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说中国—文化系列邮票图说《中国汉字》(二)悠然雅士2021年斯洛文尼亚2012《龙年》邮戳—楷书 “龙”字香港1978《马年》邮票—颜真卿楷书“马”字J46《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周年》“国歌”邮票—印刷体黑体宋 体楷体等2002-6《中国陶瓷·汝窑瓷器》大版张边纸—行书“汝”字JP11《北京图书馆新馆落成暨开馆七十五周年纪念》邮资片 —行书“北京图书馆”新加坡《中国书法文字》小版张—“六书”造字法莫桑比克2014《字圣许慎》小型张—《说文解字》汉字造字法“ 六书”2003-22《南水北调工程开工纪念》小型张—象形字“水”加拿大2010《虎年》邮票—象形字“虎”T102《乙丑年》 北京邮戳—象形字“牛”T146《庚申年》北京邮戳—象形字“马”2000-13《盉壶和马奶壶》邮戳—象形字“壶”2018-13 《古代科学家及著作》“本草纲目”极限片—指事字“本”在“木”上加“一”表示树根T71《中国古代钱币》“甘丹”布邮票—指事 字“甘”和“丹”《甲骨文》台湾《八仙传奇》个11《一帆风顺》邮票《联合国中文日》邮戳—指事字“上九十一日”19 94-1《甲戌年》邮票—形声字“狗”从犬“句”声澳门2007《道德与伦理价值观》邮票—“倫”形声字,从人,“仑”声 “理”形声字,从玉,“里”声“德”形声字,从彳,“惪”声澳大利亚圣诞岛2017《鸡年》邮票—形声字“鶏”从鸟“奚” 声海南《清明节》邮戳个33《诚信》邮票会意字“明”“信”台湾2000特410《二十四节气》“春分”邮票—会意字 “春”“分”1999-12《国际老年人年》邮票—转注字“老”《安阳甲骨文》邮票—北与背,“北”原义“二人相背”,转 为方位词“北”,原义用“背”代替2000-06《木兰从军》“木兰还乡”邮票—“著”通“着”“帖”通“贴”“火 ”通“伙”“著我旧时裳对镜贴花黄出门看火伴”索马里2010《中国历代皇帝》“武周则天皇帝武曌”邮票—则天造“曌” 字特19《治理黄河》“电力”邮票—科技造字“瓩(千瓦)”2、科技造字。近现代以来,一是为翻译外来一些度量衡单位创造的汉字,通常 由两个汉字组合而成。如浬(海里)、嗧(加仑)、瓩(千瓦)、兛(千克)等;二是表示一些化学元素等创造的字,如氖、碳、锂、镁、钙、砼等 个36《婚禧》极限片—合体造字“囍”个36《婚禧》邮票—合体造字“囍”纪6《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一周年纪念》“国旗”邮票— 建国初期使用繁体字香港1997《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纪念》“三栋屋古宅”邮票—香港回归祖国后使用繁体字澳门199 9《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成立纪念》“光明未来”小型张—澳门回归祖国后使用繁体字臺灣2018特671《古物-青花瓷》“明 ?永樂青花龍紋天球瓶”小型張—臺灣一直使用繁體字纪68《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国徽”邮票—使用第一次简化字文13《毛主 席最新指示》邮票—使用第一次汉字简化字由竖排版改为横排版特70《中国登山运动》“中国登山队登上珠穆朗玛峰”邮票—“峰”字 使用了二简字“峯”字T29《工艺美术》“犀牛(漆器)”邮票—使用二简字J28《全国财贸学大庆学大寨会议》“发展经济保障供 给”邮票—“寨”字使用二简字T24《气象》“天气预报”邮票—“预”字使用二简字“予”编84《赤脚医生》“採药”邮票—“ 