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从11条谈表证无寒热
2021-05-22 | 阅:  转:  |  分享 
  
第11条开始:病人身大热、反欲得衣者、热在皮肤、寒在骨髓也、身大寒、反不欲近衣者、寒在皮肤、热在骨髓也、(11)这个条文呢,在《康平本》
里边,它是降一个字格排版的条文。那么根据我们现在所掌握的史料来看呢,这应该是出自张仲景之手的条文,这是张仲景写的条文。这个条文呢,
我们做一个直译:患者体温虽然很高,反而很想多穿衣服,这是热在体表,寒呢却在体内;那么相反的,虽然体表发冷发凉,但是却不愿意多着衣被
,这是寒在体表,热在体内的情况。这个条文呢,大致意思就是这么一个意思。因为这个条文本身呢,基本上涉及症状不多,而且也非常简单,所以
说字面上的意思呢我们就不多做解释了。那么,这个条文被后世一直称作是什么?就说这个条文啊,论述的是真寒假热和真热假寒,是论述的这个问
题。那么这里啊,这里的皮肤,不管是热在皮肤也好,还是寒在皮肤也好啊。这个皮肤,我们今天应该把它理解成什么呢?理解成就是体表。那么这
里的骨髓呢?我们应该把它理解成,它实际上指得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就是指的“里”,就说人体的内部。等于我们中医里边的行话说呢,实际说的
是“里”这么一个问题。那么这个条文,仅从这个字面的直接意思来看,它真实的意思就是想说什么问题呢?它就是想说,当这个体表和体内的症状
反应不相统一的时候,那么主要的矛盾应该在体内,也就说应该“里”,里证就是一个主要的矛盾。你看这个条文啊,就是古人啊写东西比较简一些
,实际上啊,这个条文,它涉及的问题应该说是相当得深入,也相当得重要。咱们看啊,它论述的好像就是一个生理现象。有时候这个人啊,会出现
这样的情况:体表呢在发烧,但是你从其他的症状来看呢,能够发现他有里寒的情况,所以说这是一种“假热真寒”。那么他论述这个的意思是什么
呢?实际上真正的用意在于来指导临床实践,这是来自于临床实践的经验,一个经验的总结。同时,反过来呢,又可以指导临床实践。那么更深一层
次的意思是什么呢?就是说凡是在这种表里不相统一的情况下,那么里证就是治疗的一个重点。人家这个条文里边只是说了一个真寒假热的问题。但
是我们读古人的东西呢,不能把它孤立起来读。他写这个东西,为的什么?实际上这也是张仲景在学《汤液经》,用《汤液经》上的方剂,临床经验
的一个高度总结。那么他总结这个为的什么啊?这是反过来,也是要论述医理、病理的,实际也是要用来指导临床实践的。那么它是怎么指导临床实
践的?他的目的就是想说:当表里不一的时候,里就是治疗的主要矛盾。那么从哪儿可以看出来?这没有说谁是主要矛盾。这只说说有真正的里寒、
有真正的里热。那么从这本书的,也就是从经方理论的其他的条文和其他的方剂里边,能够清清楚楚地看出来。你看比如说,像那个四逆汤证。这个
四逆汤证,条文里边明文就有,四逆汤证有时候会出现,这是一个典型的里虚寒的而且陷于阴证的一种疾病。那么,四逆汤证就有时候会出现体表发
热。我还碰到过一个这样的病人,这个病人呢,他说他前一天呢在外面吃饭,那么吃完饭后呢就觉得肚子不舒服,后来就开始闹肚子,闹肚子以后就
觉得肚子痛,这个大便溏稀、次数多。后来我问了以后,他没有其他的明显的症状,他实际上是一个理中汤证。但是呢,他发烧,医院里给他诊断就
是肠炎、肠胃炎。这个时候啊,他体温高,给他的药呢,却是大热的药,理中汤,结果在吃了理中汤以后,第一次就开始见效,又吃了两次就好了。
