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基于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例题的运用研究
2021-05-04 | 阅:  转:  |  分享 
  
基于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例题的运用研究

——以大同市天镇一中《荷塘月色》教学为例

孙东霞

(山西省大同市天镇一中山西大同038200)

摘要本论文以大同市天镇一中《荷塘月色》教学为例,阐述了基于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例题的运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以高中语文核心素养为目标和标准,深挖教材中有哪些核心素养,以例题为载体,以课堂教学为平台,向学生渗透语文的学习能力,生存能力,发展能力,使学生从中受益,学以致用,从而促进学科素养的落地。

关键词基于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例题《荷塘月色》教学为例

一、基于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例题

基于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例题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以高中语文核心素养为目标和标准,深挖教材中有哪些核心素养,以例题为载体,以课堂教学为平台,向学生渗透语文的听、说、读、写能力(学习能力),获知能力、表达能力、交流能力(生存能力),想象、联想、思辨、推理、判断能力(发展能力),使学生从中受益,学以致用,从而促进学科素养的落地。

二、以大同市天镇一中《荷塘月色》教学为例

㈠把基于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例题作为课堂导入的有效途径

《荷塘月色》教学导入,选用三个古典诗词中的炼字例题,研析,进行导入。

鉴赏下列诗句美在何处?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明确:

其一:荷花,古典诗词中一个常见意象。由于“荷”与“和”、“合”谐音,“莲”与“联”、“连”谐音,"和"文化的一种弘扬。荷花品种丰富多彩,是"荷(和)而不同",但又共同组成了高洁的荷花世界,是“荷(和)为贵”。

其二:形象美+语言美(炼字)。

“碧”与“红”:形容词中表色彩的词,能使诗文生动形象,突出描写对象的特点,还能给人以画面感。

“才”和“早”:炼修饰语(形容词或副词),其作用是描摹景物更细致,刻画人物更形象)。

“染”与“妖”:沾染污秽,用清水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动词,可使诗歌描写生动形象,特点突出,还能传情。

㈡把基于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例题作为驱动教学的有力手段

例一、为什么要用“亭亭的舞女的裙”来比喻荷叶呢?

明确:因为舞女的裙有一种舒展,旋转的动感,它亭亭玉立,灵动飘逸的状态正好表现出了荷叶柔美的风姿。

例二、为什么要用“袅娜”和“羞涩”来形容荷花?

明确:拟人手法,将用来描写女子姿态和神情的词语用在花身上,赋予了荷花以灵动的生命力。

例三、为什么此处要用博喻手法来写荷花?

明确:博喻: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喻体从不同角度反复描绘说明同一个本体的比喻句。用博喻写出了月光下的荷花的各种姿态,形象生动。

例四:为什么说“泻”“浮”“照”

“泻”“漂”“浮”

明确:

“泻”字紧扣“月光如流水一般”这个比喻,加强了月光的流动感,并且用“静静”两字加以修饰,生动形象地描写了月光有形而无声的特点,显示了月光幽静之美。“泻”的范围广,与“流水”相照应,而且有动态美,显得生动活泼。“照”的范围窄,不能与“流水”相照应,有点呆板,显得不灵泛。

“浮”字把水气和月色交织在一起,显出雾轻柔、以及自下而上、逐渐扩散开的特点。青青的荷叶可以透过“薄薄”的雾气看出来,似乎雾也被染青,故称“青雾”。这样的雾才像“轻纱”。“薄薄”与“浮”字呼应,修饰雾气,突出了雾气轻、薄、透、柔的质感和动势,正和“轻纱”的妙喻,写尽梦境的朦胧迷离之感。

㈢把基于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例题作为深化教学的重要载体

常见题型分析

1、诗中最传神的字是哪个,请作简要分析。

2、对某字进行赏析或简析某字的表达效果。

3、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4、诗中最能表达作者情感的是哪个字,请作简要分析。

思考:古代诗人炼字,大多锤炼哪一类的词语?

例题分类归纳:

第一类:

1、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3、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明确:

第二类:

4、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5、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6、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明确:

第三类:

7、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8、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明确:

第四类:

11、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12、春草绵绵不可名,水边原上乱抽荣。

明确:

答题步骤总结:

第一步——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或指出这个字特殊的语法现象或修辞手法,如词类活用、拟人、通感、化静为动等。(释含义、明手法)

第二步——展开联想和想象,把该字放入到句中描述景象。(描景象)

第三步——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者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或在整体上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表感情、谈效果)

炼字技巧小结:

1、学会判断诗歌中的关键字词,从而找到答题方向。注意动词、形容词、数词、叠词、拟声词的作用及效果。

2、掌握诗歌炼字题型的答题技巧。从词语的含义及手法,诗歌的内容以及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作答。

参考文献

[1].核心素养:课程改革的原动力[J].顾明远.??人民教育.2015(13)

[J].窦桂梅,胡兰.??人民教育.2015(13)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M].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M].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

[5][J].李树波.??普教研究1997年01期

[]加强纵横联系挖掘例题功能[J].杨仁宽.中学数学月刊1997年08期

[]利用教材例题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J].雷淇未.??中学数学月刊1997年11期











献花(0)
+1
(本文系绘诗意人生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