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以A为例本研究对三穗县A农村里6位小学语文教师执教的16节常规阅读课进行课堂观察,每节课时长40分钟。同 时对着八位教师进行了访谈记录,并在两个班级里(一)师生对阅读理念的理解为了解小学语文教师对阅读教学的理念认识和培养目标,设定了问题 :你认为阅读教学的目的是什么?通过与教师的访谈可以看出,目前小学语文教师的阅读教学理念仍偏重于基本知识和阅读技能的掌握,在阅读教 学当中主要培养学生识记、理解、总结、分析等阅读技巧,但对于学生自主性阅读、探究性阅读以及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较少,并且少有关注 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在这种阅读教学理念的引导下,将不利于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二)阅读教学资源为了解小学语文教师如 何增加学生阅读量、扩展学生阅读面,设定问题:你一般会向学生推荐哪些类型的课外书?要求学生多久读完一本课外书?通过访谈可以发现教师 主要会选择优秀名著或是教育部规定的小学生必读书目以及网络上推荐的书目给学生进行阅读。有的教师也会根据教学进度中相关的单元内容来进行 推荐,只有很少的教师表示会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来进行分层次推荐书目。没有教师表明会根据学生的兴趣来进行单独推荐,忽略了学生之间的差异 性。(三)阅读教学方式为了解小学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所采用的教学策略,设计问题:你通常采用什么形式进行阅读教学?可以发现大部 分老师是以自己的讲解课文为主,在教学过程中也会适当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在交流后进行汇报感悟。有时个别课文需要时也会让学生在课 前查好资料,再到课堂上把个人搜集的资料向其他学生展示。同时老师会主要在阅读教学课中重视字词识记以及写作方法的训练。另外也会适当拓展 课外内容来帮助教学。(四)阅读教学效果阅读教学效果,应该是通过学生阅读习惯养成可以看出,通过对学生的阅读习惯得出下表表1对阅读习 惯的调查N=100每天会有固定阅读时间吗人数比例每天都会1111.0%经常会3030.0%偶尔会2222.0%随缘,看心情313 1.0%从不66.0%表2对阅读习惯的调查N=100阅读时,是否会注意积累好词好句人数比例每次都会66.0%经常会1717.0 %偶尔会3030.0%随缘,看心情3131.0%从不1616.0%通过数据可以发现,大部学生压根压根没有养成很好的习惯,可见阅读效 果的最终效果并不佳。三、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分析(一)师生对阅读教学的认识与态度存在的问题及分析1.问题-教育理念与新 课改契合度不合有大部分小学语文教师,由于对新课改理念解读不够深入,简单的认为在课堂教学中穿插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环节就是目前新 课标的要求,这样的课堂环节一个接着一个,教师学生互动频繁,看似课堂活跃,但一节课下来老师和学生费尽心力,反而使学生忽略了与文本的交 流,缺少对文本的深入思考。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积极地转变自身原有的教育教学理念来适应当代学生的身心发展是必要的。但是, 如果不能够准确、深入的把握新课改和阅读教学的理念,则会导致阅读教学改革的效果大打折扣。2.原因-教师对教育理论存在误区大部分小学 语文教师在阅读课堂更加偏向于字词识记、句段分析的教学,往往忽视让学生通过与文本的交流对话,去体会和感受文章背后的人文思想。在设计教 学目标时,部分教师也存在割裂三维目标,偏重“知识与技能”目标的达成与实现。甚至在访谈中发现,有些教师认为阅读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 会做阅读练习题,把课文的学习当做了做题的铺垫。部分教师缺乏对关键词句的深入挖掘与解析,学生难以将文字在内心中转化为情感,削弱了学生 对文字的敏感性,使语文课堂变成训练的课堂而缺少人文魅力。(二)阅读教学资源存在的问题及分析1.问题-阅读资源内容内容过于泛化大部 分老师会根据网络上推荐的儿童必读书目或者优秀的经典名著以及课标中所规定的相关书目推荐给学生,有时也会要求阅读与教材相关的书目。但学 生的兴趣往往更倾向于卡通、科幻以及动漫类的文章,因此教师推荐的书目往往利用率不高,哪怕是硬性规定必读的书目,学生也只是泛泛而读。教 师忽略了推荐阅读内容时学生的个性差异和自主选择,导致学生缺乏对阅读内容的兴趣,进而无法真正达到课标所规定阅读量的积累。2.问题- 教师缺乏对教学资源的深入研读部分教师过度追求教学内容的丰富,对文本的解读浅尝辄止,缺乏对文章内涵和关键句段深层含义的挖掘。还有些教 师仅仅凭借着自己的经验和直觉解读文本,忽视了学生的学情、课标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要求。其实,教师解读教材并不是仅将教科书作为唯一的参考 资料,可以适当利用教材以外的辅助资料来帮助自己解读,但有的教师盲目依赖《教参》,在解读教材时随意性大,缺乏自身对文本的理解与感悟。 教学内容往往过于固化,教和学的内容单一,缺少阅读拓展知识,这不利于学生开放性思维和创造性能力的培养。(三)阅读教学方式存在的问题 及分析1.问题-忽视学生主体问题在笔者观察的20节课中,仅有1位教师能够放手让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其他的课堂都是在教师的“引导”下, 在教师和学生的一问一答中进行的。这样的课堂看似师生之间的对话和交流多了,课堂氛围热烈,但学生缺少与文本的交流与对话。