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lcometo5Gthefifthgenerationmobilecommunicationnetwork什么是5G?5G 是面向2020年以后移动通信需求而发展的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根据移动通信的发展规律,5G将具有超高的频谱利用率和能效, 在传输速率和资源利用率等方面较4G移动通信提高一个量级或更高,其无线覆盖性能、传输时延、系统安全和用户体验也将得到显著的提高 。5G移动通信将与其他无线移动通信技术密切结合,构成新一代无所不在的移动信息网络,满足未来10年移动互联网流量增加10 00倍的发展需求.5G移动通信系统的应用领域也将进一步扩展,对海量传感设备及机器与机器(M2M)通信的支撑能力将成为系 统设计的重要指标之一.未来5G系统还须具备充分的灵活性,具有网络自感知、自调整等智能化能力,以应对未来移动信息社会难以预计 的快速变化Theincreasinggrowthofdatatrafficandthepopularityof theintelligentterminalsleadtothefactthatthefourthgenerat ionmobilecommunicationnetwork(4G)cannotmeetthedemandin termsofcapacity,speed,andthespectrum.Therebythefifthgenera tionmobilecommunicationnetwork(5G)comesintobeing.VeryCo nvenientCoolDesignBestColorGreatExperience车联网智能家居高清视屏虚拟现实5G与4G 的性能比较5-10倍频谱效率1/10端到端时延10-100倍5Gvs4G传输速率1000倍网络容量performanceco mparison5G发展的3个维度2)通过引入新的体系结构(如超密集小区结构等)和更加深度的智能化能力将整个系统的吞吐率提高 25倍左右;1)通过引入新的无线传输技术将资源利用率在4G的基础上提高10倍以上;01dimensionality3) 进一步挖掘新的频率资源(如高频段、毫米波与可见光等),使未来无线移动通信的频率资源扩展4倍左右02dimensionality 03dimensionality010203040605070809105G网络架构自组织网络技术超密集异构网络技术内容分发网络软 件定义无线网络M2M通信D2D通信信息中心网络移动云计算SDN/NFV情境感知技术Prospectivenetworkte chniquesfor5Gmobilecommunication:Asurvey走近SDNStart2006年SDN 诞生于斯坦福大学的CleanSlate课题2007年网络安全项目Ethane2009年1.首次提出SDN2.openflo w1.0规范发布2011.3ONF成立推动SDN标准化2011.5NEC推出第一台可商用的OpenFlow交换机2012.4 Google骨干网实现SDN全面部署2012.7网络虚拟化先驱nicira被VMware收购2012.10NFV成立2013.3O DL成立2016-未来网络架构研究重点SDN产生背景传统的网络的运作模式是静态的,网络中的设备是决定性的因素,控制单位和转发单位 紧密耦合。网络设备的连接产生了不同的拓扑结构,不同厂商的交换机模型也各不相同,导致目前的网络非常复杂。网络设备所依赖的协议由于历史 原因,存在多样化、不统一、静态控制和缺少共性的问题,这进一步加大了网络的复杂性。在网络中增删一台中心设备是非常复杂的,往往需要多台 交换机、路由器、Web认证门户等等。这些因素都导致传统的通信网络适合于一种静态的、不需要管理者太多干预的状态。大数据应用依赖于两 点,即海量数据处理和预先定义好的计算模式,分布式的数据中心和集中式的控制中心,必然导致大量的数据批量传输及相关的聚合划分操作,这对 网络的性能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为了更好的利用网络资源,大数据应用需要按需调动网络资源。归结以上问题,实际上是网络缺乏统一的"大脑" 。一直以来,网络的工作方式是:网络节点之间通过各种交互机制,独立的学习整个网络拓扑,自行决定与其他节点的交互方式;当流量过来时,根 据节点间交互做出的决策,独立的转发相应报文;当网络中节点发生变化时,其他节点感知变化重新计算路径。网络设备的这种分散决策的特点,在 此前很长一段时间内满足了互联互通的需要,但由于这种分散决策机制缺少全局掌控,在需要流量精细化控制管理的今天,表现出越来越多的问题。 在此背景之下,SDN应运而生。关于SDNSDN将传统网络设备的数据平面和控制平面两个功能模块相分离,通过集中式的控制器(contr oller)以标准化的接口对各种网络设备进行管理和配置。