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酸性尾矿废弃地生态修复技术进展
2021-04-06 | 阅:  转:  |  分享 
  
酸性尾矿废弃地生态修复技术进展

摘要酸性尾矿废弃地废石含有硫化物,在雨水的淋溶作用下会产出硫酸,加剧废弃地的酸化,增加企业环保成本,而生态修复工作就是从源头上控制废弃地的酸化。根据尾矿废弃地酸化机理,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分析了生态修复技术现状;概述了隔离覆盖、改良剂改良、植物修复、微生物法等多种处理方法在实践中的适应性及优缺点,并分别介绍了隔离覆盖-植物修复技术、原位改良-植物修复技术在Reden煤矿、永平铜矿的成功应用案例。针对酸性尾矿废弃地的特点,单一处理方法具有较大的局限性,需要采用联合工艺进行治理,隔离覆盖-植物修复技术、原位改良-植物修复技术因见效快、效果好、操作简单,势必成为将来研究的主要方向。

关键词酸性尾矿废弃地生态修复隔离覆盖原位改良

矿山开采过程会破坏矿区原有自然生态系统,使生态系统功能弱化甚至丧失,产生大量失去使用价值的矿业废弃地,主要有露天采矿场、废石堆场、尾矿库、塌陷区等,尤其是在雨水淋溶下会产生酸性废水的废弃地。酸性尾矿废弃地植物立地条件差,具有强酸性、高重金属、营养匮乏、物理结构不良等特征,其自然演替恢复周期长,若不进行人工干预恢复,势必危害周围生态环境,威胁人类健康,制约矿山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根据国内外尾矿废弃地修复的最新进展,概述了隔离覆盖、改良剂改良、植物修复、微生物治理等生态修复技术的适用性及优缺点,介绍了Reden煤矿废弃地、永平铜矿排土场生态修复案例,以期为同类矿山的生态修复工作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1尾矿废弃地酸化机理

硫化物氧化导致尾矿废弃地酸化,硫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其亲和力较强,含硫的金属矿一般有黄铁矿(FeS2)、黄铜矿(CuFeS2)、闪锌矿(ZnS)、方铅矿(PbS)、毒砂(FeAsS)。采矿活动使硫化物暴露,与空气、雨水充分作用,在Fe3+和硫氧化菌催化作用下迅速氧化产酸。黄铁矿的氧化受氧气、水含量等化学因素控制,其纯化学氧化相对较慢,但随着pH值下降,嗜酸杆菌、钩端螺旋菌成为优势微生物群落,大大加快氧化速率;且低pH值条件下,Fe3+能迅速地促进硫化物的氧化。黄铁矿的氧化分为3个过程[1]:硫化物氧化过程为FeS2+7/2O2+H2O→Fe2++2SO2-4+2H+,Fe2+氧化过程为Fe2++1/4O2+H+→Fe3++1/2H2O,Fe3+促进氧化过程为FeS2+14Fe3++8H2O→15Fe2++2SO2-4+16H+。因此,抑制硫氧化菌、嗜酸杆菌等微生物的活性可以延缓硫化物的氧化;而控制水、空气与尾矿的接触可以有效地控制硫化物的氧化。

2酸性尾矿废弃地生态修复技术

2.1隔离覆盖

隔离覆盖技术是将泥煤、沸石、砾石等惰性材料覆盖于尾矿上,减少与水、空气接触,以减轻硫化物的氧化;同时,可以控制H+、重金属向表土层迁移。在PeterNason等研究中[2],覆盖0.2m的污泥不能阻止氧气进入尾矿,硫化物氧化速率仅减缓约20%,且污泥引进的重金属停留在污泥和尾矿接触面;若先覆盖0.6m粉煤灰,再覆盖0.2m污泥,可以固定污泥中重金属,有效阻止氧气扩散,抑制硫化物氧化。

