华荣的之于长安的情感需要宣泄,长安之于未来更高品质的成功需要昭示。



长安方舟架构,“内方外圆”有何不可?



作者/来源:老车主说车



内容如有不妥,请点击头像-私信联系小编修改或删除

献花(0)
+1
(本文系SEO专业优化...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