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划
齿(齒)部
齿齒2.龀3.啮嚙龁齕4.龂齗齘5.龃齟齚龄齢齣龅齙龆齠6.齧龇齜齩龈齦7.龉齬齫龊齪8.齰齮9.囓齶齵龋齲龌齷齹10.齺13.齼
齿(chǐ耻)齒
《书·禹贡》:“齿、革、羽、毛。”《大戴礼记·易本命》:“男以八月而生齿,八岁而龀,女七月生齿,七岁而龀。”本意为牙齿,这里用为象牙之意。
《书·蔡仲之命》:“降霍叔于庶人,三年不齿。”《庄子·天下》:“百官以此相齿。”《礼记·王制》:“终身不齿。”这里用为录用、收纳之意。
《诗·鄘风·相鼠》:“相鼠有齿,人而无止!”《左传·隐公十一年》:“不敢与诸任齿。”《庄子·天下》:“百官以此相齿。”这里用为并列、次列之意。
指年龄。《管子·八观》:“则齿长辑睦,毋自生矣。”《管子·霸言》:“贤不齿第择众,是贪大物也。”《礼记·曲礼》:“齿路马有诛。”《礼记·文王世子》:“古者谓年龄,齿亦龄也。”
古人立契,中分为二,其分处有齿,以便合验。《管子·轻重甲》:“与之定其券契之齿。”《列子·说符》:“归而藏之,密数其齿。”
二画
龀(chèn趁)齔
儿童换牙,脱乳齿换恒齿。《管子·小问》:“未龀不入军门。”《列子·汤问》:“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遣男,始龀,跳往助之。”《说文》:“龀,毁齿也。男八月生齿,八岁而龀,女七月生齿,七岁而龀。”
三画
啮(niè聂)噛、嚙
汉以后字。
龁(hé荷)齕
《晏子春秋卷三·内篇问上》:“而用事者迎而龁之,此亦国之猛狗也。”《庄子·马蹄》:“齕草饮水,翘足而陆,此马之真性也。”《韩非子·说林下》:“虫有虺者,一身两口,争食相龁也。”《说文·齿部》:“齕,齧也。”唐李朝威《柳毅传》:“饮龁其异。”《聊斋志异·促织》:“直龁敌领。”这里用为用牙齿咬东西之意。
四画
龂(yín龈)齗
古同“龈”。
齘(xiè泻)
比喻物体相接的地方参差不密合。《周礼·考工记》:“凡察革之道,衣之欲其无齘也。”
五画
龃(jǔ举)齟
汉以后字。
齚(zé责)
古同“齰”。
龄(líng灵)齢
年限、年数。《礼记·文王世子》:“梦帝与我九龄。”鲍照《代升天行》:“暂游越万里,少别数千龄。”
齣(chū出)
汉以后字。
龅(bāo苞)齙
汉以后字。
龆(tiáo条)齠
汉以后字。
六画
齧(niè聂)
古同“啮”。啮合,指人或动物的上下牙齿咬得紧,(齿轮等)如上下牙齿那样咬紧。《管子·轻重戊》:“车毂齧,骑连伍而行。”《楚辞·九思》:“吮玉液兮止渴,齧芝华兮疗饥。”
齤(quán全)
露齿。《淮南子·道应训》:“若士者齤然而笑曰。”
龇(zī资)齜、呲
汉以后字。
齩(yǎo咬)
古同“咬”。
龈(yín银)齦
汉以后字。
七画
龉(yǔ予)齬
汉以后字。
齫(yun允)
《荀子·君道》:“则夫人行年七十有二,齫然而齿堕矣。”《广韵·吻韵》:“齳,无齿。齫,同齳。”《正字通·齿部》:“齫,同齳,俗省作齫。”这里用为没有牙齿之意。
龊(chuò绰)齪
汉以后字。
八画
齰(zé责)齚
汉以后字。
齮(yǐ蚁)
汉以后字。
九画
囓(niè啮)
古同“啮”。
齶(è腭)
古同“腭”。
齵(ou殴)
《周礼·冬官考工记》:“察其菑蚤不齵,则轮虽敝不匡。”《荀子·君道》:“有弛易齵差者矣。”这里用为参差不齐之意。
龋(qǔ取)齲
牙齿发生腐蚀的病变,在牙面上形成龋洞,逐渐扩大,最后可使牙齿全被破坏。《黄帝内经·素问·缪刺论》:“齿龋,刺手阳明,不已,刺其脉入齿中,立已。”《淮南子·说山训》:“虻散积血,斵木愈龋,此类之推者也。”
龌(wò卧)齷
汉以后字。
齹(cī呲)
牙齿参差不齐。
十画
齺(zou邹)
《荀子·王霸》:“齺然上下相信,而天下莫之敢当。”《广韵·觉韵》:“齺,齿相近貌。”这里用为相近之意。
十三画
齼(chǔ楚)
汉以后字。
先秦古籍用字字典齿部
1266
中国传统文化网www.chinactwh.comwww.chinactwh.com中国传统文化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