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护士资格考试【第16章:神经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2021-03-12 | 阅:  转:  |  分享 
  
2021年护士资格考试辅导神经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第一节神经系统解剖生理神经系统的划分:脑(位于颅腔)中枢神经神经系统脊髓(位于椎管)脑神经脊
神经外周神经内脏神经脑(brain):颅腔内,高级中枢,后接脊髓。大脑小脑间脑脑干39一、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1
脊髓(spinalcord)椎管内,呈背、腹稍扁的圆柱状前:与延髓相连。后:延伸至荐骨中部。391)脑干延髓脑桥
中脑生命中枢,控制呼吸、心跳等,有唾液分泌、吞咽、呕吐等中枢。背侧面:第4脑室底壁前部脑室为中脑导水管,连接3,4脑室。背侧:
四叠体腹侧:大脑脚392)间脑内有第3脑室丘脑:卵圆形灰质团块,与四叠体间有松果体下丘脑:内分泌器官视交叉视束灰结节漏斗垂体
乳头体视上核:分泌抗利尿激素室旁核:分泌催产素393)小脑(cerebellum)略呈球形,皮质(表面);髓质/树(深部
)两条近平行纵沟,将小脑分为3部分:蚓部:中央,主管平衡和调节肌紧张。脑半球:两侧,参与调节随意运动。394)大脑(cer
ebrum)亦称端脑后端:大脑横裂,与小脑分开背侧:大脑纵裂,左、右大脑半球两侧各有一侧脑室,经室间孔与第3脑室相通。39
二、外周神经系统联系中枢神经与外周器官之间的神经纤维和神经节所组成,神经呈白色带(索)状结构。分为脑神经、脊神经和植物性神
经1、脑神经脑神经是与脑相连的周围神经,共有12对,多数从脑干发出,经颅骨孔出颅腔。39按功能分:感觉神经Ⅰ嗅神经Ⅱ视神经
、Ⅷ前庭耳蜗神经:平衡-听觉运动神经Ⅲ动眼神经:眼球Ⅳ滑车神经:眼球Ⅵ外展神经:眼球Ⅺ副神经Ⅻ舌下神经混合神经Ⅴ
三叉神经Ⅶ面神经Ⅸ舌咽神经Ⅹ迷走神经1嗅2视3动眼,4滑5叉6外展,7面8听9舌咽,10迷1副舌下全3939小儿神经系统
解剖脑脊髓脑脊液神经反射newborn脑1.大脑形态发育大脑皮质沟回的形成脑脑重的发育脑重占体重%占成人脑重%出生370g10%~
12%25%6月600~700g50%12月900g60%2~3岁75%10岁90%成人1500g2%~3%脑2.大脑功能发育大脑
皮层兴奋性低对外界刺激容易疲劳抑制睡眠状态为主脑皮层下中枢兴奋性高蠕动动作肌张力高脑大脑功能发育3岁时接近成
人8岁时达成人水平脑3.神经纤维髓鞘发育出生时神经纤维少、轴突与树突少,神经细胞的连接少神经纤维髓鞘化不完善脑4.脑干发育出生
时已发育良好,呼吸、循环、吞咽等维持生命之中枢已发育成熟5.小脑发育15个月小脑大小接近正常脊髓胎儿:脊髓下端位于第2腰椎下缘新
生儿:脊髓下端位于第3~4腰椎水平4岁以后:脊髓下端上移至第1~2腰椎水平脊髓婴幼儿腰穿进针应在第4、5腰椎间隙脑脊液新生儿脑脊液
量少(约50ml),压力低正常脑脊液外观透明细胞数不超过l0×106/L(新生儿可达20×106/L)蛋白不超过0.2~0.4g/
