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划
黾(黽)部
黾黽鼋鼌黿鼂鼃鼁鼇鼈鼍鼉鼍
黾(mǐn敏)(měng猛)黽
(mǐn敏)《诗·邶风·谷风》:“黾勉同心。”《诗·小雅·十月之交》:“黽勉从事,不敢告劳。”《诗·大雅·云汉》:“旱既大甚,黽勉畏去。”这里用为勉力、努力之意。
(měng猛)蛙的一种。《楚辞·七谏》:“鸡鹜满堂坛兮,鼁黾游乎华池。”张祜《发蜀客》:“湿地饶蛙黾。”
鼌(cháo潮)(zhāo招)
(zhāo招)古通“朝”。《楚辞·屈原·哀郢》:“出国门而轸怀兮,甲之鼌吾以行。”《汉书·严助传》:“边境之民为之早闭晏开,鼌不及夕。”这里用为早晨之意。
(cháo潮)类似龟的一种动物。
鼋(yuán元)黿
动物名,亦称“绿团鱼”,俗称“癞头鼋”。《晏子春秋卷二·内篇谏下第二》:“吾尝从君济于河,鼋衔左骖以入砥柱之流。”《左传·宣公四年》:“楚人献鼋于郑灵公。公子宋与子家将见。”《墨子·公输》:“鱼鳖鼋鼍。”《楚辞·九歌·河伯》:“乘白鼋兮逐文鱼,与女游兮河之渚。”
鼂(cháo潮)
汉以后字。
鼃(wā蛙)
古同“蛙”。
鼁(qù去)
蟾蜍,即“癞蛤蟆”。《楚辞·七谏》:“鸡鹜满堂坛兮,鼁黾游乎华池。”
鼇(áo鳌)
古同“鳌”。传说中海里的大龟或大鳖。《楚辞·天问》:“鼇戴山抃,何以安之?”
鼈(biē鳖)
古同“鳖”。
鼍(tuó驮)鼉
爬行动物,吻短,体长二米多,背部、尾部均有麟甲。穴居江河岸边,皮可以蒙鼓。亦称“扬子鳄”、“鼍龙”、“猪婆龙”。《诗·大雅·灵台》:“鼍鼓逢逢,矇瞍奏公。”《吕氏春秋·季夏纪·季夏》:“是月也,令渔师,伐蛟取鼍。”《战国策·宋卫策》:“荆有云梦,犀兕麋鹿盈之,江、汉鱼鳖鼋鼍,为天下饶。”这里用为用鳄皮蒙的鼓之意。
先秦古籍用字字典黾部
1267
中国传统文化网www.chinactwh.comwww.chinactwh.com中国传统文化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