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20191221李冠杰老师的讲课整理
2021-05-22 | 阅:  转:  |  分享 
  
经方辨证体系的解读大家晚上好,我们今天讲的题目是经方辨证体系的解读,在讲之前我说几句,我这一次跟大家讲的这些内容,今天这已经是第五次讲了,这些内容呢,都是经方理论最基础的内容,但是这些最基础的内容,恰恰是长期学习经方才得出来的,这大概也是经方医学的一个特殊点。目前学经方沿着这么一条路走进来的基本上还没有,那么我现在这一次讲的这几讲,春节以前,如果有时间的话,也许还能讲到一两次,因为,的学习活动当中伤寒论这一块基本上都讲过,我这一次就等于是对前一次那个讲稿的一个补充而且呢,这些都是我近十几年以来不断地深入学习经方理论学习胡老的理论体系,感悟出来的一些最基础的问题实际上我们现在不管你用什么方式学经方,沿着这么一条路走进来的非常少你必须经过对经方反复学习之后慢慢才能这些东西,那么我们今天呢,讲的是关于经方辨证体系方面的诸多问题我也想了一下我本来比如说正确理解经方辨证体系等等,我最后用了,为什么呢?因为经方辨证体系,历代医家都在解读,其实我们也只是其中的一种,但是对与不对,这里面却有着天壤之别,那么现在我们讲第一个问题就是历代中医界对经方辨证体系的误读是造成经方医学不能普及的重要原因为什么这么说呢大家去看一看那个经方的著啊,也就是《伤寒论》和《金匮要略》这两本书,这两本书的核心和主体是方证条文,那么对方证条文的认识和理解我觉得就字面而言,应该出入不会很大的,那么,出现偏差主要的都在哪呢?都在字外,就是一个延伸,一个往哪个理解的方向问题,这是具体条文,但是经方的辩证体系在哪呢?实际上,经方的辩证体系隐含在章节和条文之间。经方原著里边真正论理的恰恰不是经方的缔造者,也就是说不是《汤液经》的作者写的,都是后人加进去,真正《汤液经》的内容几乎没有一句是论道理的,所以说呢,这个理解就是就成了问题了,那么条文还好一些,条文之间和这个篇章之间所蕴含的那些道理需要我们后人去正确的理解,但是这也就恰恰问题也就出现了这个地方,对经方辨证体系的理解,可以说是经方医学传承当中的一个重灾区。

