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508皿部
2021-03-20 | 阅:  转:  |  分享 
  
五划

皿部

皿3.盂孟4.盇盃盅盆5.盈盐盍盋盏监盎盌盉益6.盔蛊盛盒盘盗盖7.葢盜蓋8.盞盟盝9.監盡10.盤11.盥盧盦12.盨盩盪13.盬簋簠15.蠲蠱盭鹽豓豔衋

皿(mǐn敏)

泛指碗碟杯盘一类饮食用具。《左传·昭公元年》:“于交皿虫为蠱。”《孟子·滕文公下》:“牲杀器皿,衣服不备,不敢以祭。”《国语·晋语》:“是不昭谷明而皿蠱也。”《说文》:“皿,饭器之用器也。”



三画

盂(yú余)

《关尹子·柱》:“若碗若盂,若瓶若壶,若瓮若盎。”《荀子·君道》:“君者,盂也,盂方而水方。”《韩非子·外储说左上》:“为人君者犹盂也,民犹水也,盂方水方,盂圆水圆。”《说文》:“盂,饮器也。”《汉书》:“上尝使诸数家射覆,置守宫盂下,射之,皆不能中。”这里用为盛饭的器皿之意。

孟(mèng梦)

《书·康诰》:“孟侯。”《诗·郑风·有女同车》:“彼美孟姜。”《左传·隐公元年》:“惠公元妃孟子。”《书·大传》:“天子太子年十八曰孟侯。”《说文》:“孟,长也。”这里用为长子之意。

四季中每季的第一个月。《管子·立政》:“孟春之朝,君自听朝,论爵赏、校官。”《楚辞·离骚》:“摄提贞于孟陬兮。”《礼记·月令》:“孟春之月。”曹操《步出夏门行》:“孟冬十月,北风徘徊。”《广雅》:“孟,始也。”

假借为“猛”。猛然不及思考,冒冒失失。《管子·任法》:“孟行以过其情,以遇其主矣。”《庄子·齐物论》:“夫子以孟浪之言,而我以为妙道之行也。”《镜花缘》:“酒后举动,过于孟浪。”这里用为言语行为轻率不当之意。

古通“氓”。《荀子·解蔽》:“昔宾孟之蔽者,乱家是也。”这里用为民众之意。

孟子:(约前372――前289)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人。受业于孔子之孙子思的门人。是继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又一最有影响的大师,封建时代被尊为“亚圣”,又与孔子并称“孔孟”。《荀子·非十二子》:“子思唱之,孟轲和之,世俗之沟犹瞀儒,嚾嚾然不知其所非也。”

孟武伯:即孟懿子的儿子,名彘(zhi志),“武”是他的谥号。《论语·为政》:“孟武伯问孝。”《论语·公冶长》:“孟武伯问。”

孟之反:鲁国大夫。姓孟,名侧,字之反。《论语·雍也》:“孟之反不伐,奔而殿。”

孟懿子:姓孟孙,名何忌,鲁“三桓”之一的贵族,“懿”(yi以)是谥(shi是)号(古代帝王、贵族、大臣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被加封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春秋末鲁国人,也算是孔子的弟子。《论语·为政》:“孟懿子问孝。”

孟敬子:即仲孙捷。春秋时鲁国大夫。孟武伯之子。《论语·泰伯》:“曾子有疾,孟敬子问之。”

孟公绰:鲁国的大夫。《论语·宪问》:“孟公绰为赵、魏老则优,不可以为滕、薛大夫。”

孟氏:即鲁国三桓之一的孟孙氏。《论语·子张》:“孟氏使阳肤为士师,问於曾子。”

孟献子:鲁国大夫。姓钟孙名蔑。《礼记·大学》:“孟献子曰。”《孟子·万章下》:“孟献子,百乘之家也,有友五人焉。”

孟贲:(ben锛)春秋时期卫国人,当时著名的勇士。《孟子·公孙丑上》:“若是,则夫子过孟贲远矣。”《韩非子·观行》:“有贲、育之强,而无法术,不得长生。”

孟施舍:人名。传说是一勇士。《孟子·公孙丑上》:“孟施舍之所养勇也。”

孟仲子:是孟子的从昆弟。焦循《正义》对孟仲子的引注甚详。《孟子·公孙丑下》:“孟仲子对曰。”

孟季子:人名,情况不详,有三种说法,姑且不论。《孟子·告子上》:“孟季子问公都子曰:‘何以谓义内也?’”

