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最新中国中小型风能设备行业发展概况
2021-03-13 | 阅:  转:  |  分享 
  
最新中国中小型风能设备行业发展概况



中小型风能设备制造行业发展前几年呈现减缓趋势;2015年、2016年则保持平稳发展;2017年,这一趋势未能延续,行业发展再次进入下行通道。近几年,所统计的企业数量不断减少,从前几年的30多家锐减到目前的十五、六家。

究其原因,是我国无电地区减少,光伏发电价格下降,我国中小型风能设备利用方面无法有效跟进,市场对中小型风能设备的需求不断下降。在这种局面下,部分企业不得不停止小型风电机组的生产,并把业务转入其他新能源利用领域来维持生存,或借助较少的生产量来保持他们在本行业的存在。在国内市场缺少有力支撑,部分企业靠国际市场“一条腿”走路的情况下,行业新增装机减少是很自然的事。与2017年相比,2018年我国中小型风能设备制造业的经济效益下滑速度有所减缓。根据厂家自报的数据,产品销售台数和销售容量虽有所回升,但销售额和出口额却继续缓慢下滑。

2018年的行业发展数据

2019年年初,中国农业机械工业协会风力机械分会对2018年我国中小型风能设备制造行业开展了数据统计,共有13家企业上报材料,他们是:上海致远、南京欧陆、内蒙古博洋、浙江华鹰、青岛安华、安徽蜂鸟、广州红鹰、山东华业、新高昆山、山东佳利、宁夏风霸、杭州瑞利和国能风电。另外还有包头天隆、合肥为民和济南德明三家生产关键部件的企业也上报了材料。根据企业上报的材料,我们对整个行业的经济数据进行了评估,形成一组反映2018年产业发展情况的“晴雨表”(见表1)。



国内自营出口量较大的企业有:上海致远出口额为160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1.1亿元,该公司的风电机组出口额占全国中小型风电机组出口总额的61%。其次,山东华业、新高昆山、青岛安华、浙江华鹰、南京欧陆、安徽蜂鸟也取得一定的出口业绩。

从表1可以看出,2018年中小型风电机组出口额比2017年减少了9.2%。另外统计了3家中小型风能设备部件生产企业的上报数据,统计结果为:包头天隆为行业提供的永磁发电机容量为2445kW,销售额为435万元,出口容量达2080kW,出口额为17.54万美元;合肥为民和济南德明销售的控制器、逆变器和控制逆变一体机容量为15778kW,销售额为2122万元,出口容量达到9854kW,出口额为95万多美元。2018年,应用市场的产品结构基本未发生变化,200W至2kW的小型风电机组仍是市场中的主流机型。与此同时,200kW至330kW中型风电机组开始少量销往国外。

产业发展特征

针对行业数据统计结果进行的分析显示,2018年的发展呈现以下特征:

一、产值继续下降,生产更加集中

从2018年中小型风能设备制造行业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除了生产台数、销售台数与销售容量、出口台数和出口容量有所增加外,其他经济指标再次有所下滑,迫使转产企业数目继续增加。转产是企业维持生存的一项必要手段,一旦条件好转,他们会继续组织风电设备生产,参与市场竞争。在减少了恶性竞争的前提下,表12018年中小型风能设备行业发展指标与2017年的比较指标2017年2018年同比增长率(%)生产台数(万台)6.37.0411.75生产容量(MW)49.749.17—2.8生产总值(亿元)6.145.28—16.3销售台数(万台)6.266.9511销售容量(MW)41.746.411.27销售额(亿元)5.425.03—7.75出口台数(万台)0.510.5120.38出口容量(MW)14.015.6411.71出口额(万美元)32793002.26—9.2产品生产量更是集中到少数能力较强的企业,产品的内在质量和品牌效应逐年增强。

二、优势企业,稳中有进

2018年,中小型风能设备制造行业的发展形成了强者恒强的态势。能力较强的公司在产品质量把控、技术研发投入、开拓市场等方面均形成各自的经营方略。

其中,上海致远成为中小型风能设备制造行业的领军企业,除在技术研发中不断进行投入和产品技术改进外,其品牌效应突出,市场开拓也取得较大进展,2018年已经有3款产品获得日本ClassNK国际认证,另有1个型号的产品获得北美CWCC、CSA和ETL国际认证,两个产品获得意大利CEI和CE认证;产品销售量达到223台,功率为4890kW;前后开拓了日本、意大利、加拿大等多国市场,在整个行业中业绩优秀,发展稳健,为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南京欧陆在2018年有较大进步,全年出货超过4万台,是行业中销售台数最多的企业。该公司除了在内蒙古“送电工程”中保持较大市场份额之外,也把目光投向国际市场。该公司自2016年在“新三板”上市以来,业绩持续增长,在行业中树立了不断前进的榜样。

青岛安华的变桨距风电机组质量优势明显,2018年的销售容量和销售额比2017年均有所增长。这家企业继续进军日本市场,有1款产品已获得日本ClassNK认证,还有两款产品正在该国进行测试,有望获得新的认证。而在丹麦、意大利、德国、波兰、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市场,其也有较好表现。

浙江华鹰的2018年销售容量和销售额比2017年同样略有增长。与此同时,呼和浩特博洋公司在内蒙古“送电工程”招标中也取得不俗的成绩,2018年的销售容量和销售额比2017年均略有增长。

