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活下去!
2021-04-12 | 阅:  转:  |  分享 
  
活下去!作者戴建业昨晚,我一老乡心情沉重地告诉我说,他女儿大学毕业时不巧碰上疫情,一毕业就"待业"--她还真的不能说是"失业"
,因为她从来就不曾就业。这位老乡更大的麻烦还不是女儿暂时待业,而是她找工作和她找男朋友一样--高不成,低不就。目前这种特殊的时期
,社会提供的就业岗位本来就少,个人的选择范围自然很小。这些年我国大学一直在扩招,大学毕业生一年比一年多,面对这种僧多粥少的局面,如
果还在挑肥拣瘦,像找对象那样"宁缺毋滥",那就是存心要一直"待"下去。万科新任董事会主席郁亮,在2018年的年终总结中喊的口号是
:"活下去!"这并不是郁亮在危言耸听,在特殊的历史时期,公司活下去很难,个人活下去也不易。大学或研究生毕业,大家已经是二三十岁的成
人,第一要务是要想法养活自己,再不能向父母伸手要钱。能找到适合自己专业的理想工作当然好,一时找不到理想的工作也可以将就,说不定歪打
正着喜欢上了这份工作,古代尚且可以先结婚后恋爱,今天怎么就不能先就业后敬业呢?退一万步说,再不济也可以骑驴找马--一边工作一边应聘
。工作不仅能使自己有收入,还能使自己确立自信。假如能把自己最不喜欢的工作干得最好,以后你还有什么工作干不好呢?日本著名企业家稻
盛和夫说:"想度过一个充实的人生,只有两种选择。一种是''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另一种是''让自己喜欢上工作''。能够碰上自己喜欢的工作
这种几率,恐怕不足几千分之一、万分之一。与其寻找自己喜欢的工作,不如先喜欢上自己已有的工作,从这里开始。"想想看,一个学外语的成了
销售的行家,一个学数学的成了写文案的高手,天下还有什么事能难倒你呢?社会需要什么人,我就能成为什么人。总之,我们不能爱哪行便干哪行
,而要学会干哪行便爱哪行。在家"待"的时间长了,很容易与社会脱节,与社会脱节的时间长了,更容易产生对社会的恐惧症和不适应症。这样
,开始只是不好找工作,后来则变成了不想找工作。多年前,我读过英国生物学家托马斯·亨利·赫胥黎的一封信,他对自己一个朋友的孩子说:"
就我看,一个人的首要职业就是自立,不让自己成为别人生活的负担。"(Inmyopinionaman''sfirstduty
istofindawayofsupportinghimself,therebyrelievingother
peopleofthenecessityofsupportinghim.)在你希望从事其他工作时,仍能将不喜欢的工作干
好,这种能力和习惯本身就难能可贵。当粮食紧缺的时候,什么食物也可以充饥;当工作机会很少的时候,什么工作都不失为美差。当务之急,不
是你有没有兴趣,而是你想不想活下去;不是这份工作好不好,而是有没有单位给你工作。俗话说,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此时此刻,我们要放
下身段来为自己"觅食",扔掉以前的清高娇气,扔掉以前的懒散拖沓,把眼泪流到心里,把委屈变成动力,在拥挤的社会里闯出生路,这种历练与
成功就叫"生存能力"。要是放下了身段还是找不到工作,想尽了办法还是没有机会,马上静下心来学习充电,只要你准备好了就会有机会,只要你
不失望就一定有希望。我年轻时觉得谈柴米油盐俗气,一直憧憬着"诗和远方"。成家以后才明白,一旦柴米油盐也成了问题,不仅"诗和远方"
消失得无影无踪,甚至连这份憧憬也觉得矫情可笑。湖北十堰有一位作家老芨,曾托我为他的散文集作序。其中一篇文章说,早年流放到沙漠时痛
不欲生,顽强的芨芨草给了他生存的勇气,从此把自己的笔名改为"老芨"。文章中有两句话打动了我:"生下来,活下去。"生下来,是父母的
恩情;活下去,是自己的责任。眼下先得有"活下去"的隐忍和坚韧,日后才会有"活得精彩"的可能。
献花(0)
+1
(本文系麒麟瑞祥书...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