大家可以去简单回顾一下,因为坐在这个地方听课的人或多或少都有一些经方的经历,都有一些基础方面的知识。大家可以去回头再想一想,你是不是看过很多对经方辨证体系的各式各样的理解,最浅层次的我在这举个例子,有一个大学生,中医药大学的大学生,他有一次因为对经方自己感兴趣问他的老师,当然他们老师估计肯定不是一个讲经方理论,问他的老师说我现在学伤寒遇到了什么样的问题能不能给解释一下老师扔给一句什么话伤寒论是是治伤寒的,现在还有多少得伤寒的,你学这东西干嘛这是一个最典型的,而且是误解最严重的一个例子,看一看现在流行的对经方……你稍一想就会能想到很多种比如说用内经的三阴三阳来解释伤寒里面的三阴三阳,这是最常见的再比如说用易学伤寒辩证体系的,从字面上看比较靠谱的,大家是不是都知道有一个《三部六病》,从字面解释理解上是比较接近经方辨证体系,但是这些到最后的结果是什么呢误读的结果就是临床不能应用经方或者说是很少用经方,或者说不能全用经方,大家可以去看一看你可以去仔细考察我曾经考察一个名老中医,当时我对那些东西很感兴趣,他曾经有一个案,他用的那个药量非常小,就是一个真武汤的加减治一个严重的心脏那个心脏病患者当时严重到了病危的边缘了,他用的那个方子加到一块儿,加到一块儿也几克结果服了以后很快消除缓解,服了以后就缓解了,就可以下床走路了。把他的相关的资料都,结果收集一看他有他自己的一套用方的体系,尽管他有对伤寒112方每一个方都有自己的解释,而且解释有一些地方还是比较经典的,但是你看看他的临床跟胡老比的话就绝对不是一个概念,包括治感冒一些脏腑的病等等,治什么样的病,他都有自己的一套方法,你仔细看那一套体系,在临床当中经方实际是一个补充。所以说实际上这也是误读了,徒弟们整理出来的一些理论,通篇都是脏腑辩证,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结果?就是因为实际上还是一种误读,检验对经方辨证体系理解的准确与否,最经得起推敲的办法就是看你的临床实践,因为胡老给我们树立了一面旗帜,制定了一把尺子,胡老能做到的,如果说谁能做到,就说明胡老的理论体系学到手了,也就是说把经方的辨证体系能够基本上正确的理解,为什么历代的经方家们都出现了或多或少的,或幅度大或幅度小的偏差?实际上就是对经方原著的理解出现了偏差,我们想把他拨乱反正返璞归真,把经方的辨证体系理解深理解准确,必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那么根本在哪呢?首先一个问题,如何正确地理解经方原著中的三阴三阳的本意,这是一个关键我们在这儿呢,先说胡老的讲座当中胡老在这方面观点是非常明确的但是胡老处于当时的历史环境吧他把他的理论讲相对较清楚,但是他对其他人的误读他一开始讲座从开篇,他就先说明了一个观点,就是经方的理论和内经无关,那么怎么无关了并没有做很多的详细的解释。其实啊,我们今天要想正确的理解经方原著里面的三阴三阳到底是什么意思他本意是什么你无法回避内经的三阴三阳这一说,所以我们首先从内经的三阴三阳说起内经中的三阳分的是什么呀这个非常简单,好说好解释,好理解为什么呀因为世世代代都这么理解的,而且原著原作者的本来意思就是内经中的三阴三阳是对人体上的主要经络进行分类也就是说他用的三阴三阳对人体身上主要的经络进行了分类比如说足,这两条腿上各有六条经络,足太阳膀胱经……,那么有的属于局部的机能陈衰。你比如说薏米附子败浆散也是比较典型的,像这样的病人啊,很少有那种像少气懒言啊,体弱乏力啊,这样的表现得很少,但是呢,它也用到附子,为什么?因为他局部机能陈衰需要振奋机能才能打达到愈病的目的,这是阴性症,那么阳性症,相反,就是指的人体整体或局部机能偏于亢奋,而表现出来的一类症候,这个呢就很多了,因为阳性症的方子是比较多的,那么寒症是指人体某组织器官因机能偏于低下而发生的温度偏低,而表现出来的一类症候,这个啊!是不是准确,我们有待商榷,大家可以去推敲,但是我是从临床当中在经方的应用中,这十几年我不断地去思索,不断的去观察,你比如说,这个里虚寒的病人,你像理中汤症患者,或者说是吴茱萸汤症患者,常常你会在复诊的时候,你会摸着他。胃部的体温,就是胃部的皮温啊,胃部的皮温就比其他的位置体温低,你很难想象古人把这一类的像那个不愿愿意吃凉东西,这个吃点凉的东西就拉肚子之类的,把它界定成里虚寒,它不仅仅是组织功能不足,你像体表温度都低了,大家想想就腹部这个地方,你用手摸肚脐这个地方温度就是正常体温,但是胃这个地方,那个体温就低了。这真是古人用这个寒字来来界定是很科学的,那么这个热证呢,是指人体某组织器官因机能偏于亢奋而发生的温度偏高而表现出来的一类症,像这个啊,我跟大家说一个很特殊的现象,你就在这个季节,说不定几年才能碰见一个,偶尔在大街上能看到穿那个不是T恤衫,就是那个带两个带的那种背心儿,我碰到了一个这样的人,三九天,她在大街上走,像这样的人啊,都是有严重的里寒。如果她没有精神失常的话,他一定是有严重的里热,刚才说错了,他这种里热需要把它散发出去啊,你现在看啊,在相同环境下,不是短时间内处在相同环境下,长期处在相同环境下,那么穿衣服比较薄的人,如果特别是这个冬季、春秋那个穿的衣服比较少的、比较薄的人,就有可能有里热,当然这只是一个表象,那么为什么呀,就是因为这种里热呀,它使你那个内脏器官都很亢奋,耗费的能量也多,它产生的热量也大,然后它也消谷饮食啊,2:07:15她喜欢吃,消化也比较好,食欲也比较好,食量也比较大,然后呢,他怕热,到夏天的时候,他吃一顿把衣服都湿透了,因为别人就稍微微出点儿汗,所以说这个呢,就是他的因为某些器官的机能过度亢奋,它表现出来一些症状,这些症候就是因为里面温度偏高了。那么虚证呢,是指人体某些物质呈病态的不足而表现出来的一类症状,像精液不足了,口干啊,像那个血液不足了啊,面黄肌瘦,舌质也发黄啊,舌质淡,