新高昆山4年前就开始开拓日本这个潜在市场,并进行了相应的布局。依托过硬的质量,DS3000机组获得日本ClassNK产品认证,设备已经获得日本市场青睐。该公司的2018年出口额比上一年略有增长。

三、国内以分布式应用为切入点,开始零星布局

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应用得到国家重点支持,形成新型能源发展的方向,光伏在其中占据重要地位。2018年,国内中小型风能设备已经开始应用于分布式发电项目中,但市场中安装风电分布式设备的大部分项目仍以试验为主,成规模的应用还远没有到来。

在分布式应用中,光伏与中小型风电形成竞争关系,因而风电设备目前是作为多能互补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加以利用的。

四、内蒙古和移动基站,招标项目犹存

内蒙古“送电工程”和通信基站是小型风电机组的传统市场。2018年,内蒙古东、西两个地区的项目招投标数量基本保持稳定;移动通信基站的招投标同样向小型风力发电设备倾斜,虽然在光伏的冲击下数量不断减少,但项目犹存。这两个传统应用场景的存在为国内小型风电的发展提供了部分市场。目前,风光互补路灯项目逐渐减少,这也是小型风电行业面临的一个不利局面。

五、墙内开花,墙外飘香

中小型风能设备在我国的应用已有30多年的历史。而在40年的研发历程中,我国的产品技术不断进步,在全球的制造业地位得到巩固,已经成为全球中小型风能设备制造大国。我国的小型风电机组在国际市场上的销售保持稳中有升,但在国内市场的应用却处于萎缩状态,因而形成了“墙内开花墙外香”的局面。国际市场虽也有一定波动,但在全球寻求降低大气污染,减少碳排放,应对温室效应,发展绿色生态和充分、有效利用风能资源的大背景下,局部的利好政策为我国中小型风能设备制造业创造出一块发展空间。这是维持我国中小型风能设备制造行业生存的源泉之一,靠着这一片天,行业仍保持着发展的活力。

六、国际市场要求严苛,强化了企业的标准和质量意识

众所周知,中小型风能设备制造企业将目光都投向国际市场,并视之为培育自身能力的肥沃土壤。从各家企业释放的信息来看,2018年,我国产品在获取国外市场准入许可时并非一帆风顺。国际上的产品质量认证要求严苛,设备存在任何质量缺陷都会被阻拦在一国市场门外。运输中的表皮出现磕碰需要理赔,产品安装的位置公差如果不符合要求将不被认可。严苛的质量要求,促使我国制造企业提高产品设计和加工精度,花大力气做好产品质量。过去,国内企业对产品标准并不太重视;2018年,我国主要中小型风电设备企业都已在按照国际标准要求进行生产制造和测试,目的是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这种自觉采取措施提高产品质量的意识是前所未有的。

为了使国内中小型风能设备产品有标准可依,2017年以来,我国颁布了4项中小型风力发电机组新的国家标准,分别为《GB/T17646―2017小型风力发电机组》?同等采用IEC61400-2ed3,替代GB/T17646―2013版本;《GB/T10760.1―2017小型风力发电机组用发电机第1部分:技术条件》和《GB/T10760.2―2017小型风力发电机组用发电机第1部分:试验方法》?替代GB/T10760.1/2―2003以及《GB/T34521―2017小型风力发电机组用控制器》?替代JB/T6939.1―1993。

同时,我国新颁布的《GB/T33593―2017分布式电源并网技术要求》《GB/T33592―2017分布式电源并网运行控制规范》和《GB/T34129―2017微电网接入配电网测试规范》,对中小型风能设备制造企业参与分布式电源项目的建设具有指导意义。

市场预测

国际市场对中小型风电机组的需求依然强劲,但客户对设备供应商的要求日益严苛。尤其是日本,在清洁、安全用能需求的驱动下,市场规模不断增加。然而,据了解,日本政府在2018年以后实施的补贴标准可能有所下降,从55日元/千瓦时降至25日元/千瓦时,这会给向日本出口产品造成一定压力,对亚洲市场的拉动作用将减弱。国际市场上,一直以来相关政策都处于变动中,与我国十分相似,但整体趋势是向上发展的,因此,国内大部分企业对国际市场仍然看好。

从近几年国内市场发展动态来看,政府不会针对中小型风电产业方面推出太多利好政策。2019年,国内的内蒙古市场和通信基站项目建设会持续推进,风光互补路灯建设方面则不会有太大进展。中小型风能设备在分布式电站领域的应用前景被看好,从2019年年初的一些正面消息来看,有些开发商在了解中小型风电产品的应用情况,也有些企业尝试着寻求合作。然而,行业生产能力过剩、市场需求有限、供货商之间竞争激烈,中小型风能设备制造企业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

任何行业都有其自然发展法则,而在市场中,消费者的话语权更大,消费者确立的规则看起来有其幽默理智的一面。用行业中人士的一句名言来概括就是:“无论哪个行业,老手都在求质量,新手都在拼价格,专业的现在越来越贵,如果你问的价格很便宜,不是捡到便宜了,而是你被新手练手了。”但愿2019年,这种情况会有根本性改变,促使中小型风电行业向前健康发展。



















1









献花(0)
+1
(本文系长岭湖里的...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