L(新生儿0.2~1.2g/L)糖含量2.8~4.5mmol/L氯化物117~127mmo1/L感谢您的耐心观看第二节颅内压增高
与脑疝病人的护理1.颅内压增高与脑疝颅内压(ICP)是指颅内容物对颅腔所产生的压力(70-200mmH2O)。儿童为(50-100
mmH2O)。颅内压增高是指颅内压持续在2.0Kp(200mmH2O)以上,并出现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等一种综合征。视乳头水肿
颅内压增高三主征头痛呕吐【护理评估】临床表现1头痛——最早和最主要的症状晨晚为重、额颞多发、诱发加重2呕吐——呈喷射状,
与进食无关3视神经乳头水肿——重要的客观体征(图)4意识障碍5生命征改变(库欣反应☆:血压升高、脉搏缓慢、呼吸深慢,
即1高2慢,临终:1低2快)6脑疝:小脑幕切迹疝、枕骨大孔疝(☆比较)【护理措施】(一)一般护理1、体位:抬高床头15°-
30°,昏迷患者平卧位,头偏向一侧。2、吸氧:持续或间断4-6min/L3、饮食与补液:成人每日控制在1500~2000
ml(其中生理盐水不超过500ml),输液速度15~20滴/分,保证尿量24小时不少于600ml即可。4、生活护理:大便通
畅、避免感冒咳嗽、约束【护理措施】(二)治疗配合脱水治疗的护理:20%甘露醇15~30min内滴完,观察电解质及血糖的指标、记录
24小时出入量、逐渐减少脱水剂的量、冬天防止甘露醇结晶。(三)并发症护理一)脑疝的急救与护理1、保持气道通畅,立即吸氧。2、脱
水利尿:立即使用20%甘露醇200-250ml加地米快速滴注,静脉注射速尿。3、观察病情,呼吸骤停者立即气管插管进行人工辅
助呼吸4、行侧脑室穿刺或去大骨瓣减压术。【护理措施】【护理措施】(三)并发症护理二)脑室引流的护理(1)严格无菌操作,妥善固
定引流管并确保通畅,每日更换引流袋。(2)引流管高于侧脑室平面10-15cm(平卧外耳道水平、侧卧为正中矢状线),每日引流量<5
00ml,观察并记录脑脊液的性状和量(3)若引流管有阻塞,可挤压引流管,将血块挤出,或用注射器抽吸,切不可用盐水冲洗,以免阻塞物被
冲入脑室系统,造成脑脊液循环受阻。(4)引流时间,开颅手术后3-4天(脑水肿消失),脑室引流术后5-7天(5)拔管前应夹管或抬高引
流袋,观察有无颅内压增高现象附:冬眠低温疗法目的:降低脑耗氧量和脑代谢率减少脑血流量改善细胞膜通透性增加脑对缺血缺氧的耐受力常
用药物:异丙嗪、氯丙嗪各50mgim.或iv.q6h冬眠合剂1号(杜冷丁)、2号或5号加5%GS500mlivggt
.降低血压呼吸抑制【护理措施】冬眠低温疗法的护理环境:安置在光线暗淡的单人病室,室温18-20℃。降温:先药物降温后物理降温,
降温速度以每小时1℃为宜、肛温:32-34℃(腋温:31-33℃)为宜。观察病情:若P>100次/分,BP<70mmHg,呼吸
减少或不规则,应停止冬眠或更换药物。饮食:每日液体入量不宜超过1500ml,鼻饲温度同体温。预防三系感染:每呼吸、泌尿、皮肤缓慢
复温:冬眠低温3-5天,复温应先分批撤离物理降温,然后逐步减少冬眠药剂量至停用。【护理措施】感谢您的耐心观看第三节头皮损伤病人
的护理2.头皮损伤(1)头皮血肿:皮下血肿、帽状腱帽下血肿、骨膜下血肿(后)处理:①小血肿:无需特殊处理。②较大血肿:穿刺抽血、
加压包扎。(2)头皮裂伤:出血多、易休克处理:立即局部压迫止血,及早清创缝合。(3)头皮撕脱伤:剧烈疼痛及大量出血,合并颈椎骨