扒开下眼睑看,有的甚至连点血色都没有,这都是不足的,你像那个体表出现汗毛孔关闭不良,然后个有点水分就出来,体表就水分有所失,相对来说,比那个麻黄汤证的表湿证体表水分就是少,相比之下这也算是一个体表的虚症,那么实证呢就相反,就是指人体的某些物质呈病态太过而表现出来的一类证候。比如说像淤血了,停饮了,像下肢一按一个坑,明显的那个废水太多了,这种太过是病态的,其实太过本身就是一种病态啊,这是对这12个字的这个辨证体系啊,对他进行了一个比较,我就说每一项都给了一个比较明确的定义啊,至于说这个对与不对,咱们可以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大家的参与呢,我们可以在不断地去验证,也可以不断地修改啊,最终我们渴望能形成一个很规范的经方的辩论体系。那么,经方的这个辨证体系啊,我们现在把它,等于说完整的给大家梳理出来了,这里面还有一些很具体,咱们没有时间去,我们不可能说的很详细了,我呢,就几个问题啊,跟大家讲,简单的说一说。

一个是什么呀?就是这12个字的辨证体系之间,它们互相之间存在着一些特殊的关系,我们把这些关系来梳理一下,这些东西看起来是在扣理论,但是实际上直接影响了你的临床,首先一个是疾病类型的这六大要素,这六大要素啊,在同一个患者身上,它可以单独的发病,也可以同时发病。你比如这个柴胡桂枝汤中,柴胡桂枝证就是,它既有半表半里的热证,也有表虚证,就是这两个两大类型的疾病同时发生在一个人身上,那么有的人呢,也还会可能会多一些,但是这样的,在同时发作的就不同类型的疾病之间就会存在一个什么样的,存在着一个比重的、大小的问题,为什么会这么说呢?

你要是说单独发病,那个轻和重是一个度的问题,是这一种病的度的问题,只是这一种类型的疾病的一个度的大小,但是我如果说是两类疾病同时发生,比如说我们刚才说的那个柴胡桂枝汤证,他是两种类型的疾病同时发生,同时发生了以后,这里边儿就有一个什么呀,你比如说这个人头疼,微微汗出,脉浮缓,然后这个也怕冷啊等等,就是说桂枝汤证俱全,而且很明显,但是她仅仅是稍微有一点点口苦,这已经是柴胡桂枝汤证已经具备了,但是我们应该心里面知道他的柴胡证是比较轻的,那么这个时候,如果说你要是真正想让他辩证和这个用药丝丝入扣的话,这个时候你可以在柴胡桂枝汤的基础上,再加上一份桂枝汤,这是完全可以的,所以说这里面就有一个比重的问题。那么像这一类的,当然像刚才我说的那种情况,你单独用柴胡桂枝汤,也没有问题。但是你要如果说再有其它的疾病,我们现在临床当中啊,实际上这六大类型的疾病和这六大疾病性质在临床辩证过程当中,每一个患者几乎你都要想到,而且都要去辩一下,它没有就没有,但是你不能不辩证,所以说有时候有一些慢性病的病人,她会病情非常复杂,这个时候好几种类型的疾病同时发生,这是很常见的啊。

