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有理数》教学设计
2021-05-06 | 阅:  转:  |  分享 
  
第一节有理数



教学目标:

1、会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2、能按一定的标准对有理数进行分类。

教学重点:对有理数进行分类。

教学难点:小数与分数的关系。

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课堂导入

师问:同学们,你们在小学都学过那些数?

生答:小数、分数、整数……

师:对于负数你了解多少?大家想不想把它们进行分类呢?本节课我们就在小学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学习有理数。

第二环节:?创设情境,探索新知

教师宣布本节课各小组的评分标准,答对一题加二分,打错一题扣一分。

提问:若三小组答对4道题记作?若打错2道题记作?

2、天气预报大家都非常熟悉,零上20度记作?零下12度记作?

3、学生举出现实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并表示。

师总结:为了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我们可以把其中一个量规定为正的,用正数来表示:而把与这个量意义相反的量规定为负的,用负数来表示。

第三环节:实际应用,巩固提高(明确基准)

例1(1)某人转动转盘,如果用+5圈表示沿逆时针方向转了5圈,那么沿顺时针方向转了12圈怎样表示?

(2)在某次乒乓球质量检测中,一只乒乓球超出标准质量0.02克记作+0.02克,那么﹣0.03克表示什么?

(3)某大米包装袋上标注着:“净重量:10kg±150g”,,,0,,15,

正数集合:{…}

负数集合:{…}

整数集合:{…}

分数集合:{…}

第五环节:小结反思,布置作业

1.用一句话“我知道了……我学会了……我还想知道……”小结本课。(先小组同学互相小结,然后小组汇报)

2.作业:习题2.1

板书设计:

有理数

1、表示相反意义的量

2、分类按定义分(二分法)

补充:按性质分(三分法)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小学认识负数后学习数轴、相反数、绝对值以及有理数运算基础。

???在教学中注意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正负数意义的意义。《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这就要求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关注学生的个人知识和生活经验,引入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情境。教学中从学生熟悉的海拔高度作为教学起点,让学生在生活实际背景中学习和感受正负数的意义。又通过设计大量具有生活实际背景的练习活动,让学生学会用正负数表示一些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再从的活动中,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列举生活中正负数应用的实例,体会,理解的意义,建立的数。激发学生用数学思维方观察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献花(0)
+1
(本文系老马和老马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