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第一章-天然香料概论
2021-04-04 | 阅:  转:  |  分享 
  
第四节天然香料的有关术语和概念精油:通常将“精油”的精字省去。例如玫
瑰精油,可以简称为“玫瑰油”。从广义上讲,精油是指从香料植物或泌香动物中加工提取所得到的挥发性含香物质制品的总称。但通常是指用蒸汽
蒸馏、压榨、冷磨或干馏法从香料植物中提取得到的含香物质的制品。是天然香料中品种最多,数量最大的。如山苍籽油、香茅油、丁香油、芳樟油
、薄荷油、柑桔油等。这些制品,在常温下呈液态,有少数品种呈固态。配制精油:为了降低成本或弥补天然品供应不足,采用人
工调配的方法,制成近似天然品香气和其它质量要求的精油,我们习惯上称这种制品为配制精油。浓缩物:有些精油通过
真空分馏,除去萜烯类化合物,提高其中有效成分,使香气得到浓缩,溶解度得到改善.称为精油浓缩物。常见的有五倍、十倍浓缩甜橙油。甜橙油
的重要香味物质是其中所含辛醛和癸醛的总含醛量,一般在1.5%左右,然而十倍浓缩油并不是指含醛量提高十倍,而是指投入加工的单倍甜橙油
的重量缩小了十倍而言。重组精油:精油中含有对人体皮肤有害的成分(如引起光敏中毒或有较大刺激性等成分),为使其符合
安全标准,人们采用一定的方法去除有害成分,不补入或少补入一些其它物质,使其香气和其它质量要求与该天然品相近似,我们称这种精油为重组
精油。浸膏:从广义上说,是指用有机溶剂浸提香料植物器官(有时包括香料植物的浸出物树胶或树脂)所得到的香料制品。所得到的香
料制品中应不含原有的溶剂和水分。在大多数情况下,浸膏中含有相当数量的植物蜡、色素等。在室温时,它呈蜡状固态,有时有结晶物质析出,也
不会全溶于乙醇中。主要有茉莉、白兰、桂花、墨红浸膏等。香脂:用脂肪(或油脂)冷吸法将某些鲜花中的香气成分吸收在纯净无
臭的脂肪(或油脂)内,这种含有香气成分的脂肪(或油脂),我们称之为香脂。净油:用乙醇萃取浸膏或香树脂、香脂、含香蒸馏水的
萃取液,经冷冻处理,滤去不溶于乙醇的全部物质,然后在减压下低温蒸去乙醇,所得的产物统称为净油。它们是:浸膏净油、香树脂净油、香脂净
油和含香蒸馏水净油。单离品:是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从天然精油中分离出来的某种致香成分的化合物。在其它领域指有效成分。
香膏:是香料植物由于生理或病理的原因而浸出带有含香成分的树脂样物质。香膏大半呈半固态或粘稠液态,不溶于水,而全溶或几乎全溶
于乙醇中;在烃类溶剂中只部分溶解树脂:树脂有天然树脂和人工制备的树脂。天然树脂是植物渗出植株外的萜类化合物因受空气氧
化而形成的固态或半固态物质,不溶于水。如黄连木树脂、和枫香树脂等,但大多数天然树脂是没有香气的。制备的树脂是将天然树脂中的精油去除
后的制品,典型的样品如松香冷法酊剂:凡是用一定浓度的乙醇在室温下(不加热)浸提天然香料所得的乙醇浸出液,经过滤澄清
的制品,统称为冷法酊剂;在这些天然香料中,包括香料植物(或药用植物)及其渗出物(如树脂、天然油脂以及泌香动物的含香分泌物)。冷法酊
剂中都含有相当量的乙醇。热法酊剂:凡是用一定浓度的乙醇在加热条件下浸提天然香料所得的乙醇浸出液,经过滤澄清的制品,统称为
热法酊剂;在这些天然香料中,包括香料植物(或药用植物)及其渗出物(如树脂、天然油脂以及泌香动物的含香分泌物)。热法酊剂中都含有相当
