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孙东霞必修二2《故都的秋》
2021-05-06 | 阅:  转:  |  分享 
  
你喜欢秋天里的哪些景物?表达对初中母校的深挚的热爱之情,进行写景抒情散文微写作《母校的秋》,你会选择哪些秋天的景物来描绘,为什么?碧云天,黄
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王实甫《长亭送别》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无边落木
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枫叶荻花秋瑟瑟。浔阳江头夜送客,
白居易琵琶行诗歌意象的作用与散文中的景物描写的作用如出一辙故都的秋郁达夫授课人:天镇一中
孙东霞理单元?目标定位绘一绘单元知识思维导图读一读单元简介学习本单元要达到的语文素养主要是:初步形成品味
与赏析现代散文的能力,能够体会文学作品所蕴含的情感,注意欣赏其中的情趣和理趣。本单元学习的内容主要是:中国现代抒情散文。学习本单元
,要注意欣赏散文的情趣与理趣。散文的本质特征是“情趣”,真情实趣。议论文的写作目的是“服人”,散文的写作目的是“动人”,衡量一篇散
文成败优劣的标准是是否能在读者心灵深处引发某种感动或触动。散文借助文章中的某一形象传递给读者的是一种富有积极意义的感悟或启发性的精
神暗示,它在语言形式上通常表现为抒情或说理,在内容上可以是作者对某种自然规律、人生现象的顿悟,或是特定状态下对生命之光、生活之理的
某种理解。 “理趣”是散文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散文的理趣,是指散文阐释事理的生动形象和新颖有趣,就是艺术作品包涵了道与理的精妙意味…
…说理散文的理趣是通过丰富的联想和想象、生动的描写与叙述、精彩的分析和概括、不拘一格的行文结构和活泼风趣的语言表现出来的。欣赏散文
的情趣与理趣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从整体上感知作品的思想感情。作者的思想感情决定了文章的性质、品位、风格。把握了文章的思想感
情,就能从文章的整体上,从较高的层面上,观照和品析文章的性质、品位、风格。如朱自清在《荷塘月色》中的思想感情到底是什么就需要整体感
知。其次,要将品味理趣与品味情趣结合起来。散文大多包含一定的情趣和理趣,而且往往情中含理、理中含情。情趣、理趣是相对的分法,许多抒
情散文融合着哲理性的感悟与思考,因其哲理而显示其情感的深刻性;许多说理散文融入了充沛的感情,因其感情而使说理更加能感染人、鼓动人。
第三,要品味作品的语言。散文的语言具有形象性、趣味性、独创性,哲理散文还更多哲理性、深刻性、凝练性。要细心观察,用心体会,学会平中
见奇,小中见大,万物静观皆自得,这是我们对散文之趣的终极追求。当你试着学习用一颗敏感而虔诚的心灵去捕捉刹那而无处不在的情趣之光时,
你会发现眼前的这个熟悉而陌生的世界竟是如此卓然不群,令人感动,以至久久难以释怀。绘一绘单元知识思维导图绘一绘单元知识思维导图情趣:
真情实趣学习目标通过品读对秋景的描写,引导学生挖掘普通平凡景物背后作者融入的主观情感及体现的独特审美情趣,促进学生获得更深层的审美
体验。通过仿写练习,引导学生学习写作写景抒情散文。赏情调?合作探究初读课文:1、“故都的秋”具有什么特点?2、郁达夫先生对北平的秋
天是什么情感?初读课文秋天,无论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
州赶到青岛,又从青岛赶上北平的理由,只不过是想饱尝一尝这秋,故都的秋味。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意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
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不远千里愿付出生命眷恋、热爱、痴迷一、解题地点内容故都的秋故写景抒情散文郁达夫的秋一、解题体会一
下“故都”与“北平”有何区别?“故”:时间的久远历史的沧桑怀念的味道一、解题课题释义“故都”指明描写的地点,含有深切的
眷念之意,“秋”字确定了描写的内容,与“故都”结合在一起,暗含着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融合的一种境界。题目明确而又深沉。二、朗读课文
,整体感知郁达夫对北平秋天怀有的这种“故”的感情从何而来。先找出写了些什么景物?文中体现故都的秋总体特征的句子是哪句?主要景物:
破屋、牵牛花、秋草、落蕊、秋蝉、秋雨、秋枣总体特征:“清”、“静”、“悲凉”三、重点赏析,体会情感
要体会文中这些平凡的景物中所融入的作者主观情感,不妨注意文中那些与我们通常的审美倾向不一致的细节。以第三段中“破屋”意象为例,示
范性地给同学们分析一下作者的审美趣味有什么特别之处?破屋:沧桑、悲凉三、重点赏析,体会情感按照刚才老师的示范指导,接下来同学
们继续来挖掘一下,第三段中作者独特的审美趣味还体现在哪些景物上?我发现自己特别想去的地方,总是古代文化和文人留下较深脚印的所在…
…大地默默无言,只要来一两个有悟性的文人一站立,它封存久远的文化内涵也就能哗的一声奔泻而出……——余秋雨《文化苦旅》自然风景背
后深沉的文化意味和细腻的生命感触,正是郁达夫独特审美情趣追求所在。四、精读体味,深探内蕴(一)探析作者独特审美情趣的成因作者曾
自述:“从少年时代起就爱读小说、戏曲,?对中国古典诗文和小说戏曲有浓厚兴趣”,“始终没有完全摆脱中国旧式传统文人的积习”。思考在文
中作者是否有直接透露出他的这种审美倾向由来的句子呢?中国文人自古而来的悲秋心理对作者的影响,是郁达夫独特审美情趣的成因。四、精读