你比如说这个人他烧心反酸,不喜欢吃凉东西,这有吴茱萸汤症的,然后呢,他又有口苦,有点往来寒热,那么他有了柴胡证,然后呢他又有比如说他这个颈椎不好,也没有汗出,脉有一点偏浮紧,这他又有大柴胡汤症,如果说偏于里虚的,这个时候他可能就是小柴胡汤合上吴茱萸汤合上葛根汤,那么如果说是这样的一个方子,这个人很有可能找你的时候可能就是个感冒,但是感冒药,如果说她真存在这些问题,你不用也不行,但是这里边可以有个问题啊,你要是如果说像比如说吴茱萸汤,他仅仅是烧心反酸的话,你可以用的量少一点,因为他平时没有,但是他又不敢吃凉东西,这就不行了,那吴茱萸汤就得同等看了,所以说这里边就有一个,那么仅仅是偶尔烧心反酸的人,我为什么少用吴茱萸汤?你可以用,他好得快呀,,吴茱萸汤减了量,其他的量就相对增多了,就是说小柴胡汤和葛根汤的量就相对增多了,而且呢,这吴茱萸汤的量减少了以后,咱要进去恢复疾病的时候,他都要耗费人体能量,那么它肠胃恢复的过程当中耗费的能量要少一些,他可以有更多的能量去解表、去和半表半理,这样他就会好得快。那么又如果说这是重病的话,这就更严重了,你要如果说这个分寸把握不好,那你的效果就会很差,甚至无效,你要如果说把这个比重把握的好了,它见效就会非常快,这是不同疾病类型之间存在着一个比重的问题。

同时在治疗上呢,还有一个轻重缓急的问题,你比如说阴性证,是比较重要的,只要是有了阴性证确切的症状反应,这是你首先要考虑的,那么再次一点的,就是像半表半里证,阴性证和里证是比较重要的,那么再次一点就是半表半里证和里虚证,半表半里证和水证、血证,特别是治疗慢病的时候,血证也是比较重要的。

但是你要是说这个急性病,水证重了,你也得把它排在前面,所以说这个呢,要如果说得详细呢,这就涉及了一个经方的治疗原则的问题。咱们呢,抽个时间,如果说方便的时候,也许会给大家专门的去聊一聊这个经方治疗原则,这很重要的,有时候在这个治疗过程中,这儿一个就是我常跟大家说,那个薏米附子败酱散治疗皮肤病是个很好的方子,但是为什么现在很少有人用啊,就是因为他辩证不全,有一些比他重要的那个方证,他忽略了,你像里虚寒,人有肠鸣的时候,那个像有半夏泻心汤证或者甘草泻心汤证,生姜泻心汤证,你如果说去治薏米附子败酱散证根本就不管用,其实说透了还是这些病理要素之间的一个关系问题,而且这个关系的背后是隐含了人的生理特征和生理规律,这都是很重要的,你要如果说把这些东西理解得比较深入、比较全面的话,你在临床当中用经方就会用到很活,方子开了以后,他大概好到什么程度、会出现哪些变化,你都会心里都比较有底,这是说六大疾病类型之间他们有一些关系。

还有一个呢,就是水与血气的关系,相对说比较独立,实际上从这个地方折射出来,为什么伤寒经方理论在《伤寒论》里面用“三阴三阳”来论述它的辨证体系,而没有单独地去论“水、血、气”这一类的因素,是捎带着论的,为什么呢?

因为大家看看啊,表证,你失治或者误治(2:21),他有可能往里发展成里证,或者说是半表半里证,甚至发展成阴性证,这个都是有可能的。但是如果说失治或者误治所发展成血证的,或者发展成水证的,这种可能性,发现如果说发展成水证,那一定是其它的器官病,也是患者表半里证,或者说还是那个问题,直接发展成这个水证或血证或气证的可能性都不是很大。

但是这里面有一个问题,就是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证的那个条文就是发汗后,说就是发汗以后误治的,实际上这种理解是不全面的,它是指什么呀?你发汗不当对人体造成的损失,到时候造成损害,有可能引起腹胀满的这种情况,实际上很多情况下是没有发汗的经历,你也可能会得这种病,实际我们临床当中,有几个是发了汗以后得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证的?没有。实际上经方论述它是有别的用意的。

也就是说,像这一类的这三大要素和另外三大要素之间的关系有一点点没那么密集,但是像“表、里、半”他们这之间的关系就非常密切了,他们治疗之间影响的也比较多,病的演化什么的也比较多,发展变化他们之间互相都会有很多的牵扯,但是这个“水、血、气”对其他疾病的治疗是有比较大的影响的。