孟娵: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美女。《楚辞·七谏·怨世》:“亲谗谀而疏贤圣兮,讼谓闾娵为丑恶。”《楚辞·哀时命》:“璋珪杂於甑窐兮,陇廉与孟娵同宫。”

孟卯:一作芒卯、昭卯,战国时齐国人,能言善辩,后为魏安釐王的将领。《韩非子·说林上》:“秦武王令甘茂择所欲为于仆与行事。孟卯曰。”《韩非子·显学》:“是以魏任孟卯之辩,而有华下之患。”

孟猪:泽名。即孟诸,在今河南商邱东北。《书·禹贡》:“导荷泽,被孟猪。”《墨子·兼爱中》:“东方漏之陆防孟诸之泽,洒为九浍。”

孟津:地名。即今河南孟津县。《书·禹贡》:“东至于厎柱;又东至于孟津。”《书·泰誓》:“惟十有三年春,大会于孟津。”



四画

盇(hé盍)

古同“盍”。

盃(bēi杯)

古同“杯”。

盅(zhōng中)

汉以后字。

盆(pén喷)

古代量器。容量为古制十二斗八升。《荀子·富国》:“然后瓜桃枣李,一本数以盆鼓。”

盆成括:人名,曾经向孟子学习过的人。《孟子·尽心下》:“盆成括仕于齐。”



五画

盈(yíng迎)

《易·比·初六》:“有孚,比之,无咎。有孚,盈缶,终来有它。”《易·坎·九五》:“水流而不盈。”《诗·齐风·鸡鸣》:“鸡既鸣矣,朝既盈矣。”《诗·小雅·车攻》:“大庖不盈。”《诗·小雅·斯干》:“殖殖其庭,有觉其盈。”《老子·九章》:“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墨子·经》:“盈莫不有也。”《礼记·祭义》:“乐主其盈。”《说文》:“盈,满器也。”《广雅》:“盈,满也。”这里用为充满、满盈之意。

《国语·楚语下》:“夫盈而不逼,憾而不贰者,臣能自寿。”《列子·周穆王》:“予一人不盈于德而谐于乐,后世其追数吾过乎!”《战国策·秦策三》:“进退盈缩变化。”《淮南子·俶真》:“盈缩卷舒,与时变化。”这里用为长、增加之意。

盐(yán严)鹽

食盐。《书·说命下》:“若作和羹,尔惟盐梅。”《史记·货殖列传》:“鲁盐漆丝。”

盍(he河)

《易·豫·九四》:“由豫,大有得,勿疑,朋盍簪,吉。”《尔雅·释诂上》:“盍,合也。”。《楚辞·九歌·东皇太一》:“瑶席兮玉瑱,盍将把兮琼芳。”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皿中有血而上覆之,覆必大于下,故从大。”这里用为联合、聚合之意。

《管子·霸形》:“盍不当言,寡人其有乡乎?”《左传·桓公十一年》:“盍请济师于王?”《左传·成公六年》:“子盍从众?”《左传·襄公二十一年》:“子盍诘盗?”《论语·公冶长》:“盍各言尔志?”《论语·颜渊》:“盍彻乎!”《孟子·梁惠王上》:“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孟子·尽心下》:“孔子在陈曰:‘盍归乎来!吾党之士狂简。’”《国语·晋语一》:“盍杀我?”《玉篇》:“盍,何不也。”这里用为“何不”之意。

盋(bō钵)

古同“钵”。

盏(zhǎn展)盞、醆、琖

汉以后字。

监(jiān尖)監

“鉴”的本字。《书·泰誓中》:“厥监惟不远,在彼夏王。”《书·召诰》:“我不可不监于有夏,亦不可不监于有殷。”《诗·小雅·节南山》:“国既卒斩,何用不监?”《诗·大雅·大明》:“天监在下,有命既集。”《诗·周颂·敬之》:“陟降厥士,日监在兹。”《管子·宙合》:“毋育于凶,毋监于谗。”《论语·八佾》:“周监於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荀子·解蔽》:“成汤监于夏桀,故主其心而慎治之。”这里用为借鉴之意。

《书·梓材》:“王启监,厥乱为民。”《书·洛诰》:“迪将其后,监我士师工。”《诗·小雅·大东》:“维天有汉,监亦有光。”《诗·大雅·皇矣》:“监视四方,求民之莫。”《周礼·太宰》:“乃施典于邦国,而建其牧,立其监。”这里用为统领、率领之意。

