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604耒部
2021-03-23 | 阅:  转:  |  分享 
  
六划

耒部

耒耔耕耘耖耗耙耞耜耢耠耢耥耦耧耩耨耪耬耮耰耲耱

耒(lěi垒)

古代的一种翻土农具,形如木叉,上有曲柄,下面是犁头,用以松土,可看作犁的前身。“耒”是汉字部首之一,从“耒”的字,与原始农具或耕作有关。《管子·小匡》:“备其械器,比耒耜枷芨。”《庄子·胠箧》:“耒耨之所刺。”《孟子·滕文公上》:“陈良之徒陈相,与其弟辛,负耒耜而自宋之滕。”《韩非子·五蠹》:“身执耒臿。”《礼记·月令》:“天子亲载耒耜。”《说文》:“耒,手耕曲木也。”

耔(zǐ子)

《诗·小雅·甫田》:“自古有年,今适南亩。或耘或籽,黍稷薿薿。”《说文》:“秄,雝禾本也。从禾,子声。”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植杖而耘耔。”这里用为在禾根上培土之意。

耕(gēng)畊

犁田。《管子·治国》:“耕耨者有时,而泽不必足。”《论语·微子》:“长沮、桀溺耦而耕。”《孟子·梁惠王上》:“深耕易耨。”《山海经·海内经》:“稷之孙曰叔均,是始作牛耕。”《说文》:“耕,犁也。从耒,井声。一曰古者井田,谓从井,会意。”《正字通》:“耕,治田也。”

耕者九一:指井田制,成井字形,每井九百亩,周围八家各一百亩为私田,中间一百亩为公田,由八家共同耕种,税率是九分抽一。《孟子·梁惠王下》:“昔者文王之治其岐也:耕者九一。”

耘(yún云)

《诗·周颂·载芟》:“千耦其耘,徂隰徂畛。”《诗·小雅·甫田》:“今适南亩,或耘或籽。”《墨子·三辩》:“农夫春耕夏耘。”《楚辞》:“掘荃蕙与射干兮,耘藜藿与蓑荷。”这里用为锄草之意。

比喻辛勤治理。《战国策·齐策四》:“寡人愚陋,守齐国,惟恐失耘之,焉能有四焉?”唐韩愈《送刘师服》:“勉哉耘其业,以待岁晚收。”

耖(chào吵)

汉以后字。

耗(hào号)

假借为“消”。《诗·大雅·云汉》:“耗斁下土,宁丁我躬。”《庄子·达生》:“永尝敢以耗气也。”《韩非子·孤愤》:“亏法以利私,耗国以便家。”《韩非子·外储说左下》:“夫美下而耗上,妨义之本也。”《苍颉篇》:“耗,消也。”《考工记·函人为量》:“改煎金锡则不耗。”《广雅·释诂二》:“耗,减也。”这里用为亏损、消耗之意。

耙(bà扒)

汉以后字。

耞(jiā加)

见“连枷”、“连耞”。打谷或其他豆类、杂粮,使其脱粒的农具。《国语·齐语》:“耒、耜、耞、芟,及寒,击菒除田。”

耜(sì四)

古代农具名,耒耜的主要部件,似锹,耒下端铲土的部分,装在犁上,用以翻土。《诗·小雅·大田》:“既备乃事,以我覃耜。”《诗·周颂·载芟》:“有略其耜,俶载南亩。”《诗·周颂·良耜》:“畟畟良耜,俶载南亩。”《周礼·薙氏》:“薙氏掌杀草,冬日至而耜之。”《管子·小匡》:“备其械器,比耒耜枷芨。”《庄子·天下》:“禹亲自操耜。”《国语·周语中》:“民无悬耜,野无奥草。”《易·系辞》:“斵木为耜。”《礼记·月令》:“脩来耜。”《淮南子·泛率》:“古者剡耜而耕。”

耢(lào涝)

用荆条等编成的一种农具,长方形,用来平整土地。亦称“耱”、“盖”、“盖擦”。

耠(huō豁)

汉以后字。

耥(tǎng躺)

汉以后字。

耦(ǒu偶)

《诗·周颂·噫嘻》:“十千维耦。”《诗·周颂·载芟》:“千耦其耘,徂隰徂畛。”《论语·微子》:“长沮、桀溺耦而耕。”《荀子·大略》:“禹见耕者耦立而式。”《国语·吴语》:“譬如农夫作耦。”《说文》:“耦,耒广五寸为伐,二伐为耦。”这里用为二人并肩耕地之意。