这是一个相对地说,算是跟这个条文正好相吻合。尽管他体表温度高,他在发烧,但是像他当时的情况,肯定他也不愿意吃凉东西,他也不会有那种
就是说不愿意盖被子啊或什么的,老觉得热的那种不愿意穿衣服的那种感觉,肯定不会有的。那么,就会出现这种情况。但是出现这种情况之后,我
们再看看治疗方剂,确实用的大热的药。就是说治疗的方剂把什么抛开了?把体表的热给抛开了。当有表里不相统一的时候,“里”就处在一个矛盾
的主要面。但是像这种情况,它本身就符合人体的生理特征。实际上大家都知道,如果一个人五脏六腑没有病的话,他有点感冒或什么的,不治,自
己都能好,这个都不是大病,其实道理非常简单。但是在临床当中啊,很容易弄得比较(复杂)。张仲景之所以特意作为一个单独的条文把它明确出
来,就是因为在临床当中很容易治错了。因为你看到的热,不仅仅是张仲景那个时代存在这样的问题,我们现在普遍的依然存在这个问题。实际上这
就是这个条文的一个延伸。那么我们可以延伸出什么呢?大家想,这个问题有点儿重了,那么这是我自己的观点,大家可以去争论,也可以讨论,大
家也可以批评。但是呢,这是我自己的观点。胡老讲课里边就讲到这么一个问题“甘温除大热”,那么这个甘温除大热,这是一个表面现象。那么它
指的是什么呢?就是指的比如说啊,麻黄汤、桂枝汤,这都是甘温的药,总体这两个方剂都属于温药。但是他们的适用症里边都有发热,后人就总结
了这么一个理论。就是说,这经方里边全都是实践来的啊,这经方里边这方子治的这些东西没有掺假,都是从实践当中来的,而且可以反复实验的,
没有人可以推翻。所以说呢,后世人就给了这么一个解释,就是说尽管用的是甘温的药,中医里边还有这么一套道理,就是甘温除大热。但是,如果
说我们仔细想想的话,不对呀。甘温除大热,那个大青龙汤,大青龙汤有没有热?大青龙汤症的病人如果说发热的话,那是热,温度高,甚至把病人
能烧糊涂了,而且来得急,有的时候,就几十分钟,就半个小时。半个小时以前就觉得有点发冷,半个小时以后体温就到四十度,我见过这样的病人
,很快。那是甘温除大热吗?大青龙汤里边那么多的石膏,实际上那是他有里热了。所以说,正确的解释应该是:不是什么甘温除大热,而是真正的
麻黄汤证和桂枝汤证应该是没有里热,甚至里略微有一点点偏寒。那么所以说太阳病常常会表现为恶寒,它至少是没有里热的。这就跟这一条叙述的
,这个人身大热反倒是愿意多穿衣服相吻合了,他本来就是这么一个意思。那么,我们再进一步地往深里探究的话,我们还会有进一步的发现。就是
说当你表证和里证不相统一的时候,刚才我们说了,里证是主要矛盾。其实桂枝汤、麻黄汤本身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只是以前的时候没有人这么解
释。它的前提条件,桂枝汤、麻黄汤的前提条件:都不应该有里热。那么桂枝汤有没有有里热的情况?有。什么情况?咱比如说啊,桂枝加葛根汤。
桂枝加葛根汤就有某种程度的里热,大家看葛根不仅仅可以解表,也不仅仅可以治“项背强几几”,还可以治什么?还可以治下利。它所治的下利,
就是热利。葛根芩连汤不就是治这种病吗?实际上这就是说人体在这种情况下已经有了里热的倾向了。你才有应用葛根汤的机会。而且一旦有了里热
,你再用麻黄汤和桂枝汤,就不行了。那么,像比如说大青龙汤就是。你一旦有了里热,麻黄汤就不能用了,那么就得用大青龙汤,表实证的。所以
说这也就是说,如果说今天我们要讲桂枝汤,那么,我们理解桂枝汤的基础就是:没有里热。当然也不能有明显的里寒。如果说有的话,那也要用别
的方剂来治疗。所以说,要用好太阳病的这两个基础方剂,一定要明了这一点。特别像我们刚入门的这些人啊,一说到麻黄汤就是没有汗的,一说到
