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创青春“公益创业大赛”策划书
2021-04-29 | 阅:  转:  |  分享 
  


“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公益创业大赛(校赛)





















主办方:厦门大学嘉庚学院团委

承办方:厦门大学嘉庚学院青年志愿者队

目录





赛事背景……………………………………………03

赛事目的……………………………………………03

参赛要求……………………………………………03

主要流程及相关安排………………………………04

比赛形式及内容……………………………………07

评审方式……………………………………………08

其他注意事项………………………………………12

奖项设置……………………………………………12

所需物资及经费预算………………………………13

应急预案……………………………………………14









赛事背景

“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是由共青团中央、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科协、全国学联和地方省级人民政府主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支持的一项具有导向性、示范性和群众性的创业竞赛活动,每两年举办一届。

赛事目的

为我院学子提供一个全新的“公益创业”平台;为参加“创青春”省赛选拔优秀队伍

参赛要求

每个团队人数不超过10人

每个团队需递交项目申报表、项目计划书及其他材料

每个团队需准备并制作PPT等相关介绍视频

申报项目可以为创办非盈利性质社会组织的计划或实践,应满足以下条件:

1、较强的公益特征(有效解决社会问题,项目收益主要用于进一步扩大项目的范围、规模或水平)

2、创业特征(通过商业运作的方式,运用前期的少量资源撬动外界更广大的资源来解决社会问题,并形成可自身维持的商业模式)

3、实践特征(团队须实践其公益创业计划,形成可衡量的项目成果,部分或完全实现其计划的目标成果)



主要流程及相关安排

赛事周期:2015年3月-2015年5月(第3周-第12周)

比赛地点:人文楼案例教室

主要流程:

时间 内容 备注 第3周 召开“公益论坛”会议(暨开幕) 第5周 设点等宣传开始 同期在主干道上悬挂“KT板” 报名表回收(纸质版) 自设点之日持续5天 项目计划书回收(电子版) 持续至第9周周末 举办讲座 科普宣传型讲座 第6周 召集各团队队长开会 答疑;自由组合团队相互认识 第7周 举办相关讲座 引导型讲座 第10周 第一轮比赛 比赛时间长度:2小时

10周周末开展网上投票活动 第12周 第二轮比赛 详细工作内容

第2周:

通知并邀请公益人参加会议;发相关邮件给公益组织负责人

官方微博同期开始预热(内容:个人也可参与“公益论坛”)

第3周:

周三中午12:30图书馆107召开“公益论坛”会议,向各院系青队及公益组织社团负责人介绍公益创业大赛,并解答相关疑惑

官方微信公众平台开始推广;同时微博网络宣传跟进(图+文)

第4周:

敲定“公益创业大赛”相关讲座主讲人及讲座主题(拟定于第5周、7周)

借帐篷等物资以备第五周设点

打印宣传单、制作海报等

第5周:

设点宣传开始(周一至周三每天中午和下午,南中北食堂门口)

报名表回收及反馈(以短信形式反馈给各团队队长,并提醒其第一次讲座的举办时间)

敲定赛事的评委老师,提前预约和邀请

继续微博及微信的宣传,撰写相关报道文章等

周三晚上7:00,主三小报告厅举办讲座

第6周:

周二晚召开与各团队队长的会议,答疑解惑,通知第一轮赛事的时间;告知第二次讲座时间地点

第7周:

周三晚上7:00在主三小报告厅举办讲座

第9周周末:

收齐策划书、审阅策划书

通知评委老师比赛时间地点

悬挂横幅于排球场



第10周:

周四中午12:00~14:00于人文楼案例教室举办第一轮赛事

掌握每个团队5-10分钟左右的阐述时间,评委3分钟左右时间点评

选定礼仪和主持人人选

第10周周末:

通过院青官微公布第二轮比赛时间、地点和比赛内容

各支团队提供50字以内的团队简介,周日官微发起“为我喜欢的团队投票”的活动,附团队简介,投票结果可为总分加分,持续至第11周周末

通知各团队在第11周周二前提交修改后的项目策划书电子版

第12周:

周四中午12:00~14:00于人文楼案例教室展开第二轮比赛

比赛结束后官微和微信公众平台报道比赛结果

其他事项:

电子版项目计划书提交地址:xujcqd2003@163.com

传单、海报的制作和“公益论坛”同期展开,以便后续修改

比赛组队形式分两种(要求在填写报名表时选择组队意向):

自由组合:适用于已有团队规模的“团体”。

院青推荐:由院青组合有意向参与、却无队伍规模的的“个人”或“团体”。



比赛形式及内容

赛制设两轮制,每轮比赛都以打分制评比,另有场外额外加分,最后所得分数为总成绩(总分200分),分数靠前者优胜。

第一轮(满分130分):由团队介绍该团队项目(5-8分钟),评委根据所阐述内容指出不足或提出修改意见,并根据“评选方式”分档打分。考察内容如下:

考察项目的公益性(30分)、创业性(20分)、实践性(20分)

考察策划书展示的详尽和对时间的把握(20分)

考察策划书完成的程度(20分)

考察PPT(或flv视频等)的制作及表达(20分)

第二轮(满分70分):参赛队伍配以电子作品,3分钟时间重新阐述项目(重点提炼);面对现场观众、对手及评委的提问和答辩。

补充:若参与团队众多,(或)质量优秀,可再第二轮增设“随机PK”;

PK:第一轮结束后,参与团队进行随机抽签,抽签的结果决定PK的对象;例如:队伍A抽到队伍B,则A根据B的策划书,提出3个质疑,队伍B将会在第二轮的“重点提炼”环节上回答该问题,并解答A相关疑惑。(时间上限将有所提高)

备注:参赛双方的提问和答辩情况均计入该团队的答辩分

考察现场答辩的情况(40分)其中:

考察团队的分工合作(10分)

3分钟展示重点的详尽及对时间的把握(20分)

额外分:场外投票分(5分、3分、2分)

评审方式

第一轮

公益性(30分)

第一档:对社会问题关注深入,立项所针对问题具体且受到关注较多、亟待解决(26~30分)

第二档:对社会问题有较多关注,立项所针对问题受到关注较多、有解决的必要(15~24分)

第三档:对社会问题了解不多,立项所针对的问题不很清晰或已经得到较好解决(9~14分)

第四档:对社会问题了解和关注不足,立项所针对的问题不清晰或不属于公益范畴(1~8分)



创业性(20分)

第一档:能够通过具有创新性、普适性、可推广性的商业模式,在消耗资源的同时不断引入大量新资源使项目可自身维持、可持续发展,由此很好地解决瞄准的社会问题(16~20分)

第二档:能够通过创新性的商业模式,在消耗资源的同时不断引入大量新资源使项目可自身维持、可持续发展,由此较好地解决瞄准的社会问题(12~18分)







第三档:能够应用相对少量的启动资源,来撬动社会各界相对大量的资源,并通过商业运作的方式不断引入新资源来解决瞄准的社会问题(6~11分)

第四档:主要依靠本身的资金推进项目,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瞄准的社会问题(1~5分)



实践性(20分)

第一档:很好地结合了人力、资源等实际情况,设定了切实可行的项目进度及目标,实践切实可行且有一定成果(16~20分)

第二档:制定相应结合人力、资源等实际情况,设定了比较可行的项目进度及目标,实践性前景良好(12~18分)

第三档:未能充分考虑人力、资源等实际情况,设定的进度及目标较难完成,实践性不佳(1~11分)



项目策划书展示的详尽及时间控制(20分)

第一档:时间控制较好,在所需的时间内完成了项目的展示,有逻辑有规划(16~20分)

第二档:时间控制一般,在规定时间左右完成了项目的展示,比较能提现该项目的侧重点(12~18分)

第三档:时间控制一般,或有所超时,能完成项目该有的展示

(1~11分)



项目策划书完成的程度(20分)

第一档:完成优秀,有逻辑,言简意赅,有详尽的分析和调查,能清晰的表达项目内容(16~20分)

第二档:完成良好,详略得当,有适当的分析或调查,能较好表达项目内容(12~18分)

第三档:完成一般,没有太多赘述,能表达项目内容(1~11分)