量的乙醇。水浸剂:凡是用水在加热或不加热条件下浸提天然香料所得的浸出液,经过滤澄清的制品称为浸剂;在这些天然
香料中,水留存在体系中。常见的有可可及壳、菊花、咖啡、茶叶、甘草、角豆、大黄浆果、接骨木等水浸剂。辛香料:一般说来,
辛香料是指专门作为调味用的香料植物,有时也指从这些香料植物中制得的香料制品。第五节精油在植物体内分布及其形成器官一、精油在植
物体内的分布精油分布在植物体内不同的器官,一般精油分布较多的器官是花、果,其次是叶、再次为茎。在花中精油
的分布也不平衡。最常见的是花冠部分,其次是花萼和花瓣。同样的器官因位置不同,精油含量也不同。相同的植
物器官因位置不同,精油成分也不同。如杂种罗勒的下部叶片含柠檬醛,而上部叶片则没有这一成分。同一种植物的不同器官中,
精油的成分和含量也有所不同。如薄荷花的精油则比叶的精油含酮量高。锡兰肉桂树皮中含80%肉桂醛和8-15%丁香酚,而叶中含70-90
%的丁香酚和0-4%肉桂醛,根中含50%的樟脑,而不含丁香酚和肉桂醛;芫荽叶的精油也与其果实的精油不同,叶的精油是由葵醛、癸烯醛和
其他醛类组成,而果实中主要是芳樟醇(50-80%),二聚戊烯和其他烃类。二、形成精油的植物细胞和组织植物分泌精油
的细胞和组织在植物解剖学上划归两大类;外部的和内部的精油分泌结构。(一)外部的分泌结构是由植物
的表皮组织形成,如腺毛(即油腺)是由表皮的细胞突起而形成。腺毛是由头细胞和柄细胞两部分组成。腺毛的头细胞起产生精油的作用。在头细胞
的外面共同披有一层膨大的角质膜,头细胞分泌的精油积聚在这层角质膜下。当轻轻碰触时,角质膜就会破裂,精油挥发到空气中,因而能嗅到香气
。腺毛的柄细胞一般是由非腺细胞组成,只起同化作用,不能分泌精油。(二)内部的分泌结构内部分泌细胞常成为特化的细胞
,分散在其他不特化的细胞中,这种精油细胞是内部精油分泌结构中最原始的一种,由一些增大的薄壁组织细胞组成。精油分
泌腔道与分泌细胞不同,是由细胞溶解(溶生间隙)或细胞分开(裂生间隙)后形成的间隙。裂生精油分泌腔(道),是由细胞分开和扩大细胞间隙
形成。溶生精油分泌腔是由于溶解一组细胞形成的腔(道)。三、精油对分泌精油植物本身的作用至今还没有取
得最后一致性的结论。兹就其对植物本身作用的不同观点分述如下:(一)精油生成是植物新陈代谢的废物(二)精油对分泌精油植物
的若干保护作用(三)精油在化学生态学中的作用科学家们曾观察萜类化学物质在生物间的作用。格鲁里尔介绍了香料植物
在这方面的作用。如属于伞形科株身较高的茴香与唇形科株身较低的薄荷同种时,茴香因受薄荷释放出的化学物质影响,在生长节处停止生长,并显
示枯萎。第六节香料植物不同品种、株龄的精油含量和成分的变化一、精油在植物不同生长发育期的含量和成分的变化植
物各器官(根、茎、叶、花、果等)的含油量随着植物器官的生长而不断增加。以刚完成生长发育的植物器官的绝对含油量最高。胡椒薄荷含油量
在开花前一直上升、到开花时稍有下降,或保持不变。山苍子果实的含油量也随果实的成长逐渐提高,以果实基本长成、尚未变红时最高。然而当果
实进一步成熟时,含油量反而下降。精油的成分也因植物个体的生长发育阶段不同而变化。薄荷的幼
叶中含薄荷酮较高,含薄荷脑较低,随叶片的生长,薄荷脑含量逐渐增加,含酮量则下降,开花后游离薄荷脑的生成减少,薄荷酯的含量随之不断上
升。香水玫瑰以花刚开放时精油质量最佳,当花瓣颜色开始变淡时。含醇量下降,质量变劣。熏衣草油乙酸芳樟酯的
含量自开花到种子成熟前,逐渐上升,待种子成熟后含酯量开始下降。香紫苏精油的含酯量和含油率一样,以现蕾期最低(42.1