桂枝汤就是有汗出的。但是一旦有其他的因素存在,这个东西就不重要了。任何一个其他类型的疾病,往往都要超出表证本身。所以说我在这个基础
上,近几年我自己通过感悟啊,我提出这么一个观点:就是说表证无寒热。怎么说表证无寒热呢?不是说表证本身没有体表温度高低的这么一个变化
,不是这个意思。而是体表本身温度高低的变化对治疗的影响,没有实质性的影响。咱就以桂枝汤、麻黄汤看,就能看得很清楚。尽管都有体表热,
但是,用的却是温剂。为什么?因为,它没有里热,它至少没有里热,甚至有一点点里寒,所以说就应该用温剂。而且,就包括体表大寒的。曾经有
这样的医案,就是白虎汤证。人身上都凉了,都快到休克了,这个时候医者到跟前看了看眼、看了看舌苔,确定他是真正的里热,后来给他吃白虎汤
,慢慢人就过来了。那么这说明什么?这就说明虽然他表寒,但是一旦有了里热,还是按照里去治。所以说,表的寒热对治疗影响不大。就说是桂枝
汤证吧。桂枝汤证有发热,但是你还得让他吃温药。那么让他吃温药的基础是什么?首先说,没有里热在。没有里热在,那个才是主要的。所以这一
点是非常重要的。理解这一点呢,对我们用好这个解表剂啊,很重要。那么我们怎么去理解?所以说,其实现在啊,像甘温除大热,特别是像一些温
病学派的一些观点,好多像清凉解表药。这个清凉解表药,如果说有里热的话,大家去看一看胡老曾经有一个用这个清凉解表药治疗感冒的一个案例
。那大概是他这一生当中为数不多的用时方来治病的,而且都是一些小病。那个人就有明显的里热,舌苔有点黄嘛。实际上就是明显,还是说关键还
是里的问题,关键的问题不是表的问题。所以说像甘温除大热,或者说是那种清凉解表这种说法,都是不太…都不太恰当的,值得推敲,还值得推
敲。这是一个,就是这一个条文里边啊,我们应该感悟到的这么一个方面。那么,如果说我们随着像现在呢,跟大家等于说是作一个,因为我们借这
个条文呢,跟大家就说,大家在以后的学习过程当中你去看一看,关于寒热…所有的跟寒热有关的这些方剂,偏寒的或有里寒、或有半表半里的寒
;偏热的或者说是,我是说是方剂的治疗啊,也就说治疗对象,就说人体。人体偏寒的,要么有里寒,要么有半表半里的寒;那么,人体偏热的呢,
要么有里热,要么有半表半里的热。但是唯独没有说表怎么着了,专门针对着表。咱们从桂枝汤,一开始接触这一个方就已经发现了有这样的问题了
。实际上就是说,还是说表证,表证的寒热对治疗的影响非常小。可能在这一方面啊,方剂里边有一点点值得注意的就是那个竹叶汤。那个竹叶汤是
真正的是那是有点虚得厉害,人虚得厉害。那个呢,值得我们再仔细地推敲推敲。其他的呢,基本上都符合这个规律。就是凡是这个方剂所对的寒热
都跟半表半里和里有关系,都是以这个为基础的。表证的寒热。什么是表证的寒热?咱们先来看看,中医的寒热是什么?我们要讨论表证的寒热,其
它的里证也有寒热,半表半里证应该也有寒热。咱们看看这个寒热是什么?这个寒热在中医理论中指的是什么?它是一个病理的概念,指的是人体体
内温度变化所反映出来的,这个话怎么说?实际上就是某些症状反应反映的是人体内部温度变化。说具体的吧,比如说热象,这个热,热指的是什么
?我们从四诊资料看,实际上是反映体内温度偏高的那些症状的一个总称。你比如说:舌苔发黄、脉又浮又数、脉洪大,包括像流黄涕、面色潮红等
等的,就说热象有很多症状。但是这些症状,我们为什么把它叫做热证呢?实质上所谓这些热象的这些症状,都是在人体机能偏于亢奋,致使体内的
整体循环加快。人体循环加快,就跟这汽车怠速调得特别高一样,这个车在那儿不动,但是机器的转速特高,两三千转,呼呼地在那儿转。它这样,
