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肌瘤验方(针灸)集锦【组方】银花25克,土茯芩30克,黄柏18克,夏枯草25克,连翘20克,诃子15克,半枝莲20克,野菊花25克,元胡 15克,乌药15克,车前子15克,泽泻25克。【服法】水煎服,日服3次,一个疗程3剂,2个疗程搞定。子宫肌瘤十大祖传秘方10个神 奇秘方包你药到病除!1、血竭化癥汤:血竭5g(研末另吞),炙穿山甲片6g,桃仁10g,参三七3g(吞),五灵脂12g,制大黄10g ,制没药5g,片姜黄10g,炙甘草5g。做法:以上材料用水煎服,每日一剂。2、甲鱼壳消瘤汤:甲鱼壳、当归。做法:1.按煎中药 的方法将甲鱼壳15克、当归10克加水煎成汤药。2.煎成三碗,早、中、晚各喝一碗,第二天换新的药继续煎汤喝。3、肌瘤内消丸:鬼箭羽 、赤芍、制鳖甲、生牡蛎、桂枝、丹皮、茯苓、丹参、莪术、王不留行、川牛膝、生黄芪等。做法:以上材料用水煎服,每日一剂。4、白根皮 消瘤:材料:白根皮(冬棉花根中间那层皮)。做法:1.取过冬棉花根中间那层皮,也就是白根皮20-30克。而且要过冬棉花的根,过 冬棉花根的皮有三层结构,从外到内,分别是粗皮、白根皮、木质皮。2.加入1.5斤水煎煮。3.水煎剩1碗时,将水取出,渣子倒掉。患 者每天喝此水一碗,晚饭后半小时服用。5、紫蛇消瘤断经汤:紫草30g,白花蛇舌草30g,夏枯草30g,生牡蛎30g,大蓟12g,小蓟 12g,女贞子12g,旱莲草15g。做法:以上材料用水煎服,每日一剂。?6、芡实甘草外敷:芡实、甘草、纱布、胶布。做法:1 .将一粒芡实敲碎,敷在石门穴上。2.取一小节甘草,捣碎或捣软,贴在右侧脚三里穴上,均用医用纱布包上,再用胶布固定。3.晚上敷, 早上取下。7、菱角薏米花胶粥:菱角500克,生薏米100克,花胶(鱼肚)150克,陈皮半个,粘米适量,盐少许。做法:1.将各材 料分别用清水洗净备用。2.菱角去壳取肉,花胶先用清水浸透发开并切块。3.瓦煲内加适量清水,猛火煲至水滚后放入材料,候水再滚起改 用中火继续煲至粘米开花成稀粥,调味即可食用。8、化癥消瘕汤:茯苓24g,制鳖甲20g,桃仁15g,赤芍、桂枝、昆布、炮穿山甲、海藻 、牡丹皮各9g,当归、三棱、莪术各12g。做法:以上材料用水煎服,每日一剂。9、山楂黑木耳红糖汤:山楂100克,黑木耳50克, 红糖30克。做法:1.将山楂水煎约500毫升去渣,加入泡发的黑木耳。2.文火煨烂,加入红糖即可。10、库拉索芦荟消瘤:库拉索 芦荟、白糖。做法:用三年以上的库拉索芦荟,每天分三次,在三餐之前半小时服用,吃的时候少蘸点白糖,每次吃30克。来源链接:htt p://www.qbaobei.com/jiankang/1112502_3.html著作权归分享者所有。子宫肌瘤是指由增生的子宫 平滑肌组织和少量纤维结缔组织形成的良性肿瘤。女性从初经开始就有经痛的症状,包括月经不规则、月经过多或过少、不规则阴道出血,但却没有 做好保健,以致使得痛经时以疼痛药来舒解疼痛。子宫肌瘤治标治本活血破瘀临床上,子宫肌瘤造成不孕机会相当低,但却容易造成孕妇流产 的高风险。中医认为子宫肌瘤属“症瘕”范畴,一般由气滞、血瘀、湿热瘀结、痰积所致;治疗当以行气导滞、理血散积,活血破瘀、消症散结,清 热化湿、袂瘀散结,理气化瘀、导痰俏积诸法,辨証施治。