1%),种子开始成熟时最高(72.48%),到种子开始脱落时含酯量下降到63.15%。柠檬桉树龄越大,枝叶的含油率愈高二、
精油在不同年龄植物体内的变化多年生香料植物精油的含量和成分随年龄的增长有不同的变化,一般幼龄稍低,随植株年龄的增长,
含油率渐增高。当植株开始衰老时,含油量和精油质量也随之下降。。生长年限含油率一年生幼树叶0.68-0.81%3-5年
生1.33-1.48%30年的老树1.61-1.68%生长年限11-15年21-25年51-55年111-11
5年含油率%0.0830.3460.9091.430樟脑含量0.007%0.672%1.135
%樟树树龄越高、含油量和含樟脑量愈高三、香料植物个体间精油的变化和变异同属中不同种植物的精油成分有很大差别。如
樟属植物种类很多,不同种的精油成分也不同,樟油的主要成分是樟脑,芳樟的主要成分为芳樟醇,而黄樟油则以黄樟素为其主要成分。桂花中以金
桂和银桂的精油品质最佳,而四季桂则为观赏园艺品种,精油质量较差。同属一种的香料植物,由于产地不同,个体间精油含量和成分也有很大差别
。五肋百里香精油含量成分山东烟台3.4%60一70%的芳樟醇,而酚类含量极微泰安2.9%
酚类含量30%,芳樟醇含量仅5%左右四、生态地理条件与栽培条件的影响水分条件包括空气温度和土壤湿度,对精油形
成也起重要作用。土地含水量下降能显著降低薄荷叶的含油率。土壤含水量40%60%80%含油率1.96%2.53%
2.48%不同地理条件,对植物精油的影响比较大。熏衣草以生长在海拔较高的高山熏衣草精油质量最佳,乙酸芳樟酯的含量较高,生
长在海拔较低的地区的含酯量较低。生长海拔400多m1100m1600m含酯量38.1%41.8%52.6%
(23)广藿香主产于广东和海南省,取香部位为全草(根部除外)。(24)薄荷
别名亚洲薄荷,主产于江苏、安徽、浙江、江西、四川等地,尤以江苏为多。取香部位为植株上部的茎、叶、花。(25)留兰香
又名绿薄荷,丰产于江苏、浙江、四川。取香部位为植株上部茎、叶、花。(26)丁香罗勒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福建等地,取香
部位为花序、叶和嫩茎。(27)薰衣草50年代从国外引种后,经多年选种和培育,于70年代初进行大规模的栽培发展。现主要栽培
于新疆地区,西安和河南也有少量栽培。取香部位为花序。(28)鸢尾作为提取香料用的有以下品种:佛罗伦萨鸢尾,香根鸢尾,德
国鸢尾。主要分布于浙江、云南一带,取香部位为根。(29)爪哇香茅我国栽培的香茅是属于爪哇型的品种,它要分布在海南省与广东
省的雷州半岛以及广西南部和云南省。取香部位为地上部分的全草。(30)岩兰草又名香根草,我国是在1958年从印度尼西亚引人海
南的,引种成功后,广泛栽培于广东、福建和浙江一带。取香部位是根部。(31)芹菜籽广泛种植于我国南北各地,取香部位为种籽。
(32)香荚兰属兰科植物。自国外引种后,现主要栽培于云南西双版纳地区和海南省。取香部位为香荚兰的荚果。(33)麝香麝鹿
分布于中亚细亚山区,海拔3000米以上的越南、印度、蒙古、尼泊尔、中国等地,我国的特产香料之一。我国的产量占世界的70—80%。取
香部位为雄麝鹿腹部的香囊。(34)山楂果又叫“山里红”、“胭脂果”。遍及世界各地,我国主产于山东、河南、江苏、浙江等地。取香
部位为果实。(35)甘草甘草分欧洲甘草和中国甘草,中国甘草又分东甘草和西甘草,取香部位为匍匐茎及根。(36)白芷是传统