採”是“采”的异体字T166《景德镇瓷器》“宋·青白釉注·注盌”邮票—“盌”是“碗”的异体字纪12《太平天囯金田起义百年纪念 》邮票—“囯”是“国”的异体字T114猛禽“虎头海雕”邮票—是错字纪9《中国共产党卅周年纪念》邮票—特指字 “卅”使用错误纪东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纪念》“毛主席像及政协会场”邮票—面值“貮”是“貮”的错字PF22《避暑山庄 》邮资封邮票图案—康熙题字“避”字多一横《中国北京全聚德集团》金卡“全聚德”招牌—“德”字少一横2003-1《癸未年》邮票— 方块字楷书“羊”字澳门2000《澳门艺术·中国书法》邮票—“中”是独体字“法”是左右结构合体字2013-15《琴棋书画》邮 票—“棋”字的“木”“其”称偏旁表义偏旁“木”称部首2013-7《世界水日》邮票—识字部首“水字旁(氵)”《工部》邮票— 检字部首“工部”台湾2000特410《二十四节气·夏》“芒种”邮票—“芒”字部首为表义偏旁“草字头(艹)”“种”字部首为表 义偏旁“禾字旁(禾)”2010-5《中国芭蕾·红色娘子军》“信念”邮票—黑体“中国邮政”行书“红色娘子军”宋体“中国芭蕾” 纳米比亚《虎年》小型张—“虎”字六种字体宋體“虎年新禧歲次戊寅”隸書“中國農曆虎年紀念票”《中国书法》小版张— 多种字体的“龙虎禅法道墨儒”等字新西兰2013《蛇年》邮票—楷书“蛇”字代表一个音节个17《和谐》极限片—“和 ”字的多音字同音字2010-25《梅兰竹菊》“梅”邮票—“梅”字读若法注音“梅每声”2013-15《琴棋书画》邮戳—“ 琴渠金切”“琴”发音由“渠”声母与“金”韵母声调拼成澳门2000《澳门艺术·中国书法》邮票—汉语拼音注音为“国(guó)” 澳门1985《牛年》邮票—“牛年”笔画“横竖撇”笔画最多的汉字“Biáng”《现代汉语通用字表 》笔画最多字“齉(nàng)”2010-25《梅兰竹菊》“竹”邮票—“竹”字笔顺撇横竖撇横竖澳门201 1《辛亥革命一百周年》“光复中华”极限片—汉字竖排文3《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二十五周年》“讲话摘录”邮票—1956 年开始汉字开始横排2006-23《文房四宝》“笔”邮票—古代主要书写工具“毛笔”2017-27《记者节》邮票—现代书写 工具“自来水钢笔”日本1995《平成7年国势调查》实寄封—书写工具“铅笔”2014-19《教师节》小版张—书写工具“粉 笔”2006-22《古琴与钢琴》极限片—用竹叶作笔书写2016-15《红楼梦》极限片—用金簪作笔画“蔷”字《日本桥》邮 资片—书写工具“软笔”“储墨式毛笔”澳门2004《易经·八卦》“朝气蓬勃图”小型张—用“錾子”凿字朝鲜2011《毛泽东在著 作》邮票—书写姿势“坐姿”《书写示意图》—书写“坐姿”T9《乡村女教师》“认真看书学习”邮票—硬笔握笔香港1999《国 际长者年》“书法”极限片—“毛笔执笔”方法多哥2019《毛泽东在著作》木质小型张—“毛笔执笔”1996-23《中国古代档案珍 藏》“甲骨档案·商代龟甲”极限片—汉字载体“甲骨”台湾1979特148《中國文字源流》“春秋獵季鼎”极限片—汉字载体“青铜器” 1996-23《中国古代档案珍藏》“简牍档案·汉代木牍”邮票—汉字载体“木版”T109《哈雷彗星回归》邮票—“彗星图”汉 字载体“白色丝织物”纪92《中国古代科学家》“造纸”邮票—东汉以后汉字最主要的载体“纸”1996-23《中国古代档案珍 藏》“金石档案·明代铁券”—汉字载体“铁器”T130《泰山》“大观雄峰”极限片—汉字载体“山石”台湾1992特306《故宫 玻璃胎珐琅器》“清福寿折方瓶”极限片—汉字载体“瓷器”T9乡村女教师“水上小学”邮票—汉字载体“黑板”2013-15 