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避型人格障碍 |
|
|
回避型人格障碍
古往今来,许多人为了解脱痛苦,成为心如枯木死灰或孤傲冷僻的隐居者。从现代心理学的角度来看,那些遁迹荒野,不食人间烟火的隐居者们则很可能属于回避型人格的人。在现代社会中,隐居者已很难找到一块清净的乐土,于是,他们往往关闭自己的心灵,不与他人做亲密的接触,唯求自安。值得注意的是,渴望是一种有意义的孤独与暂时的回避人世并非一种病态,相反,真正具有回避型人格的人并不敢深入到自己心灵的内部去,他们的回避带有强迫性、盲目性和非理智性等特点。回避型人格又叫逃避型人格,其最大特点是行为退缩、心理自卑,面对挑战多采取回避态度或无力应付。
回避型人格障碍的表现特征
很容易因他人的批评或不赞同而受到伤害。
除了至亲之外,没有好朋友或知心人(或仅有一个)。
除非确信受欢迎,一般总是不愿卷如他人事务之中。
行为退缩,对需要人际交往的社会活动或工作总是尽量逃避。
心理自卑,在社交场合总是缄默无语,怕惹人笑话,怕回答不出问题。
敏感羞涩,害怕在别人面前露出窘态。
在做那些普通的但不在自己常规之中的事时,总是夸大潜在的困难、危险或可能的冒险。
只要满足其中的4项,即可诊断为回避型人格。
有回避型人格障碍的人被批评指责后,常常感到自尊心受到了伤害而陷于痛苦,且很难从中解脱出来。他们害怕参加社交活动,担心自己的言行不当而被人讥笑讽刺,因而,忌食参加集体活动,也多是躲在一旁沉默寡言。在处理某个一般性问题时,他们往往也表现得瞻前顾后、左思右想,常常是等到下定决心,却又错过了解决问题的最佳时机。在日常生活中,他们多安分守己,从来不做那些冒险的事情,除了每日按部就班地工作、生活和学习外,很少参加社交活动,因为他们觉得自己的精力不足。这些人在单位一般都被“领导视为积极肯干、工作认真的好职员”,因此,经常得到领导和同事的称赞,可是当领导委以重任时,他们却都想方设法推辞,不肯接受过多的工作。
回避型人格障碍的原因
回避型人格形成的主要原因是自卑心理。心理学家认为,自卑感起源于人的幼年时期,由于无能而产生的不胜任和痛苦的感觉,也包括一个人由于心理缺陷或某些心理缺陷(如智力、记忆力、性格等)而产生的轻视自己、认为自己在某些方面不如他人的心理。具体说来,自卑感的产生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自我认识不足,过低估计自己
每个人总是以他人为镜来认识自己,如果他人对自己做了较低的评价,特别是较有权威的人的评价,就会影响对自己的认识,从而低估自己。有研究发现,性格较内向的人,多愿意接受别人的低评价而不愿接受别人的高评价;在与他人比较的过程中,也喜欢拿自己的短处与他人的长处比,这样越比越泄气,越比越自卑。
消极的自我暗示抑制了自信心。
当每个人面临一种新局面时,首先都会自我衡量是否有能力应付。有的人会因为自我认识不足,常觉得“我不行”,由于事先有这样一种消极的自我暗示,就会抑制自信心,增加紧张感,产生心理负担,工作效果必然不佳。这种结果又会形成一种消极的反馈作用,影响到以后的行为,这样恶性循环,使自卑感进一步加重。
挫折的影响。
有的人由于神经过程的感受性高而耐受性低,轻微的挫折就会给他们以沉重的打击,变的消极、悲观而自卑。
此外,生理缺陷、性别、出身、经济条件、政治地位、工作单位等都有可能是自卑心理产生的原因。这种自卑心理若得不到妥善调适,久而久之就成了人格的一部分,造成行为的退缩和遇事回避的态度,形成回避型人格障碍。
回避型人格障碍的治疗。
对回避型人格障碍的治疗,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消除自卑感。
要正确认识自己,提高自我评价。形成自卑感的最主要原因是不能正确认识和对待自己,因此要消除自卑心理,须从改变认识入手。要善于发现自己的长处,肯定自己的成绩,不要把别人看得完美无缺,把自己贬得一无是处,“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要知道,他人也会有不足之处,自己身上也有优点。只有提高自我评价,才能调高自信心,克服自卑感。
要正确认识自卑感的利与弊,提高克服自卑感的自信心。心理学家认为,自卑的人需要正确认识自己各方面的优点,正确看待自己的自卑心理。自卑的人往往都很谦虚、善于体谅人,不会与人争名夺利,安分随和、善于思考、做事谨慎,一般人都较信任他们,并乐于与他们相处。指出自卑者的这些优点,不是要他们保持自卑,而是使他们明白,自卑感也有其有利的一面,不要因自卑感而绝望,认识这些优点可以增强生活的信心,为消除自卑感奠定心理基础。
要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自我鼓励,相信事在人为。当面临某种情况感到自信心不足时,不妨自己鼓励自己:“我一定会成功,一定会的!”或者不妨自问:“人人都能干,我为什么不能干?我不也是人吗?”如果怀着“豁出去了”的心理去从事自己的活动,事先不过多地体验失败后的情绪,就会慢慢地培养起自信心。
克服人际交往障碍。
回避型人格的人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人际交往障碍,因此必须给自己制订一个交朋友的计划。起始阶段的要求比较低,任务比较简单,以后逐步加深难度。例如:
第一周,每天与同事(或邻居、亲戚、室友等)聊天10分钟。
第二周,每天于他人聊天20分钟,同时与其中某一位多聊10分钟。
第三周,保持上周的交友时间量,找一位朋友做不计时的随意谈心。
第四周,保持上周的交友时间量,找几位朋友在周末小聚一次,随意聊天,或家宴,或郊游。
第五周,保持上周的交友时间量,积极参加各种思想交流,学术交流,技术交流等。
第六周,保持上周的交友时间量,在公共场所尝试与陌生人或不太熟悉的人交往。
一般来说,上述阶梯任务看似轻松,但认真做起来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最好找一个监管员,让他来评定执行的情况,并督促坚持下去。其实,第六周的任务已超出常人的生活习惯,但作为治疗手段,以在强度上超出常规生活是适宜的。在开始进行梯级任务时,你可能会觉得很困难,也可能觉得毫无趣味,这些都要尽量设法克服,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