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关于太阳中风开头的条文
2021-03-24 | 阅:  转:  |  分享 
  
概括叙述为(参考资料附在下面):12条:由1条:大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1)大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2)大阳
中风、脉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12)这是概念的递进:太阳
病→中风→太阳中风,也同时从症状反应方面给出了症状反应群: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脉阳浮而
阴弱、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引出桂枝汤。38条:胡老认为:在大青龙汤证条文中提出太阳中风是因为:大青
龙汤是越婢汤、桂枝去芍药汤与麻黄汤的合方,桂枝去芍药汤治疗太阳中风,越婢汤治疗风水,身热不断汗出。此处提出太阳中风是为了与麻黄汤做
鉴别,言外之意,大青龙汤证单用麻黄汤不能解决问题,必须合用桂枝去芍药汤、越婢汤才能够治疗。李老师也提到:大青龙汤的组成包含了:桂枝
去芍药汤、越婢汤、麻杏石甘汤、麻黄汤。而且矛盾的写作手法,与大青龙汤的方药组成所治疗的症状反应一致,相当于用了最少的文字将复杂的问
题表述清楚,同时也能引起读者的重视和注意。152条:胡老:太阳中风、下利呕逆,用葛根加半夏汤治疗,原因是:葛根汤的组成为桂枝汤(桂
枝与芍药各去掉一两)为基础加麻黄、葛根,桂枝汤治疗太阳中风,葛根汤为桂枝汤的加减方剂,同时大青龙汤中包括桂枝去芍药汤,所以也叫做太
阳中风。所以进一步延伸思考的问题就是:太阳中风:桂枝汤→桂枝去芍药汤→大青龙汤。桂枝汤(桂枝与芍药各去掉一两)→葛根汤、葛根加半夏
汤。将相关条文紧密排列:大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1)大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2)大阳中风、脉阳浮而阴
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12)大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
不汗出而烦燥者、大青龙汤主之、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之、服之则厥逆、筋惕肉??、(38)大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葛根汤
主之、(31)大阳与阳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汤主之、(32)大阳与阳明合病、不下利、但呕者、葛根加半夏汤主之、(33)这两个条文
出现在这个地方是有些突兀的,拟改为太阳中风、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或利者,葛根汤主之,不下利但呕者,葛根加半夏汤主之。大阳中风、下
利呕逆、(注)表解者·乃可攻之·(经)其人漐漐汗出、发作有时、头痛、心下痞硬满、引胁下痛,干呕短气、汗出不恶寒者、此表解里未和也·
十枣汤主之、(152)这几条展现了太阳中风的症状反应的演变,症状反应变化,超出了桂枝汤的适应症范畴就要进行加减变化。参考资料:大阳