折,可导致神经源性或失血性休克。处理:加压包扎止血,抗休克,及早清创植皮,抗感染,注射TAT。头皮解剖头皮血肿头皮裂伤(钝器伤)头
皮裂伤(锐器伤)头皮撕脱伤头皮血肿(要点总结)皮下血肿帽状腱膜下血肿骨膜下血肿原因产伤和碰伤切线方向暴力使头皮强烈滑动而撕裂血管颅
骨骨折出血部位皮下组织帽状腱膜下层颅骨骨膜下层组织特点存在纤维隔,血液不易扩散组织疏松,血液易扩散骨膜在骨缝处连接紧密范围小大,超
过骨缝不超过骨缝质地周围硬,中央软软稍硬波动感无明显大者有感谢您的耐心观看第四节脑损伤病人的护理(1)脑震荡临床表现:意识丧失:立
即出现但一般不超过30分钟逆行性健忘:清醒后不能回忆受伤经过及伤前一段时间内的事情“脑外伤后综合征”神经系统检查(-):NS无阳性
体征。CSF无红细胞、CT检查无异常发现治疗原则:一般无需特殊处理,卧床休息1-2周(2)脑挫裂伤:①意识障碍>30min:最突出
的症状,昏迷持续时间长②局灶症状与体征:受损区出现相应的神经系统体征③生命体征改变:如一高二慢④脑膜刺激征,脑脊液检查红细胞(+
)——脑膜破裂非手术治疗,出现脑疝时要开颅减压第十六章神经系统疾病颅内血肿:手术治疗分类: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脑内血肿急性(
3天内)、亚急性(3日-3周)、慢性(3周以上)脑膜中动脉破裂1.硬膜外血肿——“中间清醒期”?——进行性加重(损伤重)—
—清醒到昏迷(损伤轻)2.硬膜下血肿——急性:意识障碍较突出,呈持续昏迷,较早出现脑疝;慢性:好发于老年人,有头部外伤史,
在伤后2-3周后出现反应迟钝、痴呆的表现3.脑内血肿——意识障碍持久且进行性加重,易出现脑疝,有局灶性症状与体征(脑挫裂伤、急性硬
膜下血肿、脑内血肿症状相似)皮层血管破裂脑内实质性血管硬脑膜外血肿(呈梭形、凸面镜)第十六章神经系统疾病急性硬膜下血肿:(血液位于
硬膜与蛛网膜之间,呈新月形)第十六章神经系统疾病第十六章神经系统疾病慢性硬膜下血肿——包膜第十六章神经系统疾病脑内血肿(无特定形状
)第十六章神经系统疾病脑损伤病人的护理严密病情观察意识:传统:清醒、模糊、浅昏迷、昏迷、深昏迷☆Glasgow昏迷评分法:最高1
5分,最低3分。分数越低表明意识障碍程度越重,8分以下为昏迷。瞳孔:动眼神经、视神经及脑干损伤所致。生命体征:先测呼吸→脉搏→血压
,脑干→中枢高热库欣反应;枕骨大孔疝突发呼吸停止。神经系统体征:对侧肢体瘫痪、锥体束征。其他:有无脑脊液漏、头痛呕吐、烦躁不安、C
T和MRI结果、颅内压监测情况。格拉斯哥昏迷分级(GCS计分)第十六章神经系统疾病睁眼反应评分言语反应评分运动反应评分正常睁眼
4回答正确5遵命动作6呼唤睁眼3回答错误4定位动作5刺痛睁眼2含混不清3肢体回缩4无反应1唯有声叹2肢体屈曲3无反应1肢体过伸
2无反应1三项累积分:13-14:轻型,9-12:中型,6-8:重型,3-5:特重型;最高15分,最低3分。分数越低表明意
识障碍程度越重,8分以下为昏迷。感谢您的耐心观看第五节脑血管疾病病人的护理一、病因1.脑出血以内囊出血最常见,多为高血压动脉硬化所
致。2.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常见的病因为先天性脑动脉瘤。一、病因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又称小中风,主要病因是动脉硬化。2.脑血栓形成动脉