你像水证。有表证的时候,如果同时有明显的水证,你一定要把治疗水证这一项要加进去,不加进去肯定要出问题了。你像治慢性病的时候,有血证,这一定也要把血证这个因素加进去,这就是这12个要素之间的这个关系有一些变化啊,不是像我们说的,他们之间的关系是等量的,这个关系呢值得我们在临床当中去体悟啊,然后去关注他,你在临床当中随时都有可能用到的,那么在这个经方辨证体系里面还有一些特殊的问题,特殊的问题啊,我在这儿呃说几项啊,咱们没有时间说的很全面了,我这就当提问题给大家提出来,但是有一些要紧的,还是要给大家说透的。

你比如说里证。里证有一个特点,就是阴阳、寒热、虚实俱全,那么说其它的就不是吗?大家再仔细往下看啊,我们先看看水证和血证,水证和血证有没有寒热的问题,虚实是都有了,有没有寒热的问题呢?有,那这个血分药,有温性的,有寒性的,你像生地就是寒性的,这个当归就是温性的,是不是?那么去水的药也有这个问题啊,像比如说像这个白术,性温,然后呢,茯苓是性平,然后泽泻就是性寒,那么这是一个什么样的问题了,我在这儿简单的跟大家说一下吧,我的体悟啊,实际上我们在治疗水证也好,治疗血证也好,你辩证寒和热,要么是里寒,要么是里热或者是半表半里的热,说水证是热证,是什么样的症状表现,恐怕你不好找的,它或者是半表半里的热,或者是里热,那么这个水症的药里面又确实有寒热倾向,我们怎么去理解这个水证的寒热呢?

血证也是这样啊,同样的,实际我的理解是什么呀?当你人体有里热或者半表半里的热时,你的这个代谢物就和里寒是有区别的,人体这个机能偏于低下,然后造成体温里面的温度都低了,他在这种情况下,他代谢不管是水也好,血也好,他从脏腑里面代谢出的,从气管里面带代谢出来那些废物,那些废物的性质和偏于亢奋、温度偏高的时候,代谢出来的东西肯定是有区别的,水和血的寒热是应该指的这个东西,实际你在临床当中辨的,还是里和半表半里的热和寒。

这是关于一个水证和血证的一个寒热问题,那么刚才大家可能听到这样就注意到,我还特意说寒热的时候躲开表证。

表证是没有寒热,(表证无寒热)表证只有阴阳和虚实,没有寒热,说这个问题呢,我当初是整理这些方剂书,我把这些方剂都整理好了以后,我给每一个方子就按着这一套辨证体系去给它做病理鉴定,但是我发现,你像桂枝汤我给它鉴定出来,它是阳性表虚证,麻黄汤它是阳性表实证,那么这个桂枝加附子汤是阴性的表虚证,这样都给它界定完了,我发现没法去给它确定寒热,它没有寒热属性。

那么,这个在它们延伸的那些寒热属性,也不是属于表证的,你比如说大青龙汤,它有热,但是是里热,若麻杏石甘汤有热,那也是里热。柴胡桂枝汤,既有表证,也有热,但是那是半表半里的热,你找不到治表证的药和方子。

那么,我们光是找不到药和方子这还不完,我们再去看表证临床反应,在表证临床反应里边,哪个算是表热证,哪个算是表寒证?大家去想想,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有寒热之说吗?这个恶寒算寒证吗?不能算。那么他用这个,体温恶寒的原因就是体温高了,就是发烧。体温高算是他是证吗?不会,肯定不能,因为麻黄汤证、桂枝汤证都有体温高的可能,而且包括典型的寒性病。你比如说,像四逆汤症都有可能是体温升高,所以说这个体温高,它不代表这个寒热的性质,它不能来鉴定寒热的性质,这个体表的病变不能用来确定疾病的本质,那么舌苔黄、舌质红算不算表热证,这种肯定不是,你舌苔一黄,你就没有用麻黄汤和桂枝汤症的机会了,你得用葛根芩连汤,那么葛根芩连汤指的是什么样?指的是半表半里的热和里热,葛根解表也是解的表热的,它有解表的功能,但是它也不会解表热,葛根有治疗那个里证的热利的那种功能,是不是?