中药之一,也称杭白芷。主产我国浙江、四川。取香部位为白芷根。(37)独活一般用于香料使用的为香根独活,也称庭院独活。原产我国
,四川巫山、巫溪、灌县,湖北资丘、巴东、恩施及陕西和甘肃等地生长。取香部位为叶或根。第三节世界主要天然香料品种及资源的分布概况
1.黄葵原产于印度,现在安哥拉、印尼、厄瓜多尔、塞舌尔、马达加斯加等地栽培。取香部位为黄葵的籽实。2.秘鲁原产于中
美洲的萨尔瓦多。取香部位为去皮树干分泌的物质。3.苏合香亚洲品种:苏合香,习称五角枫;枫香,习称三角枫。苏合香原产于小亚细
亚,香膏主产于土耳其。美洲品种:美洲枫香,原产于美洲东部及南部,洪都拉斯与危地马拉有香膏生产。取香部位为枫香的树皮及树干的分泌物。
五角枫美洲枫香4.安息香主要产于泰国、越南、苏门达腊和马来西亚。以
泰国产的最好。取香部位为安息香树分泌的树脂。5吐鲁主要产于南美、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和古巴。取香部位为去皮树干分泌的物质。
6.乳香原产于印度西部、非洲东北部及阿拉伯南部,主要是索马里。取香部位为去皮树干分泌的油树胶树脂。7.没药原产于东
非北部及阿拉伯,以及埃塞俄比亚、索马里和苏丹。取香部位为去皮树干分泌的油树胶树脂。8黑香豆主要产于南美、圭亚那、委
内瑞拉和古巴。取香部位为豆荚。9.晚香玉原产于中美洲和东印度,现在法国、意大利、摩洛哥和埃及均有栽培。取香部位为鲜花
。10.愈创木野生于巴拉圭、阿根廷等地。取香部位为芯木。11.桦焦主要产于苏联、芬兰、瑞典、德国。取香部位为干树皮
。12.广木香广木香又名印木香、番木香、南木香、青木香。多栽培于海拔2500m以上的高山。原产于克什米尔、印度、缅甸等地地
区。取香部位为根。13.香苦木主要产于西印度、巴哈马群岛、古巴、美国。取香部位为干树皮。14.柠檬草亦称枫茅油,有
两种,习称为东印度柠檬草和西印度柠檬草。东印度种主要产于印度,产量小。西印度种原产于斯里兰卡,现许多国家和地区都生产,取香部位为全
草。15.迷迭香原产于地中海区诸国,西班牙、突尼斯、法国、意大利、南斯拉夫、奥地利、苏联、摩洛哥等国的产量较多。取香部位为鲜
花和嫩叶。16.百里香主要产于西班牙、土耳其、摩洛哥等国。取香部位为全草。17.缬草原产于亚洲,现在欧洲不少国家均
有。取香部位为根茎。18玫瑰草主要产于印度、印尼、塞舌尔、科摩罗。取香部位为全草。19.玫瑰木有二个品种,其一称
开运玫瑰木,另一称为巴西玫瑰木。开运玫瑰木主要产于圭亚那,巴西玫瑰木主要产于巴西,秘鲁有少量。取香部位为树干和树根。20.葫芦
巴主要产于印度。取香部位为籽。21菊苣原产于地中海、亚洲中北部,现在主要在欧洲。取香部位为地下根茎。22.香叶
原产地南非,现主要产于留尼汪、阿尔及利亚、摩洛哥、印度、肯尼亚、埃及、苏联。取香部位为茎和叶。23.肉豆蔻主要生产国是印
度尼西亚和斯里兰卡。取香部位为种子及果皮。24.牛至主要产于地中海亚南各国。取香部位为草。25.葛篓子原产于北欧
、北非、西北美及亚洲,主要种植于荷兰、丹麦、波兰、苏联、匈牙利、南斯拉夫、德国、英国、西班牙、挪威、突尼斯、印度及巴基斯坦和美国。
以荷兰产量最多。取香部位为籽。26.甜墨角兰原产埃及,后又传入美国、法国及东欧。取香部位为叶和花。27.芫荽亦称
胡荽或香菜。原产于南欧、小亚细亚及高加索地区。现主要种植国为苏联。取香部位为籽。28.枯茗枯茗别名为孜然、安息茴香。主产于
地中海和中亚地区。取香部位为籽。29.丁香原产于摩鹿加群岛,现主要产地为马达加斯加、坦桑尼亚,此外留尼汪、科摩罗、塞舌尔、