这种网络架构为网络资源的设计、管理和使用提供更多的可能性,从而更容易推动网 络的革新与发展。控制数据Thesoftware-definednetwork(SDN)tech-nologywhi chappliesnewarchitectureofnetworkcentralizedcontrol,separa testhefunctionsofdataforwardingandlogiccontrolandachieve sthedecoupleofdatalayerandcontrollayer,thusiscapableof effectivelysolvingtheproblemsoftradi-tionalnetworkssucha srigidandclosedarchitecture,highlyrestrictedperformanceof datatransmissionandforward,andlowresourceutilization,meeting thedifferentrequirementsofuserservices,andenhancingtheef ficiencyofservicedeploy-ment.SDN三大架构thethreemajornetworking architectureONF架构01ONF在SDN中的地位自然是不需要怀疑的,一方面是它对SDN的发展所作出的贡献, 一方面也是因为它的参与者涵盖当今大部分知名企业。ETSINFV架构02ETSI是欧共体委员会批准的一个在网络领域极具影响力 的标准化组织,早年它便因为网络架构的各种不合理因素而提出了NFV架构草案,利用软件技术来弥补现存网络中的不足。OpenDay Light项目架构03OpenDayLight项目在各大公司的参与和推动下,仅充分体现了SDN的魅力,也体现了各大 企业的防御战术。ONF架构ONF定义的SDN框架层次简单而且明晰:应用层,是由用户按需主导的业务和应用的集合;控制层,主要是 SDN的核心——控制器,不仅对整体网络拓扑和资源进行监控和管理,也需要对上提供一个完整的交互平台;基础设施层,由OpenF low交换机为核心而组成的通信基础,向上提供服务并执行命令。在ONF定义的SDN框架中,南向接口即控制层与基础设施层的接口 ,ONF定义了其标准为OpenFlow,北向接口即控制层与应用层的接口,接口要求并未统一。Feature1Feature 2Feature3Feature4ETSINFV架构NFV的重点是网络功能的虚拟化,以网络架构底层(第1-3层)技 术为基础,重点分析网络中第4-7层的业务应用,从NFV的草案中可以很明显的看出ONF提出的三层SDN框架的影子,转 发层面和控制层面都是分离的,并且其虚拟化基础设施管理/编排系统类似于SDN应用层的虚拟化架构的管理和编排。NFV体现的是运营商 的角度的SDN架构,在南向接口上并不单一的限定OpenFlow标准,因为像ForCES等都已经在传统网络中得到了 认可,如果只采用OpenFlow是不现实的。此外,NFV将控制层进行了细分,充分体现了运营商在部署时避免厂商依赖,实现高效 管理和按需交付业务的商业化需求。因此,NFV是SDN框架应用的典范,充分体现了SDN作为一种框架理念,而不是一种技术的 概念。这对SDN的应用给予了宝贵的参考意见。另外,NFV只是采用了SDN而成为SDN的应用创新典范,但是并不表示N FV一定要采用SDN才能实现。虚拟化基础设施管理/编排系统E2E网络控制器--多数据中心/多数据融合网络控制器(SDN)网络 控制器(ForCES)网络控制器(PCE)网络控制器控制通路PCE控制通路控制通路OpenFlowForCES控制通路.... ...数据通路数据通路数据通路数据通路OpenDayLight项目架构ODL架构的控制器采用的是Cisco的OneP K架构,对比OnePK架构和OpenDayLight系统平台的架构就可以看出两者的相似点了。思科的OnePK采 用多层次的实现方案,中间层是系统实现层,然后向下层提供网络接口,向上层提供业务开放接口。通过思科操作系统和硬件平台进行深入的编程访 问才实现了OnePK,用来辅助网络系统应对OpenFlow在网络架构和设备等方面带来的巨大挑战和冲击。而相对的,Open DayLight系统平台共有三个部分,北向接口及内置的应用程序和服务、中间核心的网络和平台服务部分,以及最下层的南向接口。这与OnePK在层次结构上几乎是相同的。OpenDayLight在南向接口方面体现了一个事实:交换机上并不仅仅运行转发面的软件,同样有协议在运行。尽管SDN的本质是管理面和转发面分离,但是协议控制面可以和管理面一起,也可以和控制面一起,具有非常大的机动性,这也为SDN框架的扩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THANKYOU!thebestyouar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