《琴棋书画》“怀素临池”邮票—汉字载体“蕉叶”台湾特005《偉大的母教》“岳母教忠”邮票—汉字载体“人体”2014-6《网络生 活》“云计算”极限片—汉字载体“电子介质”密克罗尼西亚2000《中国古代发明》邮票—中国古代“雕版印刷”利比里亚2000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邮票—中国古代“活字印刷”香港2005《中国古代四大发明》邮票—中国古代活字“印刷术”德国2000《活 字印刷术发明家古登堡诞生600年》出世纸—现代印刷术2014-25《中国现代科学家》“计算机科学家王选”邮票—现代印刷“ 汉字照排”2014-6《网络生活》“信息交流”邮票—汉字输入“中文输入法”2020-16《故宫博物院》“故宫平面图”小型张—汉 字仓库“博物馆”2009-19《国家图书馆》“古籍馆”极限片《中国文字博物馆开馆纪念》首日封2002-25《博物馆建 设》“上海博物馆”邮票—汉字仓库“博物馆”《书法艺术》小版张—汉字书法艺术用具《中国书法·艺韵》小型张—多种书体“艺” 字澳门2000《澳门艺术·中国书法》小型张—多种书体“中国书法”格林纳达1996《鼠年》书法小型张—“鼠”字邮票图说 《中国汉字》未完见(三)谢谢观赏!悠然雅士2021年5、书写姿势。书写汉字根据需要可采取坐姿、站姿、卧姿、跪姿等多种姿 势。现在规范的坐着书写姿势应保持“一尺、一拳、一寸”,即眼睛与书本距离应约为一尺;胸前与课桌距离应约为一拳;握笔的手指与笔尖距离应 约为一寸。6、书写坐姿。坐的姿势要求“头正、身直、胸舒、臂平、足安”。一是头正:书写时头摆正,不能向左或向右偏,并略向前倾,眼睛 距书本一尺左右;二是身直:胸挺起,背撑直,胸口里桌沿一拳左右;三是肩平:两肩齐平,不能一边高,一边低;四是臂开:两臂自然张开,左手 五指伸开按纸,右手书写;五是足安:双脚自然平放在地上,两脚之间的距离与肩同宽,脚尖和脚跟同时着地。7、硬笔握笔。握笔的姿势要求: 一是右手执笔;二是大拇指、食指、中指自然弯曲,分别从三个方向握住笔杆的下端,离笔尖约一寸左右,无名指和小指自然弯曲依次靠在中指下方 ;三是笔杆与纸面约呈现45°角;四是“指实掌虚”,就是手指握笔要实,掌心要空,小指不能碰手心;五是手腕伸直,不能勾手腕或向上翻手腕 。8、毛笔执笔。执笔方法主要有捻管法、握管法、拔镫法、三指法、五指法等。执笔是为了很好的运笔,所以“紧”是指要能很好地驾驭笔锋, 不让其飘滑无力;“松”是指手中的笔运转灵活,笔锋能随心所欲地变化,字才有韵味。科学的执笔方法可以概括为:笔杆垂直、指实掌虚、自然放 松。(四)汉字储存1、汉字载体。几千年来,汉字载体经过了甲骨、器铭、简牍、帛布、纸张、电子存储等介质演变,体现了社会发展和科技 进步。甲骨文主要刻在龟甲和兽骨上;金文主要铸或与刻在青铜器上;篆书、隶书等汉字主要刻或写在竹木上,用竹片写的书称“简策”,用木版写 的叫“版牍”;汉字写在白色丝织物的叫“帛书”;汉字载体。东汉蔡伦发明制造出植物纤维纸之后,“纸”就成了汉字最主要最普遍使用的书写 材料,汉字写在纸上叫“纸书”。此外,汉字也刻写在陶器、瓷器、金属器皿、自然山石、人和动物皮肤、各类手工艺品、现代造型艺术品上等等。 二十世纪末,开始利用磁盘、光盘、芯片、硬盘等储存汉字,汉字储存在电子介质上叫“电子书”。2、汉字印刷。印刷术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之 一,古代印刷术主要分为雕版印刷术和活字印刷术。雕版印刷术萌芽于晋代的印章和拓印结合、扩大、印刷;起源于唐代的木版雕刻印刷。活字印 刷。北宋仁宗庆历年间,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用胶泥刻字排印,以后又发展了锡活字、木活字、铜活字、铅活字等。到元代,王桢创造了木活字印 刷法和转轮排字盘。现代印刷术。