东南亚槟榔屿、印尼摩鹿加等地也有。取香部位为花蕾、梗和叶。30.鼠尾草主要产于法国。取香部位为全草。31.铃兰原产于
伊朗,现在野生于欧洲。取香部位为花。32.海狸也叫河狸,产于加拿大、苏联,以加拿大生产的质量最好。雌雄海狸的生殖器附近均有
2个梨状腺囊,内藏白色乳状粘稠液即为海狸香。33.灵猫分为大灵猫和小灵猫两种。大灵猫产于埃塞俄比亚、几内亚和塞内加尔等国
,小灵猫产于印度、孟加拉、苏门达腊等地,取香部位为雄雌灵猫腹部的香囊。34.龙涎香主要产于印度洋、新
西兰、澳大利亚、巴西、印尼等国。取香部位为抹香鲸的呕吐物经过长时间的自然陈化而形成。35可可原产于南美,现在广泛在非洲、
东南亚和拉丁美洲种植。取香部位为籽。36咖啡咖啡原产于埃塞俄比亚。取香部位为籽。37.啤酒花别名忽布、香蛇麻花
、酒花、野酒花。可能源自于亚洲,现在主要生长在北欧。取香部位为花。38.甜茴香可能是原产于马尔他,种植于欧洲中部的法国和意大
利以及希腊和马其顿。取香部位为干果实(籽)(野生品种是从全草提油)。39.角豆(Ceratoniasiliqua):角豆原产
于地中海地区,也可能是中东,在那里栽培角豆的历史已有4000多年。取香部位为果实。40.罗马春黄菊产于西南欧、英、德、比、法
、匈等国。取香部位为花。天然香料学杨靖第一章概述第一节天然香料生产加工的历史沿革天
然香料(Nature)是指主要依靠物理方法从自然界生长的含有芳香物质的动物或植物有关部位分离或萃取出来的芳香物质。一般情况下
,天然香料是多种成分的混合物。天然香料的形态主要有精油、净油、浸膏、油树脂、酊剂、萃取物等。合成香料(AromaChemi
cal)是指经过化学合成过程得到并且其感官特性可以被用作香料的芳香化合物。合成香料的起始原料可以是基本有机原料,也可以是从天然
界分离得到的有关化合物,还可以是经过生物催化过程获得的有关成分。经过合成过程得到的合成香料一般是单一化合物,也有若干种成分的混合物
。香料的历史可以溯及3000年至5000年之前。这个时期所应用的香料都是天然的、未加工过的固体芳香植物。香料历史真正开始时期应为
人类认识到天然动植物中的某些成分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方法富集,例如,在公元前人们已经开始使用橄榄油提取技术和水蒸汽蒸馏技术提取香料
9世纪,阿拉伯人对蒸馏技术进行的改进成为目前仍在使用的香料蒸馏技术的基础;13世纪受天然医药制备技术的影响,蒸馏分离香料技术得以
全面发展;16至17世纪,许多精油类香料利用医药上的蒸馏技术得以开发.到了19世纪,新的提取方法—挥发性溶剂浸提法诞生
。1874年,席尔采(Hirzel)采用石油醚作浸提溶剂,高尔聂(Garnier)发明了相应的转动式浸提器。后来又发展有蓬盾(Bo
ndo.M)转动浸提设备。19世纪上半叶是天然香料发展的重要时期,由于调香的需要,大量的天然精油类产品得以工业化生产。此外,这一
时期许多香料公司建立,例如:Schimmel、Haarmann&Reimer等.这一时期,天然香料制造商开始用人工
压榨,进而发展到用机器进行冷榨、冷磨方法来提取柑橘精油,柑橘精油的品质因而大大提高。这为饮料、食品的加香提供了极有利的条件。18
50年前后,单个的有机化合物开始应用于香精调配中,这得益于此前的几个重要突破:—1834年,J.B.Dumas和E.M.Péli
got从桂皮油中分离出桂醛—1837年,J.Liebig和Wohler从苦杏仁油中分离出苯甲醛—1845年至1850年间,合