中医治疗方面,采取的原则是“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也就是患者就诊时,如果 有因肌瘤导致身体有明显不适症状,要先从症状缓解消除为优先考量;而症状一旦缓解,或是没有明显症状,则可以针对肌瘤本身治疗。子宫肌瘤 中医辩证症状3类型对于肌瘤的治疗,常因病患体质不同,使用方药也不同,大略可分成气滞型、血瘀型、痰湿型3种:1.气滞型:这类病 人容易觉得下腹胀满不舒,肿块摸起来不硬,而且推之可移。治疗上常用行气理滞之方式,常用药物有木香、陈皮、青皮、枳壳、川楝子等。2.血 瘀型:这类病人会觉得腹部肿块坚硬,固定不移,有压痛,而且经来容易刺痛血块多。治疗上宜用活血化瘀散结之方式,常用药物有桃仁、红花、赤 芍、三稜、川三七等。3.痰湿型:这类病人会感到肿块偏软,往往容易有白带增多的现象。治疗上以化痰除湿,散结消症的方式,常用药物有茯 苓、贝母、半夏、败酱草等。定期追踪中西合并治疗饮食调控5撇步:1.食材禁忌:与动物生殖系统有关的食物,或是含有大量荷尔蒙的 食品,包括乳类及其制品、蛋类,以及以荷尔蒙饲养的动物之肉类。另有些植物食物,如石榴、含异黄酮,亦应禁忌。2.五谷杂粮:如玉米、糙 米、燕麦等。3.清淡饮食:切勿油腻,别是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最好不要吃羊肉、虾、蟹、鳗鱼、咸鱼、腌渍物等食物。4.多吃海藻:如 紫菜、海带、木耳等,海藻含矿物质最多为钙、铁、钠、镁、磷、碘等,能有效地缓解肌瘤增生机会。5.高纤食物:包括:芹菜、菠菜、黄瓜等 ,因为高纤维食物有助于新陈代谢。?取穴:子宫-子宫;曲骨-长强;肾俞-肾俞;大肠俞-大肠俞;次髎-次髎;三阴交-三阴交。?【子宫】 脐下4寸(中极穴)旁开3寸处。【曲骨】脐下5寸,耻骨联合上缘处。【长强】尾骨端与肛门连线的中点处。?【肾俞】腰部,第2腰椎棘突下( 命门穴)旁开1.5寸处。【大肠俞】腰部,第4腰椎棘突下(腰阳关穴)旁开1.5寸处。?【次髎】骶部,髂后上棘内下方,当第2骶后孔处。 【三阴交】小腿内侧,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后缘处。?说明:施用中等刺激,各组穴均为2~5分钟,每日治疗1次。操作前要排空尿液。经络 治疗对子宫肌瘤具有较好的疗效,对病程短、瘤体小者疗效最高,常能起到药物或手术所达不到的效果。子宫肌瘤的中药三处方?【处方1】【 原料】生黄芪15g,全当归、生茯苓、生白芍、延胡索、川楝子各10g。【加减】湿盛者,加川黄柏、生薏苡仁、怀山药、车前子;肝旺者, 加菊花、天竺黄、粉丹皮、焦山栀;心悸气短者,加太子参、炒枣仁、炙甘草、灵磁石、珍珠母、桂枝。【制用法】将上药水煎3次后合并药液,分 早、中、晚内服,每日1剂。【适用】治疗子宫肌瘤。【处方2】【原料】归尾12g,川芎、肉桂、小茴香各6g,红花、桃仁、延胡索、 没药、生蒲黄、炒五灵脂各10g,三棱、莪术各8g,生卷柏30g,益母草15g。【加减】气滞偏重或在经前期者,加香附、川楝子、荔枝 核;血瘀偏重或在经期,加水蛭、丹参、益母草;恢复期或经后期,用八珍汤。【制用法】将上药水煎3次后合并药液,分早、中、晚内服,每日 1剂,1个月为1个疗程。【适用】治疗子宫肌瘤。【处方3】【原料】三棱、莪术、丹参、香附、昆布、海藻、牡蛎、穿山甲、路路通。 