硬化。3.脑栓塞颅外其他部位病变如风湿性心脏病、心肌梗死、骨折、人工气胸等均可形成栓子。一、临床表现?脑出血多在白天发病,如情绪激
动,活动过度、酒后或排便用力时,血压突然急骤升高,致脑血管破裂大量出血而发病,以内囊出血最多见。表现为剧烈头痛、头晕、呕吐(颅内压
增高),迅速出现意识障碍。内囊出血者出现对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对侧同向偏盲。?脑血栓形成多发生于有动脉硬化、糖尿病、高脂血症的中
老年人,一般无意识障碍,进展缓慢,常在睡眠或安静休息时由于血压过低、血流减慢,血黏度增加等因素促使血栓形成而发病。晨起时发现半身肢
体瘫痪。三、辅助检查1.CT脑出血在CT图像上呈高密度影,脑缺血造成脑组织水肿和坏死,在CT图像上呈低密度影。MRI检查能进一步
明确诊断。蛛网膜下腔出血需做脑血管造影。2.脑脊液检查脑出血可为均匀血性,压力增高至200mmHO以上。脑缺血脑脊液检查2为正常。
四、治疗原则1.出血性脑血管疾病以降低颅内压和控制血压为主要措施,同时应用止血药。降颅内压的首选药为20%甘露醇快速滴入。由于头痛
剧烈可根据医嘱给予脱水剂、镇静止痛剂,但禁用吗啡与哌替啶,因其有抑制呼吸中枢及降低血压作用。四、治疗原则2.缺血性脑血管病以抗凝治
疗为主,同时应用血管扩张剂、血液扩充剂以改善微循环。脑血。栓发病6小时内可做溶栓治疗五、护理措施?脑出血病人应绝对卧床休息,发病2
4~48小时内避免搬动病人,病人侧卧位,头部稍抬高,促进颅内静脉回流,减轻脑水肿。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应绝对卧床4周,限制探视,一切
护理操作均应轻柔,并头置冰袋,可防止继续脑出血。脑血栓病人采取平卧位,以便使较多血液供给脑部,头部禁止使用冰袋及冷敷,以免脑血管收
缩、血流减慢而使脑血流量减少。五、护理措施?急性脑出血病人在发病24小时内禁食,注意口腔卫生,防止感染。进食时病人取坐位或高侧卧位
(健侧在下),进食应缓慢,食物应送至口腔健侧近舌根处,以利吞咽。?病情稳定后,特别是脑血栓病人的瘫痪肢体在发病1周后就应进行康复期
功能训练。第六节三叉神经痛病人的护理概述最常见的脑神经疾病,以一侧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内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剧烈痛为主要表现,女略多于
男,发病率可随年龄而增长。三叉神经痛多发生于中老年人,右侧多于左侧。临床表现在头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发病骤发,骤停、闪电样、刀
割样、烧灼样、顽固性、难以忍受的剧烈性疼痛。说话、洗脸、刷牙或微风拂面,甚至走路时都会导致阵发性时的剧烈疼痛。疼痛历时数秒或数
分钟,疼痛呈周期性发作,发作间歇期同正常人一样。治疗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采用以保守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继发性三叉神经痛应针对病因