成“芳香油”的概念出现。几种醇的低级脂肪酸酯由化学合成法合成出来用于果香味.—1859年,水杨酸甲酯以“人造冬青油”形式出现
—1870年,苯甲醛以“人造苦杏仁油”形式出现—1874年,工业合成香兰素,—1878年,工业合成香豆素(Haarma
nn&Reimer),由此出现香料工业的另一分支—合成香料工业进入20世纪,因合成香料的崛起,香料工业快速发展
,新香料公司不断出现。合成香料以产量高、成本低的特点,使天然香料一度没落。—1904年,FrancoisCoty在法
国首都巴黎创立;—1910年,Chanel在法国巴黎成立,目前仍在流行的香水ChanelNo.5于1921年创制出来
20世纪初,新的吸附方法在苏联等一些国家中首先采用。例如吹气吸附法来提取新鲜香花的精油,至此天然香料加工方法变得多种多
样化。20世纪后半叶以来,由于仪器分析技术的发展,从天然界分离鉴定芳香物质的技术手段的提高和发展极大
地推动了合成香料和调香技术的不断发展。例如,20世纪50年代,从食物中分离发现的挥发性香气成分约500种,到目前已有15000多种
;上世纪50年代,从烟草和烟气中发现的成分300多种,到目前已有近5400多种.20世纪60年代,首次商品化生产
的合成香料--芳樟醇、香叶醇及其衍生物开始生产及广泛使用.关于玫瑰油等天然体系的分析研究发现了二氢大马酮和大马酮等天
然微量成分,为后来合成此类物质奠定了坚实基础.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现代分离技术在香料生产中得以应用,例如压缩丁烷
和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技术、分子蒸馏技术、膜技术、工业色谱技术等.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认识到了合成香料的一些弊病,以及天然香料
植物功能的新发现,兴起了一股回归自然的浪潮,天然香料植物迎来了又一个春天。20世纪后半叶以来,香料香精不仅在日用化妆品中应用,而
且不断拓展到食品、烟草及其它方面。据推测香精香料总市场已达到1500亿元人民币。到了21世纪的今天,世界上的香料品种巳达5千多种
,但常用的仅为500多种,最常用的仅l00多种。香精香料安全性问题形成立法和控制体系也是近60年的事情。1954年,合成香料香豆
素被美国FDA废止使用,直到4年后的1958年,美国国会使食品添加剂修正案成为法律,FEMA开始构建GRAS名单.发展趋势天
然香料更加注重香气的天然感合成香料更加注重天然等同物质的开发和应用香精更加注重产品的共性和个性开发更加注重香料的安全性更
加注重现代仪器分析技术在香料研究、开发、生产、品质控制方面的应用更加注重新技术在香料生产开发中的应用—物理加工技术—合成技术
—生物技术烟草香料未来趋势随卷烟工业的发展而发展—风格的差异化—加香加料的多样化—潜香类物质的开发和利用—具有减害功
能的天然香料的开发和应用—增补烟草香气的新香料的开发和应用研究的薄弱环节—香料的功能性评价—香气成分的阈值分析及数据体系
建立—转移率和裂解转移率数据体系—品质控制技术体系—潜香物质的系统研究第二节我国主要天然香料品种及资源的分布
我国幅员辽阔,拥有丰富的香料植物资源。据初步统计我国野生香料植物和栽培种类共有56科、380余种。它们分布在寒带、温带和亚热
带的各种植被类型和人工栽培的区域内,其中有些种类原产我国,久已闻名世界。有些种类系自其他国家引种栽培,现已成为重要香料资源。