就不单单车磨损大,而且产生的热量也大。人体也是这样,你想,脉跳得快,脉跳得快了以后血液循环就快,血液循环快消耗得就多,然后它产生的
热也多。就算是寒热错杂的情况,也不能改变这个事实。也就是说,只要是有热证,这个热证本身就是这一类的东西。咱们在临床当中,或生活当中
,我们看到,有的人天特别冷,但是穿得很少,明显比别人穿的薄。前两天电视还报道了一个老太太,冬天穿着短袖衫,像这样的人,除了特殊情况
以外,一般的都是有热。所以说整个他产生的热量高,他还需要散热呢,所以说他不怕冷,但是他怕热,这是一种情况。另外还有那种里寒严重的,
那里寒严重的人,有时你做腹诊的时候,你就会摸着他的胃部或者小肚子这地方,比正常体温都低,你能感觉到凉。像这样的,在女性患者里就很多
:比方说肚子疼,肚子疼然后放一个暖水袋,就觉得比较舒服,真正在放暖水袋之前,你摸摸,其体表部分温度都低。你想想那体内温度还能不低吗
?最终还是说的是一个体内温度低。当然温度低有温度低的机理,温度高也有温度高的机理,机理是一回事,但是最终还是说的“体内温度”的问题
。所以说,这个表证的寒热那么应该是什么呢?如果说是这样的话,那么表证的寒热就应该是指体温而说了。但是,要如果这么定义的话,那么阳性
表证里边(咱以阳性表证为例子),这个阳性表证里边就不存在寒的问题了。为什么不存在表寒的问题?因为这个发热是表证的一个基本特征。所以
说,一般他至少不会体温低,一般都体温偏高,那才能叫做表证。那么要这样的话,就没有表寒证了?这不对,肯定是不对的。那么,咱们再看看中
医理论对表热证、表寒证的概念是怎么解释的?咱们看一看《中医辞海》,这是中医理论里最权威的最专业的书,典籍。《中医辞海》里边就这么解
释:“表热证:它是一个病证名,指的是感受风热阳邪所致的表证”。大家看,是“感受风热阳邪所致的表证”,也就是说,它是指的人体感受了中
医定义的那种“风热”,这样发生的表证就为表热证。那么,表寒证呢?它是指的“风寒侵袭肌表所致的表证”。这是指的以外界的致病因素的寒热
来界定表证的寒热,这是一种解释。那么,我还找到另一种解释,就直接跟咱们这个条文里边有关的。“中医药学高级丛书”里的《伤寒论》部分里
,解释了这个条文里边这个“协热利”。它是怎么说的呢?即是指下利协表证而言,“协热”者,指兼表证发热、下利。也就是说,既有表证又有下
利。兼表证的发热嘛,既有表证发热又有下利。这儿就明显看出,它这种解释说的是什么?它还是说,这儿的热,指的是表证发热的病情,还是说的
体温高,而不是外界风热的因素造成的这种疾病。这又是另一种解释。实际上,所有的这些定义都有一定的片面性。你看,现在随着人类对疾病的认
识不断地深入,现在我们已经知道,自然界的各种的致病因素,之所以能够造成人体发病,只不过是它破坏了人体自身的平衡,它只是一个诱因。当
然有一些,现在的一些很特殊的因素,不能在这个定义里边。你像,比如说输血,那么,你输血,血源的那个人带着某种传染病,把它输到这个人身
上,这个人得了病了,像这种因素,归根到底,它还是破坏了接受输血的这个人体内的这种平衡了。那么要如果说,用这样的定义,就刚才说的这些
定义,我们说的是,书上刚才咱们说的那些典籍上那些定义,要是来界定经方的话,也不够确切。你比如说,像《辞海》里边解释的,咱们直接说吧
,外界的温度高造成的表证,就是表热证;那么,外界的温度低造成的表证,就是表寒证。现在没有任何的人可以拿出任何的证据。说明什么啊?说
明人体感受了风寒了以后,他只得麻黄汤证,而绝对不会发生桂枝汤证或者其他的方证,没有这样的证据。就说,你感受了风寒,一定会得风寒性的
