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语流音变.docx
2021-05-11 | 阅:  转:  |  分享 
  
语流音变一、轻声普通话每一个音节都有它自己的声调,可是在词或句子里有些音节常常失去原有的声调而念成一种较轻较短的调子,就叫做轻声。所有的轻
声音节发音都变得轻而短,但并非音高都相同。轻声音节在音高上这种差别往往取决于前一个音节声调的高低:普通话中的轻声往往有区别词性和词
义的作用。例如:请听电影《地道战》的录音剪辑。地道:dìdào地下坑道(名词)他学的广东话还挺地道呢。
地道:dìdao真正的(形容词)二、儿化儿化又称儿化韵,是普通话和某些汉语方言中的一种语言现象,即后缀“儿”字不自成音节,而同
前面的音节合在一起,使前一音节的韵母成为卷舌韵母。“儿化”在普通话里起着修辞和表示语法功能的作用。1、表示喜爱、亲切的
情感。例:这小孩儿,真可爱。——这孩子,真讨厌。2、表示少或小的意思。例:小鸡儿小旗儿3、区分词性
。例:盖“盖儿”用“罩儿”罩4、区分词义。例:一点(时间)一点儿(数量少)三、变调音节在连续时,相邻音节
声调发生变化的现象叫变调。普通话中的变带主要包括上声变调、去声变调、“一”和“不”的变调以及重叠形容词的变调。(一)上声变调规律
有发音训练1、上声音节单念或在句尾时不变,仍读本调,如:“反、造反”。2、上声音节在非上,既阴平、阳平、去声和轻声音节
前,其调值214变为21,也记作211(即所谓“半上”),例如:“始终、老师”3、上声音节与上声音节相连,前面一个音节的调
值由214变为接近35(即所谓阳上),例如:“也许”。(二)去声变调规律去声音节在非去声音节前一律不变。在去声音节前则
由全降变成半降,即调值由51变成53。例如:记录摄像(三)“一”“不”的变调规律1、非去声音节前变去声,例如:“一家
、一人”。2、去声音节前变阳平,例如:“一顿、一跳”。3、夹在重叠词中间念轻声,例如:“喊一喊、揉一揉”。四、“啊
”的音变“啊”作为感叹词用在句前,仍发“a”音。如果用在句尾,因受它前面音节收尾音素的影响会发生不同音变。如果是语气助词,用在
句尾,因受它前面音节收尾音素的影响会发生不同音变。1、前一音节收尾音素是a、o(ao、iao除外)、e、ê、i、ü时,“啊
”读作ya。例:小弟弟长大了啊!2、前一音节收尾音素是u时(包括ao、iao),“啊”读成wa。例:谁敢走啊!
3、前一音节收尾音素是n时,读成na。例:你好可怜啊!”4、前一音节收尾音素是ng时,“啊”读成nga。例:光
发愁没用啊!5、前一音节收尾音是—i(舌尖后特殊元音)、r和er(包括儿化韵)时,“啊”读成ra。例:老李,所长没应下
你什么差事啊?6、前一音节收尾音素是—i(舌尖前特殊元音)时,“啊”读成za。例:我说了三次啊?还是四次啊?五、轻重格
式在汉语普通话及各方言中,由于词义或情感表达的需要,一个词中的各个音节有着约定俗成的轻重强弱的差别,称为词的轻重格式。我们将短
而弱的音节称为轻,长而强的音节称为重,介于二者之间的称为中。(一)双音节词的轻重格式在普通话中,双音节词轻重格式有三种,其中以
中重格式最多。1、中重格式:日常打通2、重轻格式:清楚唠叨(二)三音节词的轻重格式普通话三地节词轻重格式一般有
三种:1、中中重:播音员收音机2、中重轻:枪杆子命根子3、中轻重:保不齐备不住(三)四音节词的轻重格式四
音节词的轻重格式较为复杂,一般认为与其词性的结构关系有关,普通话四音节词轻重格式一般可分为三种:1、中重中重:丰衣足食日
积月累2、中轻中重:社会主义集体经济我们要把每个词都说得清楚而自然,就必须掌握词的轻重格式,符合普通话的要求。但是,
词的轻重格式只是一种约定俗成,它不是绝对的、不变的,词的轻重格式要受语句目的的制约,所以在语流中我们往往会遇到原来的轻重格式被打破、被改变的现象,这也是正常的、必然的。
献花(0)
+1
(本文系热恋的手臂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