体味,深探内蕴(二)学生自主探析,深化理解,提升认知,检验课堂教学成效。文中除了第三段景物外,作者还写到了其他的秋景,同学们自
由选其中的某一个,结合我们刚才的解读经验进一步来体会一下作者眼中这种独特的审美情趣。(小组交流、赏析)四、精读体味,深探内蕴典例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花自飘零水自流,一处相思,两处闲愁四、精读体味,深探内蕴我们发现作者笔下的故都秋景就已经不单一季
景色。而且带上了对生命周期的深邃思考。五、升华小结,理性认识欣赏自然美的三个层次:一是爱微风以其凉爽,爱花以其气香色美,爱鸟
声泉水以其对于听官愉快,爱青天碧水以其对视官愉快;二是起于情趣的默契欣合;三是把大自然全体看作神灵的表现,在其中看出不可思议的
妙谛。----美学家朱光潜六、归纳总结,“故”从何来郁达夫便是沿着这三个层次层层深入,在平凡的景物之上,他不仅仅体味到了清静
悲凉的景物,更体会到其背后历史的沧桑而且超越了历史的沧桑进入了对生命周期的沉思。这些体验便构成了作者所喜爱的故都的秋的“故”的感受
,也完成了对这些平凡景色的内涵超越。六、归纳总结,感悟真谛文艺理论家、学者孙绍振教授说过:“美学意义上的美,正是生命的感觉和
情致的深邃。”郁达夫从故都秋景中看到“悲凉”,正在因为他眼中带着历史沧桑的“深邃情致”与衰败之美的“生命感觉”。这也正是故都的秋天
“清、净、悲凉”之为美的原因。情调美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王国维《人间词话》课堂训练仿照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格式把故都的秋景连缀成诗,并表达出作者的情感。仿《秋思》秋思小院破壁破屋碧天飞声漏光蓝朵白花秋草浓茶槐蕊枯藤老树
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仿《秋思》小院破屋
浓茶碧天蓝朵白花漏光飞声残壁秋草疏疏落寞人在故都仿《秋思》破屋浓茶小院,碧
天鸽声漏光,秋草蓝朵残垣。槐蕊轻落,孤寂人在北方。明方向?聚焦典例典例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送李端卢纶故
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颔联中“寒云”这一意象的创造有何作用
?(4分)??1“意象”简释物象:客观自然景物。意象:是融入了诗人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枯藤老树昏鸦杏花春雨江南铁马秋风大散关痛苦
忧伤喜悦赞美豪壮奔放2诗歌的意象类型诗歌的意象:有单一的比喻性意象,烘托性意象,象征性意象,还有组合的意象等。比喻性意象例①
读曹植的《七步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然后回答问题问:这首诗用豆萁、豆子分别比喻什么?答:用豆萁
比喻曹丕,用豆子比喻曹植,含蓄地指出了曹丕对同胞兄弟的迫害。烘托性意象例②读王翰的《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
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回答问题问:精美的酒杯和美酒衬托什么?答:将士将畅饮时,战事告急。用美好的事物衬托战事的悲壮。象征性
意象例③读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回答问题问:“朝雨”“柳色”除
了写春色外,还表达了哪些言外之意?答:“朝雨”还烘托出诗人送别友人时的忧伤之情;“杨柳”象征离别,折柳相赠表示留恋之情,增加了浓厚
的离别情意。明确意象在诗词中的作用在正确解读之前,要明确诗歌意象在诗歌中具有哪些作用,如此,在解读的过程中方能变盲目而为有的放
矢。诗歌意象的作用与散文中的景物描写的作用如出一辙,大体上有这些作用:1、营造氛围如《琵琶行<并序>》“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
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中的“枫叶荻花秋瑟瑟”句,就营造出与朋友离别
时的萧瑟、落寞的氛围。2、借景抒情这是诗歌惯用的“伎俩”,凡诗歌中有描写的景物,一般都具有这一作用。3、塑造背景或环境这
一作用与“营造氛围”有相似之处,但亦有不同,那就是通过多个意象组合——意象群,为人物的活动提供背景或环境,这种作用在山水诗、边塞诗
中运用较多,如王昌龄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之“青海长云暗雪山”即是。(
戍边生活的孤寂、艰苦之感,都融合在悲壮、开阔而又迷蒙暗淡的景色里。)4、塑造意境其与“塑造背景或环境”有所不同。意境是作者抽取
自然景物中的多个特定景物以进行描绘而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它展现给读者的是一幅立体感强的画面,目的是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对于读者而
言,也只有“临其境”或“入其境”才能感知境界之妙以及作者的情感。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大漠
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秋水共长天一色,落霞与孤鹜齐飞”、“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等都是意境深远的诗句。5、衬托人物节气、品质或
