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习作·范文(共七篇)美文展示游迪士尼乐园暑假里,爸妈带我去上海迪士尼乐园玩。“开园了!”一阵音乐响起,我们 面前的绳子放下了,游客像潮水一般地向前涌去,奔向乐园。我和爸妈坐上了太空过山车。车以缓慢的速度向前,前方越来越黑,车的速度越来越快 ,忽上忽下,时而俯冲,时而旋转。我的心不由得紧张起来,紧紧地握着车内的扶手,闭上了眼睛,只觉得心怦怦直跳。慢慢地,前方亮了,车终于 停下来了,我睁开了眼睛,高声欢呼:“哇,好刺激哟!”离开了过山车,我们来到了“小小世界”。坐上船,船慢慢地往前开去,河岸两边有可爱 的木偶人、土著人和非洲狮子等,五彩缤纷,美不胜收。随着船的移动,两旁的景物也在变换:一会儿是非洲的景色,一会儿是阿拉伯世界,一会儿 到了美洲,一会儿又到了亚洲。坐着小小的船儿,听着动听的音乐,周游“世界”真是一种享受啊!而后我们又踏上了原始丛林。坐上船,河岸两边 不再是美丽的卡通人物,而是栩栩如生的大象,它们有的在洗澡,有的在喷水,有的在往高处吹水……这时,船上的导游阿姨说:“小心啊!大象爸 爸生气了,马上要向你们喷水了!”果然,水珠如天女散花一样纷纷落下,我们别提多开心啦!告别了大象,我们又看到了鳄鱼。它们密密地挤在一 起,张开血盆大嘴,好像随时要进攻一样,真让人心惊胆战……迪士尼好玩的地方太多了,我们驾驶了山地赛车,看了奇妙的3D电影,还欣赏了美 丽的烟火表演……交代游览的地方,自然过渡到下文。写出自己的心情,点出坐太空过山车时的紧张刺激。巧妙运用过渡句,自然引出下文。细致描 写了原始丛林中的大象以及大象喷水的过程,别有一番情趣。略写其他乐园项目,有详有略,详略得当。游黄山自从学过《黄山奇松》这篇课文,我 多么希望能到黄山去游览,看看那高耸的山,欣赏那多变的云雾,领略那千奇百怪的松树……没想到今年暑假,妈妈竟然带我去了黄山,那是多么难 忘的一次旅游啊!进了黄山,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飞流直泻的瀑布,这不由得让我想起了李白那气势磅礴的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 九天”。看,那瀑布像一条银色绸带,从云里抖落出来,夹着哗哗的水急流而下,发出山崩地裂的响声。终于一睹了黄山的风采。黄山好高啊!一座 座山峰直插云霄,那腾起的白色云雾弥漫在山峰的尖端,好像给山峰戴上了一顶白色的帽子。黄山真奇啊!有的山像仙人背篓,有的山像猴子观海, 有的山像猪八戒吃西瓜,还有的山像武松打虎……奇峰罗列,形态万千。黄山真是太险啦!上天都峰的山路简直就像从天上垂下来的,几乎是直上直 下,要是两旁没有铁索,谁敢爬上去呢?再看两个山峰间架起的天桥,高达1800多米,看了都让人心惊胆寒。黄山的云海更是别有一番景色:近 看,它像层层浓雾,把那些奇峰异景遮得无影无踪。大风吹过,雾气飘散,种种奇妙的景象又忽然展现在眼前。远看,朵朵白云像白色的蝴蝶,围绕 着山峰翩翩起舞;从高处看,就像波涛滚滚的大海,一座座险峻的山峰只露出一个个山尖,仿佛是大海里的小岛,时隐时现,让人感到如入仙境…… 黄山,你是那样的雄伟壮观,那样的变幻莫测。黄山,我爱你,无论我走到天涯海角,我也永远忘不了你!由学过的课文导入黄山,别具一格。运用 比喻、引用等修辞手法把瀑布写得特别生动、具体。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黄山高、奇、险的特点,活灵活现,很有气势。巧妙运用过渡句引 出下文——黄山的云海。总结全文,表达对黄山的喜爱之情。游珠江今年暑假,妈妈带我和姐姐去了很多地方,如阳江海岛、长隆水上世界、音乐喷 泉和朝阳公园。但最令我难忘的地方还是珠江,那个令人向往的珠江。一到珠江,在候船口就能看到珠江岸边的美丽的夜景灯光。灯光千变万化。魔 幻?神秘?谁也说不清,总而言之,灯光给人一种朦胧的感觉。坐上观光船,两岸高楼林立,楼上缠绕着灯光绳,仿佛是楼在发光。最精彩的还是别 称“小蛮腰”的广州塔了。广州塔之所以叫“小蛮腰”,是因为它很细,远远望去就像一位身材纤弱的女子。它的灯光五彩斑斓,变化由浅到深,令 人大饱眼福。这绚丽的灯光给黑暗的夜增添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看到这么漂亮的广州塔,我和妈妈便想进去游玩一番,于是下船买票进塔参观。