这一节着重介绍我国已投产的并有其一定用途的或可开发的天然香料。包括品种的栽培地区、取香部位。(1)柏木
广泛分布于贵州、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南、湖北和四川等省。取香部位为主干心木。(2)胡椒成熟的胡椒果称黑
胡椒,经干燥后为黑褐色似绿豆大小的皮带折皱的干果。精油主要在果皮中,去皮后就成为白胡椒。目前,在海南和广东大量栽培。只有未去皮的黑
胡椒才作为取香提油的原料。(3)白桦目前我国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北和华北一带,取香部位为树皮树干。
(4)檀香檀香主要生长在东印度、西印度和澳大利亚。现主要栽培在广东湛江地区、高要地区和广州郊区。取香部位主要为树干(心木
)。(5)八角茴香又名大茴香、大料,主要分布在广西、广东、贵州、云南等省。取香部位主要为干果(形状呈角星形)。(6)白
兰花又名白玉兰,广泛栽培于广东、福建、台湾、四川、广西等地,在浙江、江苏两地也有盆栽。取香部位是鲜花和叶。(7)黄兰现
主要种植于广东、福建一带,取香部位是鲜花和叶。(8)依兰在西双版纳大面积发展斯里兰卡品种,在广东西部地区也小面积栽培斯里兰卡
和老挝的品种,在福建厦门地区还种植了印度尼西亚的品种。取香部位是依兰依兰鲜花。(9)芳樟广泛分布于:福建、台湾、浙江、江西
、湖南、广西、贵州等省。取香部位为根、树干和叶;为了保护芳樟资源,现多利用芳樟叶来提油。(10)黄樟现分布于江西、广东、广
西,四川、贵州、福建一带。取香部位是根、枝和叶部分,根部的油常多于心木的油。(11)肉桂主要分布于广东、广西。取香部位主要
是树皮和枝叶。在商品上可分为桂皮油、桂枝油、桂叶油。但有时枝叶混蒸,就统称为桂油。(12)山苍籽它广泛分布在湖南、广西、广东、福建、浙江、江西、四川、云南、贵州、台湾等地。取香部位主要为种籽。(13)金合欢现主要分布在福建、台湾、广东、广西、云南一带,尤以福建樟州地区为最多。取香部位为鲜花。(14)香叶天竺葵现主要产于云南和四川省。取香部位为植株上部的茎叶和花序。(15)甜橙大量产于广东、四川、福建、浙江、湖南等省。主要取香部位为果实的果皮,有时叶和花也可以利用。(16)柠檬主要分布于四川、广东、广西、云南一带,尤以四川栽培的尤力克品种为最好。取香部位为果实和叶。(17)树兰又名米兰,主要分布在福建、广东—带;广东生长的叫较小,叫小叶米兰;福建生长的叶较大,叫大叶米兰,品种以福建生长的为好.取香部位为花与叶。(18)树苔现主要分布在云南地区。这些植物是生长在树上的苔癣植物。一般生在潮湿的森林中的针叶树和阔叶树上。生长在针叶树上的香气较差,而生长在阔叶树上的香气较好。(19)岩蔷薇又名赖百当,现栽培于江苏和浙江一带,取香部位为嫩枝和叶。(20)当归它主要分布在陕西、湖北、四川、云南、湖南等省。取香部位为根和种籽。(21)茉莉又称阿拉伯茉莉,1000多年前传入我国,茉莉已大量栽培于广东、广西、云南、福建、浙江、江苏等地,浙江和江苏均是盆栽.取香部位是鲜花。(22)桂花桂花在我国栽培历史悠久,品种主要分丹桂、金桂、银桂、四季桂等.多数分布广西、贵州、湖南、浙江、安徽、江苏以及湖北一带。取香部位为鲜花,香气质量以金桂、银桂为好.丹桂次之。
献花(0)
+1
(本文系不吃鱼的mao...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