创始人是德国的谷登堡。1440~1448年,谷登堡用铅锡锑合金制作活字、应用脂肪性油墨和螺旋式手板 印刷机印刷,取得巨大成功。近一个多世纪,印刷技术不断地采用电子技术、激光技术、信息科学以及高分子化学等新兴科学技术所取得的成果,进 入了现代化的发展阶段。汉字照排。激光照排技术,就是将文字通过计算机分解为点阵,然后控制激光在感光底片上扫描,用曝光点的点阵组成文 字和图像。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研制始于1974年8月,历经15个寒暑,北京大学王选团队研制开发成功“华光激光照排系统”,在世界上首先用 激光照排技术实现了印刷革命,使汉字印刷告别铅字印刷开辟了通畅大道。王选被称为“汉字激光照排系统之父”。3、汉字输入。由于打字机键 盘在设计时本身没有考虑汉字输入的问题,输入汉字往往比输入拼音文字困难。随着各种中文输入法的出现,汉字的计算机输入、存储、输出技术得 到了基本解决,大大提高了中文写作、出版、信息检索等的效率。中文输入法有上千种之多,主要包括表音输入和表形输入两类,也有两者兼之的。 4、汉字仓库。汉字主要刻印在纸书和电子书之中,而收藏书籍的博物馆、图书馆、书店等就是名副其实的“汉字仓库”。中国国家图书馆馆藏文 献3768.62万册;故宫博物院收藏书法作品7.5万件、碑帖2.8万件;河南省安阳市“中国文字博物馆”是中国首座以文字为主题的博物 馆,馆藏文物4123件,涉及甲骨文、金文、简牍和帛书、汉字发展史、汉字书法史等多个方面。五、汉字造型艺术汉字是世界各民族文字中 ,唯一可以独立门类的书法艺术。2009年,书法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书法作为一门传统艺术, 它以自己独特的外在形式和民族独有的艺术美感,表现丰富的内在意蕴,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和美的享受。汉字书法是中华文化之魂,是中华民族 永远值得自豪的艺术瑰宝。2、异体字整理。异体字是指与规范的汉字形体不同但音义相同的字,即汉字的俗体、古体、或体之类。异体字的出现 ,主要是由于汉字书体的演变以及民间书写过程中产生的字形形体变异,大部分汉字都有异体字形。国家于1955年发布了《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 》,淘汰了1055个异体字。如“盌”是“碗”的异体字;“採”是“采”的异体字;“囯”是“国”的异体字等。3、错讹字纠正。错讹字 是指传抄、书写过程中字形发生了讹变的字,即错别字。从广义上讲,因避讳而故意写错的缺笔字也属于此类。在使用过程中应尽量书写规范汉字, 避免错讹字出现。“貳”是“二”的大写,在新中国早期的邮票面值标注中有16枚邮票将“貳”写成了“貮”;“卅”是三十的意思,表示特定意 义,写成“卅周年”表示数词错误;表达为某种鸟类的“雕”字繁体字为“鵰”,写成“周”与简化字“鸟”的合成字,是错误的。四、汉字形状 书写(一)汉字字形1、汉字外形。汉字从外形看,方方正正,被称为“方块字”。汉字由表意的象形字根,如金、木、水、火、土等,像积木 一样组合而成。使用楷书、宋体、隶书、篆书等规整的字体书写下的汉字是一种方块字,无论笔画多少,每个字都占据同样的空间。2、形体结构 。汉字的形体结构分为汉字、部件、笔画、笔形四个层次。根据汉字中部件的多少,汉字分为独体字和合体字。独体字只有一个部件,合体字有多个 部件。独体字不能分割,如“文”、“中”等;合体字由基础部件组合构成,占了汉字的90%以上。合体字结构主要有:上下结构、左右结构、半 包围结构、全包围结构、上中下结构、左中右结构、品字形结构等。3、偏旁部首。合体字的构成件统称偏旁。汉字绝大部分是形声字,由形旁和 声旁组成。