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绿 教学设计
2021-03-29 | 阅:  转:  |  分享 
  
绿教学设计(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比喻、拟人、想象、联想等手法在诗中的作用。2.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诗歌要表达的思想
感情。?教学过程板块一寻找“诗韵”1.导入新课。(1)师导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0课《绿》。(板书课题:绿)(2)师指名分
节读诗。(3)师述:《短诗三首》的学习帮我们解开了现代诗朗朗上口、悦耳动听的秘密,这节课我们就尝试着运用在上篇课文中学到的方法,找
一找《绿》这首现代诗里藏着的秘密吧!2.生自由读全诗,寻找“诗韵”。3.全班交流。师重点引导交流以下内容。(1)课件出示第2小节。
(2)注意诗句中含有“绿”的词语,反复朗读。(3)感受“绿”的多。①想象“绿”的画面。师引导:读着读着,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
预设:各种各样的绿色)都有哪些绿?(预设:墨绿、浅绿……)②体会省略号的用法。师:只有这些绿吗?从哪儿可以看出不只这些绿?(预设:
从省略号可以看出)③师引导发散思维:你还知道哪些绿?(预设:橄榄绿、苹果绿、黄绿……)师:这么多的绿,都悄悄地藏在省略号中,留给我
们无限的想象空间。难怪作者这样说——(课件出示诗句)生轻声读;师指名读;全班齐读。(4)感受绿的美。①师:作者的联想多么丰富啊!眼
前各种各样的绿,在他眼里是什么样的?(生自由交流)②师指名读第1小节。③理解“发黑、出奇”。师:这么多的绿,在作者的眼里,绿得发黑
、绿得出奇。你怎么理解“绿得发黑”?(预设:绿的程度深)师:“出奇”是什么意思?(预设:特别,不平常)④师指导朗读:读出诗中不寻常
的“绿”。(师指名读后全班齐读)【设计意图】通过朗读,引导学生感知绿的美,感受不寻常的“绿”。板块二精品细读,想象画面1.学习
第3~5小节。(1)师引导:这么多的绿集中在一起,会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读读课文第3~5小节。(2)课件出示阅读要求。轻声地自由
读第3~5小节。你觉得哪小节写得最有趣?挑选你最喜欢的一节再仔细读读。(3)生读第3~5小节。(4)生交流,师相机出示第3小节。
①师小结:很多人喜欢这一节诗,喜欢的原因是,这一节诗句式相仿,使诗歌读起来朗朗上口。②师范读后指名读。③引导想象,感受诗的意境。一
阵风吹来,()是绿色的。一阵雨冲刷过,()是绿色的。小溪潺潺流过,()是绿色的。一束阳光射进,(
)是绿色的。师指名读;小组读;全班齐读。(师相机指导,读出诗的韵味)(5)学习第4小节。①课件出示诗句。②关注“在一起”的句式,
读出节奏。③师指名读后,全班读。④师:注意表示动作的词,你读出了什么?将表示动作的词语读得重一些,你感受到了什么?示例1:这么多的
绿融合在了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深的、浅的、浓的、淡的……满眼都是绿。示例2:一个“挤”字,运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绿色
集中在一起的画面。⑤师示范读后,指名读;师生合作读。⑥拓展运用。(出示课件)仿写练习:春天,大自然的一切都充满了生机,充满了绿意,
你能写一写“所有的绿集中起来”的情景吗?所有的绿集中起来,校园里()在一起,公园里(
)在一起,田野里()在一起。a.生仿写,师巡视指导。b.生朗读仿写句段,相互评价。(6)学习第5小
节。(出示课件,师指名读)①师范读后指名读,相机引导:说说“所有的绿就整齐地按着节拍飘动在一起”带给你怎样的感受。预设:这是作者的
想象,写出了绿的摇曳、绿的梦幻、绿的闻风而动,体现了绿是生命的象征、是希望的象征的主题。②说话练习。(课件出示说话练习)说话练习:
一阵风吹来,小草(),柳条(),树枝(),()。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诗歌。(1)生自由练习读全诗。
(2)师指名分小节配乐读;生齐读。【设计意图】此板块主要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读出作者的想象,读出作者的情感,读出诗的意境。学生通过
进一步自主探究发现现代诗是作者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作者触景生情,情动而辞发。反复朗读,又将背诵巧妙地融于整节课的教学之中,突破了教
学重难点。板块三对比阅读,感悟语言1.学习“阅读链接”。(1)师:艾青笔下的“绿”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想象的空间,宗璞笔下的“绿”
,又带给你怎样的感受?(2)课件出示宗璞的作品。(3)生自由朗读;师指名读。(4)学生交流读后感受。示例1:作者抓住了灵隐“绿”的
特点,善于联想、想象。从“绿意扑眼而来”“苍翠欲滴”“似乎飘着的雨丝也都是绿的”这些词句中可以读出。(“绿意扑眼而来”“苍翠欲滴”
“似乎飘着的雨丝也都是绿的”)示例2:作者着重写层层叠叠的树木和青苔的绿。树木“有的绿得发黑,深极了,浓极了;有的绿得发蓝,浅极了
,亮极了”,青苔“直绿到了石头缝里”。(有的绿得发黑,深极了,浓极了;有的绿得发蓝,浅极了,亮极了)(生齐读)2.师总结:同学们,
生活中的美景无处不在。参天的古木、蜿蜒的小径、潺潺的流水,它们都以美的身姿深深地吸引着我们。“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
睛。”但愿通过学习这首现代诗,我们都能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去欣赏这个美丽的世界。【设计意图】新课标要求:“能推敲、把握重要词语和
关键语句在语境中的意义和作用。”有些词语或句子在文中看起来很普通、平实,但如果仔细思考、揣摩就会发现其深刻的内涵。文章的主旨也往往
在我们理解了关键的一个词或一句话后豁然显现,学生的学习由此步入柳暗花明的新天地。?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教学这类课文,不必进行过多的分
析讲解,重在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在诵读中展开想象,在脑海中浮现诗歌描绘的美丽画面,并启发学生对诗歌所描绘的画面进行补充和拓展。在学习
的过程中边读边想,边读边体会。通过反复朗读,与作者一道沉浸在自然的美景中,让学生真正感受到阅读的乐趣。这才是审美阅读,这才是小学语
文教学应该追求的境界。诗歌的美不仅仅在于它的定位,还在于它的意境。所以仅读熟、读流畅还不够,还要通过阅读,进入诗歌所描绘的意境,类文链接更好地体会“绿”在作者眼中的意味,“绿”在作者眼中的画面,“绿”寄托的作者的情感。对于现代诗的教学,在让学生理解诗意和体会情感的基础上,我还尝试引导学生进行说话仿写练习,进一步提高他们的语言应用能力。1/8
献花(0)
+1
(本文系胡月948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