学生对课文的理 解即教师对课文的理解,学生缺少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以及自身的领悟与感受。很少有教师能够放手让学生自由阅读理解课文后,针对课文的内容汇 报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或提出质疑。只有教师能够放手将阅读的主动权还给学生,重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才能改变阅读教学效率低下的问题。 2.原因-教师过度主导课堂在实际的阅读教学中,40分钟的课堂变成了教师展示自身知识的舞台,从字词的记忆到文章句段的分析再到文章 所体现的情感,教师全部“倾囊相授”,学生便跟随着教师的解读来理解课文、把握情感。但学生在教师的过度讲解下,对课文的理解仅仅就是教师 对课文的理解,而缺乏自身对文本的感受与解读。这样的课堂不仅难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还会导致学生缺少与文本的对话与交流。可见因此大多 数阅读教学的课堂,仍然是教师“主导”下的课堂,学生的“自主”很少见。(四)阅读效果存在的问题及分析1.问题-缺乏养成良好阅读习惯, 阅读效果不佳在对在学生阅读习惯这一维度的调查中发现,大部分的学生并没有养成良好的问题意识,大部分学生在读书时存在只读不动笔的行为, 能够在读书后写读后感和摘抄好词佳句的学生很少。在阅读中,略读和快速浏览成为大多数学生经常使用的方法,但学生较少能够带着感情朗读课文 。学生熟练掌握并运用的阅读方法较为单一,并且在阅读中缺少思考与情感体验。2.原因-缺乏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分学生的阅读习惯较差, 造成学生阅读习惯较差的原因,除了学生自身的原因外,还有着教师对学生监督不够的因素。教师在布置学生预习作业和进行课外阅读的要求后,大 多仅限于口头的提醒或规定,较少会在课堂中让学生进行反馈,对学生的阅读习惯的监督力度不够。另外,有部分学生存在只读不动笔的阅读习惯, 能够在阅读后写读后感的很少。在阅读中半数以上的学生会采用默读和快速浏览的方这说明教师在培养学生掌握阅读方法时有所失衡,较少关注学生 在阅读中的情感体验,这会导致学生阅读只重形式而缺少思考与感悟。四、关于改善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的对策与建议(一)对学校的建议 -更新阅读教学理念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的今天,教育不再是在原有基础上的修修补补,而是需要教育工作者立足于全新的观念和创新的理论和多 维的角度,来对自己的教育理念进行更新。但对于教育实践丰富的教师来说,原有的教育观念、阅读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早已根深蒂固,他们对于新 的教学理念和方法的接受能力较弱,这也成为了阅读教学改革中的阻碍。因此,要做到彻底的阅读教学改革,就应该从学校入手,可以开设培训,来 帮助教师从自身出发改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二)对教师的建议-精读教学资源教师在解读教材时必须要关注以下五个步骤,循序渐进的深入 解读教材。第一步,关注“课标对教学的要求”。第二步,关注“教材中包括什么”。第三步,关注“教材中的重难点内容”。第四步,关注“教材 内容应如何组织”。第五步,关注“教材包含的思想与理念”。教师通过由浅入深,层层抽丝剥茧才能在一遍遍精读课文中准确的把握教材的内涵。 (三)对学生的建议-提倡学生自主阅读,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自读。一篇课文,如果学生没有读熟或多读几遍,教师就开始对课 文进行分析、讲解,那么学生只会跟着教师的问题,一步步进入教师早已预设好的答案之中,那么学生只会逐渐失去对阅读课堂的兴趣。因此,教师 要放手让学生去自读,让学生在读中发现问题,在读中思考问题,在读中解决问题,还给学生自主阅读的权利,并适时在需要启发或难懂的问题上, 给予学生点拨,这样才能让学生保持对发现和解决问题的兴趣,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要放手让学生提问。教师应教会学生发现问题的 方法、鼓励学生提出问题的勇气、给予学生提出问题的时间。可以让学生先进行小组合作提出疑问,在进行全班交流解释疑问。只有善于提问并解决 问题,才能使学生真正由“读懂”到“会读”的转变。例如,《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中,可以引导学生小组合作交流对课文提出问题“曾经美丽的 小村庄为什么会消失的无影无踪?”“是什么原因导致小山村最后消失呢?”等问题,再进行全班的交流释疑“因为人类世世代代不顾后果的乱砍滥 发导致小山村的消失”,最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答案再来总结,这样更加可以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感情。这种学生提问和释疑的课堂就充满了思维碰撞的火花,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四)对家长的建议-与学校合作,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应该要求家长参与配合,亲子共读或家长伴读,有不认识的生字家长可以给予帮助。在日常生活中,逐步培养学生自觉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可以要求家长监督学生在家学习的态度和习惯。如果学生完成了学习任务,那么家长就要签字确认,这样教师就能清楚了解学生在家的学习情况了。对于那些多次没有家长签名的学生,教师会采取思想教育,情况恶劣的则请家长一起教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