客土法是一种传统的土壤改良技术,对酸性尾矿废弃地的治理具有良好效果,主要是通过在酸性尾矿废弃地上覆盖净土,减少植物根系与H+和重金属的接触;其覆盖厚度由尾矿的基质成分、理化性质、恢复利用的方向确定,通常恢复为农业用地的覆盖厚度为50~100cm,恢复为林业用地的覆盖厚度为10~30cm。美国犹他州米德维尔矿渣场由铅尾渣与铜尾渣堆积而成,占地面积约2.8km2,采用挖掘回填的技术进行治理,对场地中污染区土壤进行挖掘移除,并在地表回填60cm厚的清洁土壤,而后进行植被恢复,取得较好的效果[3]。

2.2改良剂改良

酸性尾矿废弃地改良技术一般是添加碱性物料中和已经产生的酸,并抑制硫化物的进一步氧化产酸;通过添加肥料、有机质改善土壤物理结构,增加保水保肥能力;同时可以通过吸附、螯合、共沉淀作用固定重金属,降低土壤毒性,为植物的生长提高必要的营养元素。常用的改良材料有石灰石、生石灰、膨润土、沸石、粉煤灰、煤矸石、城市生活垃圾、猪粪、污泥、植物碎片等[4]。R.ZORNOZA等[4]使用大理石、猪粪、污泥等治理铅锌镉尾矿废弃地,改良剂用量分别为大理石55t/万m2、猪粪25kg/万m2、污泥20kg/万m2,5a后,植物的盖度、土壤生化性质优于对照组,可溶性Cd、Zn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Ibra-himMohamed等[5]使用生物竹炭改良Cd污染酸性实验田,盆栽试验结果表明,添加生物竹炭可显著提高土壤的pH值,增加有机碳含量,降低电导率;土壤的Cd总量不变,可溶性Cd减少。

2.3植物修复技术

植物修复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经济高效、环境友好、新兴的重金属污染绿色修复技术。该技术是利用绿色植物来转移、容纳或转化污染物,使其对环境无害。通过植物的吸收、挥发、根滤、降解、稳定等作用,可以净化土壤中的污染物,达到净化环境的目的。近年来研究发现,植被建立可以有效防止尾矿废弃地酸化[1,6]。国内外报导了一批耐酸性较强的植物,如高羊茅、黑麦草、狗牙根、香根草等[7-9]。美国IKMHSS矿尾矿废弃地酸性强,pH值为2.5,重金属Pb、As、Zn含量超过2000mg/kg,JulianaGil-Loaiza等[8]采用植物修复技术治理该尾矿废弃地,在强酸性金属矿山尾矿山建立一套植被系统。通过添加20wt%的堆肥,并混种高羊茅、紫杉、水牛草等种子,41个月后,植被盖度由于21%上升到61%,接近未开采地区的植被盖度,pH值上升到7.5。Chen等[9]的研究表明,紫花苜蓿在含10%酸性尾矿的半干旱土壤中可以生长良好,并且可以有效地将尾矿中的Cu和As固定在根部。

2.4微生物处理技术

微生物处理技术是利用铁还原细菌(FRB)和硫还原细菌(SRB)通过反硝化、甲烷生成作用、硫还原作用以及铁、锰还原作用消耗弱碱性物质产生强碱,进一步中和酸;或利用硫酸盐还原菌将SO2-4还原成H2S,与重金属形成硫化沉淀。该技术多用于治理酸性矿山废水,与化学法相比,微生物处理技术比较难预测和控制,长期性、稳定性不确定。因此,要将该技术实施于酸性矿业废弃地的治理,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索。PatrickS.Michael等人[10]在酸性硫酸盐土中加入干芦苇叶,土与芦苇叶的质量比为80∶1,通过好氧菌消耗氧气分解有机质(干芦苇叶),使土壤处理弱氧化状态或无氧状态,有利于硫酸盐还原菌的生长,不断地产生碱性物质,6个月后,土壤的pH值由4上升至8。各种治理技术优缺点见表1。



综上所述,单一的治理方法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当尾矿废弃地pH值过低、重金属浓度高、环境极端恶劣不适于植物生长时,应采取物理、化学以及生物联合技术对酸性尾矿废弃地进行生态修复。