中风、脉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12)胡老:这条啊,就是承
太阳中风那一条,开始不是太阳中风嘛,就是承那一条而申明其证和治。太阳中风咱们头前有一个概要的认识了,那么这个详细的证候和他的治疗,
这一节啊,就是接着那个来谈的。李老师:这个条文前边有一个“太阳中风”,这个“太阳中风”,类似这样的,实际是一步一步地进来的。古人在
这方面搞得非常严谨,它的第1条已经说了“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然后“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也就
是说,先说了什么是太阳病,然后又说了太阳病里边“发热、汗出、恶风、脉缓”的,把它叫做中风,当然下边还有伤寒了。大家再看,我们现在学
的这个第12条,你要如果说把它接在这个地方,非常好。那么他就说“太阳中风”具体的表现为什么?表现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鼻鸣干呕”
,它就表现为这个,“脉阳浮而阴弱”。它要是具体表现为这个的话,那就是桂枝汤主治之证,桂枝汤就治这一类的。所以说,第2条那个“太阳病
”里边本身就隐含着,也就是说第2条里边那个“发热、汗出、恶风”里边还有可能会出现,不是脉缓嘛。这个缓脉是在浮脉的基础上出现的缓脉,
那么“头项强痛”也是有可能出现的,“恶寒”也是有可能出现的。咱们在这儿看一看,这是一脉相承,一环扣一环。看看那两条,再看第12条,
12条前边冠以一个“太阳中风”,就是这么一个意思。说了一些症状,人又恶寒又恶风,具体到是个什么样的脉象呢?阳浮而阴弱,轻取呢是浮脉
,你要如果说使劲摁一摁,脉没有那么大的劲,最起码是不紧,是一种缓弱的脉,又加了一个症状“鼻鸣干呕”,就说这个样子。实际上言外之意,
前边的“太阳中风”就包括了第1条和第2条的内容了,等于说它如果有那两条里边的症状的话,是完全可以的。或者说在那两条的基础上,又有了
这些具体的症状,这就是桂枝汤证了。所以说,我们要是这么联系起来看,就会发现古人弄的这些东西,实际上非常严谨。大阳中风、脉浮紧、发热
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燥者、大青龙汤主之、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之、服之则厥逆、筋惕肉??、(38)胡老:这一节很不好理解
,他说“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方才咱们讲过麻黄汤证,麻黄汤证是太阳伤寒啊,那么它怎么搁个
太阳中风呢?它这里头主要的关键在一个不汗出,他不说是无汗,他说这个病啊应该汗出,什么应该汗出?中风应该出汗啊,而不得汗出才发烦躁,
那么这是就文字上来分析了,实际他这个。。。。。。。。。。(音频缺失)。生姜、大枣,这不是桂枝汤没芍药吗。麻黄、石膏、甘草、生姜、大
枣、杏仁,这就越婢汤,它这个方子啊就是麻黄汤,桂枝、麻黄、杏仁、甘草,这是麻黄汤,麻黄汤越婢汤合方,它这两个方子合方,就是说麻黄、
桂枝、甘草、杏仁这是麻黄汤,与越婢汤合方,越婢汤没杏仁,越婢汤啊是甘草、生姜、大枣、石膏、麻黄,这几个药,这是越婢汤。那么这个合方
是怎么弄一个中风呢?由于这个越婢汤啊,它是金匮里头的方剂,它治风水,就是人有水气,水气者就是浮肿啊,同时有外感,古人叫风水,这个风
水也是风邪了。越婢汤的主治呢,是身热不断汗出。它这一段啊,主要说的是越婢汤,这个中风从越婢汤这说的,越婢汤应该不断汗出啊,由于他这