所以说,你找不到那个表热证的热。后来为了这个问题,我进一步再去推敲,然后我就去看中医界最权威那个资料,他们对这个表证是怎么界定的?后来我记得就跟大家说过了,我就查那个《中医辞海》。里边对那个表热证的那个鉴定是什么?他给它定义是什么?当人体感受了风热以后所发生的表证就是表热证,这种这个定义本身就经不住推敲。

首先,他说的人体感受了风热,这个风热是什么?是空气的流动?还是温度的升高?而如果不是,反正我们现在把它作为一个不确定因素,但是呢,是一个特定因素,肯定得是一个特定因素,他若不是一个特别因素,这个定义本身就没有意义了,那么咱们就把这个风热定义成一个特定因素。那定义这个特定因素,所有的人都感受到它以后一定发生相同性质的表证吗?

比如说,十个人同时都在这种特殊因素呆过以后都得了感冒了?而且他这个感冒是一样的吗?不一定。

没有一个人敢给你一个肯定的答案,所以说这个定义本身就是一个空对空,就是一堆书生关在房子里边,他们会不会临床都不好说,他在房子里造出来的,臆想的,就是啊,这根本就经不起推敲,其实所以说,那么至于说怎么去理解这个表证,反正是你找不到他的寒热的症状,也找不到他真正是解表不含热的那种药,所以说,甚至包括那些像桑菊饮、银翘散,那些寒凉的那个药,它们同时有解表半表半里热的那个功能而已,它也不是解表热,那么临床意义是什么?当你治疗表证的时候,你在辨证的过程当中,你根本不用去考虑寒热的问题,一旦有了寒热了,有寒了,一定是里证,有了热,你看他是半表半里热还是里热,你是不是这样就好分了啊?

而且这里边的相关的生理方面的一些规律,我们有待于再进一步的认识啊,这是一个问题。另外一个问题呢,就是半表半里证多热少寒、少虚实,我们在这儿没用无而是少,这个呢,咱们大家都共同地去研究,去审视。

这个半表半里,大家看看半表半里这些方法。柴胡剂,这个黄连黄芩栀子剂全是去热,大概这个半表半里的寒和里寒,如果是有的话也会同时放,那么用治里的药是一样的,我为什么会这么去想啊?在《金匮要略》里边,那个叫人参汤吧,用理中丸治疗的一种肺部的病,那个是个典型的寒证,它影响到肺了,但是它治疗方剂里面全都是治里虚寒的,因为方子很好理解啊。

所以说,能不能可以去这么理解,但是你这是一个寒热,这个虚实、半表半里的这些方子,所以说你看啊,在中医里边,历史上,大家会把这个半表半里叫做合,也挺有意思,所以说这些方子你看涉及的虚实,全是里或者表,就跟半表半里无关啊,小柴胡汤是里虚,大柴胡汤是里实,柴胡桂枝汤是表虚,合里虚,但是呢,就唯独没有半表半里的虚实啊,那么像这种,我们应该怎么去理解呢,我们是不是可以这么理解啊?

就是说,这个半表半里这些脏器啊,它是耗费肠胃里面提供的营养,提供的都是一些按中医说都是精微,都是一些营养成分,然后呢,它代谢出来以后,要经过是水分也好,这个废物都是进入血液,然后通过这个消化道和泌尿系统排出去,所以说它在这些器官里面,这些东西停留量也比较少,能造成这个病变的机会相对的时间也比较少,是不是可以这里理解?不一定准确啊,但是方剂当中确实就是这么一种情况,而且这个半表半里的热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一个事,他在阳性病里边治疗的这个重量级是比较靠前的,也就是他比较重。

比如说,他有表证,一旦有半表半里的热,你得先考虑以治半表半里的热为主,再考虑去治表证,不管是虚实,所以说这个半表半里的热就很重要,但是这个半表半里的热,以前呢,在大家的印象里边儿主要是柴胡证,但是实际不是,黄连黄芩和栀子、栀子类方都是,而且还挺重要,大家以后呢一定要引起重视,在这个临床当中,不能小看这些差别,差别很重要,在临床当中,你一旦辩证不准了,平时耽误事啊,但是最轻是疗效差,严重了你就会给你添乱了,你会出医疗事故了。

希望大家在这方面多多地探索,大家齐心协力把我们这个经方,现在胡老已经在正确理解的路上,给我们奠定了一个很坚实的基础。希望能在这个基础上,把这一把这个经方的大厦能够建得更好更完美啊!

今天呢,我们就讲到这,谢谢大家。















































献花(0)
+1
(本文系经方医学荟...首藏)