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4JournalofEngineeringGeology工程地质学报2015 覃秀玲.2010.岩溶土洞稳定性分析及TDR监测预警研究———以桂讨[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16(2):143~146. 阳高速公路K9~K23段路基工程为例[硕士学位论文][D].成张丽芬,曾夏生,姚运生,等.2007.我国岩溶塌陷研究综述[J].中 都:成都理工大学,87~91.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18(3):126~130. 王其富,乔学光,贾振安,等.2007.布里渊散射分布式光纤传感技中国地质调查局.2012.水文地质手册(第二版)[M].北京:地质出 术的研究进展[J].传感器与微系统,26(7):7~9.版社,338~365. 项式均,廖如松,卢东华,等.2005.中国北方的岩溶塌陷[A].中国中煤国际工程集团武汉设计研究院.2009.山西煤电集团官地矿储 地质学会岩溶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北方岩溶和岩溶水研配煤系统高边坡加固治理施工图设计[R].武汉:中煤国际工 究[M].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47~52.程集团武汉设计研究院. 肖立志.1998.核磁共振成像测井与岩石核磁共振及其应用[M].北周仰效,李文鹏.2011.地下水监测信息系统模型及可持续开 京:科学出版社.发[M].北京:科学出版社. 杨立中,王建秀.1997.国外岩溶塌陷研究的发展及我国的研究现朱寿增,周健红,陈学军.2000.桂林市西城区岩溶塌陷形成条件及 状[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8(增刊):6~10.主要影响因素[J].桂林工学院学报,20(2):100~105. 尹若钧,盛智勇.2005.郴州市岩溶地面塌陷分布规律及防治措施探 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 新书介绍 长江三峡库区地质灾害成因与评价研究 刘传正刘艳辉温铭生李铁锋连建发秦胜伍著 内容提要 本书比较系统地反映了长江三峡库区地质灾害成因与评价研 究3个空间尺度进展。一是大尺度范围,即整个三峡库区涉及的19 个县(区)行政管辖范围内的地质灾害调查评价,重点是区域地质灾 害评价预警的“发育度”、潜势度、“危险度”和“危害度”递进分析方 法与应用。二是中尺度范围,即长江三峡江段复杂斜坡(滑坡)的成 因研究,提出了古川江与古峡江在瞿塘峡段东西贯通形成统一的长 江所伴随的潮源侵蚀、“水锯”下切和地下暗河或岩溶洞穴垮塌等3 种异常地质作用,是长江三峡江段复杂斜坡(滑坡)形成的主因。这 种复杂斜坡是一种“基岩”、古垮塌体、古崩滑体、现代崩滑体和第四 纪沉积体等几种或全部的"复合堆积体"。三是小尺度范围,即三峡 库区巴东县新城区所在的扇形大斜坡的地质特征、成因和开发利用 问题。论证提出了巴东斜坡是一个“复杂斜坡系统”,是在单斜山背 景下持续经受长江快速侵蚀下切导致侧向卸荷与滑移作用的产物, 即“重力成因论”,并以巴东斜坡区为例初步建立了区域工程地质环 境质量评价-地质环境功能区划-工程容量评价-地质灾害防治风险 管理的四阶段关联的研究体系。 本书可供从事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灾害地质等方面科研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政府官员阅读,也可供高 等院校师生参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