性格这种作用在写物诗中较为普遍,在表达技巧上,常用象征手法或比喻修辞,如雪、竹、梅、松、鹤、荷、平仲、金风玉露等等,衬托人物品
行高洁、性格坚毅、情感纯洁等。6、奠定情感基调如柳永《雨霖铃》开头三句“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为全词奠定了凄凉、伤
感的基调。7、以景衬境这一作用在山水诗中运用最多,如以闹景衬静境——“竹喧归浣女”,以动景衬静境——“莲动下渔舟”,以暖景衬冷
境——“日色冷青松”,以亮景衬暗境——“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以满景衬空境——“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以物语(或物态)衬心境—
—“废池乔木,犹厌言兵”,等等。《故都的秋》中的秋景,属于哪种?8、以景衬情这种作用在诗歌中亦常出现,其表现为诗人用意象颜色的
浓淡衬托情意的浓淡,这种方法又往往与谐音双关的表达技巧相关联。如李白的《春思》“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中“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句,就是用桑草之“碧”“绿”衬托想思情浓,“丝”“枝”分别与“思”“知
”谐音。还有用悲景衬悲情、用喜景衬喜情或用喜景衬悲情,如杜甫的《登高》一诗,是用悲景衬悲情,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而其《绝句?江碧鸟逾白》
则是用喜景衬悲情)。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8分)送李端卢纶故关衰草
遍,离别自堪悲。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颔联中“寒云”这一意象的创造有何作用?(4
分)??明确:这两字下笔沉重,给人以无限阴冷和重压的感觉,对主客离别时的悲凉心境起到了有力的烘托作用。典例二仿写写作活动大致可分
为"采集-构思-表述”写作就是用笔来说话。故都的秋☆“仿写”训练是一种非常古老而广泛运用的语言训练方式。☆南宋教育家朱熹曾说过:“
模拟者,古人用功之法也。”☆刘知几在《史通》的《模拟》一节中,也写到模拟是写作的人效仿他人作品,从而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的必要手段。
母校的秋☆班杜拉在20世纪60年代综合人类的认知过程,系统的提出了模仿有三种功能:使原有的行为得以巩固或者改变、学到新的,原来不会
的行为动作、使原来潜在的未表现的行为得到表现。仿写第一段秋天,无论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来得清,来得
静,来得悲凉。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到青岛,又从青岛赶上北平的理由,只不过是想饱尝一尝这秋,故都的秋味。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
得住的话,我愿意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仿写第三段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余年了。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
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吧,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
,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
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够感觉到十分的秋意。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
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色最下。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教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重反馈?布置作业1.微写作某个处所某种景物往往因为细心的观察而展现出更多的内涵。请同学们选取家乡的独特景物,写一篇80字左右的小片段。2.完善微写作,500字《母校的秋》3、课下鉴赏漫成一首(杜甫)(1999)江月人去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鸟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这首诗通过哪些意象营造了一个什么样的意境?4.网络搜索“古诗常见意象与内涵”谢谢聆听!愿与您一起创造!大同市首届名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孙东霞高中语文名师工作室主持人691610685qq@.com.cnTel:13835210539附板书设计母校的秋故都的秋
献花(0)
+1
(本文系绘诗意人生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