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弘东 > 馆藏分类
配色: 字号:
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并根性坐骨神经痛
2021-04-15 | 阅:  转:  |  分享 
  
“”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并根性坐骨神经痛高邮市中医院陈士平定义: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腰椎
间盘纤维环破裂致髓核脱出,突入椎管,压迫脊髓或脊神经根,引起股神经火坐骨神经痛为主的一组症候群。传统中医学从其发病及临床
表现将其归于“腰痛”“痹证”“痿证”等范畴。病因:椎间盘退行性改变是基本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纤维环和髓核内的水份减少;低分子糖
蛋白增加,容易碎裂。损伤、反复弯腰、扭转动作容易椎间盘损伤。遗传因素。妊娠病理类型:好发部位:90%以上好发于下两个椎间
隙。原因主要是下两个椎间隙劳损重、退变多。突出方位:向外/向后突出是临床的主要类型。单侧型髓核突出和神经根受压只限于一侧
双侧型从后纵韧带两侧突出,两侧神经根均受压中央型正中突出,出现马尾刺激症状缺标题临床表现:腰痛,表现为腰骶部的疼痛
;下肢疼痛,根据椎间盘突出的间隙而定:L2—3,L3—4椎间盘突出股神经疼痛。股前区及小腿的前内侧疼痛。L4—5,L5—S1
椎间盘突出表现为坐骨神经疼痛,股后外侧及小腿的后侧或外侧以及足部疼痛。马尾神经损伤:大小便障碍,会阴区麻木。体征:腰椎侧突
腰部活动受限压痛及骶棘肌痉挛直腿抬高试验及加强试验神经系统表现感觉异常肌力下降反射异常诊断标准疼痛好发于下腰部
,且向下肢放射有局限性压痛点直腿抬高试验和加强试验阳性皮肤感觉、肌力和腱反射的改变脊柱姿态的改变X线腰椎正侧位片提示脊柱
侧凸或腰椎生理性前凸消失CT或MRI提示有椎间盘突出其中1~3必备,并具备4~7项中的任意一项即可诊断治疗目的:采用针
灸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以达到痛经止痛,活血化瘀,温经散寒的作用,从而减轻患者的疼痛,改善症状。治疗作用针灸治
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一直是工人的较好的治疗方法之一。目前,针灸治疗该症的可能机制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针刺时病变局部的肌肉产生收缩和松
弛,有利于松解粘连,改善突出物与神经根的关系,减轻压迫,改善病变局部的血液循环,加强组织间的代谢,促进炎性物质转运和降解。针刺能
促进神经损伤的再生修复通过针刺刺激某些穴位,能促进中枢物质释放数种止痛物质,如阿片肽、5-羟色胺和P物质等针刺的整体调节作用
这几方面综合在一起,相互为用,相辅相成,发挥针刺镇痛的作用。灸法以其温煦、激发、深透为特点,对腰椎间突出症有一定的治疗作用。操
作方法取穴:依次取腰椎间盘突出节段的上一椎至下一椎的夹脊穴,依据下肢疼痛感觉的不同部位配穴:少阳经出现疼痛,取环跳、
风市、阳陵泉、丘墟、足临泣;太阳经疼痛取秩边、承扶、委中、承山、飞扬、昆仑。针刺方法:取俯卧位或侧卧位,夹脊穴直刺1.5~2.
0寸,边刺边问患者感觉,以患者针感有下肢放射麻木感或胀感为度;秩边或环跳直刺3.0~4.0寸,以患者针感有下肢放射麻木感或胀感为度
;风市、阳陵泉、委中、承山、飞扬直刺1.0~1.5寸,昆仑直刺0.5~1.0寸,诸穴均力求较强针刺得起感,诸穴均取患侧,留针20~
30分钟,中间行针1~2次,每日治疗一次。艾灸治疗每次选2~3个穴位,每个穴位灸一壮艾柱。治疗时间及疗程:每次治疗30分钟
,治疗10次为一个疗程。注意事项:患者过于饥饿、疲劳、精神过渡紧张时,不宜针刺。对身体瘦弱,气血亏虚的患者,进行针刺时手法不宜
过强。皮肤有感染、溃疡、瘢痕或肿瘤的部位,不宜针刺。医者在进行针刺过程中必须精神高度集中,令患者选择适当的体位,严格掌握进针的
深度的角度,以防止事故的发生。在针刺及留针过程中,密切观察有无晕针、滞针等情况。如出意外,紧急处理。艾灸过程中,要采取相应措施
防止燃烧的艾绒掉落造成烫伤或烧坏衣被等事故,温针灸时医生不应离开患者。为了防止火灼伤皮肤,可在穴位上隔一层厚纸板。“”
献花(0)
+1
(本文系弘东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