3生态修复工业应用案例

3.1Reden煤矿废弃地生态修复

Reden煤矿位于德国萨尔州,于1996年停止开采,其尾矿废弃地面积为800m×900m(矩形),包含了1.5×107m3废石。其尾矿废弃地时常发生自燃,并产热产酸,表面保水能力差,不适宜植物的生长。针对这一情况,柏林工业大学、伦敦帝国理工学院、WardellArmstrong公司联合开发了一种植被恢复技术,通过往尾矿废弃地上覆盖一层人造土,并种植植物,以实现尾矿废弃地生态修复。人造土的生产方案为将污水厂污泥、废纸张、木屑、建筑垃圾破碎后,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通过好氧微生物作用40~60d而成。各种物料的用量见表2。



试验场地平整后,将人造土覆盖于试验场地上,覆盖厚度为30cm,其厚度可达到林业用地的覆土标准,并修整好排水系统。往人造土上撒播一定量的草种,其种类与比例见表3。



种植植物后,使用蒸渗计收集渗滤液,并检测其参数。结果表明,渗滤液的电导率不断下降,pH值逐渐上升,重金属含量始终在水质标准阈值内,硝酸盐初始浓度为1000~1500mg/L,而后迅速下降。复垦13a后,试验场地均被植物覆盖;其中荨麻、翼蓟覆盖面积为70%,八仙草、鸭茅、无芒雀麦、欧芹、燕雀麦、黄莺、蔷薇、黑莓覆盖面积为30%,未发现初始种植的白三叶、猫尾草、紫羊茅等植物,表明试验场地成功实现了生态系统自然演替。Reden煤矿废弃地生态修复情况见图1。



Reden煤矿采用隔离覆盖-植物修复技术治理其废弃地,取得较好效果,可操作性强。覆盖材料为人造土,主要成分为污水污泥、废纸张、木屑、建筑垃圾等废弃物,该方法实现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达到了“以废治废”的目的,其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显著。通过覆盖人造土可以改善现有土壤条件,改进土壤物理结构,增加植物生物量,增加植物的盖度。

3.2永平铜矿排土场生态修复

永平铜矿地处江西省上饶市铅山县,海拔为185.5~273.3m,其尾矿废弃地生态修复项目位于矿区南部排土场,该排土场停用约13a,边坡坡度为(11)~(11.25),治理前有稀疏的植物生长。该排土场废石呈强酸性,Cu、Pb、Zn含量较高,营养元素匮乏,若不经改良,无法满足植物的生长需要。针对这一特点,中国瑞林公司引进中山大学原位改良-植物修复技术进行治理,添加石灰、改良剂及微生物菌种等,其主要工艺流程见图2。



该工程于2013年11月开工,2014年3月竣工,复垦1.5a后整个实施区域已被绿色覆盖,植被盖度达90%以上,实现生态系统的自然演替,达到控制重金属等污染物迁移的目的,原位改良-植物修复技术在永平铜矿排土场取得成功应用(图3)。该技术是改良剂改良与植物修复技术的联合方法,针对硫化排土场土壤治理具有独特优势,不需要客土,通过化学中和,添加有机质提高土壤活性,增加土壤肥力,使土壤达到适宜植物生长要求,然后种植耐性植物进行生态修复,成本低,可操作性强。



4结语

矿山企业要确保可持续发展,就必须高度重视尾矿废弃地的复垦工作,开采的同时逐步治理尾矿废弃地。隔离覆盖、改良剂改良、植物修复等是目前应用较广泛的技术,针对酸性尾矿废弃地的特点,单一的方法具有较大的局限性,势必要采用联合方法。Reden煤矿废弃地、永平铜矿排土场生态修复的成功案例表明,隔离覆盖-植物修复技术、原位改良-植物修复技术见效快、效果好,能较好地适用于酸性尾矿废弃地的治理,因此,联合技术是将来研究的主要方向。寻找合适的覆盖材料、改良材料,如建筑垃圾、污泥、碱性物料等,实现以废治废,是今后研究的热点。



















5









献花(0)
+1
(本文系长岭湖里的...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