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611缶部
2021-03-28 | 阅:  转:  |  分享 
  
六划

缶部

缸缻缺缿缾罂窰罃罄罅罆罈罇甕罍罎罏罐鬰

缶(fou否)

《易·比·初六》:“有孚,比之,无咎。有孚,盈缶,终来有它。”《易·坎·六四》:“樽酒,簋贰,用缶,纳约,自牖终,无咎。”《易·离·九三》:“日昃之,离,不鼓缶而歌,则大耋之嗟,凶。”《诗·陈风·宛丘》:“饮其击缶,宛丘之道。”《晏子春秋卷七·外篇第七》:“景公饮酒数日而乐,释衣冠,自鼓缶。”《文子·上德》:“君子有酒,小人鞭缶。”《说文·缶部》:“缶,秦人鼓之以节调。”本义是一种泥土烧制的瓦器,可以用来盛水。这里用指为古代一种打击乐器,主要使用在祭祀仪式上。

缸(gāng刚)

汉以后字。

缻(fǒu瓦)

古同“缶”。汲水罐。《孙子·行军》:“悬缻不返其舍者,穷寇也。”

缺(quē阙)

《书·君牙》:“咸以正罔缺。”《文选·刘歆·移太常博士书》:“犹欲保残守缺。”这里用为缺陷之意。

《诗·豳风·破斧》:“既破我斧,又缺我斨。”《老子·五十八章》:“其政察察,其民缺缺。”《庄子·秋水》:“入休乎缺甃之崖。”《汉书·艺文志》:“周室既微,载籍残缺。”《说文》:“缺,器破也。”这里用为破损之意。

缿(xiàng向)

汉以后字。

缾(píng瓶)

古同“瓶”。《诗·小雅·蓼莪》:“缾之罄矣,维罍之耻。”《方言》五:“缶其小者谓之瓶。”这里用为瓶子之意。

罂(yīng婴)罌、甖

大腹小口的瓦器。或作“甇”。《墨子》:“用瓦木罂,容十升以上者,五十步而十,盛水且用之。”《说文》:“罂,缶也。”《方言五》:“自关而西,晋之旧都,河汾之间,其大者谓之,其中者谓之,自关而东,赵魏之郊,谓之瓮,或谓之罂。”

一种直立的一年生罂粟属草本植物,全株有白粉,叶心脏形,边缘有起伏的锯齿,花大,白色、红色、粉色或淡紫色,有时重瓣,生长在长而硬的花梗上,自古以来就有栽培,果实未成熟时取其乳状汁液制阿片。作为鸦片的来源,种子含油,可食,花供观赏。

窰(yáo窑)

古同“窑”。

罃(yīng罂)

古同“罂”。

罄(qìng庆)

《诗·小雅·天保》:“罄无不宜。”《诗·小雅·蓼莪》:“缾之罄矣。”《左传·僖公二十六年》:“室如县罄,野无青草。何恃而不恐?”《说文》:“罄,器中空也。”这里用为空器皿之意。

用尽,消耗殆尽。《尔雅》:“罄,尽也。”《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夫犬马,人所知也,旦暮罄于前,不可类之,故难。”

罅(xià吓)

裂缝、缝隙。《鬼谷子·抵巘》:“巘者,罅也。罅者,涧也。”《说文》:“罅,裂也。”唐韩愈《进学解》:“补苴罅漏。”宋苏轼《石钟山记》:“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

罆(guàn罐)

古同“罐”。

罈(tán坛)

古同“坛”。

罇(zūn樽)

古同“樽”。

甕(wèng瓮)

见“瓮”。

罍(lei雷)

酒樽,也可用来盛水。《诗·周南·卷耳》:“我姑酌彼金罍。”《诗·小雅·蓼莪》:“缾之罄矣,维罍之耻。”《诗·大雅·泂酌》:“可以濯罍,岂弟君子,民之攸归。”《周礼·春官·司尊彝》:“皆有罍。”《礼记·明堂位》:“山罍,夏后氏之尊也。”这里用为酒杯之意。

罎(tán坛)

古同“坛”。

罏(lú垆)

古同“垆”。

罐(guàn贯)鏆、鑵

汉以后字。

鬱(yù郁)

见“郁”。

















先秦古籍用字字典缶部









1151

中国传统文化网www.chinactwh.comwww.chinactwh.com中国传统文化网







献花(0)
+1
(本文系先秦古文字...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