《书·酒诰》:“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书·君奭》:“君肆其监于兹!”《诗·小雅·节南山》:“何用不监。”《诗·大雅·烝民》:“天监有周,昭假于下。”《诗·商颂·殷武》:“天命降监,下民有严。”《周礼·太宰》:“立其监。”《国语·周语》:“使监谤者。”《说文》:“監,临下也。”《方言十二》:“监,察也。”这里用为监督、察看、督促之意。

指诸侯。《书·多方》:“今尔奔走臣我监五祀。”《周礼·太宰》:“乃施典于邦国,而建其牧,立其监。”

盎(àng昻)

腹大口小的盛物洗物的瓦盆。《关尹子·柱》:“若碗若盂,若瓶若壶,若瓮若盎。”《尔雅》:“盎谓之缶。”《庄子·德充符》:“甕盎大瘿说齐桓公,桓公说之。”《说文》:“盎,盆也。”

充溢。《晏子春秋卷四·内篇问下》:“溪盎而不苛,庄敬而不狡。”《孟子·尽心上》:“其生色也睟然,见于面,盎于背。”

盌(wǎn碗)

古同“碗”。

盉(hé禾)

古代酒器,用青铜制成,多为圆口,腹部较大,三足或四足,用以温酒或调和酒水的浓淡。盛行于中国商代后期和西周初期。

益(yì艺)

《易·损·九二》:“利贞,征凶;弗损,益之。”《易·益·辞》:“益,利有攸往,利涉大川。”《诗·小雅·天保》:“俾尔多益,以莫不庶?”《管子·轻重乙》:“可以为益愈,而未足以为存也。”《老子·五十五章》:“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论语·为政》:“殷因於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吕氏春秋·贵当》:“其友皆孝悌纯谨畏令,如此者,其家必日益,身必日荣矣。”高诱注:“益,富也。”《史记·货殖列传》:“七十子之徒,赐最为饶益。”《说文·皿部》:“益,饶也,从水、皿;皿,益之溢也。”李孝定《甲骨文字集释》按语:“益用为饶益,增益之义既久,而本义转晦,遂别制溢字……此字当以汜溢为本义。”这里用为丰饶、富裕之意。

“溢”的本字。《管子·重令》:“故曰:亏令则死,益令则死。”《庄子·人间世》:“无迁令,无劝成。过度益也。”《孟子·梁惠王下》:“如水益深,如火益热。”《韩非子·喻老》:“君之疾在肌肤,不治将益深。”《吕氏春秋·察今》:“人或益之,人或损之,胡可得而法?”《易·杂卦传》:“损益,盛衰之始也。”诸葛亮《出师表》:“有所广益。”这里用为增加之意。

更加,越,越来越。《孟子》:“如水益深,如火益热。”《韩非子·喻老》:“君之疾在肌肤,不治将益深。”

益:人名。为舜属下的一个大臣。《书·舜典》:“益哉!”《孟子·滕文公上》:“舜使益掌火,益烈山泽而焚之,禽兽逃匿。”《楚辞·天问》:“启代益作后,卒然离蠥。”



六画

盔(kuī亏)

汉以后字。首铠。古代战士用以保护头部的帽子。也指消防人员或矿工带的金属帽子。

蛊(gu古)

《易·蛊·辞》:“蛊,元亨,利涉大川;先甲三日,后甲三日。”《左传·庄公二十八年》:“楚令尹子元欲蛊文夫人,为馆于其宫侧,而振万焉。”《尔雅·释诂》:“蛊,疑也。”郭璞注:“蛊惑有贰心者皆疑也。”《墨子·非儒下》:“孔丘盛容修饰以蛊世,弦歌鼓舞以聚徒。”《山海经·南山经》:“(青丘之山)有兽焉,其状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婴儿,能食人;食者不蛊。”《玉篇·虫部》:“蛊,或(惑)也。”这里用为蛊惑、诱惑、迷惑之意。

人肚子里的寄生虫。《周礼·秋官·庶氏》:“掌除毒蛊。”《左传·宣公八年》:“晋胥克有蛊疾,郤缺为政。”《说文》:“蛊,腹中虫也。”

盛(chéng城)(shèng胜)

(chéng城)《诗·大雅·生民》:“卬盛于豆。”《管子·封禅》:“古之封禅,鄗上之黍,北里之禾,所以为盛。”《谷梁传·桓公十四年》:“天子亲耕以共粢盛。”《说文》:“盛,黍稷在器中以祀者也。”这里用为放在祭器里的谷物之意。