,就说寒性的表证,没有这个规律存在。感受风寒非常常见,就我们平时生活当中说的着凉嘛,不就着凉吗?着了凉以后,有时还会得麻杏石甘汤证
呢?那么,换一种说法,就说,没有什么事实能够证明,某个方证,你比如说,麻黄汤证、桂枝汤证、桑菊饮、银翘散等等这样的方证,一定是在感
受了风寒或者感受了风热之后,才会发生的。这里边,你随便拿出来一个方证,咱比如说像桑菊饮,这是时方里边治那种风热型,时方里边解释它是
治风热型感冒嘛。就说,像这一类的方剂,这一类的方证是不是一定得夏天得啊?冬天不会发?感受了气温低,来了寒流以后,人得感冒,就不会得
这个方证?根本就没有这种规律存在。也就是说,用这个来界定表寒表热,本身就没有理论和实践的基础。这实际上就是说,在对事物的表面现象进
行了一些观察以后,没有对这个事物的本质进一步地做深入分析,就做出这种比较片面的结论。那么,这个结论怎么来的?咱们想想:这也都是来自
于临床实践,在临床当中,他发现什么呀?他发现某些表证同时还存在着有明显的热象的,所以说,他就想象,那么这个热哪来的?肯定是跟外界因
素有关了,由外界因素造成的。于是就想出专门的这种风热之说。实际上这种思维方式,就跟现代医学的那个循证医学,就是循证医学的雏形,循证
医学就这么一步一步地发展起来的。那么这样,咱们就又回到了这个问题的起点,表证的寒热是什么?表证有没有寒热?咱们再来讨论一下这个问题
。那么这个咱们还得从,要想得出这个结论,咱们还得从经方的方证当中来分析表证寒热的实质。这个解表剂按着寒热分,按经方说,寒热大致可以
分这么两大部分:一个是温性的解表剂,那么,麻黄汤、桂枝汤这都是典型的方剂。第二种是凉性的解表剂,那么凉性的解表剂,经方里边最典型的
就是竹叶汤(竹叶20克葛根9克防风桔梗桂枝人参甘草各3克附子6克大枣5枚生姜15克),这是一个最典型的凉性的解表
剂。当然它这里边有一点阴证。我对这个方剂做过实验:把附子去了,把竹叶去了,它就变成一个略微偏寒一点的,可以治疗(疗效非常缓,而且对
稍虚一点的,体质不是说特别壮的那种)平时常见的一种感冒。你让他吃,你可以让他多吃几天,也挺好用的,而且味道特别好,大枣的量挺大,这
是一个寒性的另外一个可以算作寒性的,就是葛根汤,或者说桂枝加葛根汤。如果说葛根的量偏大了以后,这个药本身也偏寒。这个要如果说大家想
验证一下的话,自己可以喝一喝,把葛根的量加大,你喝了以后马上会有感觉。那么咱们看看温性解表剂的方证:那么这两个代表方剂当中,都有发
热一证。这两个方证,像麻黄汤方证、桂枝汤方证,包括它们的原方,基本上都有发热这个症状。但是这个治疗方剂中的药物没有,几乎没有一味是
寒性的药。就是说稍微偏一点寒的也不明显,基本上都是温热药。所以后世不是一直在说“甘温除大热”嘛。所以说表证的“寒热”显然不是指的体
表温度所说的。也就是说“中医药高级丛书”里边的那个解释不对,它不是指的体表温度所说的。那么我们再看看凉性解表药:这个凉性解表药方剂
当中,这种方证也完全可能出现“恶寒”的症状,你像竹叶汤,或者说是葛根汤,或者是桂枝加葛根汤,完全都有可能出现恶寒。所以说患者主观感
觉有没有恶寒,也不能用来界定表证的寒热,也就是说恶寒也不能算。刚才说了外界的因素不能算,不能来界定表证的寒热,因为它没有那个规律;
那么体表的温度也不能用来界定表证的寒热;现在说病人的主观感觉也不行。其实我们换一换角度来想,咱们再来看看另一个方面:就是说所有的温
性解表方剂的适应证中,一旦出现“里热证”,那么这个方剂的组成就得随之而变。你比如说大青龙汤、小青龙汤加石膏、麻杏石甘汤,都是这一类
的方剂。就是说表证一旦有了“里热”了,那么你药物就得跟着变。那么反过来,如果说表证同时又有“里寒”的话,那么治疗方剂也要随着变。咱