进行治疗,首先去除病因。一般应先从药物治疗或封闭、理疗等开始,如无效时再依次选择半月神经节温控热凝、注射疗法、神经撕脱等,只有当
这些方法均无效时才考虑作颅内手术。护理1.饮食护理:宜清淡,保证机体营养,避免粗糙、干硬、辛辣食物,严重者予以流质2.疼痛护理:
观察患者疼痛的部位、性质,帮助患者了解疼痛的原因与诱因;指导放松、按摩疼痛部位等技巧,减轻疼痛;生活有规律,保证充分的休息。鼓励
患者参加一些娱乐活动以减轻疼痛和消除紧张情绪;尽可能减少刺激因素,如洗脸、刷牙、刮胡子、咀嚼等。3.用药护理:按时服药,将药物
副作用向患者说明,使之合作更好。用卡马西平可致眩晕、嗜睡、恶心、行走不稳,多在数日后消失,偶有皮疹、白细胞减少,需停药。4.心
理护理:由于咀嚼、哈欠、讲话等可诱发疼痛,以致患者不敢做这些动作,且出现焦虑、抑郁,护理人员应及时予以疏导和支持。5.健康教育
:帮助患者及家属掌握本病有关的治疗和训练方法。如进软食,禁食较硬的食物,洗脸、刷牙时动作轻柔,以免诱发疼痛;遵医嘱合理用药。第七
节GBS病人的护理概述又称吉兰-巴雷综合征(GBS),是一种以周围神经炎症改变并伴有脱髓鞘的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目前认为是自身免
疫性疾病,侵犯脊神经根、脊神经和脑神经。临床特征为急性、对称性、弛缓性肢体瘫痪及脑脊液蛋白细胞分离现象。病因表现1.瘫痪:首发症状
为四肢对称性无力,从双下肢开始,并逐渐加重和向上发展至四肢,一般是下肢重于上肢,近端重于远端,表现为双侧对称的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
急性呼吸衰竭是本病死亡的主要原因。2.感觉障碍:感觉障碍一般较轻或可缺如,肢体远端感觉异常、麻木、蚁走感、针刺感和烧灼感,伴有
肌肉酸痛,轻微的手套、袜套样感觉减退。3.脑神经损害:多为双侧,成人以双侧面神经麻痹多见,儿童以舌咽神经和迷走神经麻痹为多见
。4.自主神经损害:心脏损害最常见,也最严重。.1.瘫痪:首发症状为四肢对称性无力,从双下肢开始,并逐渐加重和向上发展至四肢,一般
是下肢重于上肢,近端重于远端,表现为双侧对称的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急性呼吸衰竭是本病死亡的主要原因。2.感觉障碍:感觉障碍一般较
轻或可缺如,肢体远端感觉异常、麻木、蚁走感、针刺感和烧灼感,伴有肌肉酸痛,轻微的手套、袜套样感觉减退。3.脑神经损害:多为双侧
,成人以双侧面神经麻痹多见,儿童以舌咽神经和迷走神经麻痹为多见。4.自主神经损害:心脏损害最常见,也最严重。辅助检查1.脑脊液
改变:在发病3周后最明显,表现为细胞数正常而蛋白质明显增高,即蛋白细胞分离现象,是最重要的特征性检查结果。2.电生理检
查:神经传导速度减慢,对诊断也有意义。治疗1.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呼吸功能是增加治愈率、减少死亡率的关键。如有缺氧症状,肺活量降
低、血氧饱和度降低、动脉血氧分压低于70mmHg时,应及早使用呼吸机。2.血浆置换:可清除血中有害的抗体、免疫复合物、炎性物质