(shèng胜)《晏子春秋卷三·内篇问上》:“德不盛,行不厚,则颜回、骞雍侍。”《荀子·王霸》:“君者,论一相,陈一法,明一指,以兼复之,兼昭之,以观其盛者也。”《韩非子·扬榷》:“万物皆盛,而不与其宁。”《鹖冠子·备知》:“德之盛,山无径迹,泽无桥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赵亦盛设兵以待秦。”沈括《梦溪笔谈·活板》:“唐人尚未盛为之。”这里用为范围广大,广泛之意。

(chéng城)器皿,如杯、碗之类。《左传·哀公十三年》:“旨酒一盛兮。”《礼记·丧大记》:“食粥于盛。”

(shèng胜)《论语·泰伯》:“唐虞之际,于斯为盛。”《鬼谷子·本经阴符七篇》:“盛神中有五气,神为之长,心为之舍,得为之大。”《史记·蔡泽列传》:“物盛则衰。”韩愈《送孟东野序》:“国家之盛。”这里用为旺盛、兴盛之意。

(chéng城)盛:通“郕”。古国名。《左传》作“郕”。在今山东汶上县西北(一说在今山东濮阳废县治东南)。《春秋公羊传·隐公四年》:“秋,卫师入盛。”

盒(hé荷)

底盖相合的盛器。《正韵》:“合子,盛物器。”《广韵》:“合,器名。”

盘(pán磐)盤

《书·五子之歌》:“黎民咸贰,乃盘游无度。”《书·秦誓》:“古人有言曰:‘民讫自若,是多盘。’”《晏子春秋卷二·内篇谏下第二》:“昔文王不敢盘于游田,故国昌而民安。”这里用为徘徊、逗留之意。

古代的一种盥洗用具。《管子·弟子职》:“实水于盘,攘臂袂及肘。”《礼记·丧大记》:“沐用瓦盘。”

盘铭:是镂刻在盘似的青铜器皿上用以称颂功德或申明鉴戒的文辞,后来成为一种文体。《礼记·大学》:“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古通“磐”。大石。《荀子·富国》:“则国安於盘石。”《淮南子·说山训》:“紫芝生于山,而不能生于盘石之上。”《汉书·文帝纪》:“所谓盘石之宗也。”

盘庚:商汤王的第十世孙,祖丁的儿子,继承哥哥阳甲的地位,是商国的第二十位君王。他为了避免水患,复兴商国,就把国都迁到殷地。后人称殷商。《书·盘庚序》:“盘庚五迁,将治亳殷,民咨胥怨。”

盗(dào稻)盜

抢劫财物的人、强盗。《诗·大雅·桑柔》:“职盗为寇。”《庄子·盗跖》:“天下何故不谓子为盗丘?”《史记·项羽本纪》:“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盗窃、偷东西。《左传·僖公二十四年》:“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庄子·山水》:“君子不为盗,贤人不为窃。”《荀子·脩身》:“窃货曰盗。”《荀子·不苟》:“盗名不如盗货。”《史记·魏公子列传》:“如姬果盗兵符与公子。”

盗跖(zhi直):亦作跖,人名,相传为柳下惠之弟。《庄子·盗跖》:“盗跖从卒九千人,横行天下,侵暴诸侯。穴室枢户,驱人牛马,取人妇女。”《韩非子·忠孝》:“毁廉求财,犯刑趋利,忘身之死者,盗跖是也。”是春秋战国时期奴隶起义领袖。

盖(gài丐)(hé何)蓋

(gài丐)《书·蔡仲之命》:“尔尚盖前人之愆,惟忠惟孝。”《管子·山权数》:“盖天下,视海内,长誉而无止。”《左传·成公二年》:“所盖多矣。”《墨子·备穴》:“盆盖井口,毋令烟上泄。”《荀子·王制》:“我今将修饰之,拊循之,掩盖之。”《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所倾盖与车以见穷闾隘巷之士以十数,伉礼下布衣之士以百数矣。”《淮南子·说林》:“日月欲明,而浮云盖之。”《释名·释言语》:“盖,加也,加物上也。”这里用为遮蔽、掩盖之意。

(gài丐)《诗·小雅·正月》:“谓山盖卑,为冈为陵。”《诗·小雅·黍苗》:“我行既集,盖云归哉?”《论语·里仁》:“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见也。”《论语·述而》:“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表示推测,相当于“大约”、“大概”之意。

(hé何)古通“盍”。《墨子·非攻中》:“今以攻战为利,则盖尝鉴之于智伯之事乎?”《庄子·养生主》:“技盖至此乎?”这里用为何不之意。

胜过、超出。《庄子·应帝王》:“功盖天下。”《庄子·则阳》:“阴阳相照,相盖相治,四时相代,相生相杀。”《资治通鉴》:“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慕仰,若水之归海。”