们现在学的这个方剂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这个桂枝人参汤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真正有了里寒了,你用桂枝汤也不行。那么由此可见:表证并没有
治疗意义上的寒热存在,没有。体表温度高低也好,外界环境是高温低温造成的表证也好,还是病人自己的主观感觉也好,这个都对表证的治疗都没
有影响。影响的是什么?影响的是症状,只有“症状”才能影响到治疗。但是这个症状大家看看,咱们再进一步看看这个症状到底是什么?其实这个
问题,大家现在再想都能得出这个结论:凡是热性表证,都有里热或半表半里有热;凡是寒性表证,都有里寒或者半表半里有寒。像咱们现在看看,
也就是说就出现了一个不能回避的问题了:就是如果说“表证没有寒热”的话,那么经方理论的这个寒热属性指的是什么?咱们要解答这个问题,还
得从经方方证当中寻找。你看麻黄汤证和桂枝汤证,是典型的表证,区别在什么?一虚,一实。但是这两个方子,也包括麻黄汤和桂枝汤合方(像桂
枝二麻黄一、桂枝麻黄各半汤),这些方证都没有明显地寒热倾向。一旦有了热证,那就是其它方证了(像大青龙汤证,咱们刚才说的那个,甚至包
括厚朴麻黄汤证,这都是一旦有了热象,甚至包括那个白虎加桂枝汤)。这都是既有里热,又有表证。当然这里边里证的成分和表证的成分,这里边
各占的比例有不同的,那个不是我们现在讨论的。这就可见这个热就是里热,实际上就是里热。凡有热都是里热。你看,我们说一个典型的方剂,比
如说小青龙汤加石膏,它在小青龙汤的基础上有了什么啊?有了烦躁,有了那个石膏证,归根到底还是有了里热的征象。我们在临床当中不一定真的
有烦躁,你像我用小青龙汤就,看看你比如说他脉有点数,舌苔有点黄、有点厚,他有这一类的,或者说口有点干,你只要能确定他有热象了;但是
他又有表实证,又发热又咳嗽,小便又不好,那你用小青龙汤加石膏就可以了。你认为他是小青龙汤证,那么你就用小青龙汤,你得加石膏。而且我
还实验过:把石膏的量加大了,真要是加得很大了以后,你超出了这个人的耐受,他没有那么热;加得量少了以后,他觉得,你看祛热的力量不好,
它力量不足,疗效也不好;但是你要是加得多了,他有的就出现腹泻,肚子里边感觉凉飕飕的,那个甚至胃中不舒服,这种情况都有可能出现的。实
际上这就是说有了里热证了,而不是表热证,跟表没有关系。那么另一类呢,表证的同时伴有半表半里的热证,你比如说像柴胡桂枝汤证,那么还有
比如说葛根芩连汤证这一类的。那么还有一类,你像葛根汤、桂枝加葛根汤、像竹叶汤这一类的,它们都是一种,我们一般地说,都认为这是表热证
。但是大家仔细看看它那个症状,仔细看看它,凡是你把它作为热证来,也就是说你把它用来界定这个人存在热证的那些症状,你去看看那些症状,
它实质就是里热。咱们说葛根汤吧,葛根汤在人体没有明显地寒热倾向的时候,它治什么呢?它就治表实证,同时又见了项背强几几的,它就治这个
。但是你要如果说有热证的话,它是哪一类的?条文里边说的是太阳阳明合病,他得是热性下利。热性下利是什么?热性下利不就是里热嘛,说到底
还是里热。那么我们再来看看时方:你看我在这儿跟大家,因为这个问题太大了,光凭我一个人在这儿凭嘴一说,说表证无寒热,那是不讲道理的,
咱们把这个事说清了。你比如说时方里边,桑菊饮这是典型的治风热的方剂。它的方证的适应症是什么?它书上是这么写的:风温初起,但咳,不甚
身热,口微渴。这儿的“风温初起”应该说是一个病理的解释;“咳”这是一种表证,咳嗽,这是“咳嗽”的“咳”;“不甚身热”,这有点像麻杏