,以及某些不利的补体。3.滴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按每日每千克体重0.4g,静脉滴注,连用4~5日,重复治疗仍有效。4.康复
治疗:可采用针刺、理疗、主动及被动功能锻炼等,以利于瘫痪肌的功能恢复。第八节帕金森病人的护理帕金森病又称震颤麻痹,是一种较为常见的
黑质和黑质纹状体通路变性的慢性疾病。临床以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减少和体位不稳为主要特征。本病好发50岁以上的中老年,男性略多于
女性。临床表现起病缓慢,且呈进行性发展,动作不灵活和震颤为疾病早期的首发症状。1.静止性震颤“搓丸样动作”2.肌强直“齿轮样强直”
3.运动减少“慌张或前冲步态”4、姿势步态障碍治疗1.长期用药,左旋多巴低剂量和剂量滴定原则。2.协同用药,重视神经保护剂的原
则。3.用药的个体化原则。药物治疗是帕金森病最基本的治疗手段。药物治疗机制是纠正帕金森病生化代谢改变,即多巴胺功能低下,乙酰胆
碱功能相对亢进。护理措施?运动护理:鼓励病人尽量参与各种形式的活动,如散步、打太极拳、做床边体操等,注意保持身体和各关节的活动强度
与最大活动范围。对有功能障碍如起坐困难,应指导病人在做完每日的一般运动后,协助病人反复练习起坐动作;对起步较困难或步行时突然僵住不
能动的病人,指导病人思想要尽量放松,尽量跨大步,向前走时脚尽量抬高,双臂尽量摆动,眼睛注视前方不要注视地面等。护理措施饮食护理?安
置病人正确的体位,餐前餐后让病人取坐姿坐在椅子上或床沿上保持l0~15分钟。?饮食以高热量、高维生素、低脂、适量优质蛋白饮食为主,
并及时补充水分,蛋白不宜盲目给予过多,以免降低左旋多巴类药物的疗效。护理措施用药护理?左旋多巴及混合制剂:应嘱病人在进食时服药,以
减轻消化道症状。为不影响左旋多巴的疗效,嘱病人不应同时服维生素B。服药期间嘱病人尽6量避免使用维生素B、利血平、氯氮平、氯丙嗪6等
药物,以免降低疗效或导致直立性低血压。第九节癫痫病人的护理一、临床表现1.部分性发作为最常见的类型。①单纯部分性发作:发作时程较短
,无意识障碍。常以发作性一侧肢体、局部肌肉感觉障碍或节律性抽动为特征。②复杂部分性发作:主要特征是意识障碍,常出现精神症状及自动症
。一、临床表现2.全面性发作特征是发作时伴有意识障碍或以意识障碍为首发症状。①失神发作:通常称小发作,多见于儿童,病人突然意识短暂
中断,停止当时的活动,呼之不应,两眼瞪视不动,一般不会跌倒,手中持物可坠落,持续3~15秒钟后立即清醒,继续原先的活动,但对发作无
记忆。一、临床表现2.全面性发作特征是发作时伴有意识障碍或以意识障碍为首发症状。②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又称大发作,是最常见的发作
类型之一,以意识丧失和全身抽搐为特征。二、辅助检查?脑电图检查发作时有特异性的脑电图改变,对本病诊断有重要价值。三、治疗原则1.合
理用药,长期用药者在完全控制发作后应再持续服药3~5年。最好单一药物治疗。2.癫痫持续状态在给氧、防护的同时应迅速制止发作,首先给
地西泮l0~20mg静脉注射。四、护理措施1.发作的护理①发现发作先兆时,迅速将病人就地平放,避免摔伤和其他损伤;②将病人的头部放