古同“偶”。《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射者三耦。”《左传·僖公九年》:“耦俱无猜。”《庄子·齐物论》:“嗒焉似丧其耦。”《韩非子·内储说上》:“乃贵薄疑以敌之如耳,尊魏姬以耦世姬。”《易·系辞下》:“阳卦奇,阴卦耦。”这里用为双数、成对、相对之意。

合、和谐。《文子·道原》:“百事之变,无不耦也。”《吕氏春秋·不苟论·赞能》:“耦世接俗,说义调均。”《论衡·逢遇》:“虞舜、太公行耦,许由、伯夷操违者,生非其世,出非其时也。”《汉书·扬雄传上》:“抨雄鸩以作媒兮,何百离而曾不一耦!”颜师古注:“耦,合也。”《广雅·释诂三》:“耦,谐也。”

耦耕战国之前普遍实行的以两人协作为特征的耕作方法。当时因工具和技术较为落后,许多生产活动均非一人所能独立完成。清代学者程瑶田以为:“言耕者必言耦,以非耦不能善其耕也。耦之为言并也,共事并行,不可相无之谓耦。”这一说法符合于战国以前的实际状况,但两人如何具体协作,目前因有关材料太少而难以弄清,故在学术界对此一直有争论。古书中早有关于耦耕的明确记载,如《诗经》中有西周时往往“千耦其耘”,“十千维耦”。《左传》记春秋初年郑刚迁到东方时,即“庸次比耦,以艾杀此地”。《国语·吴语》说:“譬如农夫作耦,以刈杀四方之蓬蒿。”这些记载说明耦耕在农田劳动中的重要性。《论语·微子》:“长沮、桀溺耦而耕”,这是春秋末年尚保留有耦耕的一条确证。由于各种农田劳动都要求两人协作,因而在劳动以前就需要对劳动力加以组合。一般是在岁末由官吏来主其事,如《吕氏春秋·季冬纪》:“命司农计耦耕事。”《周礼》中对此有更为具体的记述,如《地官·里宰》云:“以岁时合耦于锄,以治稼穑,趋其耕耨。”郑玄注云:“锄者,里宰治处也,若今街弹之室,于此合耦。使相佐助。”战国时因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田地被分割成百亩,由五口之家的小农去耕种,各家之间的互助协作已无必要,耦耕也随之而不复存在。

耧(lóu娄)

汉以后字。

耩(jiǎng讲)

古同“耧”。耧子。《管子·轻重己》:“耜、耒、耩、怀、鉊、鈶、乂、橿、权渠、绳緤,所以御春夏之事也。”

耨(nou漏)槈、鎒

锄地。《管子·小匡》:“先雨芸耨。”《管子·治国》:“耕耨者有时,而泽不必足。”《孟子·梁惠王上》:“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韩非子·外储说右下》:“造父方耨,时有子父乘车过者。”《韩非子·说疑》:“内不堙污池台榭,外不弋田猎,又亲操耒耨以修畎亩。”《吕氏春秋·士容论·任地》:“是以六尺之耜,所以成亩也;其博八寸,所以成甽也;耨柄尺,此其度也;其耨六寸,所以间稼也。地可使肥,又可使棘。人肥必以泽,使苗坚而地隙;人耨必以旱,使地肥而土缓。”这里用为耕作方式之意。

钩儿锄,一种锄草的农具。《管子·轻重乙》:“一农之事必有一耜、一铫、一鎌、一鎒、一椎、一铚。”《庄子·胠箧》:“耒耨之所刺。”《礼记·礼运》:“圣王之田也,修礼以耕之,陈义以种之,讲学以耨之。”贾谊《旱云赋》:“释其锄耨而下泪。”

耪(pǎng嗙)

汉以后字。

耬(lóu耧)

见“耧”。

耮(lào耢)

见“耢”。

耰(you忧)

《管子·小匡》:“深耕、均种、疾耰。”《论语·微子》:“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而不辍。”《孟子·告子上》:“播种而耰之。”《汉书》:“民以耰鉏櫄梃相挞击,犯法滋蟓,盗贼不胜。”本意古代的一种农具,弄碎土块,平整田地用,亦指覆种之意。

播种后翻土、盖土。《吕氏春秋·士容论·辩土》:“熟有耰也,必务其培。”汉扬雄《长杨赋》:“使农不辍耰,工不下机。”

耲(huái怀)

汉以后字。

耱(mò耢)

古同“耢”。

















先秦古籍用字字典老部









1122

中国传统文化网www.chinactwh.comwww.chinactwh.com中国传统文化网







献花(0)
+1
(本文系先秦古文字...原创)
类似文章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