个病啊又有麻黄汤证,麻黄汤证是表实无汗,由于表实无汗,而汗不得出,那么这个越婢汤是治热的,你看它是大量用石膏啊,他就有里热,所以身
热不断汗出。那么由于这个表实,汗不得出,这个热不得外越啊,所以这个人特别发烦而且躁,它是这么个意思。所以他这个大青龙汤证啊,只所以
搁个太阳中风,这两个字啊,那么他这个证候呢,确实是一个麻黄汤证,但麻黄汤证呢他又不说无汗,他写个”不汗出“,又多个”烦躁“,这个”
烦躁“是石膏证。由于这一段我们可以看出这些问题,这个中风与伤寒就主要是一个汗出汗不出,出了汗,这个脉也不浮紧了,那么身上疼痛也轻了
。要是不汗出呢?不但脉紧,而且身上必疼痛,这是就这个太阳中风与太阳伤寒,这个关键就在一个汗出一个不汗出。它要是一个麻黄汤证,他只是
无汗他不烦躁,那么这个烦躁就是里头有热。他这一段为有别于麻黄汤证,那么你看看这一段的文字就看出来了,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还是无
汗啊,那么这个不是麻黄汤证嘛,用麻黄汤就错了,所以他在这个无汗与不汗出,在这里头他在文字上有所区别,同时他也不写,身重是伤寒,他搁
个太阳中风,他这里头的语义相当地深沉。一方面告诉你分析方剂,这个方剂里头越婢汤就是治风的,可是越婢汤汗出,这个麻黄汤无汗,表实无汗
,所以这个汗他叫不汗出,汗不得出,而且还发烦躁,热不得外越啊,它往上攻冲头脑就发烦躁,他是这个意思。所以他这个不是真正中风病,你看
他后头就说了,他也怕你误会到中风啊,“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之”,脉浮微弱,那是真正的中风证,咱们头前讲的中风,阳浮而阴弱嘛
,脉浮于外而弱于内,汗出。那真正的中风病用这个可不行啊,他在这就把这个补充一些,他怕你真认为是中风证,你也用大青龙汤那就不对了,千
万不能给吃大青龙汤,“服之则厥逆”。一吃呀大汗亡阳,津液不达于四末,手脚就要凉了,而且“筋惕肉瞤“,这个肉也跳,咱们方才不讲了吗,
津液丧失,肌肉发痉挛,这个肉瞤筋惕也是这种情形,它不是拘挛,它是肉跳,也是肌肉当时营养失调。“此为逆也”,这是治疗的错误啊。“大青
龙汤主之”,这是在头前有了。李老师:“太阳中风”,如果我们把这个条文从头到脚读一下再看看这个治疗方剂,这明明不是一个太阳中风,特
别是它在“太阳中风”后边马上就跟上一个“脉浮紧”,“脉浮紧”本身就是太阳伤寒的脉嘛,为什么这个地方犯如此简单的错误呢?实际上这是古
人的一种特殊的论述方式。这个特殊的论述方式还非常有意思,咱们慢慢地就能体会到,等这个条文学完了,大家就有所体悟了。刚才我们讲方剂
的时候就已经说了,他之所以用这种矛盾的方式,而且他这个矛盾是显而易见的,一眼就能看出来,你肯定就要想,再整体地一读就会发现,哦,这
个方剂治的这些病都有可能。人体有出汗的机制,应该出汗,那么高的里热他不应该有汗出吗,但是它却不汗出。就是在这种病理机制下才会出现这
样的状态:“脉浮紧,发热恶寒,不汗出而烦躁”。这是这个方剂的主要的症状。所有这些症状,除了烦躁之外,烦躁本身这一个症状稍微特殊以外
,其他的症状基本上都是太阳伤寒的症状的范畴,特别是这个“不汗出”,如果在太阳伤寒的论述里边,它会说“无汗”,但这个地方特别用了一个
“不汗出”,你看古人写东西真是这个字啊,他推敲得非常的细致。“不汗出”言外之意就是说他有出汗的机制,它本来应该汗出的但是却出不来,
用这个来跟真正的伤寒加以区别。你读到这儿,问为什么?你去分析就行了,看看方剂就知道了。这个方剂其实也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一个方剂,由七