表义偏旁叫部首,偏旁与部首是整体与部分关系。部首分为“识字部首”与“检字部首”。识字部首是表义偏旁,固定的,只包括合体字 ,用于了解字义记忆字形;检字部首是某一类字字形上的共同标志,临时性的,包括全部汉字,主要用于查字典的部首检字。两种部首。识字部首 有“旁”、“头”、“底”、“框”、“心”五种类型,每一类型都有具体名称,如“水字旁(氵)”、“雨字头”(雨)、“马字底”(马)、“ 同字框(冂)”等;而检字部首统称为“某部”,如“丶部”、“亻部”、“亠部”、“工部”等。3、汉字字体。主要分为三大类型。第一类是 从宋代活字印刷发展起来的字体,如宋体、黑体等;第二类是由书法演变而来的字体,如楷体、仿宋体、行楷、隶体、魏体、舒体、颜体、瘦金体以 及钢笔书写的字体等;三类是属于美术字体,如综艺、美黑、琥珀、水柱等。其他字体多是属于以上三类字体的变异。(二)汉字注音1、汉字 音节。汉字是汉语的书写文字,每个字代表一个音节。中国大陆现今以普通话作为标准读音,普通话的音节由一个声母、一个韵母及声调确定,实际 用到1300多个音节。由于汉字数目庞大,因而有明显的同音字现象;同时还有同一字多音的情形,称为多音字。“和”字。是多音字,有和( hé)平、应和(hè)、和(hú)牌、揉和的和(huó)面、掺合的和(huò)泥儿等,相应的同音字100多个,如禾、合、何、河 ;吓、贺、荷、喝;狐、胡、壶、葫;佸、活;货、获、祸、霍等。2、注音方法。古今中外采取多种注音方法,主要有:一是读若法。就是用音 近的字来注音,许慎《说文解字》一般用“某声”或“读若”的注音方法,这里的“某”是声符。如“梅,每聲”;“逝,读若誓”等。二是直注法 。就是用另一个汉字来表明这个汉字的读音,如“女为说己者容”中,使用“说者曰悦”来进行注音。三是反切法。即用第一个字的声母和第二个 字的韵母和声调合拼来注音,使得所有汉字发音都有可能组合出来。如“琴,渠金切”,即“琴”的发音是“渠”的声母与“金”的韵母及声调所 拼成;“国,古惑切”,即“国”的发音是“古”的声母与“惑”的韵母及声调所拼成。四是汉语拼音注音法。中国大陆最为广泛使用的是汉语拼音 。其它还有汉字形式的注音符号以及很多拉丁字母注音方法。(三)汉字书写1、汉字笔画。是汉字书写时不间断地一次连续写成的一个线条, 它是汉字的最小构成单位。笔画粗略分类为2种:一是札字法。1988年国家发布的《现代汉语通用字表》规定了5种基本笔画,即“横、竖、 撇、点、折”。二是“永字八法”。是指中国传统的八种汉字基本笔画,即“点、横、竖、撇、捺、提、折、钩”。汉字笔画主要采取相离、相接和 相交的方式进行组合。笔画之最。现时仍使用的笔画最多的中国汉字是陕西面食“BiángBiáng面”的“Biáng”字,共有56画 ,写法口诀是“一点飞上天,黄河两道湾,八字大张口,言字往里走,东一扭,西一扭;你一长,我一长;当中坐个马大王,心字底月字旁,留打个 勾勾挂麻糖,推个车车逛咸阳。”《现代汉语通用字表》中笔画最多的字是“齉(nàng)”字,共36画。2、汉字笔顺。就是书写汉字时, 笔画的走向和出现的先后次序,是比较固定的。基本规则是:先横后竖,先撇后捺,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先外后内,先外后内再封口,先中间后两 边。不同书写体汉字的笔顺可能有所差异。3、书写排列。汉字从殷商时期到新中国成立之前,都是按照“由上而下,从右往左”顺序书写的。从 甲骨文、竹简到纸张丝薄、雕版印刷、活字印刷,竖写的传统与规范,在中国传承了数千年。清末,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钱玄同是提出汉字竖写改横 写的第一人。1956年1月1日《人民日报》标志性地执行汉字横排印刷,标志着中国汉字走向横排,汉字书写的顺序格式改为“由左而右,从上 向下”。