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中学语文站孙东霞《国家不幸诗家幸——读听钱钟书讲文学有感》读后感
2021-05-09 | 阅:  转:  |  分享 
  
国家不幸诗家幸

——读《听钱钟书讲文学》有感

中学语文站孙东霞

从创作的角度看,苦痛比快乐更能产生诗歌,、烦恼或穷愁的表现和发泄。这就是文学史上所说的“诗可以怨”。钱钟书溯古求今,遍览中西,对这一传统了详尽的分析。我感受到:灾难会使人的情感得到升华——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

灾难会使人的情感得到升华,不管是爱国情感还是个人情感,诗人是情感丰富的人,在国家有难的时候,文人爱国只能以这种方式来表达,同武士上战场一样。

一、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

完颜王朝流水落花春去也,元好问的诗之丰碑却竖起来。元好问不仅是一代诗宗,也是整个中国诗史上的杰出歌者。清代文学家兼史学家赵翼对他特别推崇,在其《瓯北诗话》中专辟一卷论元好问之诗,认为他是继苏轼、陆游之后的又一座丰碑。赵翼的《题元遗山集》的最后两句,是广为传诵的“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文学创作当然需要内容与形式的多样化,但也同样需要真实深广地表现时代生活与众生情感的大作家大作品,作为历史的见证,文学的标高,精神的日晷,民族的光荣,如同大地上有风情各异的千川万水,也要有波澜壮阔的大河大江。元好问其人其诗,对我们当代的文学创作能提供并不过时的有益的启示。?

二、杜甫

杜甫的诗歌的内容上,作品大多是反映当时的社会面貌,题材广泛,寄意深远,尤其描述民间疾苦,多抒发他悲天悯人的仁民爱物、忧国忧民情怀,杜诗有诗史之称,这种说法最早见于晚唐,“杜逢禄山之难,流雍陇蜀,毕陈于诗,推见至隐,殆无遗事,故当号为诗史”。到宋时成定论,但诗史之义各有各说。人有以史事注杜诗,认为杜诗为纪实的诗,可以补史证史,所以称为诗史。这种说法只重史事之虚实真假,而轻视诗的情感特性。有人认为杜甫具史识史见,其笔法之森严,可媲美汉朝历史学家司马迁。而诗有评人评事者,皆可“不虚美,不隐恶”?,故号诗史。此说可取。另一说是,杜甫之诗之所以号诗史,因其悲天悯人,感时伤事,这种说法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可取的。但也有不喜欢杜甫诗者,杨亿就不喜欢杜甫,刘放《中山诗话》云:“杨大年不喜杜工部诗,谓为村夫子。

三、李煜

李煜多才多艺,工书善画,能诗擅词,通音晓律,尤以词的成就为最大。李煜的词,存世共有三十余首,在内容上,可以亡国降宋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词主要反映宫廷生活和男女情爱,风格绮丽柔靡,虽不脱花间派习气,但在人物、场景的描写上较花间词人有较大的艺术概括力量,在部分词里也流露出了沉重的哀愁;后期词反映亡国之痛,哀婉凄凉,意境深远,极富艺术感染力。

有人说,在我国历史上,如果少了象李煜这样一个皇帝人们也许不会太在意,但是,如果少了象李煜这样一位词人恐怕就会给后人留下一些遗憾。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1







献花(0)
+1
(本文系绘诗意人生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