低,偏向一侧,使唾液和呼吸道分泌物由口角流出;③用牙垫或厚纱布垫在上下磨牙间,以防咬伤舌头及颊部,但不可强行硬塞;抽搐发作时,切不
可用力按压肢体,以免造成骨折、肌肉撕裂及关节脱位;发作后病人可有短期的意识模糊,禁用口表测量体温;④严密观察生命征及神志、瞳孔变化
,注意发作的类型。四、护理措施2.用药注意事项:?药物治疗的原则为从单一小剂量开始、尽量避免联合用药;?坚持长期服药,疗程一般在4
~5年;停药遵循缓慢和逐渐减量的原则,一般需6个月以上的时间。?多数抗癫痫药物有胃肠道反应,宜分次餐后口服。?抗癫痫药物会导致胎儿
畸形,其危险性高于正常人群2~3倍。第十节化脑病人的护理概述化脓性脑膜炎是由化脓性细菌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感染性疾病,最常见的致
病菌是流感嗜血杆菌,是小儿严重感染性疾病之一。病因感染途径血行感染:直接浸润直接蔓延:表现发病前数日常有上呼吸道炎症或胃肠道症状
,继之高热、头痛、精神萎靡,小婴儿表现易激惹、不安、双目凝视等。神经系统表现有:脑膜刺激征、颅内高压、惊厥,部分患儿出现肢体瘫
痪辅助检查1.脑脊液:压力升高,外观混浊或呈脓性,白细胞数明显增多达109/L以上,以中性粒细胞为主;蛋白升高,糖下降。涂片
革兰氏染色找菌(阳性率70%~90%)。2.血象:白细胞总数明显增高,可高达20×109~40×109/L,分类以中性
粒细胞增加为主,达80%以上。严重感染时,可见核左移。治疗1.抗生素治疗:原则为尽早采用抗生素静脉注射治疗,选用可穿透血脑屏障
的抗生素。2.对症及支持疗法:病初数日严密观察生命特征、意识、瞳孔和血液电解质浓度,注意保持水电解质平衡。护理1.病情观察:病
情有突然恶化的可能,必须做到经常巡视,密切观察意识障碍,瞳孔变化、面色、出血点及生命特征。2.休息与活动:绝对卧床休息,床头抬
高15°~30°,腰椎穿刺后去枕平卧6h,恢复期可先床上活动,而后逐渐下床活动。3.饮食护理:给予营养、清淡可口易于消化的流
质或半流质饮食,餐间可给水果及果汁,迷病人可给予鼻饲,保证病人有足够的入量。4.抽搐护理
:抽搐时,将压舌板包裹纱布放在上、下臼齿之间(牙关紧闭者勿强行撬开)防舌咬伤。5.高热护理:体温超过38.5℃时,及时给予物理降
温或药物降温,以减少大脑氧的消耗,防止高热惊厥,鼓励患儿多饮水,出汗后及时更衣。第十一节病脑病人的护理概述是一组由各种病毒感染引
起的软脑膜(软膜和蛛网膜)弥漫性炎症的临床综合征。临床主要表现发热、头痛和脑膜刺激征,是临床最常见的无菌性脑膜炎,以夏秋季为高发季
节,多见于儿童。表现通常急性起病,有剧烈头痛、发热、颈项强直,并有全身不适、咽痛、恶心、呕吐、畏光、眩晕、嗜睡、精神委靡、项背部
疼痛、感觉异常、肌痛、腹痛及寒战等。检查1.脑脊液:可见淋巴细胞增多,达100~1000×106/升,早期以多形核细胞为主,8~
48小时后以淋巴细胞为主。脑脊液糖与氯化物多为正常,乳酸含量均低于300mg/L。2.病毒分离和组织学培养:是诊断本病唯一可
靠的方法,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查脑脊液病毒具有稳定的高敏感性及特异性。治疗1.目前以抗病毒、脑保护治疗为主。
2.对症治疗:如头痛严重者可用止痛药,癫痫发作可首选卡马西平或苯妥英钠,脑水肿在病毒性脑膜炎不常见,可适当应用甘露醇。治疗1.
