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反诈公开课---企业员工篇
2021-05-15 | 阅:  转:  |  分享 
  
反诈公开课了解诈骗·终结诈骗吴江公民警训中心主讲人:社会环境的变化物质消费方式的改变交流方式的改变从现金支付到网银、支付宝、微信扫码等智能支
付从固定座机电话、书信到智能手机、视频通话获取信息渠道的改变交通方式的改变从电视、报纸报刊到互联网信息、APP、朋友圈推送从绿皮火
车到复兴号、和谐号动车组犯罪重心的转变030201故意伤害盗窃抢劫、抢夺受伤程度高犯罪成本大获刑重事先踩点对象无现金随身销赃困难事
先踩点犯罪成本高获刑重问题我们身边最常见的骗术都有哪些?01QUESTION什么年龄段的人群最容易上当受骗?02十类典型诈骗类型1
、冒充客服、物流寄递业6、虚拟网游物品、货币交易8、网络情感交友、杀猪盘7、网络招嫖、情色聊天等2、网络信贷、代办信用卡9、网络投
资、理财、博彩4、网络刷单、刷信誉3、网络购物10、冒充领导5、冒充亲友、公检法工作人员三大诈骗方式归类030243%24%26%
01交际类网购类理财类冒充亲友、网络招嫖网络交友、冒充领导冒充客服、网络购物网络刷单、网游交易网络贷款、网络投资受骗人群分
析女性占比48%网络刷单网络购物冒充网店、物流客服杀猪盘男性占比52%网络贷款代办信用卡网上博彩杀猪盘网游虚拟物品交易受骗人群分析
50岁以上(70前)群体占比11.5%占比14.2%20岁以下(00后)群体占比28.3%30-40岁(80后)群体占比45.2%
20-30岁(90后)群体受骗人群分析务工人员57.7%自由职业其他个体学生公职人员受骗人群职业分布8.8%13.4%12.
5%5.4%1.3%必须知道的知识点网购类、交际类、理财类三大诈骗总类型占比所有通讯网络诈骗案件的90%以上20-40岁群体是
受骗人群高发年龄段占比受骗总人数的70%以上3务工人员、自由职业者、个体经营者三个职业群体占比受骗总人数的90%以上21理解诈骗策
略筛选法共情法恐吓法漏洞法筛选法陌生地域口音多常见广东、福建等闽南语口音避免正面谈及工作或生活细节冒充领导多以私下贿赂别人或活动关
系作为幌子采取诱导式对话分阶段诈骗暗示对方可能忘记某个重要朋友或者领导,引诱受害人说出对方姓名。电话具有延续性,先确定受骗对象恐吓
法时间持续性相对较长利用群众惧怕心理制造紧张氛围隔绝他人联系受骗对象一旦相信,犯罪分子会利用各种渠道要求资金转移禁止受骗对象在对话
期间与外界接触,甚至专门办理新号码用于联系通过假冒的公职人员身份、对话方式等制造出紧张氛围冒用公检法等公职人员身份,让受骗对象从心
理上产生畏惧共情法提供“定制”服务时间延续性极长从情感入手,往往先经营“情感”基础,后逐步蚕食对方资金充分迎合受骗对象的心理需求和
期望,引起情绪共鸣“赠礼”作为借口引诱“博彩”陷阱以物质基础作为情感延续的理由,引诱对方参与博彩,逐步加重资金投入多数诈骗过程以男
女朋友赠礼或救急为理由,隐蔽性强,不易被察觉漏洞法利用网购、交易等时间差在网购物流时间差内进行诈骗,隐蔽性强利用支付方式细微差别使
用个人账户,跳过第三方监管保护利用既定规则漏洞类似网游中的物品找回等规则,先交易后找回利用“贪便宜”心理捏造类似“退款附赠”“刷单
提成”等优惠,引诱受骗对象防范技巧提示基础防范技巧注意个人资金转移,一旦出现自己提供钱财,立即停止对话或操作3进阶防范技巧2注意对
方设定身份,与现实环境中的相似而非相同性,注意寻找疑点1高级防范技巧控制自身欲望,明白付出与收获对等的客观规律做自己的反诈达人感谢观看!吴江公民警训中心主讲人:
献花(0)
+1
(本文系建喜图书馆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