石甘汤里边的“身无大热”;“口微渴”是什么?实际上这是一个典型的热证嘛,“口微渴”是什么?就是“口渴”嘛,程度不很严重。显然这不是
里热的症状吗?怎么能认为这是表热呢?这也不是表热证,就是在表证的同时存在着里热。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说我们把桑菊饮和麻杏石甘汤比
较一下的话,它病理上非常相似。只是什么啊?只是桑菊饮对的这些症状反应,都没有麻杏石甘汤的那些症状反应那么强烈,没有那么重。所以说这
个药就显得平和,你喝吧,甚至有点里寒你喝点也问题不大。所以说它疗效就跟那个麻杏石甘汤相比的话,要真正是既有表证,又有里热,挺严重的
里热的时候,像那个麻杏石甘汤证的那种有时候发高烧,那种肺炎,甚至大叶性肺炎之类的那种,很急迫地那种证,你要用桑菊饮就不管用了,是不
是?还有一个温病里边很典型的方子就是那个银翘散:它的那个症状反应是这么写的:口渴、舌尖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这儿大家看看一派热
象。这个症状反应我只是挑了一部分,其它的咱们就是说跟我们说的这个问题无关的,那些表证咱们就把它去掉了,这不都是一派的里热象嘛!所以
说就是所谓的表热证,或者说是风温病,无非它就是表证和里热证同病,无非就是这么一个问题。如果没有里热,或者说半表半里之热的话,这个表
热证也就不复存在了。大家想想所有涉及到表证,谈到表热证的,它那些热证的反应症状其实都是里热证,你要把里热证这些症状都给它抹掉的话,
剩下的就是纯表证。那么进一步地我们可以这么说:实际上凉性的解表药,刚才咱们说的桑菊饮里边桑叶、菊花,像葛根、经方里边葛根这是一个最
典型的凉性的解表药。那么葛根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它是凉性解表药,它解的是表热吗?它那个凉性跟什么一样?跟生姜是一样的。生姜既能温里又能解表,它那个生姜能去解表寒吗?它跟表寒无关,表也没有寒。所以说我们像这种方,我们要如果这么看:所有的既能解表又能清热的这些药,它解表功能解的是表证,清热清的是里热,或者说是半表半里热,都是这一类的情况。大家你去仔细看吧,都是这样的。所以说表证就没有寒热,我就这么说的“表证无寒热”!但是说“表证无寒热”,那么体表温度的高低,它确实是存在着的一种事实。那么这个东西它是什么啊?它确实在变化,程度上有时候差别很大,而且有时候因为体表温度的升高会致人、严重地会致人死亡的。那么这个到底是什么啊?实际上这就是人体在体表这个阶段,在表证的这个病理阶段,抗御疾病的这么一种形式。那么这种形式的实质,在病理上这是人体要干嘛呢?这就是它通过,咱知道这表证的体温的增高,表证的体温增高它想用提高体温的方式,形成一种抗御外界致病因子的环境。因为这个致病因子数量太多了,不是在正常值的范围之内,它想限制它,把它的数量限制到咱们平常数量之内。那么它想通过提高体表体温的这种办法,形成一种不适合致病因子生存的环境,而使它死掉一部分,杀死一部分,这是人体自身抗御疾病的这么一种特殊的功能。但是这种功能它反映的不是疾病的本质,你治它没有用,所以它对疾病的治疗没有影响。真正在寒热方面有影响的,都是里证和半表半里证出现的寒热,对治疗才有影响的。说明这些个东西——里证的寒热和半表半里证的寒热,代表的才是疾病的本质。
献花(0)
+1
(本文系经方医学荟...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