味药组成,分别是麻黄、杏仁、甘草、桂枝、生姜、大枣、石膏。这些药在前面方剂中都有过出现,这七味药组合在一块,我们会发现它包括好几个
方。这里面有一个麻黄汤、同时又有一个越婢汤,还有麻杏石甘汤,还有桂枝去芍药汤。方剂当中用药量最大的是麻黄,用了六两,所以说这是治疗
表实证非常有力的方剂,这个是毫无疑问的。如果全面地分析这些药物,我们不难发现这个方剂它所对应的首先是比较严重的一种表实证,同时又有
里热,因为有石膏嘛。里热又会造成汗出,它有汗出的机制,但是又因为表实过于严重,汗又出不来而形成了体表停饮,也就是说里热把水分排到体
表,准备以出汗的方式散热,但是表实又不得汗出,它就是对的这么一种状态。我们从药物看这个方剂应该是对的这么一种病理状态。强调应用这个
方剂的禁忌症:“若脉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之”,这就是这个方证的禁忌症之一。脉弱说明人体已经有虚象了,或者说也许已陷于阴性表证,或
者有里虚等等的一些症状吧。反正这个“脉微弱”它不是大青龙汤证。如果是大青龙汤证,那么严重的里热不会处于脉微的状态,再加上严重的表实
证,就算是有停饮的话,第39条也仅仅是“脉浮缓”。“汗出恶风”实际上也进一步地佐证了前边那个“太阳中风”不是本意,他不是在强调
这是太阳中风病,而是说他应该有汗出。真正有“汗出恶风”这种情况这是典型的表虚证,这个方剂倒不能用了。下边告诫“不可服之”,这里一再
强调,因为这个方剂容易出事。如果你有兴趣的话可以试着把这个条文用我们今天的叙述方式,把它重新写一遍,这个条文也不是特别长,也不是
特别深奥,你写一下试试就会发现,一开始我们解释的时候可能很多人初接触这个条文,特别是按照胡老给我们指出的这种理解方式的话,都会觉得
有点牵强,古人为什么要绕这么大的弯?用一些明显的自相矛盾的方式来描述这么严肃的问题。当你要试着写一写,你就会发现,要真想把这种情况
写明白了,还真是一个很困难的事情,还不如他这种写法。而且他这种写法还有一个很客观的事,古人跟他当时的生活条件是有关系的,如果有一本
书,大家想想写在竹板上的书,像《伤寒论》,就是一部巨著了,一到上万字的就可以说是一部巨著了,想自己拥有只有去抄它,抄下来以后再反复
地去揣摩,加上书写的条件限制,它就用了这么一种比较含蓄比较隐讳的方式,从这个意义上看是可以理解的。大阳中风、下利呕逆、(注)表解者
·乃可攻之·(经)其人漐漐汗出、发作有时、头痛、心下痞硬满、引胁下痛,干呕短气、汗出不恶寒者、此表解里未和也·十枣汤主之、(152
)胡老:他这个病呀,开始太阳中风,下利呕逆,这说的什么呢?这说的葛根汤,葛根加半夏汤。翻到32条葛根汤都知道了。太阳阳明合病,必下
利,若呕者,加半夏汤主之。他怎么搁个太阳中风呢?这就是古人以方药立证,就给证归一个立字而已,你看葛根汤这个药,他是桂枝汤为基础,桂
枝汤加麻黄、葛根,这么一个药,桂枝汤治中风啊,所以古人也叫中风,他和大青龙汤一样,大青龙汤也有桂枝的关系,那个都包括桂枝去芍药汤,
他也叫太阳中风,可是他没有中风证候,脉紧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葛根汤也是,你看葛根汤恶风两个字,古人的意思中风就怕风啦?其实这是存
在问题的,但我们这一点要知道,在临床上,葛根汤这个药啊,他恶寒甚都恶风,大青龙汤也是,所以我们在临床上遇到表证啊,恶寒特别厉害,同
时发烧,这个不是葛根汤证就是大青龙汤证,这两个方剂也好辨别了,葛根汤证是项背强几几厉害,大青龙汤证是烦躁的厉害,他得有热,热比较突
出,这得思考,大量的思考,那么古人说中风也有道理,他是有这个桂枝证气上冲的厉害,葛根汤就是由于气上冲啊,体液不向下走,处于上边所以
