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立威与惩戒学生是门技术活
——读《学生管理的心理学智慧》有感
中学语文站孙东霞
《学生管理的心理学智慧》开篇序所言的那样“不讲屠龙术,只谈杀猪法”。“理念可能不够先进,招法可能也不够漂亮,甚至姿势有些难看”,但就是要实用有效。而我的感受最深的是:教师立威与惩戒学生是门技术活。
一、教师如何来“立威”
作为一名教师,如何面对刚见面不久的学生来树立自己的威信呢?书中举得案例——《卡特教练》让我感受很深,为此我还专门欣赏了这部作品。其主要内容讲的是卡特教练怎样把一群“烂仔”组成的篮球队带出成绩,并把他们送进大学的故事。用我们这里的语境说,就是“如何转换后进生”、“如何带一个‘烂班’”的故事。卡特教练相信这支队伍在他的带领下可以成为最优秀的篮球队。现实中的卡特在1997年开始执教里士满高中篮球队,到1999年就将这支默默无闻的高中球队带进了全美高中联赛。他现在美国各中学、大学以及企业里进行巡回演讲,演讲的酬金是3万美元,演讲的主题从成功职业发展的五个基本步骤到团队激励取得成功的核心前提,从为团队设定可视奋斗目标到凝聚团队的关键和新技巧等。他将团队的成功牢牢捆绑在每一个成员身上,无论成功还是失败,团队中每一个成员的命运都被紧紧地锁定在团队整体的表现上。
第一、对以往成就的宣传
如果教师新到一个班级的时候,可以自我宣传一下以往的成绩,以取得学生信任,但是,最好的方法是找有经验、有影响的领导或者老教师帮忙宣传一下效果会更好。这也是借助外力来树立个人威信。例如有所学校的校长,新来的毕业生刚做班主任的时候,他都会亲自陪伴新老师到班级,借用自己的力量帮助新教师树立威信。
第二、制订新的政策
新领导要提新要求,这常常也是必须的活动。所谓“新官上任三把火”,如果下属不犯错误,你怎么发火?如果你不制定规划,提出新的要求,下属又如何按照你的要求做,又如何避免犯错误?所以,新官上任,明确提出新的要求,制定新的政策则成为一种必然。全国知名班主任李镇西老师在带班之初,其工作重点也是制订班级的规章制度,但他的工作不是“强按牛头喝水”,往往以问题讨论开始,“诱导”大家按其思路走下去,最后形成制定版规的“共识”。其实,在班规之外,如果教师只是为了树立威信的需要,则可以先提一点简单明确的要求,如我们常见的针对迟到早退等纪律的提醒。刚才的案例,卡特教练对学生提出的也是纪律要求,这里也埋下了一个伏笔,因为他后面权威的建立也跟这一纪律要求的执行有关。以此可见,“立威”的关键在于对后面违规者的惩罚。
怎样才能让学生觉得老师有威信呢?我班的同学为什么能在我的带领下做出不凡的成绩?他们为什么在我不使用武力的情况下,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都能使他们有所收敛呢?我很少打骂学生,但学生都很配合,也惧怕我生他们的气。我的理解是,我在他们当中是有威信的。为什么会这样呢?虽然,我没有使用武力,但在与同学相处的日日夜夜中,我的办事风格,我的处事原则,我的责任心,我的民主性,我处理问题的公正性,以及对学生的跟踪了解,平时对学生的爱,使得学生能切切实实体现出老师对他们的关爱,也能体会到老师所说所做都是为他们的成长着想。
二,教师如何惩戒学生
对犯了错误的学生进行适当的惩罚也是必需的,否则,一个犯了错误的学生见到老师连丝毫愧疚之心都没有的话,这种教育也是失败的。而且,通过对学生的惩罚,还能有效地帮助教师树立威信,有利于以后管理工作的开展,所以,教师要学习和掌握一些对学生进行惩罚的原则和技术。
卡特教练给我们的启示在于:
1、处理团队中棘手成员,可以帮助管理者迅速巩固权力,提升管理权威。
2、对业绩下滑的团队要迅速有效地建立权威,从而强化执行力。
3、更重要的,惩罚比奖励的效果可以更快的起作用,效率最直接的源泉是惩罚,人们面对惩罚的威胁总比面对奖励的诱惑反应更快。
第一、惩罚对象:诛大赏小
“赏罚要公正”,这是许多教师谈及如何惩戒学生时提到的一条原则。教师的要求以及班级的规章制度出台之后,就应当明确,不论亲疏,犯了错误就要处理。不能像有些教师那样,当自己喜欢的好学生犯错误时,便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算了算了,下不为例;但是,当自己不喜欢的学生犯错误时就严惩不贷。这样的做法会令班级管理陷入混乱,因为学生会觉得教师偏心处理不公,该赏的没有赏,该罚的没有罚。教师对学生惩罚的工作毕竟和法律惩治罪犯的工作有所不同。在法律上,是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而在教育上,教师毕竟不是法官,不可能在管理工作中做到完全的公平、公正、公开。其实,教师也没有必要这样做,教师的目的,是通过自己的教育影响,让学生能健康发展和成长。