盖:齐国邑名。《孟子·公孙丑下》:“王使盖大夫王驩为辅行。”

盖:地名,在今山东沂水县西北。《孟子·滕文公下》:“兄戴,盖禄万锺,以兄之禄为不义之禄而不食也。”



七画

葢(gài蓋)

古同“蓋”。

盜(dào稻)

古同“盗”。

蓋(gài蓋)

见“盖”。



八画

盞(zhǎn盏)

见“盏”。

盟(méng蒙)

在神前发誓结盟。《书·吕刑》:“罔中于信,以覆诅盟。”《诗·小雅·巧言》:“君子屡盟。”《周礼·司盟》:“掌盟载之法。凡邦国有疑会同,则掌其盟约之载,及其礼仪,北面谓明神。”《周礼·诅祝》:“掌盟诅。”《管子·侈靡》:“不称而祀谭,次祖。犯诅渝盟,伤言。”《左传·昭公十三年》:“再会而盟。”《礼记·曲礼》:“约信曰誓,涖牲曰盟。”《说文》:“割牛耳盛朱盘,取其血歃于玉敦。”

盝(lù簏)

古同“簏”。



九画

監(jiàn鉴)

“鉴”的本字。见“监”。

盡(jìn尽)

见“尽”。



十画

盤(pán盘)

见“盘”。



十一画

盥(guan灌)

《易·观·辞》:“观,盥而不荐,有孚顒若。”《集韵·缓韵》:“盥,灌祭也。”李鼎祚《周易集解》引马融曰:“进爵灌地以降神也,此是祭祀盛时。”这里用指为殷商时期每逢干旱时,人们为求雨而举行的一种祭祀活动,其称为“灌祭”,即以水,或酒灌入地中,以示上天降水于地。

《书·顾命》:“降,盥,以异同秉璋以酢。”《管子·弟子职》:“既拚盥漱,执事有恪。”《左传·僖公十九年》:“宣子盥而抚之。”《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奉匜沃盥。”《礼记·内则》:“咸盥漱。”《说水》:“盥,澡手也。从臼水临皿。”这里用为洗手之意。

盧(lú卢)

见“卢”。

盦(ān庵)

古同“庵”。



十二画

盨(xǔ许)

古代盛食物的青铜器,椭圆口,有盖,两耳,圈足或四足。

盩(zhōu州)

乖戾,悖谬。《吕氏春秋·孟冬纪·节丧》:“民之于利也,犯流矢、蹈白刃,涉血盩肝以求之。”

盪(dàng荡)

古同“荡”。



十三画

盬(gǔ古)

古通“苦”。《诗·唐风·鸨羽》:“王事靡盬,不能艺稷黍。”《诗·小雅·四牡》:“王事靡盬,我心伤悲。”《诗·小雅·采薇》:“王事靡盬,不遑启处。”《诗·小雅·杕杜》:“王事靡盬,继嗣我日。”《诗·小雅·北山》:“王事靡盬,忧我父母。”这里用为止息之意。



十五画以上

蠲(juan捐)

《书·多方》:“图厥政不蠲烝,天惟降时丧。”《诗·小雅·天保》:“吉蠲为饎,是用孝享。”《左传·襄公十四年》:“惠公蠲其大德。”《荀子·王制》:“立身则轻楛,事行则蠲疑,进退贵贱则举佞说。”《尔雅·释言》:“蠲,明也。”这里用为明示、显示之意。

《书·酒诰》:“惟我一人弗恤弗蠲,乃事时同于杀。”《书·吕刑》:“上帝不蠲,降咎于苗。”《史记·太史公自序》:“蠲除肉刑。”这里用为废除、免除之意。

古同“涓”,清洁。《国语·晋语六》:“于是乎国人不蠲,遂弑诸翼。”不蠲:不清洁,即认为晋厉公的行为卑污。

蠱(gǔ蛊)

见“蛊”。

盭(lì戾)

古通“綟”。草绿色。《吕氏春秋·孝行览·遇合》:“垂眼临鼻,长肘而盭。”《汉书·百官公卿表上》:“金玺盭绶。”

古同“戾”。

鹽(yán盐)

见“盐”。

豓(yàn艳)

古同“艳”。

衋(xi系)

《书·酒诰》:“民罔不衋伤心。”《说文》:“衋,伤痛也。”这里用为悲伤之意。

先秦古籍用字字典皿部









1014

中国传统文化网www.chinactwh.comwww.chinactwh.com中国传统文化网







献花(0)
+1
(本文系先秦古文字...原创)
类似文章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