4、书写工具。汉字最主要的书写工具是笔。笔通过笔尖将带有颜色的固体或液体在纸上或其他固体表面绘制文字、符号或图画,也有利 用固体笔尖的硬度书写文字、符号或图画的。中国古代使用的主要是毛笔。笔的种类。随着社会的发展,笔的种类越来越多,主要分为钢笔、圆珠 笔、铅笔、记号笔、固态笔和蘸水笔等几大类。除了笔以外,汉字的书写工具还有刻刀、剞劂(一种在金石上镂刻文字的金属工具)、铁笔、竹木棍 、手指等等。印刷体。现代汉字的通用印刷体,属于楷书变体。常见的有宋体、仿宋体、楷体和黑体。宋体又称老宋体始于宋刻,字形方正, 笔画横平竖直,横细竖粗,起落笔有饰角。仿宋体,字体稍长,笔画粗细均匀。楷体字与毛笔手写的正楷字体相似。黑体字源于日本,笔画等粗,简 洁醒目。7、行书。大约是在东汉末年产生的,是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可以说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它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 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笔势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要求楷书那样端正。楷法多于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于楷法的叫“行草”。 行书写起来比楷书快,又不像草书那样难以辨认,因此有很高的实用价值。三、汉字构造规范(一)造字方法汉字的造字法是古人根据汉字的 结构和造字规律,归纳总结出来的造字方法。汉字造字法有六种,又称“六书”,包括象形、指事、形声、会意、假借和转注。其中象形、指事属于 “造字法”;形声、转注、假借属于“组字法”;转注属于“用字法”。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对“六书”进行了完善。1、象形。描画事物形象 的造字法,用文字的线条或笔画,把要表达物体的外形特征,具体地勾画出来。象形字来自于图画文字,但是图画性质减弱,象征性质增强,它是一 种最原始的造字方法。如“日、月、山、水”四个字,最早就是描绘日、月、山、水的形状;“樂”字象鼓鼙木架形,本义为音乐;“龜”字像一只 龟的侧面形状;“馬”字就是一匹有马鬣、有四腿的马;“壺”字就象古代盛器壶的形状。2、指事。用象征的符号或在象形字上加上符号的造字 法。指事字有两种类型:一是在象形字基础上加一个指示性符号构成(夫天亦杀要介母孔尺寸叉丑尤曰甘只音兮乎本末朱束血金刃凶丹引系卒彭卤) ;一是由纯粹的符号构成(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上下中)。指事字。如“上、下”是在主体“一”的上方或下方画上标示符号;“刃”是在“刀 ”的锋利处加一点作标示;“凶”是在陷阱处加上交叉符号;“甘”是在“口”内加一点表示口含甘美食物;“丹”是在矿井中间加一笔表示矿物: “本”是在“木”的底部加一横表示树根;“中”是在“丨”的中间画一个圈儿表示中间等。3、形声。由表示意义的形旁和表示读音的声旁两部 分组成的造字法。形旁是指示字的意思或类属,声旁则表示字的相同或相近发音。形声是汉字里造字最多的方法。形声字的形旁和声旁有七种组合方 式:左形右声、右形左声、上形下声、下形上声、内形外声、外形内声和形占一角。形声字。如“狗”,形声字,从犬,“句”声,本义为犬;“ 鶏”,形声字,从鸟,“奚”声,本义为家禽名;“福”,形声字,从示,“畐”声,本义为福气;“棋”,形声字,从木,“其”声,本义为棋等 。有些形声字,随着汉字的改革,表音部分的读音有了变化,已经不起表音的作用了。