项背特别强,这个项背强达到高度就要抽了,就因为气上冲的关系,所以就用桂枝,由于这个证候里包含着桂枝证,所以古人管葛根汤叫太阳中风,
那么这个病应该是这样的,你们看下葛根汤,应该是太阳中风,头痛发热恶寒这个病,同时呢有下利或呕逆,这是说表证这一方面,同时还有下边这
些东西,心下痞硬满,引胁下痛,心下痞硬满引胁下痛啊,在《金匮要略》里头是指悬饮了,这个饮积于胁谓之悬,胁的一侧,我们现在严重的心膜
炎哪等等,类似这类的病,这个悬饮须攻,但是他有葛根加半夏汤证,这个头痛发热恶寒,脉浮又呕吐又下利,同时有这个心下痞硬满引胁下痛这个
悬饮内痛的证候,这个应该先解表,所以他说表解者乃可攻之,乃可攻之指的下边说的,并不是指下利呕逆,下利呕逆用十枣汤那可不行你看这文章
,错语的厉害,很不好懂,他本来是十枣汤证,同时又有葛根加半夏汤证。所以太阳中风下利呕逆,这是葛根加半夏汤证。那么必须表解乃可攻之,
表解用什么,就用葛根,葛根加半夏。所以底下这一套,都是吃完这个药之后啦,其人蛰蛰汗出,发作有时,头痛,这十枣汤也有头痛啊,心下痞硬
满,引胁下痛,那这个时候他不是下利呕逆啦,是干呕短气,没有下利呕逆了,是吃过葛根加半夏汤,下利呕逆随着表证全解了,只是干呕短气,他
为什么感到短气?有水饮在里头啊,要短气没有水饮他也干呕但是他不象下利呕逆那个样子,所以底下说汗出不恶寒,可见以前是恶寒,由于蛰蛰汗
出他就不恶寒了那么这个时候,他底下说表解里未和,这是表没有了,只是里未和呀,十枣汤主之。有很多注家都这么给讲的,说有发烧怕冷,要吃
解表的药,表解了,又有下利呕逆,这都搁里头了,就用十枣汤。这个用十枣汤的药相当厉害呀,泻下相当凶,下利呕逆能吃这个药吗?没有这个事
.这一段你们看看注家那本可以参考一下。这个匀两头看,一个是发汗以前,吃葛根加半夏以前,他有下利呕逆头痛,发热恶寒,心下痞硬满引胁下
痛,那么经过服葛根加半夏之后,没有下利呕逆,发热恶寒,这都没有了,只是头痛,心下痞硬满,引胁下痛,干呕短气,这是吃完葛根加半夏的证
候了,根据这个来说,这是表解里未和也,应该用十枣汤。那么这三个药啊,芫花、甘遂、大戟,这都是下水的毒药,这都有毒,所以用量都特别的
轻,泻下相当的重,我们看看方后注的说法。上三味等分,各别捣为散,以水一升半,先煮大枣肥者十枚,取八合,去滓,内药末,强人服一钱匕,
就是壮实的人可以给到一钱匕,这个匕是古人盛药的器皿,就像现在小勺似的,古人的一钱就是现在的三分了,强人吃这些,羸人服半钱,瘦弱的人
吃半钱,半钱那很少了,一分半,温服之,平旦服。若下少,病不除者,泻的少而病还不去,明日更服,一天不要连续吃这个药,这个毒药,但他也
毒不死人哪,加半钱。明天吃的药量稍稍加一点,吃一钱的吃一钱半,吃半钱的增加到一钱,得快下利后,糜粥自养。快下利,这个药我用过,下利
非常的凶,这时候停药,糜粥自养,这么凶的药能治呕吐下利吗?不能。这三个药啊,芫花、甘遂、大戟这三个药差不多,都是下水的药,那么搁上
大枣,这个妙不可言,大枣这个药,古人方子中用猛峻的药都用甘药调和,都用甜药,甜能补脾呀,就是安胃,你不顾正不行啊,胃不都给治坏了吗
,所以胃不能给治坏,他为什么不要甘草而用大枣啊,大枣这个药,甜药之中能利小便,能去水,既能顾正而制这个毒药,同时也能去水,可是这个
枣得多用,药只是用几分(按现在说),就搁上十个肥大枣,药如果多用大枣也得多用,所以这个方子我常用,他不但治悬饮这类病,凡是胸水都能
治,甚至有时也用来治腹水,真正的实证的腹水也可以用,但不要这么用,.我用这个大枣最少用半斤,有时我用一斤,这大枣先煮他,煮得没魂似
的,把皮和核挑出来不要,只是汤和枣肉都在里头,我用汤剂不用这个粉剂,这几个药芫花、甘遂、大戟,我都用二钱到三钱,用的好象挺重的,其
实没多大关系,你要这么大量的枣,把这么几味药搁到枣汤里煮,要大沙锅,要一斤得用大沙锅,搁里头煮,煮一个差不多,把药捞出来,就喝这个