PPT等的制作及表达(20分)

第一档:PPT制作精良,清晰,内容精简突出了重点,图文并茂,够很好的为阐述做辅助,无“照本宣科”现象(16~20分)

第二档:PPT制作良好,清晰,内容精简,无太多长文字,比较符合阐述所需,能突出观点(12~18分)

第三档:PPT制作一般,比较清晰,有部分冗长文字,能在一定程度上辅助阐述(1~11分)

















第二轮

答辩情况(40分)

第一档:答辩有礼仪,项目陈述恰当,有针对性,有解释能力,准备充分,态度较良好,客观合理(36~50分)

第二档:答辩有礼仪,项目陈述合理恰当,有针对性,有解释能力,准备比较充分,态度较良好,客观合理(25~35分)

第三档:答辩有礼仪,项目陈述合理,比较有针对性(存在跑题现象),比较有解释能力,准备比较充分,态度较良好(20~30分)

第四档:答辩比较有礼仪,项目陈述比较合理,态度较良好(1~19分)

团队分工(10分)

第一档:编队合理,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优劣互补(7~10分)

第二档:编队合理,分工明确,较好提现了团队精神(5~8分)

第三档:编队一般,能按规定完成参赛内容(1~5分)

3分钟展示,重点的提炼能力及对时间的把控(20分)

第一档:电子作品优秀、清晰;重点的提炼恰当,陈述脉络清晰、合理,具有说服性(16~20分)

第二档:电子作品良好(或一般),内容精简;陈述比较客观,重点提炼良好,能突出观点(12~18分)

第三档:电子作品一般,苍白;陈述比较合理,(或)有(部分)冗长文字,能在一定程度上突出重点(1~11分)



其他注意事项

第3周的“公益有约”会议,参与人不局限于公益组织负责人,允许负责人带其队员参与及有兴趣的个人参与。

在设点宣传的海报和传单制作时,侧重点体现“公益+创业=更多的可能性”及“公创”的“接地气”;若有意向参与却不了解的,可先填报名表,主办方将在第6周与各团队队长的会议上作解答;若有意向参与但缺少伙伴者,可留下联系方式,由主办方随机提供组合对象。

评审过程中,除评委老师外,由几名工作人员(或有相关经验的人士)助记参评参赛团队的相关表现得分。

“公创”还处于成长阶段,在赛事的宣传和推广过程中,请院青主动借助各分院系青队及公益组织的力量。



奖项设置

一等奖:一名(奖杯+奖金+礼品)

二等奖:一名(奖杯+礼品)

三等奖:一名(奖杯+礼品)

优秀奖:三名(证书+纪念品)

备注:可操作性强的优秀团队将有机会获得“暑期社会实践”机会,并给予一定的辅助资金。(1-2个名额)





所需物资及经费预算

序号 项目 数量 单价(元) 合计 备注 1 横幅 1 80 80 2 海报 8 11 88 3 邀请函 25 5 125 用于邀请各院系青队及公益组织 4 奖状 6 1 6 6 奖杯 3 20 60 7 纪念品 3 40 120 8 矿泉水(评委) 10 1.8 18 9 矿泉水(工作人员) 40 1 40 10 水笔 2 20 40 11 胶带 2 5 10 12 帐篷 3 - - 13 展板 3 - - 14 礼品 3 50 150 15 打印 200 0.1 20 16 传单 1000 0.1 100 17 奖金 1 300 300 18 小礼品 15 3 45 观众参与答辩礼品 19 Kt板 50 5 250 总计 1352元

备注:待补充。







应急预案

宣传时天气异常(下大雨等):

1、设点:延迟1-2天

2、报名表回收时间:顺延1-2天(或提供部分报名表给分院系青队供内部分发?)

3、讲座(第一次):根据设点时间顺延(设点最后一天晚上为讲座举办时间)

报批经费较少:

削减经费:纪念品、礼品等

院青外联拉取部分赞助

报名参赛队伍数量少、赛事规模小:

削减经费:奖杯、奖品等

动员院青队员参与

取消第二次讲座

取消网络投票活动































2







献花(0)
+1
(本文系灵感流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