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群体协作和道德伦理.doc
2021-05-13 | 阅:  转:  |  分享 
  
群体协作和道德伦理

作者:陈玉选

群体是个体的集结,联结的纽带是一种约定,有先天约定和后天约定之分。先天约定来自群体的血缘关系,是生而带来的宿命;后天约定是某种盟约或加盟的约定。协同活动是约定的宗旨,互利是约定的共同目的。

协作与协同、配合、合作等词意义相近,协作是本来含义,其它词汇是协作意义的个别表达。协作是一种相互配合的合作关系,叫协作关系;没有群体就没有协作,协作关系是群体合作的保障,没有协作关系的群体,一片散沙不具群体意义。

协作关系物化形成的组织协调叫做协作形态,协作形态有血缘家庭、劳动组织、部族组织、地区联盟、生产体制、国家体制等等,都是协作形态的不同形式。

协作精神是群体协作关系在精神意识层面的外化,表现为协作中的道德伦理法则,任何背离违反协作精神规定的道德伦理法则,都是对协作关系的破坏,依约必受制裁。

以协作精神外化的群体成员的道德伦理法则进一步结合群体实际的物化的法律规则规章制度,是衡量群体中人的行为优劣的尺度。法律制度体系源于道德伦理法则,道德伦理法则是法律制度之母,是一切规范条款的根基,是群体利益的保障。

对群体而言,成员的互利是目的;互信互尊是感情基础,具体表现为友爱;互爱互助是行为规范。群体的“同”是互相维持的,群体的“同”是对成员的约束和限制。维护群体的利益是成员的行为准则,任何自由主义的行为,伤害群体利益的行为,伤害成员个人利益的行为,群体内争权夺利拉帮结伙山头主义的行为,以及谋财害命欺压良善横行霸道等行为,都是对群体的破坏和危害,不被群体共同理念所允许,并被定义为“罪”,其中严重者被定义为“罪恶”。

群体以协作精神规范的道德伦理准则的核心是仁慈圣洁公义,是对成员道德品质上的规定;仁慈是友爱的源泉,圣洁的内涵是无私;成员没有无私就没有圣洁,没有圣洁何来仁慈和公义?成员没有仁慈圣洁公义的品格,群体的一切规定都形同虚设,群体必因此而败亡将不复存在。仁慈和圣洁是公义的基础,没有仁慈和圣洁就没有公义待人的心态理念。

公义又是伦理行为的核心理念。没有公义,在伦理行为上就不会有公平和公正,群体的友爱就不会存在,就会产生碎化群体的利益纷争,群体失去和谐,恶化群体的感情基础,结果不言而喻。

以上可以看到,群体成员的道德理念的核心是仁慈和圣洁,群体伦理理念的核心是公义,群体伦理的行为规范是公平公正。仁慈、圣洁、公义、公平、公正是衡量群体成员行为的正义与否的标准,相反的道德伦理被群体公德定义为“邪”,祸及群体的行为为“恶”。

正义的道德伦理是协作精神的本质特征,具有不可颠覆的科学性和正义性。基督教《圣经》中的摩西十诫律法,就是建立在仁慈、圣洁、公义、公平、公正的正义的道德伦理法则上,是协作精神的物化,具有完美的正义性和充分的科学性。

协作精神确定的道德伦理观是上帝的本质特征,也是上帝的道德伦理模式,更是上帝借摩西颁布的对人类行为的规范,并以此管理、刑罚、救赎人类的世界。信仰以上帝为中心的科学的道德伦理观念是正义的,反之就是罪和恶。根据人类历史的特点以协作关系确定的道德伦理律法体系,是上帝通过基督教对人类的规范。信仰上帝就要在行为上遵行上帝的道德伦理规范,若信而不遵就是邪恶,并且因明知故犯而为大邪恶。所以,基督教的道德伦理理念是科学和正义的。

2021.4.16.













































献花(0)
+1
(本文系陈玉选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