枣汤,吃枣肉,让他少吃,一下子吃多少?那得泻的不得了,一会吃一点,稍稍的下了,那就暂停,我这么治好很多人,尤其胸水,相当保险,你们
可以这么用,心里没底搁二钱也行啊,不过这枣必须得搁,没枣可不行,我就根据这个来用这个汤剂的,在胸水、腹水我都用.必须得加小心,所以
古人在这上头是特殊注意的。李老师:“太阳中风,下利呕逆”,这个地方就比较好理解了,太阳中风证有时就可能出现下利或者说呕逆这样的症状
,这也属于它的症状反应之一。在第12条里边有个“鼻鸣干呕”,“干呕”不就是呕逆的意思嘛。在第276条里边呢,把桂枝汤说成是太阴病,
太阴病脉浮的可以发汗,指的是什么?实际上在临床统计资料里边也有,桂枝汤证有时候会出现下利。它要表现为下利,表现为桂枝汤证的时候,用
桂枝汤治疗就可以了。表现为葛根汤的表实证的时候就是葛根汤证。既然下利和呕逆本身就是太阳中风证的这个症状反应,我们可不可以把它叫做或
然证,是可能出现的症状之一。为什么这个地方强调它?强调它就是在强调这个人本身就是不单单有太阳中风证,而且有里虚的情况,属于太阳中风
证兼有里虚的这种情况,里虚比较明显的。接下来是嵌注内容,这个嵌注注解得也非常有意思,“表解者乃可攻之”。这里出来一个问题,后世的注
家啊,因为他们看到是《宋本》啊,《宋本》里边这都是正文,有人对这个“表解者乃可攻之”就提出异议来,说他得的这么重的病,一个是有可能
还存在表证,另一个,像这么重的病你再让他吃解表药没有道理,因为有里虚存在。那么他为什么要加这个嵌注的内容?这个地方很可能当时这个作
者拿到的这个原文啊,这个地方就是有缺字,看不太清,他也感觉这个地方可能是一个下法。他感觉按照经方其它的地方说的,你要想攻的话,有
表证得先解表,然后他就做了这么一个注解。但是整体来看的话,当我们现在知道它是注解内容的时候,这个注解加得并不是太好。因为就是下了以
后,实际没有表证。看后面的症状反应就知道了,其人“漐漐汗出”,它的原意是小雨绵绵不断的那个意思,在这里来形容人的汗出也不大,但是老
是在出。“发作有时”,这个太阳中风证本来它就有这个汗出,经过误治以后人虚了,仍然有一些微汗出,但是表现为发作有时,这等于说它是有了
半表半里证的特征,这个汗出也不是典型的表虚证的汗出了。“头疼”,这个头疼在这个地方如果是单独的看呢有点像是表证,但是实际上十枣汤证也可能出现,结胸证也可能出现头疼的。“心下痞硬满”,就是因为误治了以后,发生结胸证的症状反应,这个非常典型了,跟前面论述呢都是一样的。但这个地方又多了一个症状,就是“引胁下痛”,这个“引胁下痛”应该是十枣汤证区别于大小陷胸汤证的一个比较有特征性的症状反应。但是实际在临床当中,有时候也不仅仅是“引胁下痛”,像这个因为结胸证常伴有咳嗽、喘哪,有时候咳嗽的时候有胸痛,这种情况也比较普遍。“干呕短气”,这是水和热结了以后,对胃功能产生的影响。这个“干呕”呢前边本身就有呕逆,应是出现了结胸证以后,这种症状又遗留下来,但遗留下来以后,很有可能就已经不是表证的因素造成的。“汗出不恶寒”,特别是这个“不恶寒”,前边呢有一个漐漐汗出,这呢又出现了一个汗出。但这个“汗出”明显的是为“不恶寒”作衬托了,就是说虽然有汗出但是不恶寒。说明它不是表虚证了,同时又说明人体啊有了一定程度里热证。这个条文它论述的实际就是表虚证,这表虚证已经非常轻微,或者基本上没有表证了,出现了里虚证。一开始的时候是太阳表虚证又偏于里虚的病人,误治了以后发生了既有里热又没有里实,仍然有里虚,同时又出现了结胸证的这一种情况,那么这种情况呢,就得就需要“十枣汤”来治疗。1
献花(0)
+1
(本文系昆仑一剑400...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