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划
鬲部
鬲鹝鬴鬻鬵鬷鷊
鬲(gé革)
古通“隔”。《管子·八观》:“州里不鬲,闾闬不设。”《列子·天瑞》:“望其圹,皋如也,宰如也,坟如也,鬲如也。”《荀子·大略》:“望其圹,皋如也,巅如也,鬲如也。”《汉书·五行志中》:“鬲闭门户,毋得擅上。”《汉书·南越王赵佗传》:“别异蛮夷,鬲绝器物。这里用为阻隔之意。”鬲如:形状突起高绝如鬲鼎的样子。
鬲山:即历山,今称历阳山,在今安徽省和县西北。传说夏桀死于历山。《荀子·解蔽》:“桀死于鬲山,纣县于赤旆。”
鹝(yì义)鷊
草名。《诗·陈风·防有鹊巢》:“中唐有甓,邛有旨鹝。”这里用为绶草之意。
鬴(fǔ釜)
古同“釜”。古量器。春秋、战国时代流行于各诸侯国。《吕氏春秋·孟冬纪·安死》:“兄之不悌弟,皆乡里之所釜鬴者而逐之。”
鬻(yu育)
古同“育”。《诗·豳风·鸱鸮》:“恩斯勤斯,鬻子之闵斯!”《管子·轻重甲》:“靡得相鬻而养之,勿使赴于沟浍之中。”这里用为养育之意。
《管子·八观》:“非有余食也,则民有鬻子矣。”《左传·昭公十四年》:“鲋也鬻狱。”《孟子·万章上》:“百里奚自鬻于秦牧养牲者五羊之皮。”《韩非子·难言》:“傅说转鬻;孙子膑脚于魏。”《韩非子·三守》:“鬻宠擅权,矫外以胜内。”《国语·齐语》:“市贱鬻贵。”这里用为卖,出售之意。
鬵(zèng赠)
古同“甑”。古代蒸饭的一种瓦器。底部有许多透蒸气的孔格,置于鬲上蒸煮,如同现代的蒸锅。《诗·桧风·匪风》:“谁能亨鱼?溉之釜鬵。”《韩非子·备内》:“然而釜鬵间之,水煎沸竭尽其上。”
鬷(zōng中)
古通“总”。《诗·陈风·东门之枌》:“穀旦于逝,越以鬷迈。”《诗·商颂·烈祖》:“鬷假无言,时靡有争。”这里用为聚集之意。
鷊(yì义)
汉以后字。
先秦古籍用字字典鬲部
1299
中国传统文化网www.chinactwh.comwww.chinactwh.com中国传统文化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