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中学语文站孙东霞《问题在于实践——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有感》读后感
2021-05-21 | 阅:  转:  |  分享 
  
问题在于实践

——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有感

中学语文站孙东霞

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中《火箭人》中继女卡琳对雷夫的提议——上自然课的时候应该放下书本,拿起实验器材;他们必须观察、实验、记录、分析;最重要的是,他们必须失败,并从失败中学习——让我感受到:雷夫的反省意识,有错就改的可贵;认识到,自然课的重点,是让学生自己动手做,甚至很多情况都要让学生自己做——问题在于实践!

雷夫在《火箭人》中说:“教师的经验有时会让你觉得自己微不足道、沮丧失意。就算一切顺利某个人某件事给你当头一喝,提醒着自己的不完美。不幸的是,我至今最痛苦(也最重要)的一项教训,竟出自于我的继女。……全班学生都规矩、有礼,充分参与。自认把自然课上得很棒的我在问卡琳的感想时,没想到卡琳的评语是:“这大概是我所见过的最糟糕的自然课了!”晴天霹雳……卡琳告诉我,孩子们上自然课的时候应该放下书本,拿起实验器材。他们必须观察、实验、记录、分析。最重要的是,他们必须失败,并从失败中学习。

从中我认识到雷夫的反省意识,有错就改的可贵;认识到,自然课的重点,是让学生自己动手做,甚至很多情况都要让学生自己做——问题在于实践!实践出真知。

一、反思意识

《重建师生关系》中史金霞老师这样说,生活之中,需要不时地停下来,反躬自问,无论成败都是自己的老师。反省,检视,叩问,否定自己,这是人成熟的一种标志。

《给教师的建议》中苏霍姆林斯基说,记日记有助于集中思想,对某一问题进行深入思考。把这些记载加以研究、对比和分析,就能看出知识的巩固性取决于许多先决的前提和条件。

《玫瑰与教育》中窦桂梅这样说,内省言行、反思超越,是教师专业素养获得提升的内在保证。教师的言行,最终将内化为学术的性格。教师在言语和行动中思考,在反思和批判中成长。

《做最好的教师》中李镇西这样说,“勤于写作”写什么?一是记录自己平时在教育教学方面的思想火花:一次联想、一回顿悟、一个念头、一缕思绪……都可以以随感、格言的形式记下来。二是教育笔记:在班级教育与管理中成功或失败的做法,对“特殊学生”的跟踪教育等等。

赵祥麟、王承绪在《杜威教育名篇》中这样说,所谓思维或反省,就是识别所尝试的事和所发生的结果之间的关系。没有某种思维因素,不可能产生有意义的经验。

反思是教学智慧结果的催产婆,反思是优秀教师应具有的素养之一,教师会在反思中飞速成长,反思是教育者教书育人成功的必不可少的条件。

二、问题在于实践

课堂教学的过程,从学生的角度来看,不仅是“听”的过程,而且是“看”的过程、“思”的过程、“做”的过程、“说”的过程的对立统一,因而是耳、眼、脑、手、口、协调动作的过程。这就使我们有可能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用眼,培养观察能力;通过促使学生用脑,发展思维能力;通过强调学生动手,训练操作能力;通过鼓励学生动口,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有人曾对中外学生进行了分析比较,发现中国学生的基础知识都比较扎实,而动手操作能力则远远不如外国学生,致使不少学生痛失奖牌。导致这种状况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与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不让学生动手,有意无意忽视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与训练,是不无直接或间接联系的。在小学阶段,尤其是一、二年级的操作相对于高年级的操作较多些,操作能力的获得进而熟练,都是在实践中勤学苦练的结果。因此,作为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训练学生的操作能力,最根本的一条,就是积极创造条件,尽量让学生动手去做,从而发现规律,获得知识,这不仅能使学生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问题在于实践!实践出真知。











1







献花(0)
+1
(本文系绘诗意人生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