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2020.9.02】学历歧视(标注版)
2021-04-19 | 阅:  转:  |  分享 
  
非全日制研究生歧视对待,处理不能止于致歉据报道,近期,有网友通过人民网领导留言板反映,自己是2017年后的统招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在
参加内蒙古鄂尔多斯古杭锦旗和准格尔旗的教师招聘时,均被“学历不符,非全日制学历”的理由拒绝。对此,鄂尔多斯市委办公室、鄂尔多斯市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回应称,经调查,当地确实存在有关考试组织人员由于不了解教育部等五部门今年新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做好非全日制研究生
就业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在资格审核时对非全日制学历未予通过的情况。当前,杭锦旗招聘考试报名工作已结束,鉴于考试工作组织程
序的严密性,已不能够重新组织报名,对给网友带来的不便表示歉意。听上去,当地的态度很诚恳,但是,此事不能就此结束。要消除学历歧视,
必须动真格启动问责,否则,一句道歉就能应付过去,谁还会把公平就业当回事?招考工作是政策性很强的工作,负责人员不了解有关政策是一种
失职。而且,非全日制研究生学历学位证书,具有和全日制研究生学历学位证书同等法律地位和相同效力,并非新规,而是四年前就有规定明确的。
2016年,教育部下发的《关于统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确,2016年12月1日后录取的研究生从培养
方式上按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形式区分。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实行相同的考试招生政策和培养标准,其学历学位证书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和相同效力
。今年2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做好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工作的通知》要求,“强化就业权益保护”,“用人单位招用人员应当向劳动者提供
平等就业机会。各级公务员招录、事业单位及国有企业公开招聘要根据岗位需求合理制定招聘条件,对不同教育形式的研究生提供平等就业机会,不
得设置与职位要求无关的报考资格条件。各地要合理制定人才落户条件,精简落户凭证,简化办理手续,为不同教育形式的研究生提供平等落户机会
。”如何理解“对不同教育形式的研究生提供平等就业机会,不得设置与职位要求无关的报考资格条件”?眼下有地方对不同教育形式的研究生区
别对待,设置不合理的报考资格条件,如果一句招考已结束、报名工作已结束,就把提出质疑的非全日制研究生打发掉,那“不得”二字,对具体
招录工作起不到任何约束,强化就业权益保护就会成为一句空话。要切实强化就业权益保护,对此事的处理应该是,至少对还没有举行考试的招考
工作,重新组织报名,对违规现象严肃纠正,另外还应启动对相关责任人的问责。当下,还有一些社会舆论支持“全日制研究生就应该和非全日制
研究生不同”,因此消除学历歧视,还必须两手抓:一手抓教育质量保证,确保不同教育形式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一致;一手抓公平就业,把就业权
益保护做到位。(via光明网)非人才评价“唯学历”痼疾当除据报道,有网友近期反映,自己是2017年后的统招非全日制硕士研
究生,在参加内蒙古某地的教师招聘时,均被“学历不符,非全日制学历”的理由拒绝,略感心寒。当地回应称,确实存在考试组织人员不了解政策
的问题,但考试报名工作已结束,不能重新组织报名,对此表示歉意。当地官方的道歉,重申了促进平等就业工作的基本方针和政策。今年2
月,教育部等五部门在《关于进一步做好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工作的通知》中明确要求,“用人单位招用人员应当向劳动者提供平等就业机会”,
“对不同教育形式的研究生提供平等就业机会,不得设置与职位要求无关的报考资格条件”。在教师招聘中拒绝非全日制硕士报考的行为,无疑违
背了上述就业政策,伤害了部分考生的平等就业权。尽管当地知错认错的态度值得肯定,但在“木已成舟”——既不补救又不追责的情况下,一句“
考试组织人员不了解政策”,未免显得有些“轻”了,难以服众。相关部门已认错道歉,但部分网友依旧力挺这种做法:“不承认非全日制学历很
正常”、“教师招聘总要有个门槛吧”、“先把非全日制的水分挤一挤”……“非全”硕士的无奈和尴尬由此可见一斑。也难怪,连招考组织人员都
不了解就业政策,就不能苛责普通网友了。事实上,教育部早已明确,自2017年起,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由国家统一下达招生计划,
考试招生执行相同的政策和标准,培养质量坚持同一要求,学历学位证书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和相同效力。就是说,全日制和“非全”统一考试、统一
入学,培养标准和师资力量也一样,二者主要区别不是含金量高低,而是学习时间安排不同。但从此次报道情况看,要想扭转偏见、消除误解依旧任
重道远。据报道,在今年就业季中,许多“非全”硕士毕业生遭到或明或暗的就业歧视。部分“非全”的研究生表示,他们以本科生的学历找工作还
容易些,努力考取的硕士学位竟成了找工作的绊脚石,仿佛读了个“假硕士”。“非全”制研究生求职之痛的背后,是根深蒂固的就业歧视,也是
人才评价机制“唯学历”痼疾。教师招聘更应注重应聘者的实际能力,不管全日制还是“非全”,理应给考生一个公平竞争、证明自己的机会。保
障“非全”研究生享受平等就业权,需高校、用人单位和各职能部门共同发力、久久为功,努力改变这种“惯性歧视”,逐渐形成“崇尚一技之长、
不唯学历凭能力”的社会氛围。反对就业歧视,促进平等就业,各地公务员及事业单位招考应发挥正面典型示范作用,像本次事件,也应当作为“负
面典型”,成为镜鉴。(via新华网)视角:对于求职者来说,每一次招考都格外重要,往往改变一个人的职业和人生走向。负责内蒙古鄂
尔多斯古杭锦旗和准格尔旗的教师招聘的工作人员,似乎并没有严肃看待招录工作,对四年前就已出台的政策竟然都未能落实。这里到底是个别工作
人员的疏忽大意,还是内部有其他考量?需要有关部门认真调查,给出确切答复。更重要的是,“全日制研究生就应该和非全日制研究生不同”的学历歧视必须被破除,要切切实实抓好非全日制研究生培养质量,确保课程一致、内容一致、标准一致,以更高的教育水平有效消除学历歧视。5
献花(0)
+1
(本文系启智职教的...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