病情观察:密切观察瞳孔及呼吸,以防因移动体位至脑疝形成和呼吸骤停。2.体位:患儿取平卧位,一侧背部稍垫高,头偏向一侧,以便让分泌
物排出;上半身可抬高20~30°,利于静脉回流,降低脑静脉窦压力,利于降颅压。3.保持呼吸道通畅:遵医嘱给氧,如痰液堵塞、立
即执行气管吸痰,必要时作气管切开或使用人工呼吸。4.饮食护理:给予清淡、易消化饮食。5.对症护理:每2h翻身一次,轻拍其背
促痰排出,减少坠积性肺炎。控制惊厥、保持镇静,防止脑缺氧加重,遵医嘱使用镇静药、抗病毒药、激素、促进苏醒的药物等。第十二节小儿惊
厥病人的护理概述惊厥是小儿常见的急症,尤多见于婴幼儿,由于多种原因使脑神经功能紊乱所致,表现为突然的全身或局部肌群呈强直性和阵挛
性抽搐,常伴有意识障碍。一、病因1.感染性疾病①颅内感染;②颅外感染:各种感染造成的高热惊厥和中毒性脑病等,其中高热惊厥最常见。2
.非感染性疾病。二、临床表现典型表现为突然发生意识丧失,眼球上翻,凝视或斜视,局部或全身肌群出现强直性或阵挛性抽动,持续数秒至数分
钟。若发作持续超过30分钟或2次发作间歇期意识不能恢复,称惊厥持续状态。三、治疗原则祛除病因是控制惊厥的根本。有条件者可应用止惊药
物(首选地西泮,其次是苯妥英钠、苯巴比妥及水合氯醛等)。四、护理措施1.防止窒息①发作时应就地抢救,不要搬运,立即松解患儿衣服领口
,让患儿去枕平卧位,头偏向一侧,以防衣服对颈、胸部的束缚影响呼吸及呕吐物误吸发生窒息;②将舌轻轻向外牵拉,防止舌后坠阻塞呼吸道,及
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及口腔呕吐物,保持呼吸道通畅;③按医嘱应用止惊药物,观察患儿用药后的反应并记录。四、护理措施2.健康教育向家长解
释病情、治疗、护理及预后,鼓励患儿锻炼身体,提高机体免疫力,按季节增减衣服,预防各种上呼吸道感染。出现感染时,应严密观察体温的变化
,防止出现过高体温。感谢您的耐心观看小脑幕切迹疝是由于幕上一侧的病变,使颞叶内侧的海马钩回向下移位,挤入小脑幕裂孔,压迫小脑幕切迹
内的中脑、动眼神经、大脑后动脉和中脑导水管,由此产生一系列临床症状、体征和后果,即小脑幕切迹疝,或颞叶钩回疝。同侧大脑脚(锥体束)和动眼神经受压,造成同侧瞳孔散大、对侧肢体上运动神经元瘫痪症状和体征;小脑扁桃体疝【概述】由于颅内压增高使小脑扁桃体经枕骨大孔疝入到颈椎管内,称为枕骨大孔疝。枕骨大孔疝有二种:一是急性枕骨大孔疝,二是慢性枕骨大孔疝。慢性者长期颅内压增高或颅后窝占位病都可导致枕骨大孔疝,除有枕下疼痛、颈项强直、末组脑神经功能障碍外,病人意识清楚,一般状态良好;但急性者则不然,多为突然发生,或在慢性疝出的基础上附加诱因,如咳嗽、腰穿或排便用力,以致疝出的程度加重。由于延髓急性受压、功能很快衰竭,常来不及救治,病人很快死亡。【病理生理】枕骨大孔疝形成后产生的变化:(一)疝出的小脑扁桃体发生充血、出血和水肿,致使延髓和颈髓上端受压加重;慢性疝多可发生粘连,脑疝不易复位;(二)延髓受压,慢性脑疝可无明显症状或症状轻微;急性延髓受压常很快引起生命中枢衰竭,威胁病人生命;(三)第四脑室中孔阻塞梗阻性脑积水,进一步促使脑疝加重。【临床表现】枕下部疼痛、颈部强直或强迫头位。疝出的脑组织压迫颈上部神经根所引起。也有解释为疼痛来自枕骨大孔区的脑膜或血管壁的敏感神经末梢受牵拉。机体发生保护性反射或项肌痉挛。脑干下移,末组脑神经受牵拉,延髓受压以致产生眩晕、听力减退和吞咽困难等。急性疝者迅速出现呼吸和循环衰竭。如呼吸减慢,很快出现潮氏呼吸,脉搏快而弱,血压下降。当呼吸停止后不久(30s左右)心跳也很快停止。【治疗】处理上与小脑幕切迹疝相同。对有枕骨大孔疝的病人应立即行脑室穿刺和应用脱水药物。人工呼吸,同时处理原发灶。
献花(0)
+1
(本文系院前急救联...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