我 们坐着飞一般的电梯上了塔顶,整个广州市的夜景映入眼帘。广州市的夜景可真壮观啊!高速公路两旁的灯光有金色的、绿色的、橙黄色的,如同一 条条五彩缤纷的巨龙。路上的车小得就像一只只爬行的蚂蚁。各式各样的建筑物屋顶上的霓虹灯变幻莫测,绘出一幅幅精美的图案。有的像一只展翅 欲飞的鸽子,有的像奔跑的羊儿,还有的像绽开的木棉花。这么多美妙的灯饰,看得我和妈妈眼花缭乱。时间很快就过去了,我们不得不回去了。至 今,珠江的美景依然在我的脑海里,给我带来美好的回忆。由许多景点导入珠江,点出其最令“我”难忘。小作者用心感受,点出珠江两岸夜景灯光 朦胧的特点。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广州塔,生动、逼真。运用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在广州塔上看到的夜景,描写细致,生动形象。总结全文 ,表达对珠江的无比喜爱之情。游杭州西湖从小到大,我去过很多很多地方,如同天上的星星,不计其数。其中最令我记忆犹新的,还是被称为“人 间天堂”的杭州西湖。古话说得好:“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句话引起了我的思考:为什么叫“苏杭”为“天堂”呢?后来,这个谜底在今年暑 假被我解开了。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西湖的景色简直美不胜收:一棵棵绿柳站立在湖边,宛如亭亭玉立的少女在梳理着头发。湖水清澈见底, 游鱼水藻都可以看得清清楚楚,令人心旷神怡。西湖最著名的景点要数苏堤和白堤了。来到苏堤,仿佛听见了这样的声音:“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 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我想苏轼一定是在这长长的苏堤上作诗的,因为这里有桃红柳绿,这里有草长莺飞,这里还有绿 水青山……走着走着,我们离开了苏堤,来到了风采独特的白堤。站在白堤上,映入眼帘的是柳树、桃树相间排列而成的“护栏”。一棵棵柳树在湖 风中婆娑起舞,一棵棵桃树则像一个个爱美的公主,美滋滋地对着湖面照镜子!有了这“银镜”的装扮,旁边的花草树木似乎变得更爱美了!“未能 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西湖,无论你什么时候来游玩,它都会让你开心而归。引用俗语,并设置悬念,激发阅读兴趣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写出了西湖的景美,非常生动。妙用过渡句引出苏堤和白堤。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细致描写白堤,语句活泼,自然抒发对西湖的热爱之情。 用诗句结束全文,别具一格,同时抒发真情实感。游连云港花果山连云港有许多著名景点,而人人皆知的就是花果山了。今年夏天,爸妈带我去花果 山游玩,让我兴奋不已。刚到目的地,便看到雄伟壮丽的大门上刻着三个刚劲有力的大字——“花果山”。往下刻着几个猴头,大的猴头显然是“孙 悟空”喽,而那些小猴头呢?我想应该是“孙悟空”下面的小“仆人”了!在爸爸的提议下,我们三人迫不及待地来了一张大合影。走过了铁板桥, 我们就到了水帘洞。因为水帘洞闻名遐迩,所以来游玩的人络绎不绝,纷纷往里面挤。我们好不容易才从人流中挤了进去。里面的光线很暗,要不仔 细看,还真看不出里面的东西。咦,都是些家具!这让我感到很惊讶。为什么会有家具呢?又没人住!妈妈不由地笑着说:“这里不是人住的,而是 ‘齐天大圣’孙悟空住的呀!”我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我抬起头往上一看,瀑布哗啦哗啦地往下“倒”,我不由得想起了李白的那两句诗:“飞流 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那水溅在石头上,飞出无数的雨丝,扑在我的脸上,凉丝丝的。离开了瀑布,我们又来到七十二洞,这些洞大小各 异,洞洞相连,大洞可以一个人自由自在地走,小洞必须人趴下来才能慢慢地爬进去。