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帝内经有关耳聋耳鸣及针灸 |
|
|
黄帝内经有关耳聋耳鸣及针灸黄帝内经中涉及有关耳的描述很多:《金匮真言论》“南方赤色,入通于心,开窍于耳。”《阴阳应象大论》“北方生寒,寒生水 ,水生咸,咸生肾,肾生骨髓,髓生肝,肾主耳。”《五臟生成》“徇蒙招尤,目冥耳聋,下实上虚,过在足少阳厥阴,甚则入肝。”《诊要经终论 》“少阳终者,耳聋、百节皆纵,目寰绝系。”《臟气法时论》“肝病者,两胁下痛引少腹,令人善怒。虚则目(盳盳)无所见,耳无所闻,善恐, 如人将补之。”《通评虚实论》“头痛耳呜,九窍不利,肠胃之所生也。”《热论》“三日少阳受之,少阳主胆,其脉循胁络于耳,故胸胁痛而耳聋 。”,“三日则少阳与厥阴俱病,则耳聋囊缩而厥。”《刺热》“热病先身重骨痛、耳聋、好瞑、刺足少阴,病甚为五十九刺。”《厥论》“手太阳 厥逆,耳聋泣出,项不可以顾,腰不可以俛仰。治主病者。”《脉解》“所谓耳鸣者,阳气万物盛上而跃,故耳鸣也。”《缪刺论》“邪客于手阳明 之络,令人耳聋,时不闻音。刺手大指次指爪甲上去端如韭叶各一痏,立闻。不已,刺中指爪甲上与肉交者,立闻。其不时闻者,不可刺也。耳中生 风者,亦刺之如此数,左刺右,右刺左。”,“耳聋、刺手阳明,不已,刺其通脉,出耳前者。”“邪客于手足少阴太阴足阳明之络,此五络皆会于 耳中,上络左角。”由此可以看出,肾主耳,其他的脏腑也都相关,但主要是肾。耳鸣耳聋是阳气上跃,不能入归于肾。按照经络的分布,主要是手 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和足少阳胆经,其主要穴位分别是耳门、听宫和听会,经络和穴位是按照从上到下的次序排列。倪师在针灸讲座里详细的 叙述和演示。这三个穴道是采用轮刺的方法,今天扎这个,下次扎另一个。这三个穴道还有个特点就是嘴巴张开的时候才有,平常有一个骨头叫耳屏 ,是挡住的。所以扎针的时候要嘴张开咬一个东西,不让骨头闭合,以免针歪了。针进去时,直接下一寸那么深。这三个穴道可以左右捻捻,平补平 泻,插提都可以,都不会伤到,无所谓补泻,补泻都可以用,留针大概5分钟。另外在耳朵旁边,三条经有很多穴道,到底那个穴道是最好的穴道, 用指头去按它,指头按它的时候,那点特别痛,就是阿是穴,就在那个痛点下针。因为很多穴道都很靠近,它的功能又很雷同。你怎么去分呢?你就 出手去压。如果是久鸣是那是虚,就补肾,我们可以针肾俞、志室,正面就下京门,肾经的募穴京门穴,然后呢,脏会章门。经络上面,复溜穴是非 常好用的穴道,这复溜穴要是下的好,针下去以后,采斜刺及迎随法,对身体方向刺,是补,用青龙摆尾,若摇不过瘾,弹一弹针,动它的气,你弹 一弹针时,你觉得并没有什么,但病人很痛,因为你在导引,速度很快。在实症的时候,要扎肾经,刚开始发作时,我们下然谷及外关穴,还有一个 穴道叫支沟,三焦经的支沟穴,我们称飞虎。非常好用。脏和腑中间阴阳相平衡,有表里的关系存在,是因为有一个三焦经。三焦经是行阳的,阳是 什么,所看到的皮肤、肌肉都是阴,但看不到里面的力量多少,力量就是阳。支沟穴是三焦经很大的穴道,支沟穴又称飞虎穴,我们有飞虎针,专下 支沟,大便也通了,胃口也变好吧。那你不能百病都下支沟,也不可以这样用的。针灸需要到正规的中医医院诊治,请专业的真就是帮助你。也有中 药可以治疗,我看到罗博士的几篇耳鸣文章非常好,有机会再发上来。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