【加减】湿热瘀阻型者,加红藤、败酱草、赤芍、鱼腥草;气滞血瘀型者,加延胡索、川楝子、蒲黄、枳壳;寒凝血瘀型者,加桂枝、小茴香、肉桂 ;痰湿阻滞型者,去昆布、海藻,加青皮,木香、槟榔、陈皮、葶苈子;虚甚者,加党参、黄芪。?【制用法】将上药水煎取100ml。患者排空 膀胱,保留灌肠>半小时,每日1次,20日为1个疗程。月经期暂停。?体针(之一)(一)取穴主穴:子宫、曲骨、横骨。配穴:皮 质下(耳穴),三阴交、次髎、血海、肾俞、复溜。(二)治法主穴每次取1~2个,可交替使用,酌加配穴。子宫穴斜刺0.8~1.0寸 ,曲骨和横骨均直刺0.6~0.8寸,以得气为度,施平补平泻手法,配穴除耳穴用埋针法或磁珠贴敷外,余穴手法同主穴。体穴均取双侧,耳穴 取单侧轮替。留针15~20分钟。针刺隔日1次,10次为一疗程。耳穴每周埋针或贴敷2次,15次为一疗程。(三)疗效评价疗效判别 标准:痊愈:B超探查,子宫肌瘤已全部消失;基本痊愈:子宫肌瘤体积缩小2/3以上;有效:子宫肌瘤体积缩小不及2/3;无效:治疗前后, 体积未见缩小。共治346例,痊愈288例(83.2%),基本痊愈39例(11.3%),有效19例(5.5%),总有效率达100% 。所治子宫肌瘤中,最大有儿头大,最小亦有鸡蛋黄大。体针(之二)(一)取穴主穴:阿是穴、内关、照海。阿是穴位置:瘤体。( 二)治法上穴均取、体穴选双侧。先令患者排空尿液,阿是穴针3~4针,直刺入0.6~0.8寸;内关、照海常规针法,用平补平泻手法, 留针15~30分钟,隔日1次,7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5天。(三)疗效评价共治20例,结果痊愈15例,显效3例,有效2例,总有 效率为100%。电针(一)取穴主穴:关元、子宫、秩边。配穴:气海、血海、阳陵泉、三阴交。(二)治法穴位局部消毒,以 32号毫针2寸直刺穴位。得气后,接通电针仪,连续波,输出频率为70Hz,每次刺激10分钟,每日1次,15次为一疗程疗程间休息7天。 (三)疗效评价用上述方法共治疗42例,结果痊愈33例,有效9例,有效率达100%。火针(一)取穴主穴:中极、关元、 水道、归来、痞根。配穴:曲池、合谷、足三里、肾俞。(二)治法主穴及配穴肾俞用火针法,余用毫针法。主穴每次均取,配穴酌加。 火针为长2寸,粗0.8mm的钨锰合金针具,针尖在酒精灯火焰上1cm处加热约5秒钟,以针体前3cm处呈鲜红为度,将针快速地剌入穴位, 再快速出针,全过程应在1秒钟内完成。针剌深度:腹部穴为3cm,肾俞和痞根为1,5cm。腹部穴可加用温合灸15分钟。配穴中照海、足三 里行提插捻转补法,余穴用泻法,留针15~20分钟。每周治疗3次,12次为一疗程,一般须三疗程。攻坚汤组成:王不留行100克,夏枯草 、牡蛎、苏子各30克。水煎服,每日或隔日一剂,30剂为一疗程。辨证加味:若偏重于脾肾气虚,腰膝酸困,白带增多显著者,加生山药30克,海螵蛸、白术各18克,赤芍、鹿角霜各10克,茜草9克。偏重于气血两虚,月经淋漓不断,劳累加剧者,加黄芪30克,海螵蛸、白术各18克,熟地15克,当归、白芍各10克,茜草9克。偏重于血瘀胞宫,下腹刺痛拒按者,加桃仁10克,赤芍12克,丹皮、云茯苓、桂枝各9克,水蛭6克。寒凝瘀阻冲任,少腹冷痛,得温则舒者,加官桂、炮姜各6克,小茴香、五灵脂、蒲黄各10克,当归、赤芍各12克。气滞胞脉,痛无定处者,加柴胡7克,当归、白术、赤芍、荔枝核各10克,莪术6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