它们的形状也各不相同,有的像往上生长的翠竹,有的宛如一 位老人在阅读,还有的像一位垂钓者在观察着水里的鱼……花果山的景点真多,一直到太阳落山,我和爸妈才依依不舍地离开。花果山,是猴子的乐 园,更是人类的天堂,真让我流连忘返呀!点出游玩的地方,流露快乐心情。花果山大门的描写非常细致。写水帘洞的黑,通过风趣的对话,引出水 帘洞的神奇。描写水帘洞的瀑布,展开想象,不仅富有诗意,而且生动有趣。“依依不舍”一词非常准确,表达了小作者对花果山的留恋与喜爱之 情。游溱湖国庆长假,爸爸妈妈带我去位于姜堰的溱湖湿地公园游玩。溱湖湿地公园是全国十大湿地公园之一,完整地保存了湿地的地貌,值得一看 哟!我刚刚走进了大门,便听到了“哗啦——哗啦——”的声音,这声音如雷轰鸣,如千万门大炮齐放,真是震耳欲聋。我循声望去,原来是一道巨 大的瀑布。瀑布从高处往下冲,那水流又急又凶,好似一头凶猛的野兽向山下冲去。水冲到了石头上,溅起了数米高的洁白如雪的水花,让我不由自 主地想起了齐天大圣孙悟空那漂亮无比的花果山水帘洞,又想起了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写的古诗《望庐山瀑布》中的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 河落九天。水从石头上落到了小河里,向四周扩散着,小河瞬间变得鲜活起来,似乎有一种生命力在扩张。离开了瀑布,穿过了木头桥,沿着弯弯曲 曲的石径小路,我来到了一棵高大的柳树旁。柳树长着茂密的叶子,拖着秀长的枝条,一直垂到地上。一阵微风吹来,密密的叶子随风飘荡。我情不 自禁地吟诵起了贺知章的名句:“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我们继续走着,终于到了坐船的地方,我兴奋不已。上了船,船摇摇晃晃离 开了岸,它一会儿向左晃,一会儿向右晃,晃得我的心怦怦直跳。湖水很浊,湖面很广,四周长满了高大挺拔的大树,有的浓,有的淡,有的地方树 密集在一起,有的地方就只剩下一棵孤零零的小树。不知不觉,我们就到了岸。溱湖美丽无比,到处都像一幅美丽的画卷,真让人流连忘返。交代溱 湖国家湿地公园的位置。先声夺人,突出瀑布的声音响和景观壮。引用古诗句,让作文显得更有文采。用诗意化的语言描写柳树,让柳树更美。描写 坐船时看到的景物,流露出兴奋之情。总结全文,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点出溱湖的美!游兴化郑板桥纪念馆放假了,我们一家人去兴化游玩:乌巾荡 湿地公园,李中水上森林公园,东岳庙……可令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兴化郑板桥纪念馆。来到馆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巨大的郑板桥先生的塑 像。他与一排又高又细又绿的竹子以及坚硬的石头站在一起,四周还有许许多多的花草树木。那一根根苍翠挺拔的竹子,一节一节的,十分美丽,惹 人喜爱。在蓝天的映衬下,竹子更加美丽了,而郑板桥先生显得特别清瘦,像一棵挺立着的竹子。导游告诉我们,把板桥先生的塑像放在这,不仅仅 是因为他爱画竹,还因为竹子和石头更能突出他清廉、正直、意志坚定和不为利所诱的品格。由此,我不由得想起了郑板桥先生的《竹石》:咬定青 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我们继续往前走,看到了许多板桥先生的字画。他的字画,猛一看十分的杂乱,很 刺眼,可细看之后,却别有一番风味。我把这个疑惑讲给导游听。导游笑了笑说:“小朋友,你这个问题问得很好。其实,他的字被称为‘乱石铺街、浪里插篙’,很有气派,形成了独具一格的‘板桥体’。”哦,原来如此,我恍然大悟。后来,我们又看到了板桥先生开仓济民,爱百姓如子女一般的场景展示,令人敬怀。由众多景点引出兴化郑板桥纪念馆,过渡自然。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郑板桥与竹子融合在一起写,别有意味。先写板桥先生的品质,然后引出《竹石》一诗,这样写很有内涵,让人回味无穷。欣赏板桥先生的画,感悟特点,显得自然、朴实。结尾流露真情实感,表达对板桥先生的无比敬仰之情。青蛙先生·分享有质量的资源青蛙先生V:S729792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