所谓诛大赏下,是传统中国的管理智慧,正所谓“杀一人而三军震者,杀之;赏一人而万人悦者,赏之。杀贵大,赏贵小。”管理,真的是一项专业性极强的技术,通过某些行为达到影响所有人,且让所有人朝既定的路线行进,真不是随便就可以学会。原来,我以为我对管理是七窍通了六窍,很轻视管理。看来这本书之后,我才发现,其实我对管理真的是一窍不通。再回想以前的工作,我总想以克己修身的方式去替代管理,真是无知,真是羞愧难当!重要的是,通过对进步者的奖励,对犯错者的惩戒,是给他人一个示范的作用。
同样,在西方等一些国家,虽然对待学生以民主和尊重著称,但做教师的一样要批评学生,甚至要体罚学生的。
比如,在美国,有23个州规定了学校可以对学生实施体罚,法律同时还对体罚规定了许多明确的细则:
①学年开始时,家长和学校签订一份声明,表明是否同意对学生实施体罚。
②必须在其他教育方法都无效的情况下才可以实施体罚。
③不许当着其他学生的面体罚某个学生。
④体罚时必须有证人在场,以确保体罚依法进行。
⑤刚刚与受罚的学生发生冲突的老师不得实施体罚。
⑥体罚必须考虑学生的性别、年龄以及身体状况。
⑦体罚时必须打孩子身上肉比较多的部位,比如屁股。
其实,对于惩罚,我一向是持保守的态度的!因为毕竟孩子们的心理是很多元化的,而又是那么的脆弱.随意的惩罚很可能伤害孩子的心灵.对此,其实我知道自己做得不太对,因为我没有做好教育者的"教育"的工作.但是,当我在寻找适当而有效的惩罚方式的时候,却发现是那么的难!即使在自己看来是恰当的,但也被定义在了"体罚"的行列!(或者是变相体罚!)?
第二、惩罚内容:多元化选择
不用教育部授权,教师也应当有批评学生的权力。对学生的惩罚内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物质性惩戒。2、社会性惩戒。3、权力性惩戒。4、象征性惩戒。
第三如何实行
制定惩戒规则的原则:
1、公平公正。2、公开透明。3、征求学生的意见。4、规则要明确具体,有可操作性。5、惩戒措施与违纪行为要有一定的相关度。6、惩戒措施要一一对应。
执行惩戒的过程:
1、惩戒措施齐全。2、惩戒的面越小越好。3、惩戒是一轮教育的终点,也是新一轮教育的起点。4、没有规则前的违纪行为不予追究。
5、特殊情况下,不罚的效果要远远好于处罚。最大的惩罚是“心罚”,要学会让学生适度地受到“良心的谴责”,唤起学生的“羞耻之心”,这是最好的教育方法。
一些常见的惩戒方式:
1、诫勉谈话。2、公开谴责。3、停课反省。4、写500字思想认识。
5、写500字思想认识并让家长签署意见。6、为班级做一件好事。7、为班级捐一本书。8、下发《整改通知单》。9、公益劳动。10、自己商量惩戒方法
第四、学生不接受处罚怎么办?
在处罚前,必须仔细思考学生是否能接受。如果有疑问,宁可暂停,做好辅助工作,思想工作做通了,再执行惩戒。要让学生口服心服,没有怨言,最后家长还要感谢你。
学生不接受处罚,是对班级规则和班主任权威的挑战,一旦出现这种情况,会非常麻烦。最好的方法,是不出现这种情况。仔细阅读一下前面的文字,包括惩罚规则必须可接受、公平公正执法、家长的支持、提醒在前、最大程度地缩小惩戒范围、对学生施以人文关怀,等等,这些都是惩戒得以顺利实施的保障。
几届班主任工作实践,深感班主任工作责任重大,深悟班主任工作的艰辛。新课程改革赋予班主任工作以新的内容和新的要求,我们如果只凭满腔的工作热情和传统的管理理念管理班级,那是很难取得满意效果的。对犯错误的学生进行必要的惩罚是天经地义、合情合理的,这会给他们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并反省自己的行为。但如何惩罚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是一个大问题。是劈头盖脸地大骂一顿,还是含沙射影地羞臊一番,抑或是简单粗暴地体罚?优秀教师不仅知道如何在学生取得进步时给予恰当的表扬与鼓励,而且体现在表扬学生方式的高明上。治病救人讲究的是对症下药,当我们面对学生犯错误时也不例外。任何一个老师都碰到过大伤脑筋的“问题学生”,那些常常犯错,屡屡不改的“刺头”、“滚刀肉”,刀枪不入,软硬不吃,他们往往对教师惩罚手段习以为常,效果自然可想而知。当我们碰到这种情况时,是不是也可以独辟蹊径——充分考虑到了当事人的特点呢?
班级管理是一门学问,更是一门艺术。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