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4.1 线段、射线、直线教学设计
2021-05-06 | 阅:  转:  |  分享 
  
线段、射线、直线教学目标:1、在现实情境中进一步理解线段、射线、直线,并会用不同的方式表示;2、通过操作活动,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的几何
事实。第一环节创设情景,引入新课1、用多媒体展示一组生活中的图片,有绷紧的琴弦、筷子图、手电光束、城市夜景射灯图,笔直铁轨、
延伸的公路等,让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能从中找出我们所熟知的几何图形吗?2、学生自由发言.3、教师点明课题.(板书课题:线段、射线
、直线)第二环节师生互动,学习新知一、线段、射线、直线的概念1、讲明线段、射线、直线的描述性概念,并指明端点.2、学生讨论交
流:(1)生活中,有哪些物体可以近似的看作线段、射线、直线?(2)线段、射线、直线的区别和联系.二、线段、射线、直线的表示方法1、
教师借助图形,讲明线段、射线、直线的表示方法.重点讲解射线2、练习:习题4.1第1,2题三、直线的性质1、动手操作:(1)过一点
O可以画几条直线?结论:经过一点有无数条直线;(2)过两点A、B可以画几条直线?结论:经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简述为:两点确
定一条直线2、应用:(1)如果想将一根细木条固定在墙上,至少需要几个钉子?(2)建筑工人在砌墙时,为了使每行砖在同一水平线上,经常
在两个墙角分别立一根标志杆,在两根标志杆的同一高度处拉一根绳,沿这根绳就可以砌出直的墙.你能说出其中的道理吗?(3)植树时,怎么样
才能使所种的树在同一条直线上?四、小结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五、板书线段、射线、直线1、概念2、表示方法3、基本事实《线段、射线、直
线》教学反思《线段、射线、直线》是教科书(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学期的内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力图突出教学中学生的主动探究地位,并展现知
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并体现大众数学中“所有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的价值理念.从创设学生熟知的
生活情境中提出问题,自然的就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教师和学生一起抽象出数学问题后让学生交流讨论生活中基本图形大量存在的事实,让
学生体验生活和数学的紧密相接;教师引导对线段、射线、直线作进一步的研究;接着用一组辨析问题让学生加深理解;在让学生反复动手操作去主
动获得直线性质,并学习用语言描述出事实结论;小结交流所学所获所感.整节课呈现一种层层推进的节奏,环环相扣的衔接,也让学生经历了“情
景导入-建立模型-解释运用与拓广”的数学过程.整节课的设计中既注重了平面几何的起步,立足于学生的知识经验水平,降低起点,让学生从生
活实际出发,去认识存在我们生活中的简单几何图形,让学生在简单的又不可替代的动手操作中去发现几何事实,并试着说出结论等等是照顾到学生
现有的知识水平,以及平面几何刚刚起步的基础性工作,做好中小学的衔接教育.整节课的设计中同时又注重了思维水平的发展与提升,比如练习中
规律性的问题探究,并注重学生的数学语言的强化表达等等.反思整节课的设计亮点,第一,不拘泥于教材,广泛挖掘生活中的背景素材,由“生活
原型—抽象几何图形—操作探究—解释运用”这条主线贯穿始终,过渡自然,衔接自如流畅.第二,问题设计合理,易调动学生.比如让学生广泛
挖掘生活中蕴含基本图形的例子、让学生动手操作“钉木条”,让学生交流运用性质的例子,以及练习题和反馈题组的设计.学生都能主动积极参与
,自觉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第三,在设计中关注学生的人文价值和情感态度.强调知识的主动获得,鼓励学生的积极参与与探究信心的扶植,照顾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已有经验水平.
献花(0)
+1
(本文系老马和老马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