4、会意。是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符号组成新字的造字法。会 意字由两个或多个独体字组成,把这几个字的意义合成一个意义。如“日”和“月”组起“明”字;“人”和“言”合成“信”字,表示人言而有信 ;“人”和“木”合成“休”字,表示靠在树上休息;瓦瓶“酉”和液体“水”合成“酒”字;“八”和“刀”合成“分”字,表示分开;甲骨文“ 春”从艸从日,艸春時生也等。5、转注。借用读音不同的字和形旁来组字的造字法。转注的两个字互为注释,彼此同义而不同形。转注字实际上 是近音之异体字,必须是一对。两字同一部首、二字声音相近、可以互相解释。转注字因为字义变化或简化的缘故,如今越来越少。如“考”与“老 ”二字,本义都是长者;“颠”与“顶”二字,本义都是头顶;“窍”与“空”二字,本义都是孔等。6、假借。假借字多是同音字,是不造新字 来表达新义的造字法。一类是本无其字的假借字。字义发生变化转作它用,其本义用另一个字来注解和代替。如斤与斧,斤原义为“斧”,后转作量 词“斤”,原义用“斧”字代替;莫与暮,莫原义是“太阳落在草下”,后转作虚词,原义用“暮”字代替等。另一类是本有其字的通假。某些词 原已有专用字,由于种种原因,书写者没使用本字,却另找一个读音相同或相近字代替。例如:“见”通“现”,呈现,“风吹草低见牛羊”;“被 ”通“披”,覆盖在肩背上,“廉颇被甲上马”(二)造字历史1、则天造字。武则天在她临朝称制和登基为皇时曾命人创制过汉字,后世遂称 “则天文字”。一般认为则天文字共有十八字,包括最初由宗秦客献给武则天的十二字和后来陆续颁行的六字。随着人亡政息后,这批文字亦因失去 时代意义的支撑而随之见弃,后人遂用回本字。武则天造“日”和“月”在天空上面为“曌(zhào)”字,作为名。3、合体造字。也称“吉利字”、“吉语字”和“吉祥合体字”。其源头可追溯至先秦时君主用来传达命令或征调军队的符文;汉代被道士们用到符篆上;宋代起,合体字演变为民众表达避凶求吉愿望的一种手段,艺术化的合体字主要出现在剪纸、年画中。常见的合体字有:囍、招财进宝、黄金万两、日进斗金、福禄寿全等等。(三)汉字规范1、繁体字简化。汉字经历了甲骨文、金文、篆文,到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的演变简化过程,发展的总体形势是通过减省笔画由繁入简,逐渐简化的。太平天国运动给唐宋以来民间通行的100多个简笔字以正统地位,其中80%为后来新中国所采用。国民政府教育部于1935年公布了《第一批简体字表》,但因为有争议,1936年被收回。香港、澳门、台湾使用繁体字。1997、1999年,香港、澳门先后回归祖国后,按照《基本法》规定,仍然使用繁体字。台湾省一直使用繁体字。第一次简化字。新中国成立后,开始进行文字改革。国务院于1956年初公布了《汉字简化方案》,汉字简化包括简化繁体字笔画和废除异体字,使汉字规范化。简化字形体简明、容易认读、便于书写,提高了应用效率。1956年元旦开始,全国报刊汉字实行横排,使用简化字。1964年制定《简化字总表》,共2236字。第二次简化字。1977年,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公布《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称为“二简字”。二简方案分为两个表:第一表收录了248个简化字,推出后直接实行;第二表收录了605个简化字,推出后仅供讨论,没有直接实行。由于在试用过程中产生了文字混乱现象以及人们的反对,到了1986年,国务院宣布“二简字”停止使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